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为什么会得罪慈禧?

铁锤历史


首先说一句,咸丰死前,肃顺和慈禧一个权臣,一个妃子,两人没有直接的恩怨和仇恨,甚至说来两家人关系应该不错,因为两家人都住在西单牌楼北的辟才胡同,是邻居,慈禧出生在这里,直到24岁生了同治后才他家人才搬走,而肃顺一直住在这里,等于说两家人当过20多年邻居。

1861年肃顺扶着咸丰的灵柩走到古北口时,埋伏在那的几千将士将肃顺等人抓住押进京,慈禧导演的辛酉政变正式上演,图为古北口镇。

所以肃顺和慈禧应该是非常了解对方的,肃顺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靠儿子上位的懿贵妃,而慈禧瞧不上这位庶出的无业青年,这也为两人日后冤家路窄埋下伏笔。肃顺虽然是郑亲王第六子,算得上皇亲国戚,但是小老婆生的,在宗室里没地位,同样身为“八位辅臣”之一的郑亲王端华,是他同父异母哥哥,肃顺从小不学无术,长大后成了混混公子哥,后来端华给他在朝廷谋了个差事才进入仕途。

图为慈禧照片。

肃顺青年时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步入仕途后性格也非常鲜明,他嚣张跋扈,对满族部下态度恶劣,但对有学识的汉人比较尊重,只收满人贿赂,从不收汉人的,所以他身边聚集了很多汉臣,所以肃顺敢说话,个性鲜明的特点受到咸丰信任,而他也成了晚清满臣少有的鹰派人物。

谭延闿,曾经的南京政府主席,1930年去世时葬在南京,曾一度说谭延闿墓的石刻是扒肃顺墓的石料改建的,后来经鉴定,谭延闿墓的石料与小煤厂村肃顺墓遗迹碎石不同,谭延闿墓的石料来源于圆明园,图为谭延闿墓。

1861年咸丰皇帝弥留之际,召肃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为小皇帝同治辅政,但肃顺为防止母以子贵的慈禧擅权,曾给咸丰出主意“立子弑母”,杀了慈禧,这个建议导致慈禧对肃顺动了杀心,当时的慈禧带着小皇帝孤儿寡母的,觉得面对如狼似虎的肃顺等一帮大臣,命途多舛,于是在古北口抓了肃顺,上演了辛酉政变。


图文绘历史


其实肃顺不光是得罪了慈禧,更重要的是他得罪了满清贵族,必须得死。

爱新觉罗肃顺,满清镶蓝旗人,祖上是清朝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父亲是郑慎亲王乌尔恭阿。肃顺在道光年被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咸丰年间被封为内阁学士、御前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肃顺对汉臣张之洞、左宗棠等皆有提拔之恩;咸丰帝死后,肃顺等对两宫采取“抑西扬东”的策略,迅速与慈禧水火不容,这些都注定了肃顺的结局。

公元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护送咸丰梓宫回京的顾命八大臣全部拿下,肃顺首当其冲。行刑时,肃顺不服,骂声不绝,刽子手用塞进他口中,牙齿舌头都被磨烂,却依旧喷血大骂不止。刽子手让他跪下行刑,肃顺坚决不从,最后被打断了腿,死刑得以执行,肃顺脾气的耿直,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爱新觉罗肃顺)

晚清重臣肃顺结局如此之惨,皆因他得罪慈禧太狠。那么为什么他会得罪慈禧呢?我觉得有三点原因:

1、咸丰在位时已埋下祸根

咸丰帝在位之时,对肃顺无比信任,肃顺成为清朝后期实际上的宰相。后来咸丰病重,皇子年仅6岁,而其母亲懿贵妃(慈禧),趁咸丰体弱经常参与朝政之事。清朝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历代清代皇帝对此非常敏感,咸丰也不例外,担心自己身后出现“子少母壮”的局面。据官员笔记所载,咸丰曾经询问肃顺的意见,肃顺建议效仿汉武帝“钩弋故事”。显然,肃顺的意思就是让咸丰杀掉懿贵妃,以绝后患。

