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在21世紀還研製輕坦?

君仕米林



這個模型叫做《攻克涼山》!模型製作的形象而生動,圖片裡出現我軍的坦克就是“大名鼎鼎”62式輕型坦克,而被摧毀斜歪在一邊的是越軍蘇制T34-85坦克,它的炮塔和車體上捱了“62輕坦”兩發85㎜穿甲彈的打擊,如果是在真正的戰場上那麼T34-85坦克的乘組將全部被擊斃!

我軍歷來重視裝甲兵建設,從可以自行建造坦克的那一天起就出現兩型坦克並存的局面,比如:我國自行製造59中型坦克之後,不出3年就研製並且製造了62式輕型坦克。那麼為何我軍要大量裝備兩種坦克?這樣對後勤保障不構成壓力嗎?


這兩張雲南地形圖片在“驢友”和自駕遊眼裡
絕對是風光無限的好去處, 但是在部隊眼裡這種地方就是怵頭和大量傷亡的地方!比如:抗戰期間遠征軍“騰衝反擊戰”期間與日寇在騰衝縣城和“高貢黎山”進行了殊死搏鬥,在付出巨大傷亡(2:1)後才將兩地攻佔!當時遠征軍把大炮、噴火器、巴祖卡、“飛虎隊”都用上了,仍然沒有減少傷亡,如果當時有坦克協同作戰遠征軍會較為輕鬆的奪取兩處要地…而沒有坦克的原因就是這個地方地勢太險要了,根本沒有適合坦克開進的道路!誰都知道有坦克打仗勝面大,問題是實在困難的很!而且不只是雲南,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水網稻田沼澤密佈、植被也比較茂盛,這就給重裝備機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我軍總部機關根據實際情況,專門給南方野戰部隊配置了輕型坦克,用以突擊和支援步兵作戰。

左側為62式輕坦與59式中型坦克的體積對比。

62式輕坦不但可以在南方和西南一帶惡劣的地形機動作戰,還可以當做自行火炮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1980年代之前我軍沒有裝備自行火炮,步兵作戰雖然可以得到牽引式火炮的支援但是時效性不佳,所以62式輕坦在伴隨步兵突擊作戰中可以使用85㎜加農炮對敵工事、火力點進行直瞄射擊,效果要比營連分隊的40火和82無威力大的多!由於62式輕坦確實適合我軍南方、西部部隊作戰 ,甚至還有渡海作戰的要求,從1962年開始到1980年代中期,全軍一共裝備了1100多輛,成為1980年代以前我軍裝甲兵主力坦克之一。


時間到了21世紀,62式輕坦也使用了差不多50年的時間,隨著科技的進步,步兵反裝甲武器性能大幅度提高,62式輕坦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越來越動搖,加之周邊地區裝甲兵建設也在逐漸提高,62式輕坦使用85㎜口徑主炮去應對已經是力不從心了……急需更先進的輕型坦克去保持優勢。進入到21世紀我國的坦克製造水平也有了質的飛躍,在:裝甲防護、主炮攻擊能力、動力系統輸出功率、光學觀瞄、火控系統……等諸多方面已經位居世界先進水平,有能力研製更強大的輕型坦克為南方部隊、西部部隊提供更好的火力支持。

七扭八歪的川藏線,遠比“蜀道難”!車輛上爬到3000米處,由於氧氣減少發動機功率明顯下降,汽車還好說,坦克、自行火炮在這樣的公路路況和海拔高度行駛所遇到的困難是平原地區無法想象的,發動機熄火後可能就再也啟動不起來了,為了在這樣的地區作戰,必須使用更大噸/千瓦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才行!
由於地質形成年代很年輕,山體不牢固,經常發生泥石流、山石滾落、道路塌方……等地質災害,所以在這樣地區行駛的車輛都要限制自重和載重噸位的,也許50噸的坦克或者40多噸自行火炮沒等道路塌方,自重就把路給壓垮了!所以必須發展輕量型的坦克裝甲車輛。

已經批量裝備的“新輕坦”,正式戰鬥序列編號為:15式輕型坦克。它採用我國目前最先進的坦克製造工藝,新型裝甲防護、加長94式105㎜線膛主炮、可以類比99A坦克的火控系統和光學觀瞄系統……其總體性能要好於96式系列坦克,我軍南部和西部戰區都會使用它完全替代62式輕坦和部分96式坦克,與周邊國家的坦克相比更是高出一籌,甚至有30年以上的代差!

