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高效課堂,勿把學案當教案,甚至是試卷


開展高效課堂,勿把學案當教案,甚至是試卷

自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以來,全國各地很多學校都開展或推廣了各種各樣的高效課堂模式,如最具代表性就是翻轉課堂、學案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其最大的核心思想都是以學為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的終身成長與發展,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

學案教學因其模式簡潔,易上手,對硬件要求不高,同時又能很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成為了全國各地很多學校普遍採用的教學模式。

什麼是學案?

學案(也稱之為導學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用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討、優化發展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

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開展高效課堂,勿把學案當教案,甚至是試卷

學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幫助老師提升了教學效率、教學水平、教學素養等,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學習能力等。不過,在學案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教案當成了學案,或是把學案當成習題訓練。

編寫教案是每一位教師接觸最多教學的任務,它可以說教師每天的必備工作之一。

什麼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

雖然教案是教師必不可少的教學工作,但它也存在著兩大缺點,特別是隨著現代社會不斷髮展,其不足地方也越來越明顯。如一是教學的單向性,教師備課都是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更多是考慮教師如何把課本知識內容講得準確無誤,精彩完美,並重點突出,難點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都是老師自備,自用,是專為教師的"教"而設計,大部分時候容易忽視了學生的"學"。

開展高效課堂,勿把學案當教案,甚至是試卷

因此,學案的出現剛好彌補這樣的不足,學案經過教師個人備課或集體研究制定,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等。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把學案當成是教案的替代品,那麼這樣的“翻版學案”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案,造成學生在上課前對老師的教學意圖無從瞭解,學生上課只能硬性跟著教師走,本質上還是屬於被動學習。對學案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分清楚教案和學案之間的區別,這樣的教學是無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很難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一點: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可以將知識變成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潛移化。按照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將學習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間的發展和聯繫,在先學後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因此,一份合格的學案必須具備四個要素:

1、是否能起到問題探究;

2、是否做到知識的整理;

3、題目設計是否起到閱讀思考;

4、鞏固練習是否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開展高效課堂,勿把學案當教案,甚至是試卷

​學案當中雖然也會設計一些習題,但這些題目的設計意圖跟平常的試卷和作業是不一樣,它們的作用更多是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幫助學生在問題中消化和掌握相關知識定理。

我們經常說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能提高興趣才能推動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只有當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才會樂於開動腦筋對它進行思考。學案最大優點之一,就是把具體的知識結論變成問題化,把獲取知識的過程變成探索知識的過程,把知識點變成了一些富有啟發性、探索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辨,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學案來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支架,使學生的學習做到有的放矢,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