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期德軍的戰鬥力無人能敵,為何後期卻被蘇軍虐慘?

付宇慧


這個問題,希特勒表示很想打你!你以為德軍的戰鬥力都和

男人在不同年齡段一樣,都一如既往地保持喜歡20歲的小姑娘啊!

事實上德軍在二戰時從前期無人能敵,後期卻被吊打的蛻變,在靜夜史看來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德國軍隊本身以及面臨的局面一直在變,這導致了德國在二戰前後期表現得不像一群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居高不下的傷亡率

雖然納粹德國直到1943年才開始全國動員,但是德國在1939年開始就傾巢而出。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為緩解經濟危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一項重要的政策就是瘋狂擴張軍備,並一步步打破凡爾賽體系。

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不得擁有海軍和空軍,陸軍規模不得超過10萬人,然而希特勒上臺後,就著手開始秘密擴軍。到1935年希特勒宣佈廢除《凡爾賽和約》後,德國的軍備擴張更加迅速。

到1939年,德國國防陸軍已經從原先的7個步兵師加3個騎兵師增加至39個步兵師、3個山地步兵師、5個坦克師、4個輕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共計52個師的強悍力量。

作為希特勒擴張的資本,這52個師是納粹德國最為精銳的部隊。1940年後,為準備對蘇戰爭,希特勒又擴編了46個師,但是由於德國人口的限制,這46個師多數年齡偏小,軍隊素質和原先的52個師不可同日而語。

在海軍方面,雖然1935年德國跟英國簽訂了《英德協定》,規定德國艦隊總噸位不得高於英國艦隊總噸位的35%,但希特勒並未被束縛手腳,到1939年,德國共裝備了戰列艦2艘、裝甲巡洋艦3艘、重型巡洋艦2艘、輕型巡洋艦6艘、驅逐艦22艘、雷擊艦20艘、掃雷艦2艘、作戰艦艇35艘、遠洋潛艇22艘、魚雷艦艇17艘。

不過相比於英國,德國海軍依然十分薄弱,這間接導致了不列顛之戰的失敗。

而在空軍方面,希特勒也迅速建立起強大的空軍,到1939年,德國飛機總數達到2500架,擁有5個航空兵師和1個傘兵師,不過飛機質量不及英國。

應該說希特勒的擴軍備戰非常高效,但是基本將德國的潛力發揮到了極限。這意味著德軍雖然軍隊戰鬥力強悍,但是死一個就少一個。

不止是士兵,空軍和海軍裝備也是一樣,雖然德國也在不斷補充,但是補充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消耗的速度。

等到1943年以後,德軍在蘇德戰場遭遇了連續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此時的精銳已經基本消耗殆盡,後繼的新兵蛋子和先前軍隊素質相差甚遠,不被吊打才怪。

日本也是一樣,之所以後期日軍在我國大陸和太平洋被吊打,就是因為先期精銳被基本消滅,後補充的新兵蛋子不僅年齡小,而且缺訓練,沒裝備,除了當炮灰,基本沒有辦法。

2、敵人一直在成長

和德國居高不下的傷亡率相比,盟軍特別是蘇聯的傷亡明顯更多,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由於德國在蘇聯幾乎傾盡全力,因此給蘇聯造成了異常慘重的傷亡,蘇德戰爭前期的交換比一度超過1:5,也就是說,打死一個德國士兵,至少需要五個蘇聯紅軍的生命。

但是在蘇軍攻打柏林時,蘇德兩軍的交換比一度達到了1:1甚至更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德軍因為巨大的傷亡新兵素質嚴重滑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盟軍特別是蘇軍一直在成長。

傷亡大沒有關係,只要這些士兵的犧牲,能夠總結出些許有效對抗德軍閃電戰的經驗,那麼他們的犧牲就不算毫無意義。

事實上蘇軍也正是在異常慘重的傷亡中,才逐漸摸索出有效剋制德軍的辦法。

在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時,蘇軍幾乎是猝不及防。因為先期大清洗的影響,蘇聯全軍高層幾乎被換血,很多軍事幹部被捲入這場運動丟了性命,後繼的軍事幹部缺乏經驗且訓練不足,很多都是濫竽充數,這給了德軍連戰連捷的可能。

