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为什么没有研制成功?

杜达特洛夫斯基


有人说,原子弹在二战中起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但如果在二战初期人类就掌握了核能——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历史都将被改写。作为本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曾遥遥领先,首先在实验室里分离出铀-235,首先发现核裂变的德国,是有足够的理由先于其他国家生产出这种“超级武器”的,但历史是一成不变的,貌似强大的德国并没有生产出来。那么,为什么又与其无缘呢?今天在这里讲一个物理科学家出逃的故事。

一、“书呆子”十足的核专家,一心只做研究。

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教授,一贯认为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事业,科学家就应该潜心研究,不应该为科学以外的事情分心。因此,在一次和朋友一起看著名女歌唱家嘎尔波演出的歌剧《茶花女》时,听到朋友告诉他,嘎尔波非常讨厌XTL,骂他是“歇斯底里的精神病患者”,科学家不以为然地说:“她该好好演戏,管XTL干吗?”

就在他潜心研究原子能的时候,在XTL的逼迫下,丹麦放弃抵抗,德军开进了丹麦。尽管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原子能研究,但是,对祖国的那股热爱之心还是很强烈的,他对祖国的消亡倍感痛心。占领丹麦后,德国人对他很宽容,不但没有为难他,反而让他继续从事原子能的研究和原子弹的制造工作。

此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军也在对核能进行着秘密的研究工作。盟军认为,如果XTL率先掌握了这个杀伤力极强大的武器,那么人类不知要遭到什么样的浩劫,为了阻止XTL的“超级武器”梦,必须想方设法把他拉到反法西斯的阵营中来。怎样做他的工作呢?从哪里突破呢?

二、解救核专家,女歌唱家加入反战同盟。

盟军情报部门得知,他十分喜欢看嘎尔波演出,而巧合的是嘎尔波有一种强烈的反法西斯思想,她反对纳粹那种种族歧视和肆无忌惮的侵略行径。同时,嘎尔波是一位待人热情、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女人,她拥有众多的狂热崇拜者。因出演出演《茶花女》里的马格丽特和《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卡列尼娜而蜚声欧洲。虽然已经40出头,但仍然风韵犹存,仪态万千。

盟军情报部门请她参加解救核物理专家的工作,嘎尔波欣然同意了。嘎尔波在盟军情报部门的指导下,凭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本领和人脉关系,迅速在德军占领下的挪威和丹麦建立了密如蜘蛛网一样的地下交通联络线,准备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并帮助他逃出丹麦。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美国核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得威克所写的《纳粹拥有原子弹之恐怖》呼吁书。

读后,大为震惊,原来只想自己一心研究科学。以为自己的研究是为人类服务,没想其他事情,并没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战争联系起来。传递信件的人还提醒他:原子弹这种武器如果落到战争狂人手里,人类将遭到一场浩劫。他陷入深思,渐渐地领悟到自己为XTL制造“超级武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甚至是一种犯罪的行为。他表示愿意脱离控制,不能将自己的研发成果交给一个战争狂人手里。

三、营救计划完美,女扮男装顺利出逃。

按照美国情报部门的安排,他一面照常在实验室继续工作,一面精心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和筛选,准备带走。与此同时,出逃的时间定在嘎尔波演出的告别晚会上。夜幕降临,斯德哥尔摩大剧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沉寂,这里依然是人声鼎沸。兴奋异常的影迷们争相拥入剧院,一睹明星的风采。

深蓝色的丝绒帷幕徐徐开启,身着夜礼服的嘎尔波站在舞台的中央,光彩夺目,冷艳动人。她带有磁性的低音和冷峻的美貌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时,他静悄悄地来到预留下的包厢里,由于紧张,他拿着装有资料的小皮箱的手不住地颤抖。晚会进行到即将结束的高潮,一位侍者轻轻走进包厢。

弯腰说道:“玻尔先生,请您到后台来一下,有人找您。”

“可我并不认识您。”他谨慎地抬眼看着他。

侍者微笑道:“请相信我,趁着现在离开这里,我们将帮助您。请相信我,快点,跟我来。”

