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他是“民國四公子”之一,

卻少有紈絝之氣;

他曾投身軍界,

卻因政局黑暗迴歸文人之身;

他被母親視作十足的“敗家子”,

卻被同人譽為“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

他把畢生心血傾注於保護中國藝術,

卻在動亂年代被屢屢錯待。

民國四少?遠遠不夠

民國,一個混亂的年代。

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

提起明國,你也許知道他們: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被說爛了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為對方背叛全世界的

徐志摩和陸小曼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什麼都輸得起的

張愛玲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一代京劇大師

梅蘭芳

……

如果我告訴你,這些人在當時只是他家裡最普通的客人,你也許只會稍許驚訝。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中國半壁文化江山都受過他的提攜和恩惠,你也許會被深深震撼。

他,就是所有“民國四公子”版本中,唯一不變的那個。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民國四公子


他是中國第一大藏家,

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文化奇人。

他,就是張伯駒。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父親張震芳,滿清最後一位直隸總督,辦過煤礦,私人鹽業銀行大亨。張伯駒可以說是標準的富二代。

七歲入私塾,九歲能寫詩,

從小享有“神童”之譽。

博覽群書,通今博古。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書畫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富貴人家的孩子,

一出生,人生就已經被規劃好了。

繼承家業、光耀門楣。

但張伯駒偏偏放縱不羈愛自由。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一不認官,二不認錢,獨愛詩詞、書畫、戲曲。

一生都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

據女兒張傳綵回憶:

在奶奶眼中,父親是十足的“敗家子”,不可能使家業中興。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中國第一大藏家

“予生逢離亂,恨少讀書,三十以後嗜書畫成癖,見名跡鉅製雖節用舉債猶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

——張伯駒《叢碧書畫錄序》自述。


搞收藏對於張伯駒,

起初,只是出於愛好。

卻沒料想成為了一生的事業。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收藏的李白《上陽臺帖》

1936年,道光皇帝的曾孫溥儒要賣自己收藏的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張伯駒費了心思,卻與之失之交臂,此畫後流於海外。

其實也沒多大事,就是特麼“心疼”。

從此,保護重要文物不外流就成了他的畢生追求。

而此時,溥儒手中還有另外一幅傳絕跡:

中國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平復帖》。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平復帖》

張伯駒害怕《平復帖》會重蹈《照夜白圖》的覆轍,請求收購。

這一幅,一定要保下來!

但三番請人說合都因價錢太高而談不妥。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收藏的唐寅王蜀宮妓圖軸

後來溥儒母親過世急需用錢,張伯駒卻又不想乘人之危,並未買畫,只說是借給他錢以應急,溥儒感動,以四萬元低價將《平復帖》售予張伯駒。

而另一件稀世珍寶《遊春圖》更是幾經波折。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遊春圖》

當時擁有《遊春圖》的馬霽川準備將畫賣往海外。

張伯駒聽聞此事,這還得了?!

求助故宮博物院,無果。

急而氣極的張伯駒衝到琉璃廠,挨家挨戶聲討盜賣國寶流外的叛族行徑。

鬧的滿城風雨,逼得馬霽川只得將價錢壓到220兩黃金賣給張伯駒。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遊春圖》局部

然而此時的張伯駒因買畫早已身無分文,別無他法,

他只得賣掉自己最愛的15畝大宅(原清朝大太監李蓮英的舊宅),

再湊足銀兩,換回如今故宮博物館的頭牌珍寶《遊春圖》。

他在北京,曾有上百所房宅,就用這樣“一宅一畫”的方式,都被他換做了件件頂級書畫。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收藏的杜牧《張好好詩》


《平復帖》,《遊春圖》,《百花圖》《上陽臺帖》……這些神話般存在的真跡,都被他完好的保留在中華大地上。

哪怕後來張伯駒被綁架勒索,潘素欲賣畫救他,都被他嚴詞拒絕,稱“寧死也不能賣畫!”

