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刚刚结束海外巡演,张云雷即遭新京报发文痛批,你怎么看?

读剧慧眼


本来是对新京报无感的,可是……你这真是好大一顶帽子啊!

本来只看老郭,对张云雷无感的,现在……必须果断支持德云社啊!

老郭和北京电视台早年就结过梁子,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作为一个媒体人,用这种方式操控舆论,以权谋私,公报私仇,太没格局,太可笑了!

谁说听相声不能带着荧光棒了?那个乌龟定的?

从2010年老郭的徒弟打人一事发酵以后,北京电视台就已经咬住了郭德纲,更有一鼓作气将其咬死的态势。只可惜,你越咬他越红,为啥,因为公道自在人心。

其实作为一个媒体大咖,北京电视台从来没在老郭的嘴上占到半分便宜,面子何存?所以这几年但凡和京城媒体有关的机构,都是时刻盯紧了老郭的一举一动。认个错我就撒口,只可惜啊——老郭丢过的人比你见过的人都多,就这一张嘴从来没认过怂。

然后呢?然后新京报就一下子变成撒泼打滚的马蓉了!

这个流量蹭的有够荒诞了!

我们且不论听相声带荧光棒是不是观众自发行为,一方面要宣扬中国传统艺术,要与时俱进地对传统艺术进行改良,另一方面拿着荧光棒大做文章。

表面上是在怒斥老郭一众,事实上,你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那我想问问,京剧新唱,你为什么不批?旧诗配新曲你为什么不批?这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动,可是比个荧光棒大刀阔斧多了!

因为央视你得罪不起是吗?

相较于观众在台下挥舞荧光棒助兴,我倒真心觉得古诗配摇滚唱出来更不伦不类。

结果到了你们的嘴里,摇滚配古诗这叫新老元素的巧妙结合,观众挥舞荧光棒就变成了相声演员的关公战秦琼。

我真的特好奇,你们这篇文章的编辑记者是谁?啥文化,啥学历的,这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咋过审的?

你们发文章的审核标准,是否为【骂老郭保过】?

撒泼打滚秀智商下线,终将和马蓉一样,偷鸡不成蚀把米,给自己抹上一身泥!

新京报?你们好像代表不了京城老百姓的心声,叫荧光报,何如?


鑫时空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新京报的背景。该报成立于2003年,开始是由光明日报社和南方日报社联合办报,后于2011年划归北京市管理,和北京电视台属于同一个系统,所以大家应该能够猜到他们的一贯立场。我贴两张该报和郭德纲有关的新闻,大家欣赏一下:

可以看到,该报一向对郭德纲并不友好。如果再追溯到2010年,那该报更是站在批评郭德纲的急先锋位置,老新闻一则供大家欣赏:


如果说,作为媒体批评郭德纲及德云社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的话,那么关于该报和澎拜新闻一起吃“人血馒头”的新闻大家还记得吗?贴个图供大家回忆一下:


综上所述,该报是一家倾向性明显,且底线较低的媒体,在普通网民的心目中早已没有多少公正性可言,所以他们说出什么都正常。


回到张云雷这件事上来,听相声带荧光棒有什么问题吗?


1、不犯法。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规定,听相声不能带荧光棒吧,既然如此,那就是合法的,没有人可以剥夺粉丝们的权利。


2、不妨碍他人利益。粉丝们听相声,自己花钱买的票,自己花钱买的荧光棒,而且是在场馆内使用,没有妨碍到场馆以外的任何人,人家自娱自乐有什么问题吗?


3、不违反社会公德。听相声带荧光棒不低俗、不下流、更没有宣传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对社会无害。


所以,我怎么想也想不通,听相声带荧光棒碍着谁了?谁能告诉我!


相声演义


这就是我们的看法!此处有没有掌声?




沙河老虎头


有《新京报》官方账号发表文章批评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指出他的偶像流量路线已经偏离相声的轨道,不利于相声艺术的发展,“长期以往,最终剩下的都是追星的热闹和艺术的落寞了”。我觉得完全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没有逻辑,是不是看现在相声相对繁荣了,就开始拆台,听相声挥舞荧光棒?估计连德云社自己都没想到。

相声演员要想方设法先红起来,再往回收

新京报发文痛批德云社不是第一次了,前段时间德云社成员岳云鹏开的网店就被新京报发文痛批,称岳云鹏不是养猪的,所以他不知道网店的菌群是否超标,当初相声快没落的时候,也没见这个报那个报出来痛批,现在的相声走出国门,在场场爆满的情况下,你出来告声近几年来算是换了种活法,从单纯的台上捧逗,到现在的唱跳俱佳,可以说多种元素混搭发展,抛开死板的一人一捧形式,多样化的相声让观众为之震撼的同时,也深深喜爱上这种风格,就说举荧光棒听相声,这也算是一种新的改观,或许以后我们会听着演唱会用吁来表达喜爱之情呢!诉我们,这些是变了味的相声,俗不可耐,这话是不是有点卸磨杀驴的感觉。


