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李鎮西的侷限及超越


以下是我聽完李鎮西老師的報告後的感受,結合閱讀李鎮西老師的著作和對教育的思考進行的理性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沒有名師出現的教育,是最盲目的平庸的教育;有了名師,就以為萬事大吉、卓有成效的教育,是可恥可悲的教育。

我們要看到,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等等即使沒有名師,也是強大的教育;而有的國家,即使出十個百個千個什麼名師,依然是弱的教育。

一、那些關不掉的攝像頭

今天有幸聽了李鎮西老師的報告。在報告開始時,發生了很有象徵意義的一幕:主持人介紹完“李鎮西教授”後。李鎮西的開場白就讓人“一驚”。他對著報告廳中間高聳的攝像機說,“我的報告不攝像,等攝像機關了,我再講。”現場慢慢安靜下來,但攝像機依舊紋絲不動,李鎮西繼續較勁,“什麼時候攝像機撤了,什麼時候就開始講。”這時才有工作人員去撤掉攝像機。同座的老師小聲說,李老師還挺有風骨的。我點點頭說,可能會講一些一般人不敢講的。

接下來,李鎮西以“中學語文教師,受學生喜歡,榮譽有限,文章無數”的自我介紹開始,...從“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教育觀”“每一個學生都是老師的驕傲”“建立民主的師生關係”“締造教育傳奇”這四個大的方面進行講述。


深度:李鎮西的侷限及超越


報告廳裡,在燈光和暖氣的作用下,溫暖明媚,幻燈片上微微泛黃的照片中那些少年同學,在李鎮西鏗鏘有力的川味普通話講述的講述下,彷彿都成了普通人,成了我們教育生涯中經歷的學生。“教育應該培養傑出的人,人的價值高於一切”“教育要有兒童視角”“幸福比優秀更為重要”“民主教育管理背後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依戀”“每一個學生都值得老師驕傲”“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等等理念,還原成一個個的故事,回到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時而讓人會心微笑,時而讓人熱淚盈眶。

教育真是一件美好的,能讓人感受到美好和幸福的職業。

但這些東西與關不關攝像頭有什麼關係呢?

但走出報告廳,濃重的霧霾在寒風中格外低沉壓抑,公路上依然是車水馬龍,人們行色匆匆,不知從何而來又到何處而去。就像很多其他所謂名師的報告一樣,大家都滿懷著期待而來,以為能聽到新的東西,或者能找到一點改變現狀的辦法。當我們聽完李鎮西的報告,走出報告廳,回到充滿霧霾的現實,依舊是茫然無助,並且滿懷壓抑的憤怒和無可奈何的憂傷。

我們都知道,現實中有形無形的攝像頭充滿校園,權力對教育的滲透無孔不入。教師自由言說的空間越來越小,更別提自由行為的可能了。只能在名師展示的PPT中暢想一下教育可能的美好的樣子。徐賁在《統治與教育》中指出,當權力滲透到教育中,教育的內容、方式乃至最終的評價都以種種名義進行細緻嚴苛的規定,教育就變成了統治的工具,教師就成了思想灌輸、馴化和奴役的媒介。

每一個有良知的老師都心懷恐懼,恐懼那有形無形攝像機背後的東西。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教師一直作為知識權威和自由獨立象徵。當教師從一個人墮落成一個工具,遑論人的教育。

李鎮西說,老師要壯大自己。壯大到“有道理的放屁”。

他講了一個笑話,剛參加工作時,帶學生出去玩,碰到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說不過自己,就簡單粗暴地說“放屁”。現在,要帶學生出去玩,年輕的主任不敢說什麼,只敢說“李老師又帶學生出去呀”。邊上的校長說,“專家嘛,他有他的道理!”

成為校長認可的專家、成為名師,方才能獲得教育的一點自由,教育的現狀真是可憐。而且,全國上上下下那麼多老師,成為專家、名師的又有幾個呢?絕大多數老師甚至在自己教學的學科都沒有話語權,當一個外行領導聽完課評頭論足時,也往往得點頭稱是。

深度:李鎮西的侷限及超越


李鎮西說,教育是對人的教育!但他沒有說,老師首先要是“人”,還得別人尊他是個“人”。

一個不把自己當人的老師,怎麼可能把學生當人呢?

一個不把老師當人的教育,怎麼會有人的教育呢?

教育該何去何從?李鎮西說,要麼改變職業,要麼改變職業心態。

其實,相對於改變來說,堅持才尤為重要。改變很多時候只不過是妥協的另一種說法而已。中國人的調整適應力是相當強的,我們不缺善於改變的人,恰恰缺少善於堅持的人。如何在逼仄的教育空間裡,堅守理想,用智慧和良知、勇敢和擔當真正去做教育。

二、為什麼只有一個李鎮西

在我從教的前三年,李鎮西的書一直是我案頭床頭的必備,我也幾乎把能買到的他的書基本都買來了。毫不誇張地說,在那時,“李鎮西”這三個字,在我心中類似於籃球運動員心中的“喬丹”,民謠歌手心中的“鮑勃迪倫”。也曾不斷告誡自己要做一個“李鎮西式的好老師”。

但在三年之後,我從李鎮西中走了出來。因為我明白,中國只有一個“李鎮西”。

到底是英雄造就時勢,還是時勢造就英雄,是歷來爭執不休的問題。但有一點,就是不同時代需要不同的英雄。

古代是帝王將相,現在是明星大腕。就語文教育領域來說,現在知名的基礎教育領域名師,大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登上時代潮頭的。那時於漪老師在電視上講《海燕》,大上海萬人空巷,全國人民紛紛守在電視機前。放到今天是無法想象的,也是不可能出現的。