他将信将疑的跟着侍者来到后台。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前来迎接他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自己崇拜的女明星嘎尔波。他紧紧地握住嘎尔波的手说:“我认识你,我非常喜欢看你的演出。”嘎尔波端庄地一笑,道:“欢迎你,玻尔教授!我也认识你,你是一位大科学家。你曾经让我只管好好演戏。”玻尔教授回忆起来,当时的他曾经不让嘎尔波管XTL的事,此时此地,他的脸不由得红了起来……

观众的激情并没有因帷幕的落下而减弱,他们太喜欢自己崇拜的偶像了。一些意犹未尽的观众,跑向后台,他们真的想多看两眼这位“神秘女神”的芳容。人们看到从化妆室出来的嘎尔波身穿大披风,漂亮的大檐帽下一个特大号的墨镜遮住了她的大半个脸。人们真想拥到她的身边和她进行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但是,嘎尔波在身后两位侍者陪同下,快步走向自己的汽车,没等追星族们到车子跟前,汽车已经风驰电掣般地消失在夜幕中了。

车内,他将披风和墨镜还给嘎尔波,他看到,嘎尔波的脸上始终带着一种自信的微笑,优雅迷人。在秘密组织的协助下,他终于成功地逃了出来。

结语

柏林政府损失的核物理专家很多,玻尔教授只是其中之一。他的出逃,对XTL的核计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他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的研究和制造工作,嘎尔波同他也成了终生的好友。可以说,二战中没有首先造出原子弹,对德国科学界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对世界来说,却是一件万分幸运的事。

我喜欢历史,更喜欢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讨论历史。


小白杨文化传媒


因为德国人实行种族迫害,把大批犹太科学家赶走,并且在研制核武器方面存在各种争论,研究方向也不一致,导致德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进展缓慢。



1.原子弹的制造不仅是一个国家智慧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德国1939年就开始研制原子弹,而美国1942年才开始启动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2.不过由于德国实行了种族歧视政策,大批犹太科学家和其他民族的科学家,害怕受到德国政府的迫害,因此纷纷离开德国前往美国。这提高了美国的人才储备和科技实力。



3.例如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对犹太人进行迫害,当时德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赫兹就是犹太人,他被开除了公职。而赫兹研究的铀235提纯气体扩散法和电磁分离法非常先进。赫兹带着这些先进的技术来到了美国,帮助美国制造了原子弹。



4.德国制造原子弹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德国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核研究机构,并且研究的方向也不一致,海君一直想把核发电用于潜艇。而美国1942年就终止了核发电的研究,专心研制原子弹。英国军队还把德国在挪威的重水工厂炸了,导致获取德国的核武器原料减少。



5.美国一共集中十几万人,花费了几十亿美元,最终在1945年研制成功了原子弹。这就是德国没有研制成功原子弹的原因。


杜达特洛夫斯基


德国在二战时期掌握了许多先进的科技,不但在纸上以及构想中发明了各类黑科技武器,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早的巡航导弹以及弹道导弹,V-1以及V-2,唯独没有当时最先进的原子弹,对于原子弹这种武器,纳粹当然感兴趣,在二战中德国也投入过人力物力去研究这种武器,而德国差点就造出来了原子弹,然而最终因为海森堡的预估错误,德国最终没有研发出原子弹而导致整个计划失败并被取消,而正因为德国没有原子弹,反法西斯阵线才能赢得最终胜利,并把这一武器投到法西斯日本的头上。

许多人以为美国是最先开始原子弹研究的,然而在美国之前,德国早就开始了研究,早在二战刚刚爆反的1939年,德国就开始了核计划,当时德国还占据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位于捷克斯洛伐克,为了这一计划,德国许多学界泰斗级的科学家都参与了研发,但是由于反犹主义,导致一些精英科学家流失,比如爱因斯坦。但是这一项目仍然有许多物理学界以及化学界的名人,而这一项目的总负责人则是大名鼎鼎的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海森堡。