但是隨著德軍戰線的拉長,閃電戰的缺點開始陸續暴露,蘇軍穩住莫斯科陣線後,德軍的凌厲勢頭終於被遏制。

在戰爭前期,蘇軍對於德軍的閃電戰幾乎毫無還手之力。除了朱可夫元帥,包括斯大林在內的蘇軍高層幹部,對於德軍的戰略意圖以及戰爭潛力都認識不足。因此到莫斯科會戰前夕,短短四個月時間,蘇軍已經損失了超過300萬軍隊,僅僅是基輔之戰,蘇軍就有超過60萬人被俘,成為戰爭史上的奇觀。

而且到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整個蘇聯都瀰漫著亡國的氣氛,很多人對於能否戰勝德軍缺乏信心,若不是朱可夫和斯大林重振士氣,蘇聯真的可能一潰千里。

而在莫斯科會戰之後,蘇軍逐漸找到了德軍的缺陷。面對德軍的閃電戰,蘇軍開始使用蘇聯軍事理論家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早期提出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成功解決了組織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戰略進攻等一系列軍事問題,使得蘇軍在蘇德戰爭中逐漸佔據主動。

到1944年,蘇聯紅軍就將德軍逐出了蘇聯本土,敲響了納粹德國滅亡的喪鐘。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我國抗日戰場,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場,我軍和日軍通過不斷交手,逐漸摸索出日軍的作戰特點並總結出適合我軍作戰的軍事理論。例如在關家堖之戰後,劉伯承元帥曾親自視察日軍的防守基地,對於貓耳洞等一些先進的軍事戰法進行了充分肯定。

正是在戰爭中的不斷錘鍊,使得法西斯特別是德軍面臨的對手不僅沒有因為德軍的進攻而消亡,反而是越打越強。

3、德國面對的對手不同

除了交戰雙方軍隊素質的此消彼長,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面臨的對手也是不一樣的。

簡單說來,在德軍攻無不克的二戰前期,面臨的對手都是西歐小國這樣一些開胃小菜。例如德軍進攻丹麥時,攻佔丹麥全境只用了四個小時。

在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時,雖然波蘭有超過百萬的軍隊,但是其落後的軍事思想使得波蘭軍隊根本就不堪一擊,加上蘇軍的助攻,波蘭亡國在所難免。

而西線,雖然法國自詡為歐洲第一陸軍強國,但是呆板的法軍天真的以為馬奇諾防線能夠阻止德軍的進攻。因此對於德軍的凌厲攻勢缺乏必要的準備,使得法軍在二戰中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可以說德軍能夠橫掃西歐和西歐國家面積較小有密切關係。比如法國在遭遇了致命的戰略失誤後,只能以亡國作為最終結果。

但是在面對蘇聯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首先蘇聯的國土面積太大,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的蘇聯,面積是歐洲的兩倍還要多。這使得即使德國全民皆兵,也不一定能夠拿下並有效佔據蘇聯。

德國的閃擊戰,主要特點就是講究戰役發動的突然性,以優勢的陸空軍隊配合,對毫無準備的敵人發起突然的打擊,以期達到一擊必殺的效果。

這種戰術對西歐而言是非常適合的。西歐地區國家眾多,國土面積相對袖珍,在這樣的情況下,德軍閃擊戰基本上是一次戰役,就可以滅亡一個國家甚至多個國家。

而且西歐地區發達的硬件設施,例如完善的公路鐵路網,也是德軍能夠成功進行閃擊作戰的重要因素。

但閃擊戰在東歐地區,效果卻非常不理想,雖說德軍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就取得了殲滅蘇軍300萬的“光輝戰績,但是由於蘇聯的國土面積太大,龐大的縱深可以最終拖垮德國,而且蘇聯多達1.6億的人口,也是保證蘇軍兵源充足的重要因素。