深度:李鎮西的侷限及超越


魏書生還連續多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現在可能也有當選人大代表的中小學教師,但肯定不會有魏書生那麼大的名氣。那時剛剛改革開放,經歷了知識的斷層,人們普遍知識水平較低,但又憧憬教育,在文化的荒漠中迷失太久,對知識飢渴難耐。加之國家宣傳力量的造勢,讓全國刮過一陣陣名師風,一直刮到網絡時代的真正到來的21世紀。

深度:李鎮西的侷限及超越


信息時代必然是中小學名師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時代。

一方面,網絡讓每個人都有成名的可能,但又都是曇花一現就迅速被人遺忘。另一方面,知識的普及,輕輕點擊就知識呈現在眼前,並且圖文聲畫並茂,鮮活有趣,讓老師身上的光芒慢慢消散。

李鎮西引用BBC的分析,指出教師是未來社會最不可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職業。但在知識的講授、實時性的檢測評價和獎勵機制上,人工智能可能會更勝一籌。

教師可能主要是對孩子的陪伴,思維的引導和心靈的溝通上。教育也會更個性化、人性化一點。

深度:李鎮西的侷限及超越


凡是英雄人物都是站在時代的風頭浪尖的衝浪者。

李鎮西現在對微信公眾號這樣網絡媒體的運用,和他年輕時利用紙媒一樣,都嫻熟而準確。他在書中曾經寫到,他自己預見過今天功成名就的景象。這就體現出他過人的成就動機,更厲害的還是能夠付諸行動,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比如著名的“五個一工程”:

“每天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

深度:李鎮西的侷限及超越

他有意識地積累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的影像資料、文字資料,比如書信也一定是先寫在本子上,然後再謄抄在信紙上。

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不斷思考、不斷積累,加之不斷寫作,成就了名師李鎮西。

深度:李鎮西的侷限及超越


但有理想情懷的老師,千萬不要衝著“名”去做教育,教育的意義就在教育本身,就在面對的那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生命,就在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否則,要麼極易會心失望;要麼徒有虛名。

三、李鎮西的侷限及其超越


1、教育理論陳舊。其教育理論主要還是來自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觀念影響了中國很多老師,到現在依然有其閃閃發光的地方。但其思想在中國有一種教育領域裡的馬克思之感,其教育理念主要源自於經驗反思和總結。當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顯然是不合適的。

而今,許多科學家,諸如認知心理學、行為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等等領域的科學研究為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更多科學的依據。一個名師,不瞭解這些,開口閉口蘇霍姆林斯基,多少讓人感到遺憾。

2、當下社會、家庭和學生對老師的要求是很高的,但這種高的要求並沒有伴之而來的對老師的尊重和待遇。成績好壞當然是他們主要的衡量尺度,成績之外還要求形象、人品、性格、談吐等等也要在一個很高的標準。

二三十年前,像李鎮西那樣和學生打成一片,一起爬山、一起鬥雞、一起唱歌、一起打滾,學生高興老師也高興,照幾張相也能體現出教師的教育藝術。

但這除了需要社會的安全危機不那麼強烈之外,還需要社會的文娛生活不那麼豐富。而現在,K歌、勁舞、電玩城、手遊、網遊等等異彩豐呈,讓孩子和老師去玩,家長放心,孩子也不願意去。

另外,如果把教育理解成一塊兒玩就有些狹隘了。教育應該是著力於學生心靈和思維的,尤其對於現在的高中生,對學生的“征服”應體現在思維和學識上面。

3、中國教育的悲哀就在於名師太多,而真的有擔當有智慧的教育太少。(我在這裡只是指出現實,而無意否定李鎮西的價值,他的價值也不會因為我的否定而有絲毫的貶值。)有的地方,甚至還啟動“名師工程”,專門去打造所謂名師。名師也能被打造出來,荒誕荒謬。

網絡上,隨處可見“XX名師”的稱號,不知是自封還是官封。自封無恥,官封則更不值得炫耀,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成色和水分。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精緻的利己就洋洋得意、趾高氣揚。要知道,有無數有良知的教師默默地做著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名師是來自於社會的廣泛認可,像大樹,是自我成長起來的。不是花卉蔬菜,可以澆灌出來。

在整個報告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對精心挑選出來的片段進行回憶的名師,聽到的是一個對過去沾沾自喜地講述的名師。對當下的霧霾彷彿沒有看見,對未來的出路沒有更多的見解。人都是通過回憶確知自己的存在的,但一個人只是回憶,無論其生理年齡多大,都真的老了。

求全責備是一種病態心理。現實中的我很寬和,但對這樣一個享譽全國的“大”名師來說,不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僅僅反覆地講述理念、情懷、愛的付出等等,對老師的實際教育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哪一個年輕老師剛投身教育時,都是滿腔熱血。但往往,不出三年,就黯淡消沉了。

化用郁達夫在《悼魯迅》中說的話:

沒有名師出現的教育,是最盲目的平庸的教育;有了名師,就以為萬事大吉、卓有成效的教育,是可恥可悲的教育。

我們要看到,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等等即使沒有名師,也是強大的教育;

而有的國家,即使出十個百個千個什麼名師,依然是弱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