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

幻化成风_不能言说的伤


崖山之后无中国?不,对赵家后人来说,是崖山之后再未言败。

明亡之后无华夏?不,汉人亡国未亡族。

崖山海战遗址

7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大海战,起码有十万男女老幼被逼得跳海自杀。总之战争的结果是一方全军覆没,一方大获全胜。这就是崖山海战。

由于这是农耕文明头一回被游牧文明硬生生打败和取代,所以有人哀叹:崖山之后无中华。意思是说,中华文明从此血脉断绝。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是可以讨论的。因为只要有人活下来,文明自然会得到继承和发展。

当时的南宋军队,果然全军覆没了吗?还真没有。即使皇室后人,也没有断了血脉。

这其中,就有一个叫赵必迎的人,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直系第十代子孙,当时则贵为建安郡王。本来,他正在广东招兵买马,准备勤王,不巧他父亲病逝了,于是便按规矩守了三年孝。结果才守两年,崖山海战就爆发了。

赵氏宗祠

赵必迎在对几百年祖宗家业毁于一旦深感悲愤和内疚的同时,却又不能不深感庆幸。冥冥之中,他竟然躲过了一劫。于是他决定忍辱偷生,以图将来。

不过,由于广东当时还是蛮荒之地,元军也还在追杀不止,要活下来并不容易。赵必迎当时已经50多岁了,却也不得不隐姓埋名,整日在深山荒野间东躲西藏,与蛇虫为伍。但他不怕吃苦,只怕夫人生不了儿子。果然,夫人一连生了三个都是女儿。更要命的是,在他60岁那年,夫人还干脆撒手西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不顾年老力弱,千方百计纳了妾。不为别的,只为延续赵家香火。而夫人死了还叫纳妾而不叫续弦,由此也可见他与夫人的感情之深。这个小妾叫陈氏,只有17岁。

在他62岁那年,年轻的陈氏总算生了个儿子。然后儿子生下来才4岁,赵必迎就去世了。

陈氏带着儿子,继续过着逃亡的日子。后来,娘儿俩在广东新会一个叫三江的地方安定下来。这个独子叫赵良韶,他又生了两个儿子。于是从此,赵家的人丁又慢慢兴旺起来。到了民国的时候,当地赵姓子孙已经达到1.2万人。

岳飞号

赵良韶花很大精力,编了赵氏族谱,以便后人相认。所以,赵家后人能互通有无,十分团结。

抗战时期,有个叫赵其休的后人,拉起了300人的抗日队伍。这300人全都是赵家后人。出征仪式,就在赵家宗祠面前举行。他们有条帆船,烧汽油,配佛郞机火炮,本为走私用,结果为抗日,把船改称为“岳飞号”。该船曾与日军炮艇交战,结果日军不敌,竟掉头就逃。于是他们反攻过去,干掉100多鬼子,还抢了一条日本船回来。有史可查,此船名叫“海冈号”。

由于当时我国各口岸均被日军封锁,急需的石油压根进不来,于是他们自愿担任了为国走私的任务。仅1939年一年,就运进汽油180万加仑,相当于当时全国消耗量的一半。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不,对赵家后人来说,是崖山之后再未言败。

明亡之后无华夏?华夏是汉族的别称,明亡了汉族也跟着灭了吗?当然没有。他们只是暂时失势了而已。


秋心笔记


先说明一下,能大肆宣传这句话的人非蠢即坏!没有脑子!

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是南宋陆秀夫携八岁的末帝不敌元朝大军,跳海自尽,军民相从者多达十万人。从此华夏大地陷入蒙元人手中,汉人沦落为四等人,中华文化出现断层。

据考证,最早说出类似话语的是明末时期的钱谦益,他在一首诗里面讲到:“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钱谦益和柳如是

但是钱谦益是个什么人呢?虽然文才很好、是东林党的领袖,但是清兵压境,破城在即,其爱妾柳如是说我们干脆投水自尽,以保全气节,结果钱谦益跑到水边试了下水温,说出了千古无耻之极的:“

今天水太凉,我看还是算了吧……”气节都不如一个女子。

后来钱谦益主动投降清朝,多铎下令汉人都要剃头,结果没人带头,多铎很生气,结果有一天,钱谦益忽然对下人说:‘头皮痒得厉害",就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出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钱谦益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典故见于史敦的《恸余杂记》。

钱谦益诗《后秋兴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后来,日军准备侵华,为了混淆中国传统文化,离间中国各民族,并在文化道义上占据上风,就炮制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口号,日本人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通过这句话告诉中国人:宋灭亡后,中国被夷狄占据,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经灭亡,目前传承最好的中华文明就在日本,现在日本士兵过来,不是侵略,是帮助中国人打败夷狄,恢复中华正统!