捐了“半個”故宮


高山之所以稱為高山,並不僅僅是因其巍峨挺拔的身姿。

更是因其面對狂風暴雨,還能夠滋養一方水土,守護芸芸眾生。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收藏的范仲淹《道服贊》

20世紀50年代,這些珍藏了30多年書畫名跡,被張伯駒夫婦陸續無償捐給國家。其中多幅國寶級名畫,現在靜靜地陳列在故宮博物院中。

而這些文物的價值,如今已經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了。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收藏的宋代楊婕妤百花圖,為現存最早女畫家作品

故宮雖然不是張伯駒的家,

可他的東西都在故宮裡了。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自創書法——“鳥羽體”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文化部所頒獎狀

謙謙君子,天涯人遠

文革中,張伯駒未能倖免於難。

“此人很壞!”

“他資助過袁世凱!”

“拉出來!”

71歲的張伯駒被被隔離審查8個月後,被打成“現行反革命”,進行勞動改造。

但因為年齡過大,革委會拒絕接受張伯駒夫婦。

兩位老人無奈,只好回到北京。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在北京,原來的房間早已被別人佔了,只留了一間10平米的房間,經濟上沒有來源,只好靠出賣家中結餘物資度日,最後連傢俱也賣了,靠親戚朋友的接濟度日。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潘素夫婦合唱


曾經風光無限的“民國四公子”,如今卻落得個家徒四壁的境地。

一生傾盡全力保護國寶,晚年卻獲得如此待遇。

旁人都為其憤憤不平,可他自己面對磨難,卻一直坦然自若,不怨天,不尤人。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作品

1982年2月,張伯駒因為感冒住進北大醫院,被安排在一個八人間的病房內。夫人潘素提出要換個單人間或雙人間,有利於病人休息。

但醫院方面拒絕了,理由是:張伯駒不夠級別。

1982年2月26日,張伯駒病逝。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事後有學生跑到醫院大罵:“你們知道張伯駒是誰嗎?你們說他不夠級別住單人間?他一個人捐獻給國家的東西,足夠買下你們這座醫院!”


世上再無第二個張伯駒


人心鄙夷,世情益乖。

固然是因為堅持本心,他一生都潔身自好。

但潮漲潮落有沙過,煙雨散盡亦有云。

他的氣節,他的風骨,

卻影響了一代、甚至幾代文人大家。


「“父親把畢生心血傾注於保護中華文明、中國藝術之中,我亦難辭其咎。” 」

——張傳綵


「“這幾年,我參加的八寶山追悼會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很多人的悼辭上無一例外的寫著‘永垂不朽’。依我看,並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的不朽者 ,張伯駒是一個。” 」

——千家駒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畫作《白芍藥》

「 “不論中國文學如何發展,都不會再有張伯駒。” 」

——章伯鈞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現存唯一故居

我們有幸去拜訪了張伯駒先生最後的一處宅院,低調如斯,就坐落在北京的後海邊。

黃包車伕載著遊客路過時,總時忍不住吆喝一聲:這是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的故居,過去這樣的宅子,他在北京有幾百個。

是的,幾百個宅子,都換了這些珍貴的字畫和文物。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現存唯一故居


在和張傳綵老人聊天的過程當中,她反覆提及的除了父親賣房買畫,便是他對於年輕人無私的提攜。

一代文化大師王世襄一直想要研究《平復帖》,但深知此物實在太珍貴了,便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去張家看上一次。沒想到,張伯駒竟說:“你拿回家看去。”


他是“敗家子”,但他卻挽救了半個中國文化

張伯駒女兒(拍攝於2016年11月)


就是這一次的“借貼經歷”,造就了正在醞釀的一個大計劃……我們按下不表,下回分解。

有些東西必須要留下來。

以高山之巍峨,呵護文化生生不息。

越過山丘,有人還在等候。

張伯駒先生故去了,

但這樣新的故事還在延續……


謹以此文獻給這個傳奇世家

獻給對中國文化傳承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