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角地區與成渝地區哪個更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第四極地區呢?

小榴白


更看好長江中游城市群在未來成為中國第四極。

我們先來看看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整個中國視野下的地緣位置,已成型的三大城市群都位於東部沿海,成渝位處西部,長江中游正好位於幾大城市群的中心,上可承接已成型城市群的產業外移,下可聯位處西面的成渝,北面的中原城市群和西北的關中城市群。


從國家層面來說,從中央提出建設長江經濟帶這一國家級戰略開始,未來的幾十年里長江流域的經濟開發會步入快速期。所以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都將迎來快速發展期,而產業的轉移是從東部延長江深入,跳不開中游直接轉移到上游。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大城市群各自的家底。
長江中游城市群三省人口1.8億,成渝1.2億,未來城市的發展就是人口和人才的爭奪,成渝天然少6000萬人口,人才方面湘鄂兩省都是傳統的人才強省,只是留不住人才,而成渝相比之下差距明顯,隨著中游城市群的崛起湘鄂能更多的留住人才,而成渝的發展必須要吸引外來人才,一個是留住本土人才,一個是吸引外來人才,前者要容易得多,這幾年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人才迴流長江中游城市的步伐明顯加快。

再看看兩大城市群的內部區位,中游城市群是三核群,三核之間互相間隔都是150公里左右,和成渝雙核之間的距離相差無幾。最最主要的是相比於成渝雙核之間再無節點的尷尬,中游群中的湘有岳陽贛有九江,這兩城在省內都是經濟大城也是本省未來發展的中點城市,150公里的距離確實有點遠,但是如果中間有一個人口超過200萬(湖南的岳陽目前城區人口130萬,十年之後達到200萬)的城市做節點就不再遙遠。而反觀成渝雙核之間再無強城。

從上圖可以看出湖南的主要城市其實集中在東北部,而江西的主要城市同樣是集中在西北部,湖北的主要城市集中在南部,也就是說武長昌之間其實是三省的經濟核心區,從地理上來說這裡就是長江中游平原,是經濟發展的天然高地。在未來的長江經濟帶時代湖南的經濟中心一個是長沙,一個是唯一的長江口岸岳陽,同理,江西也是南昌和九江,湖北的武漢即使省會也是口岸。所以這三省發展的方向是在聚攏的。

從目前看成渝雙核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但是從長遠看長江中游城市群不管是從體量還是規模還是輻射範圍及區位優勢等各方面都會超過成渝城市群,而未來中國經濟格局已經呈現明顯的南強北弱的趨勢,且差距還在持續擴大,北方新的城市群更加不可能成為第四極,而南方的兩個新城市群我更加看好長江中游城市群。

最後說一句,中部一直是我國的人口大區域,但是經濟一直不強,西部經濟不強可能是因為地廣人稀,地形劣勢,中部五省要人有人要地有地也是時候發展經濟了,而長江中游城市群就包括了中部五省中的三省(安徽現在自認為是東部省份)。中部崛起確實正是時候,長江中游飛速前行將勢不可擋。


AI記錄


在此斷言,中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根本形不成氣候。

中三角城市區間跨度大,尤其強市之間距離過遠,無法像長三角和珠三角這樣以兩個以上發達城市為主體向外延展。以點帶面如果有用,鄭州和武漢周邊城市這幾年就不可能侷限於目前的經濟水準。

成渝城市群就更別說,四川省GDP第二位的綿陽市經濟規模只有成都零頭的一半,你沒看錯,就是零頭的一半。四川多個市州目前還是東部援建狀態,重慶多個縣區也是東部城市對口援建,就這樣一群GDP只有千億級的地市,以人均GDP低於全國水平的狀態,拿什麼競爭經濟第四極?況且川渝一帶地勢、地貌受限,交通成本高,且地震多發,有多少企業願意把資金投向成都和重慶以外的同區域城市?有多少人才願意選擇四五線城市工作?

如果說長三甲、珠三角、京津冀是已有的三極,那麼第四極必然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包括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東營、日照、淄博、濟南等8座城市,城市雖不多,人口只相當於成都重慶兩市的總和,但GDP規模高達45502億,幾乎囊括了山東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城市,人均經濟數據秒殺中三角和成渝城市群,人均GDP和京津冀城市群不相上下。

此外別忘了前三極的共同特點,就是個個都沿海,且都是海陸空三棲樞紐,僅此一點內陸城市群就難以企及。加之前三極的強大不單單是經濟總量,人均經濟也是國內一流水準,而山東半島城市群既吻合前三極的共同點,重中之重是經濟差距最小。所以就目前而言,中三角和成渝目前連山東半島城市群都PK不過,如何競爭第四極?