我國是幅員遼闊的國家,而且是世界上地形地質地貌最複雜的國家,我國不可能像歐洲那樣僅裝備一型坦克, 因為歐洲地形遠不如我國複雜,還有他們都是國土面積的小國;我國也不能和美國相比,他們坦克的主要戰場在中東沙漠地帶和歐洲平原地帶。而我國不但地形複雜周邊鄰國也多……這就要求我軍在坦克裝甲車輛的發展上註定要“輕重並舉”,以使用戰場環境和作戰需求,所以研製輕型坦克完全有必要。


皇家橡樹1972


因為有需求才有供給

首先中國最新曝光的“新輕坦”應該叫15式坦克,其次它是輕量化主戰坦克,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輕型坦克。15式坦克整體性能與日本的10式相近,而10式就是日本在90式坦克的基礎上的輕量化改進型,做到在體重下降的時候防護水平並不下降。15式完全狀態下也可以做到防護與96式坦克相近,車體在完全狀態時防護等效可以接近500毫米鋼板,這個數據超過了美國沒有貧鈾裝甲的M-1坦克。15式的防護不可以一概而論,目前曝光的照片可以看見三種形態的15式,也就是防護水平分為三個檔次,附加裝甲可以按需求增加。而且15式的火控遠比96式的優秀,它的火控基本照搬了99A的火控,信息化水平也與99A持平。

15式坦克最優秀的地方在於它有一門改進型94式線膛炮,目前可以知道它能夠擊穿超過600毫米厚的鋼板,這一數據超過了日本的10式坦克。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擊穿印度的T-72坦克和T-90S坦克,而新輕坦目前主要曝光的地點也在中國南方和西藏,可見它主要針對東南亞國家和印度。

目前國外可以稱為輕坦的裝甲車輛也有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是在步戰的底盤上加裝一門大口徑火炮,防護水平可想而知。以波蘭於2010年展出的“安德斯”坦克為例,它就使用了一門來自瑞士的120毫米火炮,這門火炮也用在瑞典的CV90-120輕型坦克。“安德斯”總重為33噸,還可以搭載4名步兵。不過它還採用了烏克蘭的“屏障”主動攔截裝置,可以應付一般火箭彈和長杆穿甲彈。“安德斯”由於使用的是低膛壓滑膛炮,所以它的穿甲能力不會太高,而防護更是與15式坦克相去甚遠,可見15式的綜合水平是非常高的。


利刃軍事


中國之所以研製輕型坦克,主要還是為了裝備高原部隊和機動作戰旅,並取代國內數量巨大的59式坦克。

從1999年99式坦克和96式坦克及相關的改進型坦克出現以來,中國的坦克部隊的現代化已經進入了快車道,據資料成,目前中國已經裝備了不少於1500輛各型99式坦克和2000輛各型96式坦克。但是由於我國擁有多達7000輛坦克的龐大基數,因此我國還有不少於2500輛59系列坦克。這些坦克性能落後,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急需要替換。而96式坦克和99式坦克相對成本太高,替換59式坦克我國難以承受,因此研發一款較為廉價的輕型坦克來替換59式坦克也是十分合理的。

其次,我國有著世界上最大和最高的青藏高原,在這樣的地形下,我軍的主力坦克比如99式坦克和96A/B式坦克因為重量過大而難以發揮其強大的戰鬥力,而我軍發展的輕型坦克只有30餘噸重,且火力較為強大,信息化程度較高,十分適合高原地形作戰。因此,研發一款性能先進、火力足夠的和防護及格的輕型坦克用於部署在高原上,是一個十分明智的行為。

最後,隨著我軍的軍事改革,我軍部隊就分為重型旅和機動旅兩種部隊。而根據美國斯特瑞克旅的經驗,我們很容易發現,美軍的斯特瑞克旅在現代化高強度戰爭中攻堅能力嚴重不足,且生存力也不夠。因此,我軍為機動旅研究一款重量較輕、火力較強、防護性能較好的重裝甲單位十分合理,也不影響機動旅的快速部署。事實上,即使是美軍,也計劃在今年年中開始研究輕型坦克以裝備斯特瑞克旅。因此,綜上所述,我軍研究輕型坦克是十分正確的行為。


