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已到窮途末路?做好這兩點可破局!

從早期的百花齊放到現在甚至沒有一枝獨秀,雖然沒有全軍覆沒,但是共享單車行業前幾名都被收購、經營困難,摩拜賣給美團,ofo CEO表示跪著也要活下去。

共享單車,很多人分析過,有些人說是用戶的素質不高,有些人說運營能力不行,有些人說資本寒冬導致融資困難等等。

其實,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共享單車沒落的真正原因有兩點:一是產品不良,二是商業模式效率低

一、共享單車的產品不是那輛車,而是一套服務流程,從掃碼租車、騎行到還車整套流程

1、目前看很多共享單車掃碼出現問題,掃碼時間太長,故障車太多,嚴重影響用戶體驗。這個一方面由於被環境影響,比如暴雨、沙土;另一方面由於惡性競爭造成的破壞。

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一是要建立停放規則,二是要人人守護,可以安排維護員,每條街道都要有,然後人人皆可上報,一旦發現確實是事故車,則獎勵一兩次騎行。

2、還車沒有規則,雖然平臺有提示還車要還到哪裡。但是沒有設定獎懲規則,所以還是出現亂扔亂放的局面。很多人說用戶素質不高,但主要是規則沒有建立。

可以與城市管理者協商,設定停放點,通過GPS定位,沒有到停放點停車的不予開鎖。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共享單車品牌不能以一個城市開拓市場,擴張太快,而要一個小區一棟樓開拓市場,劃好停車點,如此方能持續良性運營。

3、車輛本身也有問題,太重體驗不好,太輕容易損壞。可以試著做的更簡潔,去掉一些前面裝飾和美化的部件,做的更常規一些,不要過分追求時尚,因為共享單車最主要的本質是方便,而不是一種時尚感。

共享單車已到窮途末路?做好這兩點可破局!

二、商業模式太重,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沒做好,應選擇以平臺為主的輕資產模式

共享單車可以說是比共享汽車、共享網約車都更復雜的一套邏輯,因為不僅有線上的平臺運營推廣,還有線下的用戶體驗設計,同時還必須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因為僅靠用戶每一次騎行明顯太單薄。

但是目前共享單車最大的模式問題就是資產太重,又要做硬件,又要做平臺,還得做運營,還要做推廣。

1、正確的做法是非核心業務外包,重點抓好平臺規則設定、後臺數據分析,硬件管理和車輛調度可以外包,舉報和維護外包,客服甚至可以外包,總之,重點做好平臺規則設計和分析,運營管理則要有更多參與者,安全員、維護員、調度員等等。

2、共享單車的核心應該是平臺的規則設計,包括線上和線下的規則,而不應該所有事情大包大攬。最主要的規則設計就是車輛調度,車輛調度最大的規則就是註冊用戶的出行管理,哪裡可能會有多少人出行,根據每一次的歷史數據,建立數據模型,推算第二天的出行,由此調度車輛。規則的難點在於投放在哪裡,投放多少,投放具體位置,這個要像店鋪選址一樣建立一套制度。

3、拓展盈利渠道,盈利更加多元化,而不能只靠資本輸血,而缺乏造血功能。比如,車身廣告、車籃子促銷品、掃碼頁面廣告。平臺也可以做廣告做活動,但是現在的主流共享單車平臺界面太單調了,就僅僅把它當成一個工具。這就是缺乏對用戶的深刻洞察。

共享單車已到窮途末路?做好這兩點可破局!

其實共享單車的用戶,一方面是因為短途的高效便捷,另一方面是因為鍛鍊和健身,比較愛運動。

所以,引進一些專業體測機構或者自己做這塊,這樣就能大大增強平臺粘性,真正從一個工具作為一個平臺。只有做成一個平臺,才有更大盈利空間和想象空間,才能得到更多資本青睞。

綜上所述,共享單車的核心問題是產品沒有做成高效、優質的體驗閉環,商業模式缺乏盈利點。

共享單車已到窮途末路?做好這兩點可破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