子夜的風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長江是世界第三大長河,亞洲第一長河,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全長6400公里。

長江經濟帶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和貴州等11個省市。205萬平方公里的長江兩岸土地上,養育了全國40%的人口和創造了超過40%的全國GDP總量。

並在2016年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發揮上海、武漢和重慶的核心作用,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圈等三大城市群。

長三角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與京津冀、珠三角成為我國三大城市群。

可誰能成為我國第四大城市群,毫無疑問應該是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更是中國第二梯隊城市群的領頭羊。

在未來更加完善的長江流域高鐵網、高速網、水運網的支持下,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也會沿著長江流動。人往高處走,高端人才、稀缺人才會進一步加大向上海方向的流動節奏。在成渝窪地填滿後一些高端人才會向中三角移動,待中三角填滿後再向長三角移動。並且三大城市群都吸引著周邊的各種資源。

中三角不僅在周邊的輻射強度更大,而且高端人才在流動中也更具優勢,還是在中端產業上由於長三角的溢出效應,最先得利的也是中部地區。

未來的第四大城市群一定是在地理位置和人口規模更大的長江中游城市群。


鞅論財經


成渝最有可能形成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第四級,反之中三角難以形成合力組成城市群。

首先重慶未直轄前同屬四川,風俗習慣文化幾乎沒有差別,直轄以後地理位置並未改變,直線距離不過兩百多公里,同時成渝兩市在中西部又是最耀眼的雙子星,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交通便捷,人員往來頻繁,重慶工業製造和成都服務旅遊優勢互補,兩市相向而行帶動周邊,城市群已初具雛形。

當然兩地互不服氣,從口舌之快到互相傷害,才是最大的障礙。當然部分內心膨脹的重慶人有很大的責任,有一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感覺。

其實成渝之間最大的榜樣是廣州和深圳,有他們兩地人民一半的胸懷都好很多了。想來廣州乃千年商都何等榮耀,改革開放後北上廣就是發達的象徵,而改革開放前深圳就是一個小漁村,而沒聽說過廣州人嘲笑過深圳人漁民。四十年以來深圳日新月異,經濟已有超越廣州之勢,有沒聽說深圳人嘲笑廣州人故步自封,更沒有認為特區人高人一等,也沒有口口聲聲特區人政治地位高沾沾自喜,更沒有搞深菜深劇與粵文化搞切割,可以說珠三角城市群的發展不僅僅是區位優勢和好的政策,最重要的是別人務實、包容。

成渝地區與珠三角的差距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希望兩地人民開闊眼界,跳出盆地意識、攜手共進、相互尊重、和平包容,打造中國經濟第四級。


財神哥伊光美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如今已經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化水平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且,湧現出了一批經濟實力強,輻射範圍廣,帶動力強的城市群。



在中國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東部沿海地區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增長極。而中西部地區也逐漸建成了多個城市群,但其經濟實力與影響力都還比不上東部沿海的三大經濟增長極。作為中部地區城市群的代表——中三角城市群與西部地區城市群的代表——成渝城市群,哪個更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個經濟增長極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中三角城市群與成渝城市群。
中三角城市群指的是以湖北武漢都市圈,湖南長株潭城市群與江西環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共同組成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簡稱中三角城市群。中三角城市群位於經濟發展中等水平的中部地區,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會為核心,形成三角形。其中,武漢、長沙GDP都在萬億以上。
成渝城市群位於我國經濟較為薄弱的西部地區,是西部地區實力最強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四川省會成都與直轄市重慶為核心,共同組成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也有兩個GDP萬億城市重慶與成都。

通過對兩個城市群的初步瞭解後,我們不難發現,其實不管是成渝城市群還是中三角城市群,兩者都存在同一個問題。就是兩個城市群在空間上存在距離,不夠緊湊。特別是中三角地區,橫跨長江,間隔三湖(洪澤、洞庭、鄱陽),分屬三省(湘、贛、鄂),很難像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那樣,形成緊密聯繫。再者,武漢雖然是中部龍頭老大,但其輻射力、影響力都還不大。中西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人才還是資本,都外流嚴重。相對而言,中部地區距離東部沿海近,歷來都是人才、資本外流到東部沿海的“重災區”。

綜合來看,在沿海地區產業升級轉移當中,中西部大城市能否抓住機會,吸引投資,讓外流的人才、與資本回流,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城市未來發展前景無非是資金與人才的聚集。

在過去5年時間裡,吸引投資最多的中西部城市是成都,在全國所有城市當中,是唯一一個進入前10的中西部城市。其次是中部的武漢,再次是長沙、重慶。在吸引投資方面,成渝城市群似乎更佔優勢。