兵器次元


其實輕型坦克是中國的客觀現實需要,中國有過半的國土屬於高原山地丘陵地形,剩下的不到一半才是平原等這些地形,而在山地丘陵等這種地形條件下,常規的主戰坦克施展不開,作戰部署很受限制,所以才需要輕型坦克。

我國雖然有99、96、88式等這些主戰坦克,但是這些坦克的噸位太大,明顯不適合部署到南方地區以及西藏這樣的地區,調動和部署都極為困難,作戰中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我軍之前就裝備過輕型坦克,比如62式坦克,其外觀很像59式,但是要輕的多,所以裝甲就沒有59式強,火力也只有85毫米炮,但是由於機動不成問題,所以在南方地區很適合,在1979年邊境戰爭就發揮了巨大作用。

而這樣的例子也不鮮見,比如阿根廷的TAM輕型坦克,就是在德制黃鼠狼步兵戰車基礎上改造而來的,主要就是阿根廷國內山地過多,而且道路條件差,不能承受主戰坦克這種大傢伙。而像越南,也依然裝備有M41、PT76這些坦克,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是我國的62式坦克畢竟已經老了,缺乏後繼者,這才研發了這款新型輕型坦克,作為其接班人,繼續守護這主要是高原山地的半壁國土。


前沿陣地


15式輕坦的列裝表達了一個信號,那就是中國陸軍將從國土防禦轉向境外作戰,說15式輕坦專用於南方水田高原,根本是浪費資源,因為現在南面根本不可能有敵方地面部隊大規模入境侵略,東南亞國家沒實力,三哥在地理條件下對我是絕對劣勢,再者守土作戰用96式,便宜好用,花錢搞新坦,不如多買武直更實際些

目前看15式的用兵之地在這些地方:

一是臺灣中央山區,武統臺灣有很大可能要進山剿匪,臺灣中央山區和雲貴高原很像,正是15式大展拳腳之地

二是中南半島,水田密佈不適合重坦使用,東南亞國家雖有豹2和T90等先進坦克,但只能防守城市公路,而這些國家連個像樣的輕坦都沒有

三是非洲大陸,遠離本土海外用兵,因為運輸和保障條件有限,幾乎沒有列強把自家重坦運過去的,純輕裝部隊面對傳統裝甲部隊,沒有任何優勢,15式輕坦可以正面對抗t72和自家96式,在非洲,除了北非幾個富國有西方三代重坦,其本上都沒有比它強的了


dooge


因為輕型坦克是新型合成化部隊快速投送和遠程機動的重要主戰裝備,在過去,快速投送和遠程機動的合成化部隊,主要裝備步兵戰車和其他輪式車輛,而這些裝備在美國多年的戰鬥中被證明存在極大的防護缺陷。

圖為鐵路機動中的99A2重型主戰坦克,全重超過了60噸,遠程機動只能依靠鐵路,就連公路運輸都要考慮橋樑承受能力,因此遠程投送能力並不如輕型坦克。


美國早年發展了斯特賴克裝甲車族,大量的各種輪式裝甲車投入現役,取代了過去的重型裝甲車輛,他們憑藉著機動優勢和投送優勢使得美軍可以迅速到達遠征戰場,但是美軍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快速到達戰場後,這些裝備需要提供的能力就不僅是到達和機動的優勢了,還要有火力和支援作戰的優勢,然而這些輕防護的車輛在這個方面表現相當糟糕。

圖為新輕型坦克,也就是15式坦克的海軍陸戰隊版,該坦克已經批量裝備海軍陸戰隊,幫助陸戰隊構建了一個機械化的作戰力量,一個國產的726氣墊艇可以運載兩輛新型輕型坦克。


另一方面,輕型輪式戰車只能適應公路機動,野外機動能力有限,在高原、山地等地形中發揮不出火力和裝甲車輛的作用來,而在城市戰中,這些輪式車輛簡直就是最好的靶子。美國不得不為這些車輛配備了柵格裝甲進行改進,然而仍然不能使這些車輛完全具備多種地形下強大的通過和穿梭作戰的能力。