最關鍵的是東歐地區相比於西歐而言,經濟發展更落後,基礎設施不完善。這使得德軍發動閃擊戰時沒有完善的公路和鐵路網可以使用,德軍的先進坦克,戰車只能行進在蘇聯的田間地頭,遇到蘇聯綿延不絕的雨季,就只能陷入泥潭中無法自拔。

事實上德軍在二戰前期之所以不可戰勝,主要是因為他面臨的對手都太過弱雞,就連法國也被輕易打敗。但是一旦德軍面臨真正強悍的對手,比如英國蘇聯,德軍的推進就會變得非常緩慢,甚至傷亡慘重

也無法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而且最可怕的是此時的大洋彼岸,美國正源源不斷的對英國和蘇聯進行軍事援助,這使得英國和蘇聯在德國的打擊下不僅沒有受到重創,反而依靠美國援助和其強大的再生能力,在戰爭後期取得了人員和裝備的優勢。

這也導致了德國的最終戰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說到德軍後期為什麼被虐慘,有一個主要原因,兩線作戰。德軍在蘇軍作戰時,還與英美盟軍作戰,致使力量大大分散。

1943年時,戰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英美空軍開始對德國本土狂轟濫炸。這使得德國工業生產受到極大影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希特勒原本在5月份發起庫爾斯克進攻戰,結果因為坦克生產受到影響,直到7月份才發動戰役。


在這期間,蘇聯的戰時生產全力進行,工廠很快提供了前線需要的坦克,大炮與飛機,加強了蘇軍力量。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全力開動戰爭生產,為盟軍提供了巨量的戰時物資。戰力的高低立即顯現。希特勒力不從心,吃盡了兩線作戰的苦頭。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戰前,蘇聯情報機關為斯大林提供了詳細的德國情報。斯大林有兩個判斷,德國在攻下英國前絕不敢進攻蘇聯。還有一條,即希特勒什麼時候開始收集棉花,就是對蘇開戰的信號!結果這兩條希特勒都沒按斯大林預計的方式出牌!斯大林失算了,被希特勒用閃電戰打了個措手不及。

結果,蘇德開戰初期,蘇軍雖然一敗再敗,但把希特勒拖進了冬天,讓希特勒吃盡了不收集棉花,不準備冬裝的苦頭。希特勒在攻下英國之前就進攻蘇聯,埋下了兩線作戰的伏筆。致少為英美空軍轟炸德國本土提供了空軍基地。

你想想,一個人和幾個人對打,如何不吃虧?兩線作戰是很危險的!


陽城導航


然而並沒有虐慘,整個蘇軍的戰鬥力一直都跟不上德國!即便是到了後期,最強的蘇軍也只能與最次的德軍打成一比一的戰損比。後期蘇聯能贏靠的是兵多,坦克多,戰機多。當然,最關鍵是油多!德軍缺油,這是德軍潰敗的主要原因!

在蘇德戰爭前期,德軍往往會以不到一半的兵力,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兵力的部隊就可以向蘇聯軍隊發起進攻,而蘇聯部隊完全就擋不住!這主要是因為德軍戰鬥素養高,各兵種配合的很默契,即便是後期招募的零經驗素質差的兵源,他們也是服從性非常強的部隊。而反過來,蘇聯部隊混入了太多地痞流氓,難以管束,服從性太差!這是蘇聯戰死率高的主因!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在於斯大林保衛戰,在這場戰役當中,由於德軍進攻失敗,損失了大量的精銳部隊。這使得德軍靠質取勝的優勢被抹平了!而比數量的話,蘇聯人開始佔優勢!蘇聯的人海戰術幾乎讓德國人打到手軟!