在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起初进行的还算顺利,并且凭借这个势头,只要德国专心全力去做,最后是能够把核弹给做出来的,但是,德国的科学家却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海森堡,在当时,海森堡非常错误估计了工程量,他认为为了维持原子弹的链式反应,需要至少几吨的铀235才能够制造原子弹,然而曼哈顿计划表面只需要几十千克就行,就算分离几十千克也是非常困难的,美国动用了15000人以及20亿美元的投资才完成了计划,而德国想提取几吨的铀235是不可能的,但是海森堡的地位使得众人不敢反驳,而由于计划受阻,看不到想要的结果,这一计划就被下放了,虽然后面又重新捡了回来,可是已经处于战争末期,德国的工业已经被炸的体无完肤,再也没有能力支撑原子弹开发了。


霹雳火军事


1939年德国有一支由海森堡领衔的近百人的科学铀俱乐部。手握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和最先进的重水生产系统。可是为什么会落后于美国呢?这个答案也是好几个版本,其中有人说,由于当时德国的财政问题没有钱再研究下去了。还有说海森堡知道怎么造,但是故意算错了临界的质量。还有说是英国人毁了在挪威的重水厂。当然,这些原因可能都是客观存在的。还有就是核武器的制造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在网络中找到俩副原子弹原理介绍的漫画图片,大家看看其原理


所以控制快中子成为关键。

所以有人提出观点,德国人就根本没有考清楚,临界质量是多少?只是知道了爆炸必须让实到10-100千克的鈾235聚集到一起。而控制快中子,就需要减速剂。减速剂就需要纯净的石墨或者重水,可是他们都被人为的破坏。所以德国人研制原子弹,不只是科学家没有研制出来,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不断的阻隔。

比如德国当局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政策,迫使很多犹太籍的科学家逃离德国,其中包括爱因斯坦这样的杰出人物。 德国在原子能研究方面 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 美国研制原子弹保守机密做的很好,使希特勒没有对原子弹研究用有紧迫感。 战争后期盟国对德国的空袭对其原子弹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干扰。还有波兰人为德国提供的纯净石墨当中参加了很多杂质,以至于布雷格的实验没有成功。


1954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纽约时报》上写道本来布雷格教授会比美国早两年造出原子弹,只是由于他当时的一个疏忽,才使人类免遭一次全面的浩劫。 但是回想,假如当年希特勒真的率先造出原子弹,那么可能二战,就会造成更大的伤亡,甚至是战局的改变,庆幸历史没有假设。

大家怎么看呢?说说你的看法!


淡然小司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启动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国家。早在1939年,由于二战处于焦灼状态,希特勒急需一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来改变战局。这样,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为首,其他成员大多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强大的科学家团队就成立了。但一直到二战结束,德国也没能研制出原子弹。

而美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曼哈顿计划”是1942启动的,比德国晚三年。但就在这短短三年时间里,曼哈顿团队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并用于了实战。那么问题来了,法西斯研发团队阵容那么强,什么原因使他们到最后也没成功呢?难道是差钱?美国研发原子弹当时的投入是20亿美元,换做今天市值,相当于2000亿!而德国也不弱,当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在欧洲掠夺了大量财富,研发的资金投入比美国一点不少。

最后纠其失败原因时让人大跌眼镜!是海森堡计算算数据时出了错误。把制造原子弹仅需几千克的“铀235”,算成了几吨。这样一来,按当时的科技水平,就算找遍世界,也不可能弄到那么大量的铀235。而当时盟军加大了反击力度,希特勒忙的焦头烂额。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支持一个看不到希望的计划。因此放弃了原子弹的研发,转而其他杀伤性武器的研发。


二战结束后,一些历史学家开始对海森堡研制原子弹过程中的换算错误,开始产生质疑。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一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换算错误?但不管怎样,海森堡也算是变相的为二战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如果法西斯先美帝研发成功原子弹,就希特勒疯子般的所作所为,世界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游龙常戏凤


