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双承压,开拓外埠市场能否助力燕塘乳业突破产能瓶颈?

​12月6日,燕塘乳业(002732)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回应公司在福建市场的拓展情况时表示,近年来公司一直在稳步开拓外埠市场,目前包括福建在内的周边省市均有铺货。

燕塘乳业指出,公司一直坚持“深耕广东,放眼华南,迈向全国”的发展战略。随着公司新工厂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在深挖省内特别是薄弱地区市场潜能外,已加快从周边省市入手。

公开资料显示,燕塘乳业成立于1956年,是广东第一家一体化全产业链乳制品上市公司、华南首家且唯一一家D20企业。2014年12月在深圳A股成功挂牌上市,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公司主营乳制品和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生产销售各种口味的新鲜纯奶、酸奶、花式奶以及各种各样乳制品饮料,拥有两个现代化乳品加工基地。

但在竞争较为激烈的一线城市广州,燕塘相较龙头企业处于劣势。公司作为一家体量较小的区域性乳业公司,在广告营销上无法和伊利、蒙牛等巨头硬碰硬,因此公司不断积极找寻自身优势,希望可以建设新的项目帮助公司发展。


成本费用双承压,开拓外埠市场能否助力燕塘乳业突破产能瓶颈?


在具体策略上,公司主打产品差异化,公司特色花式奶为果汁和牛奶组合的常温饮料产品,并集合广东当地的传统养生文化打造膳食养生概念,想借此引起本地人共鸣,形成地区优势。公司2018年新推出的甜小酸饮料口味独特,旨在引起年轻人的关注。


成本费用双承压,开拓外埠市场能否助力燕塘乳业突破产能瓶颈?


但对于燕塘乳业来说,2018年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先是今年一季度燕塘乳业净利润950.6亿元,同比下滑21.0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270.5万元,同比下滑2917.6%。

据东方财富研报表示,该公司一季度业绩下降主要是因为:1.主营产品的成本提升,对利润有较大影响;2.受到新工厂投产影响,期间费用都有所增加。

首先是成本费用双增加;其次,公司的新品并未引起广大关注。据了解,整个燕塘产品线没有销量超过5亿~10亿元的大单品企业,而龙头伊利在前几天已经出现了第2个百亿大单品。


成本费用双承压,开拓外埠市场能否助力燕塘乳业突破产能瓶颈?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市场方面来看,近两年,燕塘乳业依托于整个市场,在低位巴氏奶方面有一定发展,但燕塘区域型乳企的发展压力很大,一方面小而美的公司受到欢迎,比如:简爱;另一方面大品牌又加快布局市场,如伊利、蒙牛等。


成本费用双承压,开拓外埠市场能否助力燕塘乳业突破产能瓶颈?


朱丹蓬补充:“虽然近年出了燕塘乳业推出了一些新品,但也并没有在市场上形成特色。因此,对仅仅依托于广东市场的燕塘乳业而言,个人对其后续发展并不看好。

紧接着,7月11日,燕塘乳业发布了《关于对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公告要求燕塘乳业就子公司陆丰市新澳良种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占用基本农田一事的详细情况进行补充说明。

业内人士表示,若新澳牧场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属实,不仅仅要停止建设,退回耕地红线以外,还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严厉惩处,面临巨额罚金。

燕塘乳业对新澳牧场投入颇丰。资料显示,新澳牧场于2014年成立。截至2017年底,燕塘乳业已向其投资4000万元。2009年9月、2010年11月,燕塘乳业与关联方广东省红五月农场签订系列土地承包协议,约定向红五月农场承包土地280亩,承包使用时间从2009年9月9日至2039年9月9日止共30年,约定支付土地补偿款180.51万元。

因这一系列的高投入公司业绩显现颓势。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总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5.53%;归属净利润6470万元,同比减少38.97%。燕塘乳业同时预计,其2018年全年净利为7246.07万元—1.33亿元,变动区间为-40.00%-10%。

对于前三季度业绩下滑原因,燕塘乳业曾在半年报业绩预测时归因于新工厂投产带来的资产折旧、管理费用增加影响凸显。而其全年业绩下滑同样归因于此。

为了募集资金,燕塘乳业近期进行了多次增发新股。这甚至引来了低价增发涉嫌国有资产贱卖的质疑。

今年3月份的时候,燕塘乳业定增获得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当时,东方财富证券对此很看好。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该定增批文却因公司股票发行逾期而失效。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任何乳企的快速发展一定是建立在低价稳定、供应稳定的奶源之上。但目前整个燕塘面临着很大挑战,这是由于国家对养殖的限制,加上环保的要求,南方奶牛养殖数量在减少。南方奶原料短缺,燕塘的奶源价高、供应不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