優己


人精打不過人多,雙拳難敵四手,就是老虎也頂不住T34成海啊

德軍從挺進莫斯科,爭奪哈爾科夫,到德米楊斯克包圍都表現不錯。直到斯大林格勒會戰前,都一直還存在獲勝的可能,總體也一直能壓制蘇軍。

在美國參戰之後,一切都失去希望。蘇聯在獲取援助的金錢和各種戰備物資後,可以從工廠農村騰出大量人力物力,全面用於軍隊組建和裝備生產。美國卡車解決了困擾蘇軍很久的機械化問題,美國罐裝食品和衣物則讓蘇軍士兵吃飽穿暖。

反之,德軍面臨兩線作戰,兵力分散不說。在大轟炸之下,國內生產越來越跟不上。士兵戰鬥訓練水平逐漸降低,老兵難以補充,自然戰鬥力下降。到後來,後勤變成一團糟,彈藥油料全都成了問題,打著打著坦克沒了油,步兵沒了彈藥。就像對春醒行動的評價,像一個被捆住手腳的巨人在格鬥......


文史小茶館


實際上德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可疑的。

談論二戰問題必須要先糾正一個常見的慣性思維,就是低估了英國。二戰初期包括以前,世界第一的大國不是美國而是英國。而希特勒打整場二戰,最關注的也是英國。現在也有人認為如果美國最後不參戰,以英國的實力最後也會打敗德國。

英國當時的綜合實力超過德國。德國是陸地上牛。但英國是海上的霸主。就像有人問為什麼德國不登陸打英國本土。因為在海上,英國打德國是爸爸打兒子。英國海軍的實力遠遠超過德國海軍,牢牢的掌握著制海權,這時候你想派陸軍坐船去英國本土,那是拿人填英吉利海峽。

二戰,決定勝利的不是陸軍而是海軍。以英國海軍的實力,可以把德國牢牢的封死在歐洲,讓他得不到補給。而英國自己可以通過商船、油輪得到源源不斷的補給。最終也會慢慢熬死德國的。

這就是希特勒為什麼要打蘇聯的原因。只有打下了蘇聯,他才能避免被困死的下場。打蘇聯是作死,不打是等死。打下蘇聯,然後和英國議和,是希特勒的美好意願。

海軍這塊,德國要排在英、美、日的後面,還是差距很大的那種。

空軍,德國也要排在英國和美國的後面。德國為什麼最後放棄征服英國,放棄不列顛空戰,掉頭去打蘇聯,就是因為打到後期,德國空軍已經幹不過英國空軍。德國空軍終究還只是一支戰術空軍,小空軍。它的裝備主要是輕巧的戰鬥機,以及斯圖卡那種小型的俯衝轟炸機。跟美國的大空軍、戰略空軍沒法比。像美軍一次出動300-400架B29,炸死東京10萬人的實力,德國是遠遠不具備的。長崎的原子彈才炸死2萬人,美國空軍一次出動,相當於扔5顆原子彈。

德國轟炸機的主要工作是地面有輛坦克,我一個俯衝下去,用機炮還是炸彈把你端了。它的中型轟炸機載彈量也就在1噸。但像美國的轟炸機,後期的B29載彈量已經達到9噸。在德國空軍還停留在端據點的水平時,美國空軍已經是一大片的飛過去,直接炸平你一座城。

陸軍,二戰初期德國打得順風順水。但是在兵器裝備這塊,他依舊處於輕微的劣勢。二戰初期的德國陸軍裝備的都是馬克系列的小坦克。不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如英法,當遇見蘇聯的T34就更力不從心了。

德軍初期的勝利不是裝備的優勢而是打法先進。

英法是把坦克裝備到了步兵分隊當移動碉堡使。而德軍是把坦克集中在一起,組成裝甲師,然後利用坦克的機動性,大縱深的向敵軍的身後穿插,造成敵人的恐慌與混亂。

德軍真正的優勢,真正的強項是閃擊戰的戰術思想。

但是,坦克、飛機、軍艦......這些東西是實打實的國家生產力,你無法投機取巧。戰術、打法,是可以被別人學走的。所以,當蘇聯人也學會了大縱深突擊,迂迴包圍,裝甲集團向心突擊,德國的優勢也就被抵消了。在陸軍這塊,德國最後也打不過蘇軍。

