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驱动奶业景气度入上行周期 四股有望借势腾飞

政策驱动奶业景气度入上行周期 5只龙头股获险资与社保齐增持

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要求大力引进和繁肓良种奶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修订提高生鲜乳、灭菌乳等国家标准,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力争3年内显著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

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行业需求改善、供给收缩的趋势在2018年将得到延续,行业景气度进入上行周期。目前,我国奶业市场已开始进入结构全面提升时代,量和价共同促进奶业空间的持续打开,而奶企间在前2年促销拉锯后已到临界点,边际影响趋小,叠加通胀因素,行业未来增长中枢将会有5%-8%的增长空间,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在此背景下,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具有业绩支撑的龙头标的或迎交易性机会。

二级市场上,昨日奶业概念股盘中异动明显,板块内有9只成份股表现跑赢大盘(上证指数下跌0.45%),占比近五成。其中,庄园牧场强势涨停,西部牧业、大康农业、燕塘乳业、皇氏集团和广泽股份等个股昨日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资金流向方面,昨日板块内共有4只概念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态势,合计吸金1.18亿元。具体来看,庄园牧场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11470.18万元,先锋新材紧随其后,大单资金净流入也达183.59万元,大康农业(129.64万元)和华资实业(0.64万元)等2只个股也获得大单资金的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险资和社保基金等两类机构早在一季度就已对相关概念股进行布局。根据一季报披露显示,7家相关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上述机构身影,合计持股数量4亿股,合计持股市值约88.19亿元。其中,三元股份、伊利股份、洽洽食品、光明乳业、天润乳业等5只龙头股成为上述机构在今年一季度新进增持的品种,增持股份数量分别为1020.33万股、248.99万股、241.86万股、150.00万股和27.91万股。

国内乳业供给量方面,2018年2月份奶粉进口累计值15.94万吨,同比增长36.1%,国内液奶累计进口值6.62万吨,同比增长33.8%;2018年3月份国内液体乳产量累计值577万吨,同比增长6.3%。

对于板块的后市机会方面,中金公司表示,国内奶价恢复利好上游乳企盈利改善,推荐三元股份;下游龙头在行业上行周期中份额将加速提升,中期看费用率亦存在压缩空间,继续推荐伊利股份。

||##PG##||

政策驱动奶业景气度入上行周期 四股有望借势腾飞

伊利股份(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伊利股份:一季度收入加速增长,预计全年业绩较快增长

伊利股份 600887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 分析师:王永锋,卢文琳 撰写日期:2018-05-10

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12%,净利润增长6%,扣非利润增长18%

公司2017年实现收入680.58亿元,同比增长12.29%;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99%;扣非净利润53.28亿元,同比增长17.70%;EPS0.99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00元。分产品来看,公司2017年液体乳、冷饮、奶粉收入增速分别约为12.61%、9.82%、17.83%。其中金典、安慕希等产品仍是公司增长主要来源,结合终端草根调研,我们预计2017年金典8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以上;安慕希110多亿元,同比增长40%左右。单季度来看,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87亿元,同比增长7.96%;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下降16.37%;扣非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0.17%。单四季度收入增速较低主要是春节错位的原因。

2017年公司整体毛利率37.28%,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主要是包材、人工等成本增加所致。期间费用率28.06%,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2017年净利率8.89%,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公司处置辉山乳业和悠然牧业股权,以及投资建厂收到大量扶持资金,非经常性损益较高。

2018年一季度收入和利润加速增长,预计全年景气度较高

公司2018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97.53亿元,同比增长25.10%;实现净利润10.63亿元,同比增长21.15%;扣非净利润19.98亿元,同比增长20.67%。2018年公司计划实现收入770亿元,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75亿元,同比增长6%,根据一季报的情况,全年经营计划目标偏谨慎。我们看好公司市占率不断提升,全年收入较快增长。一方面行业景气度较高,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加强自身竞争优势,包括渠道、品牌等。2017年公司常温液态类乳品市场渗透率80.1%,同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母婴渠道的铺货水平提升4个百分点,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逐年增强。

