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大課堂教學模式

全國十大課堂教學模式

  學習感悟:今天在網絡上學習了《全國十大課堂教學模式》,學習了這些模式,印證了“教無定法”,覺得這些模式都體現出了課堂教學新理念,值得學習和模仿。由於學科中存在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此,需要用不同的課堂模式,如果把這些不同的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分別綜合應用於課堂教學,那一定會提高課堂效率,起到預想不到的效果。以下內容摘錄於網絡供教學參考(有刪減)。

  一、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師用10分鐘分配學習任務和予以點撥引導,學生用35分鐘“自學+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現出三個特點,即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杜郎口課堂在結構上有三大模塊,即預習、展示、反饋。

  杜郎口的課堂展示模塊突出六個環節,即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二、昌樂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課堂45分鐘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271還體現在學生的組成劃分上:即20%是優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後進生。

  271體現在學習內容上:即20%的知識是不用講學生就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通過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加上老師的強調、點撥,並通過反覆訓練才能會的。

  三、兗州一中的“循環大課堂”模式

  “循環大課堂”注重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號進課堂,通過獨學(自學)、對學(對子間的合作)、群學(小組間合作探究),形成“!”號,然後再通過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號最終變成“。”號。

  四、夏鎮一中“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

  “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其基本結構分為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兩大部分;分為自學、釋疑、達標三大板塊;分為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小組展示、糾錯互評、點撥拓展、提煉總結和診斷評價七個環節。

  自學包括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小組展示和糾錯互評四個環節。

  釋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組展示、糾錯互評、點撥拓展和提煉總結五個環節。

  達標包括提煉總結和診斷評價兩個環節。三大板塊相互兼顧、相互關聯。

  同時,該模式以“教學案”為載體。“教學案”是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的一體化。

  它是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結合“自學·釋疑·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特點,集思廣益,兼融教師的個性特點而形成的,目的在於摒棄課堂的形式主義,追求課堂的實效。

  一方面它是教師集體備課的抓手,便於集思廣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學生自學的羅盤,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五、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

  “自學·交流”學習模式:從提前一天將“學案”發放給學生,新知學校即開始了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

  把原屬於學生的思維權利通過“自學”還給學生,通過“交流”表達自我的權利。

  新知對學生的自學有三個層次的要求。

  一是完成學案上老師預設的問題,瞭解學習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識、考查的技能等。

  二是要對學案中涉及到的問題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對未涉及到的問題要進行補充,豐富完善。

  三是敢於否定書本中既成的事實和結論,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六、圍場天卉中學的“大單元教學”模式

  “大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遷移、大貫通。其具體表現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論壇”。

  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

  “預習展示課”環節,先期讓學生達到掌握70%-80%的目標,並在小組內部由組長帶領,要求每個成員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

  “提升展示課”是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通過教師的追問、質疑,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拓展聯繫更多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達到“提升”的目的。

  “鞏固展示課”則是追求知識的“再生成”,教師要善於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讓有“創見”的學生展示自己的獨到思維見解,通過學生“兵練兵”、“兵教兵”、“兵強兵”的過程,達到對知識的再認識和鞏固的“目的”。

  七、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系統和“124”模式

  整體教學系統和“124”模式:整體教學系統包括“整體整合、兩案呼應、兩型四步”三大板塊。

  “整體教學”是“三加工”、“三導”循環式的教學過程。

  一是教師加工知識導圖,編制導學案,以圖導案;二是教師加工導學案,實施教學,以案導學;三是學生加工學案,理解、應用、歸納總結,形成學習導圖,以學導圖。

  “整體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體呈現、整體組合、整體包乾、整體驗收五個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2”即自學課和驗收課兩種課型;“4”即四大教學操作環節:目標明確、指導自學、合作探究、訓練驗收。

  八、寧達中學的“自主式開放型課堂”

  “自主式開放型課堂”:寧達中學“自主式開放型”課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個模塊:自學、交流、反饋、鞏固拓展。

  課堂劃分為三個模塊:預習、展示、測評。課堂三模塊大致按照時間劃分為:15分鐘+25分鐘+5分鐘。

  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合作單位,每間教室分為9個小組。每個小組依據好、較好、一般三個層次組合,每組6到8人,設立小組長和副組長兩名。

  預習課圍繞的學習目標叫“課堂指南”,“課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構成:一是學習目標;二是重點、難點;三是學習過程;四是當堂測評;五是拓展提升。

  九、鄭州第102中學的“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課堂”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課堂”模式由“預習、展示、調節、達標”四個環節組成。

  學生們把預習好的導學案及課堂展示的內容課前上傳,板書、展示、表演、提升,上課時不用忙著記筆記和在黑板上臨時書寫,擠出的大量時間可以用於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

  藉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過程可以十分緊湊、高效,而且交互式電子白板還有儲存、記憶功能,自由調用,學生鞏固和反饋也變得十分方便快捷。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主要依託交互式電子白板,推進新課程理念下新的課堂模式,使師生的交互合作成為一種常態和現實,人機互動、師生互動、遠程互動成為現實。

  十、銅陵銅都雙語學校的“五環大課堂”

  “五環大課堂”:建構“三模五環六度”課堂運行機制,其中“自學指導”、“互動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課堂核心元素的設計,將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化為高效課堂的實際生產力。

  自研課、展示課、訓練課、培輔課、反思課等五種課型架構成“五環大課堂”。

  “三模五環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結構”和“方法”是兩大原點。

  “三模”是指“定向導學、互動展示、當堂反饋”三大導學模塊。

  “五環”是指導學流程中要經歷“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質疑評價-總結歸納”五大環節。

  “六度”是要求教師導學設計及課堂操作過程中要重視學習目標的準確度、自學指導的明晰度、合作學習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適度、當堂反饋的有效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