刘辉律师


看到这个题目很惊讶,脑际瞬间闪出一个词:迂腐

这是什么样的逻辑和思维呢,听相声不能带荧光棒?听《探清水河》不能舞动荧光棒?是不是听相声只能鼓掌,喊“咦...”都得取消喽?为什么《新京报》不说

相声演员必须穿大褂,否则就索性转行。为什么不说相声演员必会“说学逗唱”都过关,否则退出相声界

真是语不惊人不罢休,博眼球、蹭热度罢了,估计最近销量不好,又知道德云社WIFI信号超级强,就过来蹭了。“某知名青年相声演员”?直接说张云雷吧,没事,这又不是他身份证上的名字。“以至于这位演员的师父也感叹

...”哈哈哈,不好意思没憋住,一直想笑,就直接说郭德纲不就完了嘛,干嘛拿片荷叶当遮羞布呢。

看来这篇文章的作者够怂,显然不是合格的“媒体勇士”,人家是指桑骂槐,这个作者是指槐骂槐、却又把手指偏移了30度角,以证明他(或她)不负法律责任。哎,当记者或作者,当成这样,都替他(或她)憋气,索性转行吧

前段时间有南开大学某鲍姓女教授发文《相声病了,必须得治》,也是和前面那位作者一样,搬出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然后开始激昂慷慨、侃侃而谈,把《探清水河》定义成了“窑调”,唱这首歌就会“唤起旧时代嫖客文化”,啧啧啧,这是什么魔曲有这么大功力。有网友怀疑:鲍教授其实就是这篇“荧光棒”文章的作者!要不怎么说高手在民间呢,这也能联想起来。

而这篇文章(或叫报道吧)诞生的几天前,曲协刚刚开了个小会,要求曲艺行业要自律、反三俗及版权问题,还批判了“男同志总做女同志的表情,羞答答的,怎么难看怎么来,骗取一些廉价的不动脑子的笑声

”。前后脚的事,应该多少有些呼应吧?!万能的网友继续脑洞分析下。


岑詮


首先说,张云雷的相声我很少听全的,感觉火候啥的还差许多,特色不鲜明,唯一能说的出去的就是,这孩子长的好看!但比我好看的男的我为啥要看?我还是爱看大饼脸的小岳岳,满脸故事的烧饼,以及他们的师傅小黑胖子……

张云雷这孩子的长相,说相声吃亏!但……人家愣就在相声舞台上找到了另一条路,谁说非得怪坏卖的,我帅也一样能吃这碗相声饭!

再说新京报,如果他是发布在头条上,不就是个自媒体么?个人表达个人观点,没啥奇怪的。你完全可以理解为新京报小编没啥写的了,吃饱了撑的。毕竟大家每天都是要靠写字来完成工作量的啊。

你不让他骂张云雷让他骂谁?骂郭德纲么?里面好像也拿老郭说的捧角儿的段子来说事儿了。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其实这事儿本身也是个挺矛盾的事儿……

人家孩子长得好看,传承相声衣钵却在小鲜肉的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有人看不过去了?早干嘛去了啊,当年说相声的都去拍电影的,还用我列名单么?不用列吧,几乎是集体转行吧!人家张云雷好歹还在相声舞台呢!

至于带着荧光棒看相声,这东西咋说呢,听相声就是图一乐,荧光棒是违禁品不让带着上剧场么?观众自发组织行为,你管得着么?

写这篇文章的人,我只送他(她)四个字——上纲上线!你生晚了点儿,你要是五十年代生人,就这觉悟!能派上大用场的!

耗子飞天,真是闲的!


第一房车


试问新京报,偶像有行业要求吗?相声行业的演员可不可以偶像化呢?对偶像的界定有规章制度约束吗?对荧光棒的使用有行业限制吗?

张云雷的相声结束后来一曲〈探清水河〉这已经形成了他相声演出的一种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张云雷强行植入给观众的,而是在长期的演出当中养成的约定成俗的习惯而已,粉丝们都心照不宣。这就像郭德纲说到于谦的三大爱好时台下观众会异口同声的喊“抽烟喝酒烫头”一个样,就像岳云鹏在相声表演过程当中唱五环之歌一样。这就像某位每年上春晚的演员上台时来一句“我想死你们了”一样,不就是个梗嘛,何必大惊小怪呢?

相声的火热,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对,这个当年曾经半死不活的曲艺艺种,在郭德纲和一众民间相声艺人的带动下,总算起死回生有了活下去的土壤。和过去只能靠体制来养活的相声相比,现在不但自力更生,而且还发扬光大,大家都赚到了钱,让人们重新喜欢上相声,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啊。偶像化怎么了?唱歌怎么了?荧光棒怎么了?这不恰恰反应出相声的票房吸引力吗?