这件事情就成了肃顺与慈禧你死我活斗争的核心了。

2、咸丰驾崩后的权力之争

咸丰帝驾崩后的第三天,为了尽快恢复朝廷的正常运转,慈禧、慈安共同召见了八位辅政大臣,商议有关谕旨的拟订、颁发及疏章上奏和官吏任免等最为紧要的事项的处理方式。肃顺提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奏折:“谕旨由大臣拟订,太后但钤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内览。”就是说谕旨、奏折皇后不得改动及阅看,只能加盖印章。对于肃顺等人的意见,慈禧早就看出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争权”行为。肃顺与慈禧的矛盾再次激化。

3、肃顺得罪贵族等同慈禧

肃顺当权时,以铁腕整肃官场贪腐之风,处理了贪腐三大案,让包括大学士柏葰和广州将军耆英在内的数百官员掉了脑袋。这就得罪了很大一批官僚且都是满清八旗,肃顺作为清朝宗室后人,却厌弃满族人,喜欢有才干的汉人。肃顺深知与汉人合作的重要性,他要借用汉族人才来治理中国。因此,肃顺成了满人的公敌。慈禧博得了众人的极大同情,支持他发动政变。肃顺也是变相的得罪了慈禧。

公元1861年,慈禧从9月30日至10月6日,仅6天时间就铲除了被寄予重振大清国运之希望的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中国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统治时期。肃顺被杀时45岁,曾国藩等扼腕叹息曰:“此冤狱也,自坏长城矣。”


野史也是史


政治斗争中,只有权利冲突和利益妥协;向来就没有得饶人处且饶人一说。得罪一词,只不过是要你命的借口而已。

其实,肃顺和慈禧之间的个人恩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点个人恩怨不但可以弥补,而且远到不了你死我活的程度!


但是,为什么在肃顺和慈禧二人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人躺下去呢?这就涉及到政治问题。慈禧和肃顺之间,他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允不允许慈禧插手皇权。

肃顺说:违反祖制,不行!

慈禧说:不行?我就要你死!

所以,作为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不可能妥协已经日益接近的权力顶峰,这种渴望在咸丰死后,她变得更加真实和迫切。这个时候,肃顺这个顾命八大臣之首,已经成为慈禧伸向权利中心的最大障碍。干掉他,已经刻不容缓!哪怕是亲娘老子!


茅山夜话


首先,慈禧和肃顺并没有什么个人的恩怨和矛盾,两人一个在后宫,一个在外庭,能有什么个人矛盾?

但是两个人在政治利益上,却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是一个权欲十分旺盛的女性,儿子同治帝年幼,正好给了她掌握朝廷大全的机会,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对女性干涉朝政都是十分忌讳的,作为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自然不愿意让慈禧掌权。因此两人有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肃顺其人,锋芒毕露,不懂内敛之道,让慈禧感到威胁太大,因此慈禧最后联合恭亲王和慈安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要了肃顺的命。





史冠南疆


肃顺出身于王侯之家,他的先祖是清朝开国元勋,八个铁帽子王之一的济尔哈朗,他的父亲是第六代郑亲王乌尔恭阿,他的同父异母哥哥端华是当朝的郑亲王。所以,肃顺从小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是京城里有名的纨绔子弟。

正因为如此,肃顺的成长经历一帆风顺,没有吃过任何苦头。他不缺钱、不缺关系,也不缺女人。他谁都不用求,诺大的北京城,他可以为所欲为,即便是闯了什么祸,自会有他的家人替他摆平一切。

所以肃顺从小就养成了目空一切的性格,眼高于顶,等闲人物不入他法眼。再加上他的确聪慧异常,智商爆表,只要他想学的,没有不会的。所以在他三十二岁以前,提笼架鸟、熬鹰走狗,是京城第一号大玩家。