圖為俄羅斯新研發的2S25輕型坦克,俄羅斯稱為輕型自行突擊炮,相比起2S25,15式坦克要優越許多。


作為我國而言,我國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叢林、高原、水網地形,過去進行合成化部隊建設的時候,也設置了大量的輪式裝甲車輛,並且發展出形形色色的輪式車族,包括自行火炮、突擊炮、自行反坦克導彈和迫擊炮等,這些車輛搭配步兵戰車作戰,然而在獲得了良好的部署能力和常態化的戰備能力的同時,也同樣暴漏出以上問題。

圖為我國以新型輕型坦克為基礎研發的VT4型外貿坦克,新輕坦的技術得到了國際市場的青睞。


因此,發展一種輕型的易投送的,可以提供基本的直射火力支援,以及裝甲防護,還要有履帶式的通過能力和越野性能的輕型裝甲戰車便成為目前許多國家的追求,我國發展了新型輕型坦克,俄羅斯也發展了一款叫做2S25的履帶式輕型自行突擊炮,類似於輕型坦克,美最近也開始了對輕型坦克的招標,可以說,輕型坦克的發展符合21世紀對於機動和火力的統一的需求。

圖為在高原地形測試的新型輕型坦克,說明其發動機和油料對於高原氣候有很好的適應。

圖為泰國陸軍裝備的VT3型主戰坦克,目前,泰國也有可能購買VT4輕型坦克。


海事先鋒


世上第三代主戰坦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已經裝備了三十多年,到現在還沒有一款真正的四代坦克問世,坦克過時論的喧囂之聲高漲,被吹噓了多年的多少先進坦克一次次被拉下神壇,似乎不論再先進的坦克都會被打得灰飛煙滅,坦克在未來還有多少發展空間?2015年,俄羅斯一款T-14,以“阿瑪塔”第四代坦克的名義正式亮相在莫斯科紅場,2016年中國一款新輕坦第一次清晰地出現在世人面前,在世界引起莫大動靜,都在討論,如題主第一個問題,這都21世紀了,為何還要研製輕型主戰坦克?這個問題好呀,我們來說說。話說北方大平原,我國第三代主戰坦克99式早已與二代升級版96式共同作為坦克主力,也多年,可是我們的南方,還苦苦以62式支撐,人稱“大餡皮薄”,性能上,無論火力、機動力,還是防護力,都欠缺很多。南方當有南方的坦克,在熱帶山嶽叢林地形,在高原山地,99式、96式,均發不起威風,62式又太落後,因此只能研製一款新輕坦,能適應南部和西部地區作戰。新輕坦試裝幾年來,鹹說,威力大,動力足,防護性能高,通過性好,適應地形能力強,能實用的即為好裝備。

★南疆鐵騎。斬關奪隘,還得說坦克,無堅不摧,因而陸軍排名,有多少先進坦克,成為主要衡定指標。在俄羅斯,陸軍部隊仍持有2.2萬輛各型坦克,8000多輛裝甲車,陸軍早已實現了裝甲化。平定車臣,出師格魯吉亞,一次次,裝甲滾滾而來,狂飆卷塵,不管你有多麼先進的信息化,迅雷不及掩耳,衝上去就是一頓暴襲,迴天無力。為“奪島”,日本陸自長期在北海道部署一個重裝師,其因有自,坦克作為陸戰之王,移動的鋼鐵堡壘,仍具莫大威力。隨著技術的發展,坦克變得更先進,主炮先進彈藥層出不窮,更威猛;主被動防護更堅固,可以輕鬆對付反坦克;發動機結構緊湊,功率強勁,輔之以液氣懸掛系統,機動性能簡直以逆天的節奏在提高。我們的新輕坦,都符合這些技術指標。要在耳聰目明,火控系統更先進,信息化水平高,可輕鬆實現“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

