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剛剛結束海外巡演,張雲雷即遭新京報發文痛批,你怎麼看?

讀劇慧眼


本來是對新京報無感的,可是……你這真是好大一頂帽子啊!

本來只看老郭,對張雲雷無感的,現在……必須果斷支持德雲社啊!

老郭和北京電視臺早年就結過樑子,這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作為一個媒體人,用這種方式操控輿論,以權謀私,公報私仇,太沒格局,太可笑了!

誰說聽相聲不能帶著熒光棒了?那個烏龜定的?

從2010年老郭的徒弟打人一事發酵以後,北京電視臺就已經咬住了郭德綱,更有一鼓作氣將其咬死的態勢。只可惜,你越咬他越紅,為啥,因為公道自在人心。

其實作為一個媒體大咖,北京電視臺從來沒在老郭的嘴上佔到半分便宜,面子何存?所以這幾年但凡和京城媒體有關的機構,都是時刻盯緊了老郭的一舉一動。認個錯我就撒口,只可惜啊——老郭丟過的人比你見過的人都多,就這一張嘴從來沒認過慫。

然後呢?然後新京報就一下子變成撒潑打滾的馬蓉了!

這個流量蹭的有夠荒誕了!

我們且不論聽相聲帶熒光棒是不是觀眾自發行為,一方面要宣揚中國傳統藝術,要與時俱進地對傳統藝術進行改良,另一方面拿著熒光棒大做文章。

表面上是在怒斥老郭一眾,事實上,你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那我想問問,京劇新唱,你為什麼不批?舊詩配新曲你為什麼不批?這個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改動,可是比個熒光棒大刀闊斧多了!

因為央視你得罪不起是嗎?

相較於觀眾在臺下揮舞熒光棒助興,我倒真心覺得古詩配搖滾唱出來更不倫不類。

結果到了你們的嘴裡,搖滾配古詩這叫新老元素的巧妙結合,觀眾揮舞熒光棒就變成了相聲演員的關公戰秦瓊。

我真的特好奇,你們這篇文章的編輯記者是誰?啥文化,啥學歷的,這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咋過審的?

你們發文章的審核標準,是否為【罵老郭保過】?

撒潑打滾秀智商下線,終將和馬蓉一樣,偷雞不成蝕把米,給自己抹上一身泥!

新京報?你們好像代表不了京城老百姓的心聲,叫熒光報,何如?


鑫時空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新京報的背景。該報成立於2003年,開始是由光明日報社和南方日報社聯合辦報,後於2011年劃歸北京市管理,和北京電視臺屬於同一個系統,所以大家應該能夠猜到他們的一貫立場。我貼兩張該報和郭德綱有關的新聞,大家欣賞一下:

可以看到,該報一向對郭德綱並不友好。如果再追溯到2010年,那該報更是站在批評郭德綱的急先鋒位置,老新聞一則供大家欣賞:


如果說,作為媒體批評郭德綱及德雲社是他們的權利和自由的話,那麼關於該報和澎拜新聞一起吃“人血饅頭”的新聞大家還記得嗎?貼個圖供大家回憶一下:


綜上所述,該報是一家傾向性明顯,且底線較低的媒體,在普通網民的心目中早已沒有多少公正性可言,所以他們說出什麼都正常。


回到張雲雷這件事上來,聽相聲帶熒光棒有什麼問題嗎?


1、不犯法。沒有任何一條法律法規規定,聽相聲不能帶熒光棒吧,既然如此,那就是合法的,沒有人可以剝奪粉絲們的權利。


2、不妨礙他人利益。粉絲們聽相聲,自己花錢買的票,自己花錢買的熒光棒,而且是在場館內使用,沒有妨礙到場館以外的任何人,人家自娛自樂有什麼問題嗎?


3、不違反社會公德。聽相聲帶熒光棒不低俗、不下流、更沒有宣傳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對社會無害。


所以,我怎麼想也想不通,聽相聲帶熒光棒礙著誰了?誰能告訴我!


相聲演義


這就是我們的看法!此處有沒有掌聲?