一季度公司毛利率38.80%,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公司产品结构升级是主要原因。结合草根调研情况,我们预计一季度金典增长接近30%,安慕希增长接近40%。一季度期间费用率27.02%,同比增加1.96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用率增加1.70个百分点至22.97%,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竞争较为激烈,投入广告营销费用及职工工资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率增加0.08个百分点至3.84%。一季度净利率10.76%,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未来三年公司液奶稳定增长,奶粉较快增长,同时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预计公司18-20年EPS1.23/1.50/1.76元,对应PE20/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乳制品企业生产加工环节较多,可能存在食品安全事故;销售有不确定性,可能不达预期;竞争激烈降低盈利能力。

||##PG##||

政策驱动奶业景气度入上行周期 四股有望借势腾飞

燕塘乳业(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燕塘乳业:17年业绩增速稳定,期待18年产能释放提速

燕塘乳业 002732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申晟,于杰 撰写日期:2018-04-19

公司17年录得收入12.4亿元,同比+12.6%,录得净利1.2亿元,同比+13.8%。其中Q4单季收入同比+11.4%,受16年年底税款退回影响,Q4单季利润同比-10.1%,而完税前利润同比+11.2%,基本与收入增速同步。

经营分析

产能吃紧,总销量高个位增长:2017年燕塘乳业共销售产品13.7万吨,同比+7.24%。去年年底公司搬入日产600吨的新生产基地,按计划三年后满产产能将达19.8万吨。去年年底公司定增过会,部分募资将用于湛江二期工程建设,预计也将在三年后满产,将新增产能9万吨左右,即2020年年底公司产能预计将达30万吨,将为公司拓展省外市场提供极大的支持。

提价+新品影响,产品均价同比+5.1%:2017年2月由于原奶、包材、运输价格的上涨,燕塘对旗下30%的产品进行了调价,提价幅度2-3%,叠加高端低温酸奶等新品的集中推出,助推产品整体均价同比+5%,扭转了2016年由于促销带来的均价下跌的趋势。在竞争较为激烈的一线城市广州,燕塘相较龙头企业处于劣势,唯有差异化经营,发展低温产品才能保住份额。

受大包粉价格上涨影响,花式奶和乳酸菌饮料毛利下滑:16H2新西兰大包粉拍卖价格开始飙升,影响到以奶粉为主要原材料的花式奶、乳酸菌饮料的毛利率,2017年分别-6.63ppt/1.88ppt, 而受高端低温产品的提振,其他液体乳品类毛利率同比+4.3ppt,但整体毛利率同比-1.5ppt。未来公司发展重点将逐步转向至高端低温产品,特别是巴氏奶和酸奶,预计将会提振毛利。

广告费用率下滑,促使销售费用率同比-0.66ppt。近三年燕塘的广告宣传费用的投放绝对值一直维持在8800万左右,而收入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速。2017年广告宣传费用率同比-0.8ppt, 助推整体销售费用率同比下滑,预计随着燕塘产能的提升,拓展省外市场将会要求市场费用投放配合,未来销售费用率将会有小幅上升的趋势。

盈利预测

预计2018-2020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4.8亿元/18.0亿元/22.5亿元/,同比+19.5%/21.7%/25.0%,利润分别为1.48亿元/1.83亿元/2.30亿元,同比+22.5%/23.4%/26.1%。若不考虑定增摊薄影响,则对应18/19年PE28X/22X。若按增发上限3,147万股算,则18/19年PE33X/2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投入不及预期,费用率上行;华南市场竞争加剧,收入不达预期。

||##PG##||

政策驱动奶业景气度入上行周期 四股有望借势腾飞

光明乳业(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光明乳业:新莱特保持快速增长,期待液奶新品助力渠道重塑

光明乳业 600597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吕昌,张喆 撰写日期:2018-05-03

投资评级与估值:公司18年一季度收入、业绩略低于预期,主要系液态奶行业竞争激烈、短期收入端仍承压,同时子公司新莱特快速增长导致少数股东权益大幅增加,我们略下调18-20年EPS预期至0.53、0.61元、0.69元(前次0.58元、0.67元、0.76元),分别同比增长5.9%、13.5%、13.2%,维持增持评级。

液态奶收入端继续承压,新莱特延续较快增长:2018Q1公司收入同比下滑4.98%,分业务板块来看,液态奶收入同比有所下滑,行业竞争依然激烈,而公司渠道调整未见明显突破,故常温业务仍在承压。分产品来看,最大单品常温酸奶莫斯利安同比有所下滑;低温产品表现相对稳健,其中高端重点单品优倍、致优、如实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莱特收入延续快速增长,在已与A2达成五年合作的背景下,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可期。牧业板块收入同比略有增长,在原奶价格相对平稳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变化不大。