我们见惯了毫无演技和歌技的流量小鲜肉,见惯了恶意炒作的烂片,他们的出场费动辄上亿上千万,一部烂片在市场上圈钱数十亿,这些行为才是最应该被批判的,怎么在剧场当中唱首歌就成了大逆不道了呢?

相声火了,这是好事儿。不管是奔着追偶像也好,奔着听歌也罢,总之有观众愿意掏钱进剧场看相声,我认为这对相声来讲百害无一利。起码这种票房能够养活一部分吃相声饭的人,还能让他们有信心坚持下去。


元芳有看法


今天早上看到《新京报》那篇文章,很是诧异,我在下面留言:让喝咖啡的进歌剧院,品味高雅艺术;让吃大蒜的听相声小曲,过低俗生活,各得其所,也挺好。

的确,像我等低俗之人,整天忙忙碌碌,没有闲情逸致,欣赏高雅艺术,只求劳累之余,听个相声,哼段小曲儿,图个开心一乐,消愁解闷。如果让人通过听相声提高思想觉悟,还不如让人多看看《新闻联播》,或者读读《人民日报》。

现在是多元社会,多元社会就允许多元喜好,不能把人家听个乡野俚曲,挥动个荧光棒就说成“数典忘祖”。人家不反对你喝咖啡,你干嘛要干涉人家吃大蒜?

文章中说演员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高大上了,没有人能担当得起。不要把他们要求这么高,他们就是养家糊口的艺人。仔细想想,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前几年这个称谓用得太滥,今天又拾起来了。

文化就应该百花齐放,你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说你的现代相声,他穿着马褂拿着扇子说他的传统小段,共生共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对自己不认同的可以批评,但最好不要挥舞道德大棒,或者政治大棒。郭德纲把相声这门传统文化艺术,挖掘并发扬光大,难能可贵,值得敬佩,请对他多些包容,相声艺术重新繁荣起来不容易。


东岳老梅


对了,就是人红是非多!嫉妒,别人赚钱多嫉妒,别人红嫉妒!人张云雷啥不会啊!因为张云雷,我知道了太平歌词,知道了京韵大鼓,知道了那么对的锁麟囊,知道了白蛇传,知道了探清水河,咋的了,你们正统的这么多年了让我们知道了啥!做人要公平!表演就是为了观众的,你说半天别人听不懂不感兴趣,你不会自己在家唱,表演,不管是唱歌,还是演戏,还是相声,观众喜欢就行!人家能把相声说成演唱会是人家的本事!说学逗唱张云雷哪样不会!新京报不知道被谁收买了!作为媒体,一点都不公正!人家张云雷能让上夜店的女孩子们来听相声,你们能吗!人家德云社有今天,都是人家努力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嫉妒!赤裸裸的嫉妒!


一生之水


刚看到这个题目,我专门去关注了新京报的头条号,找到了这篇文章,仔细读了一下,还真怕题主是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ps过的图片,以蹭热度。一是主流媒体最近都在热捧德云社,不相信就这样转了苗头。二是不相信新京报那么大的媒体突然管起了粉丝怎么追星的方式。

首先用新京报里面的话回复作者:如今一群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媒体工作者,还拿上百年前的陈腐的一套说辞,也是数典忘祖吧。

相声作为一种曲艺形式,最开始是一种艺人谋生的手段,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为大众服务、为大众带来快乐的艺术形式,从来没有谁给它固定的捧场方式,古时人们向场内扔钱有之,后来进入茶馆书馆花钱买座捧场有之,现在进入演艺场馆挥舞荧光棒为什么不能有之。

相声演员尤其现在的相声演员,本身就处于娱乐圈的大缸里,何以唱歌的演员可以被粉丝用荧光棒招呼,说相声的演员就只能被嘘声招呼。

再说演唱会上如果出现不符合观众审美的歌曲,演出演员出现失误或者故意甩个小包袱引众粉丝开心,为什么大家喊咦声就不符合演唱会的风格了。

相声演员作为演员,本身也可以成为大众的偶像,像侯宝林大师,因为相声功力高深,本身颜值较高,就是当时一大批人的偶像,甚至再早一些的相声八德里面的李德钖,艺名人称万人迷,岂不就是那时候的偶像。马三立大师,辈分高,相声说的好,人品、脾气为很多人赞服,也是很多相声演员乃至大众的偶像,何以张云雷不能成为偶像。张云雷年轻,颜值高,这不大会为人反驳,其相声造诣可能还去前辈大家很远,但也没人规定非要达到侯宝林大师、马三立大师那个高度才能成为偶像啊。

结语:相声现场挥舞荧光棒

一没有触犯法律条文

二没有违反道德伦理

三没有破坏传统艺术的发展传承

四没有演员强迫或粉丝不乐意

五让更多年轻人走进现场,喜欢传统艺术

六这文章真是吃饱了撑的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五千年,多少瑰丽璀璨的文化和艺术形式逐渐没落,甚至失传,作为影响力颇大的媒体,不去为发扬传统文化努力,不去为传承传统文化加油,跑来网络上说这贬那,为人所不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