從過去兩年應屆畢業生異地就業趨勢來看,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慶都位居全國前十之列。而中部地區僅武漢進入全國前十,其排名低於成都。這也從側面顯示了成渝城市群在人才方面,更具吸引力。

不管如何,如果中三角與成渝城市群能協調發展,互補互足,抓住機遇,吸引投資,讓外流人才與資本回流,兩者都將是中國第四經濟增長極最具競爭力與潛力的備選。誰將率先脫穎而出,就目前我個人認為是成渝城市群。當然,未來發展如何,就看兩個城市群的表現了。我更希望的是如過去東部沿海三大經濟增長極一樣,協同共進,兩者同時崛起,發揮其輻射力、帶動力。


那詩那遠方


從現在經的經濟格局看,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三極。短期內是不可能有其他城市群能夠比肩以上三個區域的。另外幾個正在壯大在城市群包括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西城市群、關中城市群,等等。

如果說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我國城市群的第一梯隊的話,哪些城市群能夠成為第二梯隊?誰又是這個梯隊的領頭羊呢?個人認為,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西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市群可以組成第二梯隊。

在這個梯隊中,又以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實力見長。長江中游城市群,因為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三個支點,形狀大體為一個三角形,因此又稱為中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西北方是成都,東南方是重慶,呈條帶狀。

這兩個城市群中,中三角城市群以規模見長,包括三個省會城市,以及多達十幾二十個地級市,面積超過了十餘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數千萬。以面積來算,在我國城市群中,中三角僅次於長三角。


在這個城市群內,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產業基礎較好,這些因素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比如,武漢至長沙、長沙至南昌、南昌至武漢都已經形成環形高鐵網絡,互聯互通已經到位。

但這個城市群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橫跨了三個省,並且每個省構成中三角城市群的地域面積都不大。湖北東南部、湖南東北部、江西西北部共同組成了中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並不像長三角和珠三角那樣擁有一個絕對的龍頭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有上海作為龍頭,珠三角城市群有深圳和廣州構成雙龍頭。武漢雖然是中三角城市群的最大城市,但沒有像上海和廣深那樣實力超群,有絕對的話語權。

成渝城市群特點和中三角城市群迥異。它規模小,地形崎嶇,交通並不是十分便利,人口也不如珠三角多。這是這個城市群發展的不利條件。但在這個城市群內有兩大龍頭城市,即成都和重慶。這兩個城市是我國西部地區實力最強、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兩座城市。


這兩個城市群,個人更看好中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約,太嚴重了。巴山蜀水把這個城市群切成了孤零零的小點,難以像平原地區那樣,整片整片的城市聚集在一起。城市群聚集效應發揮受到了嚴重的制約。

中三角城市群,現在看起來雖然像一盤散沙,只有武漢、長沙、南昌獨立的帶動附近的小城市在發展,沒有形成大區域。導致這個局面的原因是三個城市還沒有完全做大。等將來做大了,三個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強起來了,能構成一個整體。


紅谷新視界


中部城市群怎麼能與成渝城市群比!不是一個量級的,成渝各城市都是要靠近三百家國際五百強企業,領事管共三十家,國家發展這樣多年!一直髮展疲軟的主要是專家照搬西方灣區發展!西方國家人口少,只發展沿海灣區必然!我們是人口大國,內陸國家,不能還是那三個灣區為第一梯隊發展!去照搬模試,我們比西方國家有先進科學的一帶一路發展優勢!早該把成渝提到第一梯隊的國際陸地大灣區發展是必然!東南北有大灣區,西更該有國際陸地大灣區,不但內陸區域大,需要更強復射帶動,還有東盟中亞歐在復射中,要有自創科學發展觀,沿海成本都飛到天上去了,現在正是超速發展西的國際陸地灣區,四方發展中國才是發展硬道理,宿短貧富差距才是硬道理!學習特安不要百萬就業!保住千萬就業才是王道,創造公平竟爭,反壟斷,不正場的干擾市場策序的壟斷活動,影響正常經營的實體行為!創造合法正常公平商業份圍。恢復實體走向正常繁榮軌道。扶正祛邪是很有必要。


彭剛32


看看成渝之間距離與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地位就知道了,中部有國家級新區嗎?


ZHANGJUN認真對袋


目前來說,只有北上廣深是凸型城市,可以向周邊輻射資源;其他發展不錯的大城市都是凹型城市,吸引周邊資源。成漢尤其明顯,這兩個地方還是把自己發展起來先把,輻射周邊還早著呢。


用戶54808837


讓成都的和重慶的一天打嘴仗你們很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