沙河老虎頭


有《新京報》官方賬號發表文章批評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雲雷,指出他的偶像流量路線已經偏離相聲的軌道,不利於相聲藝術的發展,“長期以往,最終剩下的都是追星的熱鬧和藝術的落寞了”。我覺得完全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沒有邏輯,是不是看現在相聲相對繁榮了,就開始拆臺,聽相聲揮舞熒光棒?估計連德雲社自己都沒想到。

相聲演員要想方設法先紅起來,再往回收

新京報發文痛批德雲社不是第一次了,前段時間德雲社成員岳雲鵬開的網店就被新京報發文痛批,稱岳雲鵬不是養豬的,所以他不知道網店的菌群是否超標,當初相聲快沒落的時候,也沒見這個報那個報出來痛批,現在的相聲走出國門,在場場爆滿的情況下,你出來告聲近幾年來算是換了種活法,從單純的臺上捧逗,到現在的唱跳俱佳,可以說多種元素混搭發展,拋開死板的一人一捧形式,多樣化的相聲讓觀眾為之震撼的同時,也深深喜愛上這種風格,就說舉熒光棒聽相聲,這也算是一種新的改觀,或許以後我們會聽著演唱會用籲來表達喜愛之情呢!訴我們,這些是變了味的相聲,俗不可耐,這話是不是有點卸磨殺驢的感覺。


劉輝律師


看到這個題目很驚訝,腦際瞬間閃出一個詞:迂腐

這是什麼樣的邏輯和思維呢,聽相聲不能帶熒光棒?聽《探清水河》不能舞動熒光棒?是不是聽相聲只能鼓掌,喊“咦...”都得取消嘍?為什麼《新京報》不說

相聲演員必須穿大褂,否則就索性轉行。為什麼不說相聲演員必會“說學逗唱”都過關,否則退出相聲界

真是語不驚人不罷休,博眼球、蹭熱度罷了,估計最近銷量不好,又知道德雲社WIFI信號超級強,就過來蹭了。“某知名青年相聲演員”?直接說張雲雷吧,沒事,這又不是他身份證上的名字。“以至於這位演員的師父也感嘆

...”哈哈哈,不好意思沒憋住,一直想笑,就直接說郭德綱不就完了嘛,幹嘛拿片荷葉當遮羞布呢。

看來這篇文章的作者夠慫,顯然不是合格的“媒體勇士”,人家是指桑罵槐,這個作者是指槐罵槐、卻又把手指偏移了30度角,以證明他(或她)不負法律責任。哎,當記者或作者,當成這樣,都替他(或她)憋氣,索性轉行吧

前段時間有南開大學某鮑姓女教授發文《相聲病了,必須得治》,也是和前面那位作者一樣,搬出老一輩相聲藝術家,然後開始激昂慷慨、侃侃而談,把《探清水河》定義成了“窯調”,唱這首歌就會“喚起舊時代嫖客文化”,嘖嘖嘖,這是什麼魔曲有這麼大功力。有網友懷疑:鮑教授其實就是這篇“熒光棒”文章的作者!要不怎麼說高手在民間呢,這也能聯想起來。

而這篇文章(或叫報道吧)誕生的幾天前,曲協剛剛開了個小會,要求曲藝行業要自律、反三俗及版權問題,還批判了“男同志總做女同志的表情,羞答答的,怎麼難看怎麼來,騙取一些廉價的不動腦子的笑聲

”。前後腳的事,應該多少有些呼應吧?!萬能的網友繼續腦洞分析下。


岑詮


首先說,張雲雷的相聲我很少聽全的,感覺火候啥的還差許多,特色不鮮明,唯一能說的出去的就是,這孩子長的好看!但比我好看的男的我為啥要看?我還是愛看大餅臉的小嶽嶽,滿臉故事的燒餅,以及他們的師傅小黑胖子……

張雲雷這孩子的長相,說相聲吃虧!但……人家愣就在相聲舞臺上找到了另一條路,誰說非得怪壞賣的,我帥也一樣能吃這碗相聲飯!