为了这个顽主的名声,连当差都是于此相关的。别的王公子弟都想巴结个上书房伴读什么的,好日后变成皇帝的发小,他不是。肃顺的差事都是粘杆处侍卫,銮仪卫使,奉宸苑卿之类的。这些差事听上去高大上,其实是陪皇帝玩儿的,上房掏鸟、下河摸鱼,小树林粘知了,坟茔地里捉蛐蛐的。

肃顺在被端华引荐给咸丰皇帝之前,虽然不得大用,但也是由散秩大臣起家的堂堂御前侍卫,正二品武官。慈禧的父亲惠征比肃顺大十岁,这个时候却还只是正四品的外省道员,真是人比人得死。慈禧六岁时,她父亲还没有分家,一大家子挤在劈柴胡同的祖父家里,正好与肃顺是邻居,肃顺对穷困潦倒的惠征全家一定有印象。

但他胸怀大志,见识不凡。他瞧不起他们满洲的旗下大爷,却对汉人士子情有独钟。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汉人读书人可不能轻易得罪,他们的一支笔是可以杀人的。所以他很早就礼贤下士,结交天下名士。当时有名的文人士子都是肃顺家里的常客,光是后世流传的肃门六子就有好几个版本。

所以,肃顺根本就不把寒门小户出身的慈禧看在眼里。他不怕得罪人,尤其不怕得罪旗人。慈禧在咸丰二年春选秀女入宫时,肃顺已经是御前重臣了,但慈禧却只是兰贵人,与肃顺身份相差云泥,根本不会发生冲突。直到咸丰六年,慈禧生下皇长子载淳,晋为皇贵妃以后,地位日渐尊崇,这才有资格与肃顺的冲突一二。

首先是政务上的冲突。

咸丰皇帝身体欠佳,不耐久坐,批阅奏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清朝祖制规定太监不能干政,因此皇帝不能像明朝一样假手太监办理政务,只好让嫔妃代劳。正巧懿贵妃粗通文墨,又乐于参与其中,咸丰皇帝就让她代为批阅奏折。这种批阅不是替皇帝发表意见,而是先把奏折读给皇帝听,皇帝说出处理意见,慈禧用指甲划痕做记号,等皇帝休息后再批答。这种批答很简略,一般都是在奏片上写下“知、知道了、该部议奏、依议”之类的字眼。但可以知道机密军情,了解朝局动向,熟悉前线将领和地方督抚的性格秉性和习惯。所以懿贵妃乐此不疲。

久而久之,懿贵妃对朝政有了独立的看法,有时候对皇帝的处理意见有异议会直接说出来,而皇帝的意见很可能是与肃顺商量好的,推翻了皇帝的意见,等于是否定了肃顺。这让肃顺十分反感。同时,懿贵妃也感受到了来自肃顺的抵制,两个人虽然不常见面,但透过皇帝也是你来我往、剑拔弩张。就这样懿贵妃渐渐成了肃顺的政敌,只不过那时的肃顺没有把羽翼还不丰满的懿贵妃放在眼里而已。

其次是生活琐事。

肃顺是咸丰朝的大红人,也是著名的灭火队员。“有困难找肃顺,有问题找肃顺”早就成为咸丰皇帝习惯了,所以咸丰皇帝经常派肃顺去整顿他认为有问题的衙门。别人在六部九卿迁转是为了给自己的仕途熬资历,肃顺不是,他是真的去灭火。咸丰九年,肃顺出任内务府佩印钥大臣,专门整顿财务和管理都很混乱的内务府。

这就直接涉及到懿贵妃的切身利益了。作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唯一皇贵妃,懿贵妃是宫斗剧中年贵妃和高贵妃一样的存在,内务府最优先的服务对象,想要什么东西,任何时候都是欲取欲夺。肃顺才不管你是谁,甫一到任,该蠲的蠲,该减的减,无例不可兴,有例也想减。惹得后宫一片怨声载道,其中懿贵妃首当其冲,甚至连一向忠厚的皇后都口出怨言了。