主要还是由于盟军的阻止,比如英国和美国就分别对德国的铀浓缩工厂展开过袭击。

1939年9月末,德国就组建了核研究机构——铀协会,这表示德军对于核武器的研究正式被提上日程。

1940年5月,德国一举攻占了北欧挪威和比利时,由此控制了当时欧洲惟一能够工业规模生产重水的维蒙克工厂;以及获得了约1200吨精选铀矿,这一举解决了德国国内缺乏铀矿资源和工业提纯设备,将德国原子弹研究送上了一条快车道。

至1940年12月,德国已经建成了第一个研究性原子反应堆,并相应掌握了金属铀的提炼技术。

而眼看德国核武器研究进展迅速,受到消息的英国,立刻开始组织破坏位于挪威的维蒙克工厂。并为此制定了“新手”的作战计划,由经过训练的伞兵实施突袭炸毁。

不过,最终由于执行任务期间的恶劣天气,及当时伞兵还属于新兵种,在经验、训练、武器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新手”计划随之失败,40多名伞兵牺牲。

1943年2月,不甘失败的英国又展开了一套新计划,将6名训练有素的特工空投至工厂附近,然后秘密潜入炸毁。最终,此计划获得成功,维蒙克工厂生产重水的主要设备和一吨左右的重水被摧毁。

此后,随着盟军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特别是制空权,美国于当年对维蒙克工厂展开大规模空袭,致使该工厂彻底失去生产能力,德国研究核武器计划由此停摆。


千字军事


德国研究原子弹的计划研究早就被英军情报机构预告与得知。



二战时期欧洲唯一一家生产重水的工厂位于挪威,英国方面曾经派遣6名突击队空降至该地段,并且与当地挪威抵抗组织取得联系。英军在摸清楚工厂内部活动规矩后,穿越森林从300米悬崖峭壁攀爬潜入工厂,他们成功潜入来到了专门提炼重水的高浓度车间,设置好定时器后他们爬入地下室。随着一声巨响,工厂像一个被捅的马蜂窝乱成一片450公斤宝贵的重水随着下水道白白溜走,英军小分队乘乱逃脱。



1943年,英军收到秘报说德军已经修复重水工厂又开始生产重水了,美英随即对其展开空袭行动。同时英国得知德军计划从海上转运6个月的重水至德国,英国再次派遣特工队潜入运输船将定时爆炸装置安装调整好,最终船只在航行过程中发生大爆炸。



随着最后一批重水丢失,希特勒的原子弹计划彻底破灭!


白头鹰酱


一、德国早就造出来了,前面回答的都是原因,百科上的,咱就不说了,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答,

一、德国发展的早,1936年提出了原子弹思想。1939 年就开始实施,起初都还挺顺利,过了3年之后,活动在各国与挪威占领区间得英国间谍,经常发现会有来自挪威的车辆往来于德国与挪威之间,但不是运输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而且押运级别挺高,全部荷枪实弹的押运!英国人感觉这里面有蹊跷,于是就命令特工与挪威工厂里面的人取得联系,之后拍特工潜入进去观察里面到底生产的什么东西,后来证实了里面是生产的重水,适用于原子弹制造的,于是英国决定派遣特种部队进行摧毁!

二,只要摧毁了他们的重水,那么德国的核武器必将造不出来!英国前后两次派遣特种部队袭击他们的重水工厂,第一次完全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当时的地形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导致滑翔机没有到达预定地点就被撞坏,空降之后没有给养,最后主动被俘虏!

第二次计划周密,成功的将德国的重水工厂摧毁!另外!战争后期盟国对德国的空袭对其原子弹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干扰。还有波兰人为德国提供的纯净石墨当中参加了很多杂质,以至于布雷格的实验没有成功。

他算错了数据?海森堡!

三,各国众多参与制造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完全有能力制造出原子弹!赫兹研究的铀235提纯气体扩散法和电磁分离法非常先进 !海森堡为首,其他成员大多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强大的科学家团队足够制造出原子弹!