★獨領風騷。搞迂迴,打穿插,支援步兵作戰,搞點火力偵察,反坦克,是突防防線的第一攻堅手,輾碎敵軍陣地的絕對王牌一張。35噸的重量,通過戰術運輸機運輸,可以出現在戰場任何想出現的地方,逢山開路,直趨戰場節點,重型坦克不能能過的地方,它可以輕鬆出擊。一門105毫米炮的設計,正是獨一份,後坐力小,有利實現緊湊的炮塔設計而不影響防護,全威力彈藥的使用,使其如虎添翼,BTA2型穿甲彈可在2000米距離內擊穿66.42度的220毫米均質鋼甲,使用穿杆破甲彈,2公里以內擊穿600毫米等效均質鋼裝甲也變得可能,公認的俄製T-90S頂不住一發BTA2,應該說火力鋼鋼的,可媲美於三代主流坦克,做到了輕坦不輕。搭載有多用途遙控武器站,集成的12.7毫米機槍和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隨VA-4出口,有項絕技是,在車內即可操作。集成了我國多年技術發展成果,搭載多項電子系統,如無死角全向告警系統、新一代數據總線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獵-殲”式火控系統、高性能綜合光學搜索系統等,全方位態勢感知能力大為提高,作為重要戰場節點平臺,實現了與其它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化水平著實不可低估。

★不吹不黑。世上輕型坦克有不少,瑞典CV90120-T,波蘭“安德斯”等,都是緣自裝甲車的改進,防護力天然不足,機動能力存在極大的侷限性,外表弄得再炫酷,又能如何。我們專事設計自不同,沒一處死笨死沉,做到了火力、防護與機動的最佳組合,其因有自,當年我們對05式裝甲平臺和09式輪式戰車,滿滿厚望,而在演習中多暴露出複雜地形下的通過能力不足,防護力不強的缺點,這才有了這款新型坦,新的液氣懸掛系統可吸收的衝擊能量大,可靈活調整高度和縱傾。承載能力高,通過能力強,以此來打造數款裝甲特種車輛,滿可組建一支輕型裝甲師。印度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會要與波蘭合作,一會又說要與俄合作,不是失之防護力,就是機動力不濟,吵吵二年即失去了動靜,只得望之哀嘆。


魂舞大漠


眾所周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現役坦克數量最多的國家,各種坦克的裝備輛仍有6000輛之巨。 在這為數眾多的坦克中既有高檔的99/99A坦克,又有中檔的96/96A坦克,同時還有大量的老舊坦克,可謂“三代同堂,其樂融融”。

而在現役坦克體系之外,我國還在研製一款輕型坦克。那麼作為一個陸軍強國,我國還需要這樣的輕型坦克嗎?

ZTZ-96A主戰坦克

二戰後,一般以輕型、中型、重型來區分坦克。其中輕型坦克戰鬥全重在10到20噸之間;中型坦克在30到40噸之間;重型坦克在50噸這個級別。 不過,隨著之後的坦克越做越大、戰鬥全重也越來越大,西方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已經達到了60噸左右,因此輕型坦克的重量也隨之被提升到了25到35噸這個區間內。



T-34坦克

為什麼比較強調坦克的重量呢?這是因為在不同的作戰地域,坦克的戰鬥全重會嚴重影響其作戰效能的發揮。 我國地幅遼闊,溫度帶涵蓋了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而地形則包含了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各個種類。 在不同的地域帶作戰,很難有一種型號的坦克能包打一切。


59D式坦克

1959年之後,59式坦克研製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這型坦克曾是我國南北各個裝甲部隊的標配,甚至直到今天,59式坦克的各種改進型仍有近3000輛之巨。 但是59式主戰坦克在最初卻很少在我國華南地區和東南地區服役,原因是當地氣候溼潤、水網眾多,59式坦克在比較泥濘的地形中難以快速機動。 於是在59式坦克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種“縮小版”的59來適應南方水網地帶,這就是62式坦克。62式坦克戰鬥全重21噸,基本佈局與59式相同,採用了一門85毫米線膛炮,發動機為430馬力的水冷柴油機,當然為了減重其裝甲很薄,堪稱“薄皮大餡”。62式坦克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了裝甲防護太弱、損傷過大的軟肋。

上世紀80年代之後,我國坦克的設計製造進入一個新時期,迅速從一代的59式坦克跳躍到了二代的96式坦克,再跳到了三代的99式坦克。 眼看著大規模的部隊換裝了96和99,而南方的一些部隊卻仍使用著老掉牙的62保編制。 之所以說是保編制,那是因為我國的輕型坦克已在研製中。