德國為什麼在二戰初期打得那麼漂亮,主要還是站了先發制人的便宜。他打波蘭、打法國、打蘇聯,都是他先下手。我天天研究咋打你,你研究咋防禦,那肯定吃虧的是你。佔先機的,佔攻勢的,肯定是佔便宜。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我們看看戰爭後期,諾曼底、法國、意大利、烏克蘭、波蘭、捷克甚至是柏林......德國都守不住。為什麼元首、巴頓這些人天天喊進攻、進攻,面對劣勢也研究反攻。因為守不住,只有進攻才有機會找到對方的破綻。

日本侵華也是這個道理,很少有能守住的地方。被動挨打是必輸無疑的。因為它想打你,就先派部隊穿插到你身後,然後你就亂套。淞滬會戰最後時期就是中日兩軍在殊死搏鬥的時候,日本組建了第十軍,在金山衛登陸,抄了國軍後路。

論實力,海軍,英國是大幅領先德國,空軍小幅領先。美國是海空軍全部佔據絕對優勢。而在這個基礎上,德國的陸軍也絕對打不過美國陸軍。一個裝甲師出發,被美國空軍炸一路,到前線剩一個團了。陸軍方面德國也打不過蘇聯的坦克軍、炮兵師。

一戰以後的一段時間裡,資本主義國家都陷入了經濟危機,而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最先走出困境,當時的德國經濟可謂是一枝獨秀。在經濟的支撐下,德國軍隊也迅速強大起來,裝備了很多新式武器。

不過當時在德國內部有一份報告是這樣說的:我們國家現在軍事裝備已經領先,必須儘快發動戰爭,不然過幾年別的國家就追上來了。德軍的強大在於佔了“先”,而他們自己也有戰略評估,這種領先是不持久的。當其他國家也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會趕上德國。

簡單的講,“時間”,對德國不利。而最終的結局也證明,仗打了幾年之後,蘇聯、美國包括英國,他們的實力在方方面面都反超了德國。

德軍確實很強,但他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強。

像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這些德軍將領在全世界都有很多粉絲,但大家可以細心的看一下,這些人的封神,那是在二戰以後,是英美的作家和媒體把他們捧紅的,這些德軍名將的傳記都是美國人、英國人的寫的。

直到現在,我們看看咱們的還是抗日神劇、手撕鬼子......把敵人描寫成笨蛋小丑,自己多麼英俊神武,然後你就解釋不了咋被人家從甲午到1945欺負了100年。

英美是先把敵人捧得天花亂墜,然後最後淡淡的來一句:我們打敗了他們。看看人家這牛吹的。

二戰前夜,德國經濟實力非常亮眼,但當時的蘇聯經濟也非常不錯,這是被希特勒嚴重低估了的。打到中期,希特勒就抱怨說:如果知道蘇聯有這麼多坦克,就不打了。這是致命的戰略誤判。

蘇聯在斯大林格勒、莫斯科擋住了德軍,僵持一兩年,消耗掉了德國最寶貴的資源“時間”,他的先發優勢不存在了。當數以萬計的蘇聯大炮、坦克從後方工廠裡開過來的時候,德國的國力已經透支幹淨,只能坐等滅亡了。