业务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略有下降,费用投放较为稳健:公司2018Q1毛利率34.30%,同比下降0.86pct,主要系产品结构调整导致。分业务来看,液态奶、牧业毛利率变动不大,新莱特毛利率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仍在快速提升,据新莱特年报数据,目前其毛利率仍然不到20%,明显低于光明整体毛利率水平,故新莱特收入占比的持续提升会对公司整体毛利率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费用方面,公司2018Q1期间费用率之和为27.56%,同比下降1.37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4.07%、3.13%、0.36%,分别同比-0.99、+0.16、-0.53pct,全年来看预计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将保持相对平稳,财务费用方面,受益于公司终止与ChatsworthAssetHoldings的投资框架协议,预计全年可节约资金占用费1亿左右,将会对利润产生积极贡献。

渠道调整仍在推进,期待新品助力渠道重塑:公司自17年底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组织架构和渠道模式的调整优化,希望通过优质产品推出与渠道建设同步推进的方式打开局面,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零售渠道,包括与阿里京东开展合作等。光明在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一直保持行业领先,期待公司以莫斯利安新品和低温大单品优倍等作为抓手重新打开外埠市场渠道,再次打开液奶业务增长空间。

股价上涨的催化剂:液态奶表现超预期、业绩弹性超预期

核心假设风险:业绩低于预期、原料价格上涨超预期。

||##PG##||

政策驱动奶业景气度入上行周期 四股有望借势腾飞

天润乳业(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天润乳业:低温天气影响动销,看好二季度后表现

天润乳业 600419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申晟,于杰 撰写日期:2018-04-23

业绩简评

天润乳业18Q1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23.28%;实现归母净利2,806万元,同比+19.02%;实现扣非净利2,904万元,同比+20.67%。

经营分析

收入利润基本符合预期,一季度全国低温天气影响低温产品动销: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乳制品销售3.3万吨,同比+20.9%;平均吨价约有2%同比提升,推动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长23.3%。一季度实际增速低于全年增长任务(约30%),这主要是受制于今年一季度全国气温较冷所致--过低的气温影响了低温产品的动销,尤其是公司疆外核心市场华东、华南市场因为没有暖气,导致销售受影响较大。17Q1的2.73万吨销量中,疆外销量仅有0.61万吨,尽管我们预计18Q1疆外销量仍有70%以上的增长,但由于去年的较低基数,因此18Q1的疆外销售未能给整体销售提供更多贡献;同时低温天气对疆内销售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预计疆内一季度销售仅个位数增长。

毛利率受成本拖累,费用控制表现良好:毛利率受成本上升拖累影响,同比降低约2.69个百分点至26.75%,主要是来自于成本端的上行:(1)包装材料价格同比上行;(2)燃料天然气价格上涨;(3)花色酸奶相对增速更快,无水奶油等辅料成本上行。一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99ppt至14.78%,主要得益于销售费用率的下降。销售费用率下降2.27ppt至10.99%,公司一季度在央视投放广告,市场普遍担忧费用率上行,实际结果看销售费用总体金额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是促销费用及运费项目有所减少,但从全年看,由于天润疆外扩张策略将持续进行,预计未来三个季度为推动收入端高增长,销售费用方面仍是扩张态势。 对二季度之后的销售表现仍然维持乐观判断:虽然1-2月疆外市场表现不佳,但3月份开始伴随天气回暖已有显著环比改善。公司进一步加强疆外销售人员配置,同时在春节后加大了对北方空白区域的市场招商工作、加强南方区域市场细分深耕及渠道扩张和下沉工作,这一系列工作将有效保障疆外市场持续放量。因此我们对二季度之后的市场表现仍然维持乐观判断。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8-2020年实现收入16.65亿/20.82亿元/25.00亿元,同比+34%/25%/20%;实现净利1.54亿元/1.97亿元/2.40亿元,同比+55%/28%/22%,目前股价对应PE为29X/23X/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疆外市场扩张不及预期:公司目前拓展的华东、华南市场竞争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