根據測算,只要坦克通過稻田地域的單位壓力小於70kPa即可適應南方地形。我軍62式坦克勉強達到67.69kPa,59式坦克是79kPa,而96式坦克則達到80kPa以上。 同時,我國西部高寒高原地帶因地形複雜,同樣需要一型通過性好、地形適應能力強的坦克。 所以新的輕型坦克必須夠輕,有強悍的機動性;而且為了避免重蹈62式坦克的覆轍,新輕坦的火力和防護一定也不能太弱。

根據目前的信息,我國研製的新輕坦大致重量在25到32噸之間,採用了94式105毫米坦克炮的改進型,而發動機則為水冷8V150發動機,結構緊湊、功率強勁的特點,最大功率可達800馬力。96B坦克

要知道,我軍裝備的96A主戰坦克其發動機功率才780馬力;而在今年坦克兩項上驚豔亮相的96B坦克的功率是1000馬力。但是他們可是40多噸戰鬥全重的大傢伙,論噸功率的話,新輕坦的指標足以與採用了1500馬力發動機的99A坦克相媲美。 為了更好適應不同地形,新輕坦還採用了液氣懸掛系統。這種系統可以靈活調整車體高度和縱傾,實施坦克的前後左右自由俯仰。而且該系統的彈性元件變形越大,吸收的衝擊能量越大,在保證新輕坦的行駛速度的同時也會使得其更加適應不同的地形環境。 在這裡,小編有必要科普一下,我國的武器裝備在研製之處即考慮了在不同地域作戰的需要,坦克在試車時也會跑遍各種地形。 因此諸如96和99坦克也可以在華南和高原作戰,實際上南部戰區某王牌師和青藏高原上的某機步旅即裝備了96式坦克。 但是“能不能”與“好不好”是兩碼事,在水網和高原地帶,使用新輕坦無疑是個最佳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96式這樣的坦克就一定不行。 倒是整天望著青藏高原發呆的印度軍隊很心煩,目前其國產的阿瓊坦克戰鬥全重58噸,俄製的T90S也有46噸,這些坦克倒是真的沒辦法爬到中印邊境的崇山峻嶺中去。



阿瓊坦克

印度倒也想搞出自己的輕型坦克,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無論是財力還是技術都難以支撐。 所以那些擔心新輕坦火力不夠的筒子們倒也可以放心,因為新輕坦能出現的地方,對方的坦克一般去不了;而對方重坦能去的地方,我們迎接他們的就不是新輕坦了,而是99A!


愛軍事的體育生


因為40多噸的96型主戰坦克在南方丘陵地帶一樣不好用

中國是一個多山地的國家,而且南方下雨的時候淤泥很多溼滑這個我國以前用62式輕型坦克,不過防護太低了後來搞新輕坦戰鬥全重限制在35噸這樣山地就比較好上了而且橋也好過了適應非平原作戰環境的能力增強了。

別指望一型裝備能適應所有的作戰環境,所以就誕生了新輕坦。



李曉偉



隨著96、99等第三代坦克形成戰鬥力,VT3、VT4、VT5頻繁參加軍備展覽,可以看到我國的坦克發展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特色,中國已經處於裝甲力量研發的第一梯隊。

而在中國型號眾多的新型坦克中,VT5和正在開發的新輕坦無疑和主戰坦克一樣吸引人的關注。

可是瞭解世界坦克發展趨勢的人就會問了,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都是主戰坦克,輕型坦克還有用武之地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國在1949年可以獨立生產59式坦克之後,從坦克基本靠繳獲到購買二戰遺留物資,一躍成為世界上總有最先進裝甲力量的國家,坦克裝甲發展史充滿艱辛。


而以歐洲大平原作戰為設計目標的59式坦克太重了,無法適應中國南方稻田水網密佈的環境,不符合中國的使用環境。


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利用59式坦克的部分技術開發了62式輕型坦克,可62式輕坦已經服役了55年,很難滿足現如今的戰場需求,加上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很多國家對輕型坦克的需求也很強烈。

況且,現如今面對中國起伏不定的周邊環境,需要抵禦來自西南方向的作戰需求,而西南方向的高原環境也註定了主戰坦克的使用要受到諸多侷限性。


在這樣的環境下,國產新輕坦和VT5外貿輕型坦克的應運而生就理所當然了。況且中國新輕坦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是為了更好的保衛邊疆領土,是符合國情的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