何老師精武


二戰前期德軍之所以攻無不克,英法的作戰思想陳舊,還停留在一戰時期的塹壕戰理念,德國人閃電戰的戰術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作戰模式,英法抵擋不住,敗退英國本土。蘇聯在戰爭初期也被德軍打得措手不及,一潰千里。但是在莫斯科城下蘇聯紅軍停止了德軍的進軍步伐,打碎了德軍的"閃電戰"神話,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終止了德軍的戰略進攻。經過一年多的浴血拼殺,蘇軍一大批有才能的將領脫穎而出,也組建了閃電戰的利器,坦克集團軍。雖然戰術不及德軍老練,但蘇軍以數量彌補了戰術的不足。蘇聯強大完整的國防工業系統源源不斷地為前線提供保障,英美空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不斷削弱德國的戰爭能力,英美聯軍登上歐洲大陸等等,這些都是重要因素。


東方敏鑫


就題論題,不說廢話,二戰德軍在前期戰鬥中,採用創新式的閃電戰打法,以快捷的裝甲力量作為主力突擊部隊針對敵方重兵集團薄弱處進行重點突破與穿插包圍,打亂敵方防禦縱深部署,在敵方陷入混亂之時一舉擊潰或殲滅敵軍。閃電戰是一種快速戰法,講究速戰速決,主力兵器是德軍在二戰前期的主力坦克三號系列坦克,機動性強。這招在對付法國等西歐國家時非常管用,由於這些國家領域疆域小,一兩個星期的突擊作戰就可以割裂這些國家的防線,在敵方防禦力量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迅速將其包圍擊潰,所以,法國,荷蘭等國迅速滅亡了,甚至是還沒有反應過來德軍的戰法究竟是怎麼回事。

而蘇聯的疆域非常遼闊,在戰爭一開始,德軍的閃電戰也非常成功,幾十萬幾十萬地俘虜蘇軍,蘇軍的有生力量不斷被包圍切割擊潰殲滅。但是蘇聯可以用空間換時間,在德軍不斷往縱深突擊的過程中,蘇軍也不斷部署新的防線。德軍的進攻矛頭越來越力不從心,閃電戰已經往攻堅戰轉變了,到了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德軍的戰法已經幾乎變成了攻堅戰,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甚至開始了城市消耗站,只是德軍的作戰素質比蘇軍高超,可以打成較高的交換比。隨著戰爭從閃電戰逐漸打成消耗戰,德軍的快速坦克三號坦克也逐漸不頂用了,蘇軍投入了新型的T34坦克,對於德軍的進攻也愈發頑強地抵抗,德軍漸漸與蘇軍開始拼消耗,拼工業產值,拼人力,這一點跟太平洋上的日軍比較類似。德軍逐漸轉產機動性更差,但火力和防護更強的四號坦克,並增加重型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這些坦克雖然精密強悍,依然抵不住蘇軍的爆發式工業產值,蘇軍在殘酷的戰爭洗禮中,逐漸生成了大縱深突擊戰術,依憑比德軍更為強大的火力與人數優勢開始反推,以極高的傷亡硬是通過數次大的戰役將德軍反推回柏林。可以說,德軍所向披靡的閃電戰是被蘇聯遼闊的疆域,寒冷的冬天,充足的人力,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強大的工業產值所粉碎的,如果蘇聯是個小國,是絕對無法戰勝德軍的,簡而言之就是德國不該進攻蘇聯



業餘自媒體選手


二戰前期,德軍參與進攻蘇聯以及西歐國家的部隊,都是德國戰鬥的主力,他們有這幾個特點:正當壯年,參加過一系列戰爭,有著德國人特有的嚴謹,裝備精良遠超蘇聯等國。比如德國坦克部隊,對戰蘇聯的坦克部隊,那戰損基本都是一個對多個。即便後來美國參戰,其坦克一對一也不是徳式坦克的對手。

到了後來,德國部隊經過長期的消耗,已經有兵力不足的狀況出現,二戰結束前期,大量的德國未成年人都被徵召進入部隊,很多非戰鬥人員也被迫進入正規部隊序列。而蘇聯不同,其廣袤的國土面積和大量的人口,為蘇聯的持續戰鬥提供了豐富的後備兵員。另外,蘇聯也專門針對性的對徳式坦克進行研究,製造了大量的相關武器裝備。蘇聯戰略縱深大,德國一路打過去,被蘇聯部隊層層消耗,後來的時候,後勤補給線路經常受到蘇聯游擊隊的侵擾,導致前線部隊物資供應不足。德國戰略物資也不夠充分,本想佔領北非提供石油,但是被英國打敗,後來想侵略黑海附近的油田也不成功,這給其戰略持續性造成了很大影響。到了後來,拼消耗的時候,德國漸漸不是蘇聯的對手了,還怎麼打敗蘇聯呢。




