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促蝶变 城乡换新颜

提质促蝶变 城乡换新颜

碧水蓝天 淮上明珠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

从建县66周年洪涝侵袭58次的“水患大县”“经济弱县”,到现在的园林绿化错落有致、景观大道宽阔豪迈的“百里画廊,梦里水乡。”

从改革开放初期,淮滨县年生产总值5463万元,财政总收入1475万元到2017年年生产总值则达到168.3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0元。

从起初的“一条街,土坯房,一只喇叭向全城,一支香烟转一圈“变成了现代化”水景生态园林文化名城。”

淮滨,这颗淮上明珠,正在冉冉升起。

规划领航

描绘城市蓝图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第一要求,也是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第一要求。如果把城镇化比作一列奔驰的火车,规划是轨道,描绘的是城市的“成长坐标”,勾勒的是城市的“发展蓝图”。

淮滨县按照“全域规划、多规合一、优化布局、生态优先、彰显文化”编制理念,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突出水景生态园林城市特色,完成了《淮滨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修编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

提质促蝶变 城乡换新颜

西湖风光

同时,淮滨县安排4000多万元,用于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完善,编制完成了34项专项规划,涉及西城大道、楚相大道绿化景观、淮河生态廊道和“水景生态园林城市”全域旅游景观规划等。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县产业集聚区、新城西区、中心城区、老城区等,完成“走读淮河”周边区域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淮滨县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设计、淮滨县重点地段城市项目规划设计、城市小游园、小广场和县城区综合性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工作。

淮滨县在规划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生态宜居、特色彰显四项原则,回应百姓期待,从百姓切身利益出发,重点围绕老城区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住房品质提升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民生工程,

融合“港产城”

培育主导产业

9月26日,淮滨县产业集聚区的华顺工艺品有限公司内,一辆货车正在将吊篮装车,厂房内有人在焊接、有人在喷色、有人在藤编……一副忙碌的生产景象。

“我一个人带着上高二的女儿,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打工挣钱,生活负担较重。“家住王家岗乡吴岗村的唐开林告诉记者, “厂里给分配的都是查片、点位、贴片的活,活不重,工资最低保障每月2800元。”

唐开林是淮滨县坚持以业“兴”城受益者中的一个代表。作为全省第一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县,淮滨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临港经济区、造船园区为载体,构建“一港六区一廊道”发展格局,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挺起城市发展的脊梁。

据悉,淮滨县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入驻化纤纺织企业79家,年产坯布9亿米,年产值达50亿元,居河南省第1位;拥有服装企业38家,年加工服装2000万件;拥有食品加工企业22家,年加工食品超过20万吨。该县产业集聚区全省综合排名是全市唯一跨入全省前100名的集聚区,也是全市首批晋升一星级的产业集聚区,荣获河南省5A级“最具投资价值营商环境集聚区”。

“听说淮滨管理到位,设施齐全,做工各方面比较仔细,我订了一艘50米长、9.8米宽、3.8米深的船。”固始籍造船客户万明江在江淮造船厂给出了订单。

近年来,淮滨县立足河南省最大内陆港口这一独特优势,借助“一带一路”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积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着力打造 “北有郑州航空港、南有信阳淮滨港”的对外开放格局。2018年又重点启动“一港三区一廊道”建设项目,即建设公铁水一体化淮滨物流港和造船园区、教育体育园区、淮河文化园区,以及淮河生态廊道。

除此之外,淮滨县着力建设商务中心区,培育发展集商贸、餐饮、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复合业态。商务中心区两纵三横路网已形成, 6条道路建设以及佰德城乡信息产业园、西亚和美商业综合体、消防二中队等项目正在实施中。

精工细作

完善基础设施

初秋的天气,空气湿润,气候凉爽。驾车从新城西区出发,顺着楚相大道、淮河大道走一圈,沿途,高大的法桐树、葱绿的女贞树、耀眼的合欢树呈现出勃勃生机。灰瓦、白墙风格的徽派建筑点缀其中。

过去,淮滨县城放眼望去,尽是一座座低矮的平房,道路也仅有的是几条狭窄的街巷,晴天刮风漫天灰尘,雨天道路泥泞,连个公园都没有,被人们戏称为“一条马路半条街。”短短时间,变化之大,当地政府做了什么?一件件实事印证着淮滨县城市建设的硕果。