肃顺最不明智的地方就是没有把懿贵妃和皇后区别对待,让懿贵妃与皇后结成了统一阵线,得罪了皇后。

肃顺这个人,心中只有皇帝,除了皇帝他谁都不鸟。在他心中,只要把皇帝伺候好了其他都可以忽略。

庚申年往热河逃难的路上,由于走的匆忙,随行的人又太多,供应难免不周。可肃顺却忽略了与皇帝同样重要的皇后和懿贵妃。皇帝那里鸡鸭鱼肉,皇后和懿贵妃与广大嫔妃一起吃素,甚至以豆豉下饭,让皇后和懿贵妃两个人一边吃一边骂他,把肃顺当成戏台上大白脸的曹操。

到了承德避暑山庄,肃顺更是发挥出纨绔本色,整天陪着皇帝逛园子,加上他的哥哥端华,怡亲王载垣,都是斗鸡走狗出身,吃喝嫖赌无一不精,皇帝被他们架弄得乐不思蜀了。传说他们从民间弄来什么曹寡妇供皇帝娱乐,这是大清国二百年来都没有过的荒唐,皇后和懿贵妃那个时候恨不得把肃顺他们哥几个扒了皮煮来吃了。为大臣者,嚣张跋扈也就罢了,怎么能引着皇帝堕落,真是禽兽不如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肃顺哥俩和载垣丢了性命不说,连世袭的爵位都丢了。要不是有文祥保着,他们的家人都得跟着遭殃。

肃顺这个人,聪明是聪明,但性格不好。他败就败在家教上,父亲死的早,小的时候的狂妄没人矫正。这一点远不如咸丰皇帝的弟弟们,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天潢贵胄,一个个知书达理,谦恭而友善,没有一个是纨绔,当不当皇帝另说,做普通人可都是人杰。


国史馆


肃顺在咸丰帝死后是朝廷的实权人物,她根本就没有把慈禧太后放在眼里,他比较锋芒毕露,看不起自己身边的满清贵族,对汉人能臣倒是高看一眼,这样就给自己立了对立面,慈禧等感觉肃顺他们一帮人有欺凌自己的意思,所以联合恭亲王等满清权贵宗族共同对付“肃顺为首的八大臣”!


陈敖之


如此简单,不是得罪,是结下的深仇大恨,失势被斩。为什么?因为慈禧如果不得势,哪来的得罪?搞不好慈禧被斩杀。

肃顺势如中天的时候慈禧算个啥?不过一个妃,上面还有皇后。不过他勾结了小舅子也就是咸丰皇帝的小弟恭亲王,联合起来一个阴谋就整杀了你肃顺。你肃顺虽是首席顾命大臣,非常瞧不起慈禧,而且处处更制,但论地位肯定比不过亲王,加上人在承德避暑山庄,对京城无法控制,慈禧一个咸鱼翻身,你就玩玩。


乐途乐游


历史上的聪明人犹如汉丞相陈平曾经辞职,说周勃的功劳比他大,右丞相之位应该是周勃的。而当周勃在享受高官厚禄时,又悟到官高必险,升高跌重的必然,所以又装病辞官,仍让陈平当丞相。

肃顺胸中无丘壑,不具备相才的资质,更不是慈禧的对手。骄横引来杀身之祸。


快乐人生40206654


因为权力的争夺!肃顺是咸丰指定的顾命八大臣之首!本来是可以辅佐同治治理国家的!但不巧的是他遇到权力欲旺盛的慈禧太后!因此才会被突袭式的政变拿下!


每日求进步


可以这么说吧!不过主要是萧顺是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大臣,而其理念又与慈禧有冲突,并不支持慈禧掌权!成为了慈禧掌权的一个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