阿慶還是阿慶


隨著戰爭持續,德軍後勁不足,而蘇軍的戰爭潛力不斷爆發。結果只能是德軍一路頹敗。

一、戰爭後期,德軍的後備軍數量嚴重不足。

二戰初期,德軍的戰鬥力是世界公認的。都是德軍的剽悍的戰鬥力也是戰前充分準備的結果。隨著戰爭的發展,德軍有戰鬥經驗的士兵不斷陣亡,後備軍的數量完全不夠補入,許多新兵都沒有接受系統的訓練。實戰經驗更是為零,這樣的士兵走上戰場,能不被蘇軍狂虐嗎?所以德軍出現戰鬥力的下降。


二、蘇軍在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加之蘇軍遠東精銳部隊的加入,徹底打懵了德軍。

二戰初期,由於蘇軍毫無防備,加之斯大林的大清洗,蘇軍的戰鬥力極差。面對準備充分的德軍,蘇聯紅軍被打的毫無還手的之力,只能一退再退。好在蘇聯有大的戰略縱深,蘇軍在後撤中,逐漸緩過神來,開始組織防禦,積累作戰經驗。

在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憑藉國內強大的動員能力,打破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時候的蘇軍處於士氣高漲狀態。德軍則由於後勤補給線過長,天氣嚴寒,補給嚴重不足,而導致部隊減員嚴重,士氣一落千丈。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得斯大林敢於將遠東地區防範日軍的幾十萬蘇軍調入西線,這些蘇軍裝備精良,建制完整。面對已經長期作戰,沒有休整德軍,遠東蘇軍一路強攻,給德軍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

三、武器裝備的落後和油料供應不足,讓德軍失去了昔日的威風。

二戰中德軍的虎式坦克和閃電戰都是德軍取勝的利器。但是到了二戰後期,蘇軍的T-34坦克和美國援助的謝爾曼坦克都是火力強大,裝甲厚實。德軍的坦克不在佔領優勢。空軍的優勢面對蘇軍強大的防空火炮,也絲毫得不到發揮。



更致命的是,德軍的油料供應嚴重不足。盟軍不停的轟炸德軍的煉油廠和油料運輸線。德軍許多坦克部隊,因為油料不足,不敢輕易的出動。沒有坦克掩護的步兵部隊,在蘇軍炮火下,只能望著柏林嘆息!


小彈殼001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戰鬥力可以說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敵對方几乎沒有抵抗的力量。德國軍事力量和軍工科技可以說都是當時世界最為先進的,不論是海陸空武器裝備都是當時世界領先水平,而且德軍士兵受到希特勒的政治教化影響嚴重,為了戰爭勝利不顧生死。


第二,德軍並不是被哪一個國家戰勝的,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德軍敗給的只是以美國、英國、蘇聯為首的數十個盟軍,德國受到牽制,無法騰出大量的主力部隊,這也直接影響了德國的敗局。


第三、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蘇聯惡劣的天氣導致德軍一時不能適應,而德國也並沒有事先準備好禦寒的戰備物資,嚴寒使德軍各種補寄都不能及時送到戰場,讓德軍士兵凍死餓死不計其數。


第四,德軍的燃料供應不足。盟軍對德軍的煉油廠和油料運輸線進行了空中打擊。由於德軍以裝甲部隊為主,沒有燃料供應,就是一堆廢鐵,沒有了裝甲部隊掩護的步兵,面對蘇軍的反擊,戰鬥力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