因为宋、明两代汉族政权都为蒙、满少数民族政权所取代,有好事者在“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后又加了一句明亡以后无华夏”,来故意抹黑中华文明。

诚然元、清两个朝代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元清两代依然采用儒生治国,大封孔子,采取科举,杂剧、小说、戏剧这些不是中华文化的延续吗?这两个朝代不算是中国历史吗?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

元、清接纳了华夏文明,他们也就成为了华夏的一份子;而一些中国人,跑到国外,接受了外国的理念,那他们就不是华夏的一份子了。

比如谁敢说骆家辉、李光耀、李显龙是中国人?

头条号以史为鉴建议,以后谁要是再说这样的话,就回复他:是水太凉,还是头皮痒?

最后附一段来自网络的打油诗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中华正统在日本!
明治之后无日本,广岛之后无大和,东瀛正统在台湾!
林肯之后无美国,布什之后无白种,米国正统墨西哥!
希腊之后无哲学,罗马之后无上帝,欧洲正统土耳其!  
母系之后无能人,部落之后无智人,猿猴正统在非洲!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今天我们来看这句话感觉是危言耸听,但是你看问题要回到历史的角度,假如你回到明末或者宋末,我觉得这句话就没错。

为什么没错,崖山一战南宋最后一支军队十多万人几乎全部阵亡,所谓的阵亡我觉得不一定都是战死,而是这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看到理想破灭,觉得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所以很多人是主动投海自尽的,所以历史上才有这一战之后海上全部是尸体。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明末,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东道滘…这样的例子太多,比如扬州和嘉定为什么最后换来屠杀,那就是全城军民誓死不降,老幼妇孺同仇敌忾,所以才惹怒了征服者。这样的例子在明末太多了,假如你去翻开明末的历史,每一页纸你都能痛哭一场,确实是太伤感了,我们的华夏的最后一群有骨气的人太可爱了,也太可敬了,他们只是不想低头活着,所以选择不要头了…

所以我觉得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何错之有?因为我们民族最有骨气最可爱的那一群人已经在抵抗中死去,或者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自己了却了自己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中华、夷狄之辩可谓贯穿了中华文化的始终,除了这句话之外,还有另外两句类似的话,“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三句话看起来貌似很像,我们放在一起对比一下,看看它们说的都是什么意思!

首先必须得说一个观点,同样一句话,放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说出来意思可能会有极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够遇到,所以解释上面三句话时我都多少带一点时代背景来说。

先说最后一句,“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句话,据说是孔子说的写在《春秋》之中,可我并没有找到确实出处,不过在韩愈《原道》一文中,引用过这句话,“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以韩愈的诗文人品当不至作伪。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就会发现,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礼”,而不是所谓华夷之别。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遵守了“周礼”的思想,夷狄也可是中华,而不守“礼”的话,中华(诸侯)也可以变成夷狄。有此也可以看出,在孔子的思想中,“礼”是我们几千年来,纠缠不休的华夷之别的基础。

不过近年来,有人把孔子这句话范畴延展了一下,解释为在夷狄应该遵守夷狄的礼(风俗和法律),夷狄在中国也要遵守中国的礼。我个人认为这种解释虽然可能不太符合孔子最初的想法,但逻辑上没有问题,至少保证了互相之间的尊重。

再来看第二句话,“入夷则夷入夏则夏”,很多人都误以为这句是孔子的原话,其实不对。这句话是金末元初理学家许衡说的,因为他在元朝为官的经历,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伪儒,说难听点就是汉奸。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夷狄进入了华夏,就是华夏。不管是不是在文化上融入了华夏,只要在中原掌握了统治地位,那他就是中华了。

因为从中剔除了“礼”的概念,导致很多人都认为,许衡是在为蒙古人的统治寻找借口,也就说我们经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

我个人觉得许衡之言确有偏颇,因为华夏之所以能够传承数千年,而绵绵不绝,既不是因为我们军事上有多强势,也不是因为我们多有钱,同样不是因为我们的制度有多先进。

恰恰相反,中原王朝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弱势,一直都对来源北方的游牧民族没有什么好办法,否则我们也不用历代维修长城,来进行防御了。

真正让我们能够薪火相传的恰恰是文化上的强势地位,不管东方、南方那几个国家如何诋毁、抹黑,整个东亚地区都是中华文化的辐射范围,在历史上这些国家都是中华的学生,这一点毋庸置疑。汉语、汉字在历史上几乎是东亚地区的通用语,很多国家的史书都是用汉字书写的,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所以,许衡剔除了文化特征,来谈论华夷之别的言论,确实不足取。