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完成乌龙大道、淮河大道、民政路、文化路、龙泉路5条主干道32个公交车港湾式候车设施和城市公共停车场项目;淮息、淮固和即将开工的淮阜3条高速公路连接大广、沪陕、济广、阜新4条高速大动脉,京九铁路穿境而过,距阜阳、合肥、武汉机场均在200公里以内。

推进城市设施修补。按照“街面整洁、立面清爽、地下通畅、空气清新”的原则,做好老城区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的联动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环境净化、绿化亮化、立面整治、雨污水管网及强弱电规范管理等重点工作,高标准提升提质一批老旧街区和背街小巷。

深化城市生态修复。已完成淮滨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七条路”控制带绿化、西城大道南侧长1300米的主排水管网整修,修复疏浚淮河大道、乌龙大道排水管3公里,改建雨水口80个,清理下游河道垃圾5公里。畅淮园、锦复园海绵城市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年底前全部完工。

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投资400万元用于新建、改造公厕10座,其中新建公厕6座,改建公厕4座。

保障供水供气安全,强化民生服务效能。投资3620万元,实施淮滨县第一供水厂升级改造。完成公园、车站、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周边10个饮水点设置。正在建设供水水质检测中心、10.4公里的供水管网和20公里的燃气管道。

“断头路”的打通、绿地公园随处可见、公共交通出门就有、背街小巷干净卫生,这些细节是城镇化的体现,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

改善公共服务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绿草如茵的体育场、干净整洁的食堂……这些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如今在淮滨变成了现实。

“将城市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作为提质重要内容,实现城市共建共享。”淮滨领导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近几年,努力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实施教育体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5个。目前,淮滨一中分校1、2、3号楼竣工投用,实现秋季招生。城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淮滨三小4栋教学楼主体工程均已完工。滨河水上综合运动园区、淮滨县滨湖学校已启动建设。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实施全县医疗设施项目6个。县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疾控中心实验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已完工。西湖医院医养结合扩建、明仁堂医院迁建、县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服务楼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公众身心发展需求。实施文化设施建设项目5个。淮河博物馆提升工程、中型文化馆、中型图书馆、城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碧水蓝天

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 差点不敢认了,没想到这以前是荒地,现在变成了淮河公园。道路越来越宽,也越来越美了”。老王是淮滨人,早些年做生意举家迁至广州。几年没回淮滨,刚下车就被淮滨的美景吸引住了。“亲戚带着我到处转,碧水蓝天,家乡的空气就是新鲜。”

游子惊叹家乡变化大,游客赞叹淮滨美。美好的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完美融合,这需要决策者的睿智。

提质促蝶变 城乡换新颜

游园建设利百姓

淮滨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载体,将百城建设与五城同创结合起来,同谋划共推进。

做好以绿“荫”城文章,在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彰显淮滨水景生态园林城市特色。积极推进七条路绿化,总投资近4600万元,总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大力开展“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完善景区设施,提升景区服务,优化景区环境,改变县城面貌。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着力破解节能减排与水、气、声、渣等污染防治难题。

精细化管理

提升治理能力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一些城市规划建设得好,外表光鲜亮丽,“硬件”设施不错,但如果城市服务管理这个“软件”版本低,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

提质促蝶变 城乡换新颜

以绿“荫”城做文章

淮滨县成立城市管理局,面积416平方米的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围绕“一区、二站、五街”,开展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公共服务治“差”的“四治行动”。开展“五车”整治、占道经营整治、店外经营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综合整治、“特色风貌”整治,通过整治达到环境整洁、秩序良好,交通规范、道路通畅的目标。

成绩好不好,数据很重要。今年以来共拆除各类“三违”148宗,拆除面积 24000平方米,乡镇拆违153宗,恢复耕地418.7亩,有效保证违法建筑“清零”效果。

作为一个城市的“脸面”,市容市貌代表城市的管理水平,结合《淮滨县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新16条标准》,淮滨县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新购置垃圾清运车12辆、抑尘车2辆,道路清扫车13辆、洒水车4辆、新增垃圾中转站2座。主干道路机扫率达100%。

“生态文明迈小康,平原绿化易新装。”淮滨县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绿色生态模范县、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县、河南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城市美了,品位高了,赢得了满城百姓的喝彩。

“一汪清水荡碧波,绿草如茵牛羊肥,鹭鸟嬉戏凌空舞,淮河风情更醉人。”淮滨,这座美丽的生态园林城市正在迈开矫健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标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