四,希特勒快要投降的时候,命令将一批科学家和研究所有原子弹的材料运往日本继续完成事业,可是走到太平洋的时候,不只是潜艇人员不想去日本故意泄露的行踪还是秘密被美国人获知了,以至于大批舰艇堵在了潜艇的必经之路上!最后潜艇上的所有东西全部开到了美国,这也推动了美国原子弹工程的加速研制成功!


王者第一梯队剪辑


原子弹的开发需要两大因素,第一是庞大的资源、第二是庞大的工业规模。因为原子弹研发需要一种新的矿产,就是妇孺皆知的铀矿,这种金属的分离提炼在当时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无论是离心法还是电解原理都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很显然德国的有限资源是支撑不起这种消耗的。原子弹的部件加工需要复杂的工业设备,这对于美国这样的工业打过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对于德国这个工业设施有限,又大多分布在通盟国轰炸机航程之内的国家来说就很难了。

德国有限的工业设施需要集中精神生产坦克、飞机、火炮等战争武器,根本不可能及时转型供应原子弹研发和生产工作。希特勒在见识到英国玛蒂尔达、法国B1等重型坦克之后,不断给军工部门下达研发新型坦克的任务,最早的是20吨级中型坦克VK-2001,但是当苏联的KV系列出现之后又修改命令研发30吨级的VK3001,到豹式坦克正式上马时这个计划完全废除,原先苦心研究的方案在44吨级的豹式坦克上没有一点体现。这就说明了当时的国军工业的巨大压力,它不可能分出精力搞原子弹了。

美国这个科学家比环卫工多的国家,即使是在全民支持战争的岁月里也有的是经历研发核武器。美国在得到爱因斯坦、费米等物理学家之后迅速完善了原子弹理论研究,并给了费米无上限的资源大建实验室和设备,终于领先全世界开发出第一个核反应堆。而德国仅有的化学工业和金属冶炼工业都要有限供应战争机器,不可能向美国那样奢侈。其实任何效果都不可能在战争状态下研制出原子弹,英国、日本都是很好的例子。


利刃军事


01

1942年的欧洲战云密布,二战的炮火遍及各国。地处北欧的挪威,本是一个中立国,也在两年前被纳粹德国占领。

11月中旬的一天,两架轰炸机飞抵挪威上空,它们的后面还各自牵引着一架滑翔机。就在机群向着预定目标飞行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一架轰炸机由于导航设备发生了故障,接收不到来自地面的信号,只能依靠地标和地面的物体来推测飞行,结果飞入了云层中,导致飞机结冰高度表失灵。

这时牵引绳又突然断裂了,失去牵引的滑翔机在迫降中损毁,机上16人中的8人当场死亡,另外8人刚从飞机残骸中爬出来,就被闻声而来的德军俘虏了。

而祸不单行的是,第二架轰炸机撞上了山头,滑翔机被迫着陆,机上14名幸存者也被德国人俘虏。

原来,这是一群前来挪威执行特别任务的英国特工。他们在被俘虏后,有4人在德军医院中因为伤重不治,而其他人则全部被德军枪决。

是什么原因要让英国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到挪威的崇山峻岭间执行如此艰难的任务?

02

早在二战爆发前的1937年初,希特勒就批准了德国研制原子弹的“铀计划”,并且由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担任该计划研究机构的科学负责人。

1939年纳粹德国在对波兰发动闪电战袭击,侵占大半波兰领土的同时,宣称德国拥有威力强大的秘密武器,企图威胁讹诈一些国家放弃对它的抵抗。在英国情报机构获得的一份德国武器发展规划目录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原子弹。

1940年,德军攻占了当时的中立国丹麦和挪威,揭开了西线战争的序幕。挪威的维莫克化工厂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生产重水的企业,而重水是制造原子弹的重要材料。

德国人随即占领了维莫克化工厂,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世界上最顶级的原子物理科学家,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他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严密控制起来。

这样一来,原本在核武器的研究方面就领先于其它国家的德国,很有可能走在盟国的前面,率先研制出原子弹来。而这一旦成为现实,英国将会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遭受核打击的受害者。