再說新京報,如果他是發佈在頭條上,不就是個自媒體麼?個人表達個人觀點,沒啥奇怪的。你完全可以理解為新京報小編沒啥寫的了,吃飽了撐的。畢竟大家每天都是要靠寫字來完成工作量的啊。

你不讓他罵張雲雷讓他罵誰?罵郭德綱麼?裡面好像也拿老郭說的捧角兒的段子來說事兒了。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其實這事兒本身也是個挺矛盾的事兒……

人家孩子長得好看,傳承相聲衣缽卻在小鮮肉的路上越走越遠,這就有人看不過去了?早幹嘛去了啊,當年說相聲的都去拍電影的,還用我列名單麼?不用列吧,幾乎是集體轉行吧!人家張雲雷好歹還在相聲舞臺呢!

至於帶著熒光棒看相聲,這東西咋說呢,聽相聲就是圖一樂,熒光棒是違禁品不讓帶著上劇場麼?觀眾自發組織行為,你管得著麼?

寫這篇文章的人,我只送他(她)四個字——上綱上線!你生晚了點兒,你要是五十年代生人,就這覺悟!能派上大用場的!

耗子飛天,真是閒的!


第一房車


試問新京報,偶像有行業要求嗎?相聲行業的演員可不可以偶像化呢?對偶像的界定有規章制度約束嗎?對熒光棒的使用有行業限制嗎?

張雲雷的相聲結束後來一曲〈探清水河〉這已經形成了他相聲演出的一種固定模式,這種模式不是張雲雷強行植入給觀眾的,而是在長期的演出當中養成的約定成俗的習慣而已,粉絲們都心照不宣。這就像郭德綱說到于謙的三大愛好時臺下觀眾會異口同聲的喊“抽菸喝酒燙頭”一個樣,就像岳雲鵬在相聲表演過程當中唱五環之歌一樣。這就像某位每年上春晚的演員上臺時來一句“我想死你們了”一樣,不就是個梗嘛,何必大驚小怪呢?

相聲的火熱,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這個當年曾經半死不活的曲藝藝種,在郭德綱和一眾民間相聲藝人的帶動下,總算起死回生有了活下去的土壤。和過去只能靠體制來養活的相聲相比,現在不但自力更生,而且還發揚光大,大家都賺到了錢,讓人們重新喜歡上相聲,我認為這沒什麼不好啊。偶像化怎麼了?唱歌怎麼了?熒光棒怎麼了?這不恰恰反應出相聲的票房吸引力嗎?

我們見慣了毫無演技和歌技的流量小鮮肉,見慣了惡意炒作的爛片,他們的出場費動輒上億上千萬,一部爛片在市場上圈錢數十億,這些行為才是最應該被批判的,怎麼在劇場當中唱首歌就成了大逆不道了呢?

相聲火了,這是好事兒。不管是奔著追偶像也好,奔著聽歌也罷,總之有觀眾願意掏錢進劇場看相聲,我認為這對相聲來講百害無一利。起碼這種票房能夠養活一部分吃相聲飯的人,還能讓他們有信心堅持下去。


元芳有看法


今天早上看到《新京報》那篇文章,很是詫異,我在下面留言:讓喝咖啡的進歌劇院,品味高雅藝術;讓吃大蒜的聽相聲小曲,過低俗生活,各得其所,也挺好。

的確,像我等低俗之人,整天忙忙碌碌,沒有閒情逸致,欣賞高雅藝術,只求勞累之餘,聽個相聲,哼段小曲兒,圖個開心一樂,消愁解悶。如果讓人通過聽相聲提高思想覺悟,還不如讓人多看看《新聞聯播》,或者讀讀《人民日報》。

現在是多元社會,多元社會就允許多元喜好,不能把人家聽個鄉野俚曲,揮動個熒光棒就說成“數典忘祖”。人家不反對你喝咖啡,你幹嘛要干涉人家吃大蒜?