最后,我们来说题主问的这句话,“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

这句话上半句的原型出自,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原诗为: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钱谦益的身世、经历我就不赘叙了,此诗是他感怀崖山之战而做,说的明明是崖山之战后,即便是崖山这样偏僻的海角也不属于中国了,借以指代南宋已亡而已。

要注意,这两句中“不属中华”“无中华”,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指代地理概念和朝代更迭,而另一句则直指中华文化出现了断层,不能为续。

至于“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这句话的后半句,不知道是那个好事者加上去的,找不到出处。

不论这句话是谁说的,显然是别有用心。首先,中华文化断了吗?显然是没有,即便是元、清两代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原,但他们依旧不得不遵从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孔子口中的“礼”。在这两个朝代,依旧尊孔子、用汉文、行科举(元朝也有科举,只不过是次数少而已),如果真如此言所说,中华文化中断了,那试问一句,元杂剧、清小说、京剧,都算那个文化的产物?能算蒙古人和满族的文化吗?恐怕他们自己也不会认同这一点。

另外,我们长久以来保持的风俗习惯,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现在不但中国境内过春节、吃饺子、贴窗花,就连外国都开始出现了过中国节的情况了,甚至外国都开始发行十二生肖的纪念邮票,你能说中华文化中断了吗?那外国人是从哪儿来的这种习俗?

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积贫积弱长期被外国人欺负,导致我们自己对本民族的文化没了自信,总觉得外国什么都比我们好,可现在随着国家富裕程度的提升,中华文化明显开始复兴了,越来越多的开始喜欢书法、国画、古曲,这不也是中华文化从未中断的标志吗?要是南宋就已经无中华了,明末就无华夏了,这些古代艺术的传承又是哪里来的呢?

最后,送给那些人一句话,全盘接受别人的东西,只能代表你弱势,苟延残喘而已,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为你解读纷繁历史事件,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欢迎关注。

如果您喜欢这个了解这个问题,还可以去看看我回答的另一个问题《元朝属于中国吗?》。在那个回答里,我说了这件事的另一个侧面。


文中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侵犯您的权利,请告知作者更换。


藏地读行0白发布衣


不讲那些高深的哲理,简单分析一下。说这句话的人,大多是对历史一知半解,又想卖弄一下自己学问的人。如果你再深入的问他这是哪两场战役?是谁的故事?为何流传下来?他肯定答不上来。


崖山海战,南宋在经历了152年用钱买和平的岁月之后,好战的蒙古人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南宋终于失去了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机会。二十万大军,千余艘战船败给了元军两万大军,五十艘战船。南宋全军覆没,皇帝投海自尽。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便是有些文人为了博人眼球,说出的谬论。蒙古夺得政权,只是替代了汉人政权,本质上还是一个中国。这句话被日军广泛用于抗日战争时期,打击国民的民族自信心。今天还有人相信,实在是一种悲哀。

满清入关,与崖山海战一样,明朝后期,自崇祯自杀,吴三桂投降之后,满清的政权替代了明代的政权。这只是一个少数民族掌权的封建帝国,说到底五十六个民族都属于华夏儿女,而且,汉族的文化和思想依然被传承。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过文明断层的国家。这句话,便是攻破这些捕风捉影的谣言最好的回应!


历史密探


南宋最后的皇帝曾在中山南区居住过。中山百姓将南宋最后皇帝的居所遗址,建成一个小庙。传承了上千年了。请看近日拍的小庙图像:


庙门。


文官办公室。


武官指挥中心


祭拜南宋末皇帝的跪拜垫。


南宋最后的皇



帝塑像。此人是个软蛋,投降后还是被毒杀了,没弄个好死。故塑像很矮小。(摄于中山南区南宋帝遗址。)


烟台蝎子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实际上是钱谦益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鼓吹的历史虚无主义,目的是通过灭其史达到灭其国的目的。

所谓中国,在古代没有这个叫法,这是孙中山的发明,意为“中央之国”,是对天下秩序的一种追溯,旨在激发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和国族精神。华夏,既是华夏民族,又是华夏文化,这是儒家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词可以通约,中国也好,华夏也好,既讲的是地域,又讲的是民族,还讲的是文化。

的确,从政权的更迭中,元灭宋和清代明,的确是少数民族完成对汉族政权的更替。但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还在,中华民族还在。除了元朝短暂的黑暗,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华夏文化始终是中国大地的主流,即使是在元朝和清朝政权的上层建筑中,中华文化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华夏文化的血统未曾断绝,所以说无中国,无华夏,都是无稽之谈了。