这让英国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考虑再三,英国人觉得设法摧毁挪威的维莫克化工厂,炸掉制造原子弹不可缺少的重水,从源头上破坏德国人的核计划比较可行。

维莫克化工厂隐蔽在挪威的崇山峻岭之间,德军防守十分严密,钢筋混凝土的厂房又是异常牢固,用飞机轰炸很难将它破坏。

英国战时内阁经过反复讨论,丘吉尔将任务交给安全协调局的首脑斯蒂文森,由他派遣特种部队完成对工厂的破袭。

03

斯蒂文森综合所有搜集到的情报,制定出一个代号为“飞燕”的行动计划。

这个计划打算:首先挑选4名精干的挪威籍突击队员空投到维莫克化工厂附近,与当地的两个情报人员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接上头,然后再组织32名突击队员乘坐由轰炸机牵引的滑翔机着陆,与前一批4人汇合以后,寻找机会实施对化工厂的破袭。

为了让突击队员能顺利执行对维莫克化工厂的攻击,斯蒂文森根据利夫博士他们提供的情况,制作了一座与维莫克化工厂非常相似的模型建筑,以便突击队员们熟悉那里的地形和建筑结构。

所有突击队员都必须在这个模拟场地反复进行身临其境的严酷训练,最后才会空投到挪威去执行任务。

在加拿大多伦多附近有一个称作小挪威的地方,纳粹德国占领挪威后,许多挪威人流亡到了那里。其中也包括众多挪威的特工人员,英国安全协调局从中精选了4人,组成一个“燕子组”,作为突击队的先遣小队。

1942年10月24日,飞燕行动开始了。燕子组的4名队员飞抵挪威上空,顺利地跳伞着陆。他们迅速与当地情报人员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联系上,做好了接应后续突击队的准备。

可是突击队的大部队行动却遭到了失败,出现了本文开头描述的悲惨结果,所有人员都牺牲了。

糟糕的是还不仅如此,德军在对飞机残骸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地图。图中在维莫克这个地名上特别划了条红线,马上引起了德国人的高度警惕。

维莫克重水厂

德军驻挪威司令也不敢大意,他亲自来到维莫克化工厂视察,并且随即增加了化工厂的守备兵力。德国党卫军也介入进来,在工厂的周边开展大搜捕。

面对这种危险的局势,飞燕组的突击队员们只好先避其锋芒,离开这里躲过风头再说。很快,他们的食物所剩无几,电台的电池也快耗尽,4名队员在海拔1300米的山区苦苦坚持。

通过对滑翔机事件的分析,德国人判断英国突击队的目标就是维莫克化工厂。为了转移德国人的视线,英国情报部门可算是煞费苦心,他们动用各种手段制造假象,让德国人相信盟军的袭击目标是维莫克附近的一座新水坝。

如此以来,便将德军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水坝那边,为后面对化工厂的袭击减轻了压力。

04

第一次行动失败后,斯蒂文森又从挪威皇家陆军的志愿者中挑选了6名队员,组成一个“枪手”突击队。随后将他们空投到维莫克西北地区,与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以及之前的燕子组会合到一起。

他们决定组成新的12人突击队,共同执行破袭化工厂的任务。突击队制定出具体而周密的行动计划,由队长罗尼和利夫博士带领5名队员负责爆破,艾因纳尔带领其余4名队员负责掩护。

他们经过反复细致的研究,确定了详细的行动路线,掩护及破袭的方法,以及撤退的路线等具体方案。

2月27日晚上8时,罗尼队长带领突击队员们义无反顾的出发了。行动之前罗尼宣布纪律,让全体队员都穿上英军的制服,并且每人带两片氰化钾,在可能会被俘虏时必须服毒自杀,绝不能被德国人活捉。

突击队员们身背爆破用的炸药,带着滑雪板向着目标前进。一路上艰难地穿过积雪没膝的森林,走过急流之上的冰桥。攀登上高达300米的峭壁后,沿着一条铁路来到一所普通的小屋,这里距离维莫克化工厂只有数百米之遥。

