淺靜脈會發生血栓嗎?什麼是淺靜脈血栓?該怎麼治療?


人體靜脈系統分為淺靜脈、深靜脈、交通靜脈。分佈於體表,我們平時肉眼可見的“青筋”就是淺靜脈。淺靜脈血栓(SVT)的發病率相比較深靜脈來說要低很多。但是臨床上也應該引起重視。初始診斷可能是淺靜脈炎,出現靜脈走行部位的疼痛、紅斑等一系列炎症表現,逐漸硬化,可伴有血栓的形成,少數可伴有感染,但這個階段主要是炎症表現;若治療不及時,則可發展為血栓性淺靜脈炎,或稱為淺靜脈血栓形成,即在淺靜脈急性無菌性炎症的基礎上合併靜脈血栓形成,及管腔狹窄。

相較於深靜脈血栓而言,淺靜脈血栓具有淺表性、侷限性、自限性的特點。在危險因素的影響中,下肢靜脈曲張是淺靜脈血栓的主要危險因素,而非靜脈曲張性的前靜脈血栓形成則與基因變化有關;遊走性淺靜脈炎與胰腺癌高度相關;乳房部位的淺靜脈炎則與乳腺癌高度相關。那麼,淺靜脈血栓具有哪些臨床特徵呢?本病主要發生在下肢的大小隱靜脈、上肢頭靜脈、貴要靜脈;出現局部紅腫熱痛;與靜脈走行一致的條索狀硬結是特徵性表現;可以發展為深靜脈血栓。臨床上可以通過超聲檢查、D-二聚體等輔助檢查明確診斷。同時要注意與感染、下肢腫脹、皮膚病等鑑別。

生活中可以通過適當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的措施緩解症狀。治療上,進行止痛、消腫、抗凝治療。

本期答主:牛文晶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淺靜脈血栓是比較常見的,多發在患者的下肢,會引起下肢出現一些病症表現,若不及時控制和治療可能引起比較嚴重的病症表現,導致深靜脈血栓綜合徵,比如說會導致下肢腫脹,引起靜脈曲張,導致溼疹性皮炎等等,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出現肺栓塞的情況。

  淺靜脈血栓是指發生血栓的地方,在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一期周邊的部位,主要的發病特徵,從外觀上看是皮膚血管附近會發生紅腫,血管看起來有點突出,摸起來有一點熱,按著會疼痛。

  治療淺靜脈血栓的方法主要是抗凝,溶栓治療及中藥等,具體情況建議去權威醫院檢查,確定病情狀況後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中華醫學會專家辛宗忠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靜脈血栓。靜脈血栓分為靜脈炎和靜脈血栓形成。血栓性靜脈炎以靜脈炎為首要症狀引起的炎症性靜脈血栓。靜脈血栓則是以血栓形成為主要首發的靜脈血栓。

一般情況下靜脈血栓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導致的:1、血流緩慢。特別是老年人,高膽固醇血液粘稠,流速緩慢,容易堆積形成血栓。

2、凝血因子亢進。

凝血因子亢進,就會導致血液過分凝固,形成血栓,導致血管栓塞。

3、血管內膜變化。

老年人,血管彈性降低,或者是長期抽菸,糖尿病患者等,血管內膜都會發生變化,內膜凸出,導致血管腔狹窄,血流堵塞,形成血栓。

靜脈血栓一般會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可以摸到條索狀血栓。一般情況下淺靜脈血栓不容易發生栓子脫落導致肺栓塞,但是如果進一步發展也不排除導致肺栓塞的可能。

老年人發生靜脈血栓一般都採用保守治療為主,局部熱敷,消炎鎮靜,也可以採用超聲波和射線等手段來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