青年史学家


这句话十分的讽刺的是:出自一个明朝末年一个“汉奸”嘴里——钱谦益,东林党名士。现在还信的人,大肆宣扬的人,不是脑残就是肚子里憋着坏水。

题主这句话的原型,出自明末重臣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

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为了奴役中国人,日本侵略者如是说:宋灭亡后,中国被夷狄占据,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经灭亡,目前传承最好的中华文明就在日本,现在日本士兵过来,不是侵略,是帮助中国人打败夷狄,恢复中华正统!然后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就开始了。日本人宣传套用的话,你也当真理?

这是日本人的宣传工具,洗脑用的!洗脑用的!洗脑用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中华文明就在中国,中国也一直在!日本人这么说,是为了给自己侵略中国找个借口!传承最好的中华文明在日本?中国人可没日本人那么残忍,中国人可没有日本人那么不要脸的AV文化!就好比你家里穷的时候,别人跑到你家说!你爷爷把他的思想传给我了,所以我才是你爷爷的正统,然后要把你赶出去!结果你特么真的信了。

日本侵华时期弄的宣传画

说一下崖山是怎么回事:崖山是叫崖山之战。蒙古军队攻打南宋,最后南宋丞相和小皇帝被逼到崖山,眼看战败。陆秀夫跪拜小皇帝:国家蒙难至此,陛下当为国家。小皇帝说:爱卿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然后,陆秀夫背着小皇帝 投海自杀。崖山之战南宋军民投海自杀的有十五万,南宋灭亡,蒙古成为第统治中原王朝的统治者。

崖山之战后,蒙古统治中国,定都北京;把汉人划分为第四等人。从此开始了90年的统治。直到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三百年后,清军再一次入关。

《明史》记载钱谦益主要讲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对于他对历史社会的事迹很少评价。

给大家讲一讲钱谦益的光辉事迹:

首先,明朝不是灭亡于阉党,而是亡于东林党。钱谦益身为东林领袖,是士人的模范和代表;身为礼部尚书,是朝廷的核心和脸面。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此时此刻,尚留在南京城内的明朝大臣们,大体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而死,二是逃命而生,三是出降而荣。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曾力劝钱以身殉国,钱也同意了,大张旗鼓地对外声明后,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凝视着西山风景,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终究没有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后被人救起。

从湖边回来没几日,清朝的多铎实行剃发令,遭到了汉人的抵抗。有一天,钱谦益对家人说:头皮好痒,出去一下。家人也奇怪,头发痒拿篦子梳一梳不就好了。过了一段时间,钱谦益从外面回来,柳如是发现他竟剃掉了额发,把脑后的头发梳成了辫子,这不是降清之举吗?柳如是气愤得说不出话来,钱谦益却抽着光光的脑门,解嘲道:“这不也很舒服吗?”柳如是气得冲回了卧室。其实,钱谦益不但是剃了发,甚至还已经答应了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意图。

更不让人尊重的,钱老师还将投降的责任“倒打一耙”推给真想殉国的柳如是。面对人们的斥责,他说:“我本欲殉国,奈小妾不与可?”柳如是嫁了这么个老活宝,真是瞎了一双才女眼。什么玩艺儿?一丁点的骨气都没有,成天还哔哔哔!

钱氏食明禄食了60多年,大清剑指南明首府南京城那会儿,钱谦益还当着南明政府的礼部尚书加宫保,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明朝对他是“皇恩似海”。可是清军兵尚未临城,钱氏却被大清统战了,一统就休战,不统也休战了。他以明清一代文坛领袖相号召,率领一班文臣投靠清政府,并到处写信,到各地劝降,再以投降劝降有功,求乞新主子,跑官要官去了。本来想弄个宰相当一当的,未能如愿,级别不比在明朝高,他当得没多少味道,当了三五年就不当了,反过来再去当晚明遗民,老死蒿莱。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对满清夙敌袁崇焕恩遇有加,他对曾经被统战成功而成其满清功臣的钱谦益,是怎么对待的呢?敌不是敌来,友不再是友,乾隆把袁崇焕请入神榜,却把钱谦益打入另册。他首先是把钱谦益的著作全部查封,并亲自起草了查封文件:“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在前明时身跻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顺,洊陟列卿。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人类。”当年满清政府敲锣打鼓拍掌欢迎的识时务之俊杰,到了乾隆这里却是个禽兽不如的人了。及将“盛世修史”,乾隆始终不忘这个钱谦益,特地破了史记体例,增立《贰臣传》,将钱谦益与洪承畴同列贰臣,列为最末等,“钱谦益应列入乙编,俾斧钺凛然,合于《春秋》之义焉”。又特地作诗,把钱谦益斗垮批臭,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嬉笑怒骂,极尽嘲讽,置钱谦益大不堪

