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60天,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会让俄罗斯屈服吗?

倒计时60天,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会让俄罗斯屈服吗?

今年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有意退出《中导条约》后,后续具体动作似乎暂无跟进,一时让人觉得美国是不是在军控这一问题上又对俄罗斯采取了惯用的“极限施压”手段,并不会真正退出条约。然而,在APEC会议和G20会议特朗普两度取消与普京的“会中会”后,美国再次就《中导条约》向俄罗斯发出新的最后通牒。

近日,美国国务卿彭佩奥在比利时参加北约会议时就《中导条约》明确宣布,美国已经发现俄罗斯事实上违反了该条约,破坏了美国国家安全权,并且表示如果60天内俄罗斯不“完全并可核查地”遵守条约,美国将退出该条约。

《中导条约》是冷战期间美苏为了维护战略稳定的产物。1987年12月,美苏两国领导人签署该条约。条约规定,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及射程为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

值得注意的是,彭佩奥选择宣布这一决定的时间和地点。这一时间点恰好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刻赤海峡事件之后。根据2003年俄乌之间的协议,亚速海及其通过刻赤海峡的出海口由两国共有。这一协议的灵活度很大,两国船只都可以穿越该海峡,没有太多死规定。

倒计时60天,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会让俄罗斯屈服吗?

然而,克里米亚事件改变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对亚速海以及刻赤海峡的势力分布。原先东西大致一半的势力划分由于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而改变,亚速海以及刻赤海峡基本由俄罗斯控制。乌克兰决心制造危机、引发争议的做法造成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再度紧张,也是推动美国政府选择此时此刻在《中导条约》问题上对俄发力的一大因素。

美国选择在北约会议这一多边场合宣布此事则暗示得到了欧洲盟友的背书。在此之前,当特朗普首次宣布美国将退出《中导条约》后,一些欧洲领导人公开批评美国,认为此举将加大核军备竞赛的风险。此次彭佩奥宣布对俄罗斯60天的期限则似乎得到了欧洲方面的大力支持。由于俄乌最新的冲突事件,欧洲对美国处理《中导条约》的态度发生微妙变化。彭佩奥特意强调美国与北约盟友在此事上“完全团结一致”,美欧均认为必须“阻止俄罗斯继续违反基本的国际法准则”。

美俄关系未来将更加艰难,因为双方不仅缺乏合作意愿和亮点,还受限于一系列复杂难解的制约因素。

倒计时60天,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会让俄罗斯屈服吗?

首先,两国仍然缺乏根本的战略互信。尽管美俄高层有意推动双边关系缓和,但根植于冷战的互疑猜忌并未得到根本缓解,甚至愈演愈烈。美国去年出炉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安全》等官方报告将俄罗斯列为“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竞争对手”,对俄负面战略认知毫无改变、战略打压态势丝毫未减。

其次,美俄针对欧洲地区安全的想法南辕北辙。对北约的态度上,特朗普政府经历初期的含混其词后已经回归主流,强调与北约盟友共同应对俄罗斯对地区的“安全威胁”,短期内更不会放弃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核心地位,与俄罗斯的地区安全诉求不相兼容。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政策则再度引发美欧疑虑,加剧双方在地区安全构想上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美国国内政治仍然掣肘两国关系改善。当前,指责俄罗斯“干预美国国内选举”已经成为美国国内两党共识和“政治正确”。特别检察官穆勒关于“通俄门”的调查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些新证据极有可能浮出水面。中期选举后,掌握众议院多数的民主党人将更有动力发起针对“通俄门”的调查和听证,以此为抓手挫伤特朗普执政锐气,增加制衡特朗普的筹码。

相比缓和对俄关系,特朗普将更重视自己的政治生命。“通俄门”调查彻底拨云见日前,特朗普政府难以着力推动美俄关系实质性融冰,两国关系仍将处于“僵而不死”的尴尬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