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君主召见臣僚的地点都在哪里呢?这些地点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从文献记载看,北宋君主召见臣僚的地点至少还包括如下几处:其一、后苑,其地位于宫城西北角,本为君主闲暇游玩之所,但君主有时也在此召对臣僚。如《国老谈苑》载,太祖曾于暑月在后苑纳凉,召窦仪前来商议处分边事。后苑侧近有迎阳门,也是君主用以召对臣僚的地点。仁宗时,就曾在此召知制诰、待制、谏官、御史等,令其条上“朝政得失、兵农要务、边防备豫、将帅能否、财赋利害、钱法是非、与夫谗人害政、奸盗乱俗及所以防微杜渐之策”。

北宋君主召见臣僚的地点都在哪里呢?这些地点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其二、天章等诸阁,其位置处于宫城西南偏北,接近东西大街。其设置初衷是收藏诸帝的御书,但也会临时被君主用于延访臣僚。庆历新政之前,仁宗曾开天章阁,令范仲淹等条陈时政及改革措施,此为治史者所熟知。神宗时,沈括在出使辽国进行划界交涉之前,“阅案牍,得契丹顷岁始议地畔书,指古长城为分,今所争乃黄嵬山,相远三十余里,表论之。是日百司皆出沐,上开天章阁门,召对资政殿。喜愕,谓括曰:‘两府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则天章阁门也可成为臣僚出入禁中的一个通道。

北宋君主召见臣僚的地点都在哪里呢?这些地点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其三、福宁殿,位置在垂拱殿后,是皇帝的寝殿。正常情况下,皇帝是不会在此与臣僚讨论政务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在此召见宰辅等近臣。如钦宗初年,为商议应对金人之策,就在进膳之后,召对李纲于福宁殿。此外,滋福殿、承明殿(即延和殿)等,也会成为召对的地点。从具体的位置上看,这些殿、阁,与内东门小殿是不同的,但就整体而言,这些地点与内东门小殿一样,都不是正式的礼仪、朝会场合,而带有君主的“私人”色彩。可以说,出于皇帝与臣僚进行交流沟通的需要,北宋宫廷中的天子私人空间,也承担着不可忽视的政治功能。

北宋君主召见臣僚的地点都在哪里呢?这些地点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就臣僚一方而言,内廷中的常规视朝活动,固然是其与皇帝进行政治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但有的时候,臣僚亦会采用前往内东门请对的非常规方式。《长编》载“荣王元俨宫火,自三鼓至翊日亭午乃止。延烧内藏、左藏库,朝元门、崇文院、秘阁。是日,上为信都郡王德彛制服发哀。群臣进名奉慰,不及成礼。王旦等请对于内东门之便殿。”真宗遂在此殿与王旦商议了应对火灾之策。当时一方面处于宗室丧礼期间,另一方面又面临宫中火灾的严峻问题,若按常规程序,经由閤门入内见皇帝,既于礼制不尽相符,又颇显迂回,故王旦等选择了赴内东门请对这一特殊而便捷的方式。

北宋君主召见臣僚的地点都在哪里呢?这些地点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臣僚赴内东门请对,并不总是能取得成功。仁宗明道二年(1033)“(吕)夷简将废后,奏请敕有司无得受台谏章奏。十二月乙卯,称皇后请入道,赐号净妃,居别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孔道辅,怪閤门不受章奏,遣吏诇之,始知其事,未降诏书,丙辰,与范仲淹帅诸台谏,诣閤门请对。閤门不为奏。道辅欲自宣祐门入趋内东门。宣祐监门宦者阖扉拒之。道辅拊门铜环,大呼曰:‘皇后被废,奈何不听我曹入谏!’宦者奏之。须臾,有旨令台谏欲有所言,宜诣中书附奏。”即是一例。

北宋君主召见臣僚的地点都在哪里呢?这些地点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孔道辅等人,在得知郭后被废的消息后,首先诣閤门请对,这是作为“在京百司”的台谏官员按制度所应有的通进权力。但这种制度性的权力,并不十分可靠,特别是当皇帝和宰相已经作出决策,不希望其它人员参与时,完全能够令閤门不为奏请,从而阻断这一常规的通进渠道。此时,对于孔道辅等人而言,要想将自己的意见入奏,就只能另寻其它渠道。往内东门请对,便是选择之一。而且,内东门距离皇帝的正寝殿福宁殿并不遥远,此处若有动静,皇帝在内廷也是很容易知晓的。

北宋君主召见臣僚的地点都在哪里呢?这些地点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孔道辅、范仲淹等台谏若能成功到达内东门,即便不能立即得到召对,亦可通过诸如“拊门环大呼”或“论辩喧哗”等方式对皇帝直接施加压力,激使其接受自己的奏陈。当然,对于外廷官员而言,前往内东门的途径中,亦非全无障碍,如前文所言,入内东门,往往必经宣祐门,能否通过这道关口,是能否顺利到达内东门的关键。仁宗正是通过关闭宣祐门,阻挡了台谏官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使自己处于直接面对“伏阙请对”的不利境地。可以看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皇帝、宰辅、台谏三方,围绕着不同的通进渠道,进行了一次博弈,而这次博弈,又与整个宫廷的建筑布局和不同宫门的位置,有直接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