文人假大空居多,包括所谓的名士们,也都是把说话著文当小儿游戏,以博众人喝彩而已。中华文明的传承,一直就在中国!虽然有的时候处于低谷,但是从没有断过,更不存在崖山之后没有中国这个情况。钱谦益的这句话应该是“清朝要入关了,我的富贵生活不在了”;为的不是这个国家,为的是他一己私利。

现如今,把这段话拿出来重新炒作的,不是脑残就是肚子里憋着一股子坏水。


嘟嘟读读


“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之后与华夏”,是我听过的最悲惨论调。有人说这两句话出自日本人之口,不足以信,居心叵测。那么退一步讲,如果出自美国人之口呢?我们又将如何看待?

这其实是关于两个朝代历史观点问题,这两个朝代就是“元”和“清”。元朝通过崖山海战,击败了南宋,统治中国百年,清军入关,击败崇祯和闯王,统治中国200多年,在此期间没有汉族政权。那么怎么定义元和清呢?



有两个观点,第一个主流的观点是元和清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认为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都是中国人。主要的依据是,蒙古族和女真人都是黄帝的后裔,本属一家;从现在地理版图上讲,蒙古黄金家族在内蒙,女真在东北都在国家版图之内;无论蒙古族还是满族当皇帝,都崇尚中华文明,以中华文明继承者自居,且而今基本被中华文明所融合。

矛盾的地方是,岳飞、文天祥还是不是民族英雄,吴三桂还是不是汉奸?蒙古有四大汗国,包括俄罗斯,伊朗和中亚诸国,他们是不是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俄罗斯,伊朗,中亚国家是不是也可以说成吉思汗是俄罗斯人,伊朗人,中亚人?



第二个观点就是,没有元,也没有清。元和清都是一段殖民史。这种观点的人理由也很充分,从元和清的意识形态上来说,他们并不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喜欢称自己为外来之主;元清时期人是分等级的,汉人的等级最低;元清接受汉文化是便于统治,其统治阶层并没有汉化。

乾隆说过,朕以外来之君主中国之事;慈禧对待土地割让的态度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孙中山也说过,几千年来,中国受到政治上的压迫以至亡国,已经有两次了,一次是元,一次是清。



那么我们现在再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中华文明到底断了没有?我认为没有,我们可以承认曾经亡国了,但那是政治上的失败,文明上的失利,文明并没有绝种。如果真的绝种了,孙中山何以能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至于文明纯不纯我觉得不是问题,既然是文明融合,那肯定是参杂的,好比你把一粒盐放进一碗水里,你说水是淡的,但它里面有盐,你说水是咸的,但又感觉不出来。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谁坚持,谁认可,都可以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没有唯一,只有先后。



徐徐成翔


首先,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是出自日本学者之口!其初衷是打击中国人对华夏民族的认同,进而灭亡中国!


其次,中华民族的存在,不止是血统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延续和传承。

世界上唯有中华文明是完整延续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明的表达,可以是一种口头传承,更是一种精神延续。


中华文明的核心之一,是对家的认同。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就在于“齐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比如,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租房,而中国流行购房,因为中国人在乎的就是家——家不止是物化的形式,更具有精神内涵。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只有家的存在,才能有精神寄托,才能有家的牵挂,才能有家的感觉!

中华文明的核心之二,是道的存在,比如人道、孝道、妇道、商道和国道等,这已经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骨髓,并不会因形式的改变而有任何变化。


中华文明的核心之三,在于对祖宗的认同。所谓认祖归宗,落叶归根,就是这种对祖宗认同的集中表现。所以,无论华人到了哪里,都会铭记于心自己是中国人,属于中华民族的子孙!可以说,世界上很少有一个能够拥有像中华民族这样根深蒂固的民族认同——每次中华民族遇到大的天灾人祸,特别是事关民族存亡关头,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子孙绝大多数都愿意出钱出力支援自己的民族,甚至于抛头颅洒热血!日本侵略中国时,世界各地的华人捐钱捐物,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支援自己的民族,就是最好的明证!


可以说,中华文明自诞生成型以来,这种文明精髓就一直与中华民族如影随形,深入中华民族血脉骨髓,绝没有也不会一个朝代更替就会消亡!

所以,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只不过是一种用心险恶的谬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