文章中說演員應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高大上了,沒有人能擔當得起。不要把他們要求這麼高,他們就是養家餬口的藝人。仔細想想,從古至今,有幾個人能稱得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前幾年這個稱謂用得太濫,今天又拾起來了。

文化就應該百花齊放,你穿著西服打著領帶,說你的現代相聲,他穿著馬褂拿著扇子說他的傳統小段,共生共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對自己不認同的可以批評,但最好不要揮舞道德大棒,或者政治大棒。郭德綱把相聲這門傳統文化藝術,挖掘併發揚光大,難能可貴,值得敬佩,請對他多些包容,相聲藝術重新繁榮起來不容易。


東嶽老梅


對了,就是人紅是非多!嫉妒,別人賺錢多嫉妒,別人紅嫉妒!人張雲雷啥不會啊!因為張雲雷,我知道了太平歌詞,知道了京韻大鼓,知道了那麼對的鎖麟囊,知道了白蛇傳,知道了探清水河,咋的了,你們正統的這麼多年了讓我們知道了啥!做人要公平!表演就是為了觀眾的,你說半天別人聽不懂不感興趣,你不會自己在家唱,表演,不管是唱歌,還是演戲,還是相聲,觀眾喜歡就行!人家能把相聲說成演唱會是人家的本事!說學逗唱張雲雷哪樣不會!新京報不知道被誰收買了!作為媒體,一點都不公正!人家張雲雷能讓上夜店的女孩子們來聽相聲,你們能嗎!人家德雲社有今天,都是人家努力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嫉妒!赤裸裸的嫉妒!


一生之水


剛看到這個題目,我專門去關注了新京報的頭條號,找到了這篇文章,仔細讀了一下,還真怕題主是不知道從哪兒找來的ps過的圖片,以蹭熱度。一是主流媒體最近都在熱捧德雲社,不相信就這樣轉了苗頭。二是不相信新京報那麼大的媒體突然管起了粉絲怎麼追星的方式。

首先用新京報裡面的話回覆作者:如今一群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媒體工作者,還拿上百年前的陳腐的一套說辭,也是數典忘祖吧。

相聲作為一種曲藝形式,最開始是一種藝人謀生的手段,後來發展成為一種為大眾服務、為大眾帶來快樂的藝術形式,從來沒有誰給它固定的捧場方式,古時人們向場內扔錢有之,後來進入茶館書館花錢買座捧場有之,現在進入演藝場館揮舞熒光棒為什麼不能有之。

相聲演員尤其現在的相聲演員,本身就處於娛樂圈的大缸裡,何以唱歌的演員可以被粉絲用熒光棒招呼,說相聲的演員就只能被噓聲招呼。

再說演唱會上如果出現不符合觀眾審美的歌曲,演出演員出現失誤或者故意甩個小包袱引眾粉絲開心,為什麼大家喊咦聲就不符合演唱會的風格了。

相聲演員作為演員,本身也可以成為大眾的偶像,像侯寶林大師,因為相聲功力高深,本身顏值較高,就是當時一大批人的偶像,甚至再早一些的相聲八德里面的李德鍚,藝名人稱萬人迷,豈不就是那時候的偶像。馬三立大師,輩分高,相聲說的好,人品、脾氣為很多人贊服,也是很多相聲演員乃至大眾的偶像,何以張雲雷不能成為偶像。張雲雷年輕,顏值高,這不大會為人反駁,其相聲造詣可能還去前輩大家很遠,但也沒人規定非要達到侯寶林大師、馬三立大師那個高度才能成為偶像啊。

結語:相聲現場揮舞熒光棒

一沒有觸犯法律條文

二沒有違反道德倫理

三沒有破壞傳統藝術的發展傳承

四沒有演員強迫或粉絲不樂意

五讓更多年輕人走進現場,喜歡傳統藝術

六這文章真是吃飽了撐的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五千年,多少瑰麗璀璨的文化和藝術形式逐漸沒落,甚至失傳,作為影響力頗大的媒體,不去為發揚傳統文化努力,不去為傳承傳統文化加油,跑來網絡上說這貶那,為人所不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