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仔料收藏與鑑別

和田玉自古以來就深受王公貴族的喜愛,做為王玉,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允許擁有。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於崑崙山被稱為"崑山之玉",以後又因位於于田國境內而被稱為"于田玉"。直到清光緒九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1883年),才被正式命名為"和田玉"。2003年被評為國玉後,和田玉價格一路瘋漲,到現在已達百倍漲幅。

狹義的和田玉只有和田山料和仔料之分,現在我們把俄料、韓料、青海料這些密度鑑定達到標準的都統稱為和田玉。這些新發現的玉料我們行內稱之為廣義和田。和田地區出的稱為狹義和田,由於仔料和山料的玉質有一定差別,仔料的價值往往是山料的十倍百倍價格。巨大的價差也促使很多不良商販把山料或廣義和田打磨染色冒充仔料銷售,以獲取暴利。我們藏友因為對玉料的鑑別能力較差,有很多上當受騙。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和田仔料的鑑別。

和田玉仔料收藏與鑑別

低擋的和田玉仔料

高老師收藏和田仔料比較早,我當時主要看玉質,對皮色不太喜歡,因為帶皮色的地方往往是玉質疏鬆的地方,只有光白細膩才是我的最愛。和田玉仔料現在基本鑑定是以皮色毛孔作為鑑定依據,所以以皮色為貴也開始盛行。但我們看仔料第一步還是要先看毛孔,因為不管和田玉的質地細膩到什麼程度,都會有毛孔的出現,而且這些毛孔真的細膩到像人的毛孔一樣,但是這樣的毛孔我們必須用放大鏡才能看得到。但要注意,現在毛孔也可造假,但造假的毛孔是噴砂打的,不自然,也較粗。

和田玉仔料收藏與鑑別

青白仔料

用山料造假的籽料大多數都是有皮色的,我們看它的皮色就像是浮在表面一樣,沒有任何的厚重感覺,看起來都是輕飄飄的,最主要的就是沒有任何油脂的出現,看起來就是比較乾燥的一種。我們也可以在玉質比較疏鬆的地方去看,因為造假的話,大多數都是在玉質疏鬆的地方去染色的,也只有這樣的地方顏色才會上去,所以我們可以從這些地方仔細觀察,是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不同的。

和田玉仔料收藏與鑑別

山料染色

除去毛孔和皮色鑑別外,有經驗的收藏者也可根據聲音、重量、油潤度來綜合分析鑑別。

聽聲辨別:和田玉由於質厚溫潤、脈理堅密,在敲擊下聲音清脆、洪亮,可拿兩塊相同的玉對敲幾下,如果聲音黯啞則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聲音比較清脆 、像鋼一樣。

用手掂重:在購買時,可分別用手掂量一下相同體積的玉石,和田玉較沉重、實在、厚實,一般比其他玉石重。

和田玉仔料收藏與鑑別

普通的青花仔,切開油度很好

質地:和田玉質地滋潤、細膩、柔和,且表面具有油脂光澤,其他玉石的滋潤和油脂光澤不及和田玉。另外可把玉石放在皮膚上,會有一種涼的感覺。

還有一種蒙料,

和田玉仔料收藏與鑑別

合成,

就是合成的玻璃 製品。我把合成的也發一個大家看看,很白很細膩。這種用一個小方法就可鑑別,可以打燈看它的結構,合成的沒有纖維交織的結構。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二上皮色,就是真仔料為了好看人工染色。實際上這種很少,因為染色技術不能以假亂真,經營的商家為了騙你,說真仔料染的色,實際就是山料,真仔料沒必要,用真仔染色二上的料子玉質絕對不是太好。

其實,和田玉之所以貴重,其一是因為玉的質量好,以脂白、細膩、油潤為上;其二是因為皮色可以用作俏色玉器,依色作勢,巧妙構思,渾然天成。所以不管是上色還是毛孔都只是仔料的一種外在表現,我們要收藏和田仔料還是應該以玉質為主。不能玩偏了。

說了這麼多鑑別技巧,相信你應該對和田玉仔料應該有了基本認識了吧。瞭解更多收藏知識,可以關注“高老師談古玉”,有什麼想法也可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