队员们进入小屋稍事休息,一边警惕地注视化工厂前德国人的动静,等待德军换岗的时刻。终于看到德国人开始换岗,罗尼队长谨慎地再次向大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随着一声令下,一名队员猫着腰,迅速奔到化工厂的大门前,用钢剪将紧锁大门的铁链剪断。紧随其后的突击队员们轻轻地推开大门,一个跟着一个悄没声息的走了进去。

当初在特意建造的维莫克化工厂模型场地上的模拟训练,此时开始发挥作用。掩护小组立即占据有利的地形进入戒备,爆破小组则快速冲向重水生产车间。

由于对工厂结构非常熟悉,爆破小组很快就找到了通向车间的通道。他们制服了一名警卫,进入车间后,发现一名正在管理生产的专家,罗尼命令两名队员看住他。其他队员迅速来到重水电解池周围安装炸药,因为这里能造成最大的破坏。

复原之后的维莫克重水厂

随后,利夫博士又仔细地检查了布好的引爆线路,让队长罗尼带领队员们和那名专家以及挪威籍的卫兵先行离开,接着点燃了导火索。

不久,随着一声声沉闷的爆炸声从重水车间传出,凄厉的警报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响彻整个厂区。睡梦中的德军士兵被惊醒了,他们惊慌失措的乱作一团。

没等德国兵从营房中冲出,掩护组的突击队员们就破门而入,举枪一阵猛烈的扫射,将十多个德军当场击毙。另外一处营房的德军兵匆匆忙忙的套上衣裳,端着枪蜂拥出门,冲进通道。

德国人再也没有想到,在这大山包围之中固若金汤的维莫克化工厂,竟然遭到了敌军从地面的直接攻击。

这时的厂区枪声、警报声夹杂着惊呼声不绝于耳,陷入一片混乱。突击队员们乘着混乱,贴着通道的墙壁朝外面冲出去。冲进通道的德军竟然没有发觉他们是敌人,与他们擦肩而过,毫无反应。

英国突击队这次顺利完成了袭击行动,德国人苦心经营了几年的重水工厂顿时陷入瘫痪状态,450公斤提炼好的重水也被销毁一空。全身而退的突击队员们撤回到雪原上,换上滑雪板疾驰而去。

他们不分昼夜,连续滑行了两天两夜进入瑞典境内。在当地游击队的接应和帮助下,大部分突击队员乘飞机安全地回到了伦敦。

被破坏后的重水厂

而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以及3名队员则通过游击队的掩护和安排,重新回到挪威,继续执行监视那座维莫克化工厂的任务。

05

德国人并没有死心。1944年2月,经过修复的维莫克化工厂又恢复了重水车间的运行,并且还生产出大约600多公斤的重水。盟军得知消息后,多次派出飞机前去轰炸。结果都没有能彻底奏效,反而损失了好些飞机,牺牲了不少飞行员。

无奈之下,伦敦方面再次启用利夫博士和艾因纳尔等人,命令他们设法摧毁这批重水。

当月的一天上午,在挪威廷斯贾克湖上,一艘名为“海多罗号”的渡轮正在航行。

甲板下面突然响起一阵闷雷般的爆炸声,在剧烈的爆炸中,渡船随即左右摇晃起来,不一会便沉入了400米深的湖底。船上装载的维莫克化工厂那批德国人费尽心思重新生产出来的重水,随同海多罗号一起沉没了。

屡屡受到打击的德国人彻底丧失了信心,从此一蹶不振,中断了原子弹的研制。战场的形势也迫使他们,改而从战争的实用需要出发,将重点放到V1导弹、V2导弹和新型潜艇等常规武器的研制方面。试想一下,纳粹德国如果制造出了原子弹,后果会是怎样?

与此同时,美国人的曼哈顿计划取得了成功。1945年8月6日上午,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600米上空爆炸。

盟国很快制服了最为野蛮和凶残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以正义战胜邪恶而告结束。

如果没有这场至关重要的“重水之战”,如果德国人率先制造出了原子弹,在狂魔希特勒的手上拥有这样的大杀器,人类的历史会变成怎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