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1879年,因為晚清政府軟弱無能,日本出兵琉球,琉球王國被滅。日本剛佔領琉球時,不擇手段強行推行日化運動,但琉球人幾百年積累下來的漢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了,他們的口音屬閩南語系,使用中國農曆年號,民俗社會人文依然屬於中華文化。

琉球王國群島是位於臺灣與日本之間的幾個小島,1372年,朱元璋在位時琉球王國成為中國的藩屬國嚮明朝朝貢,奉明朝正朔。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1879年,因為晚清政府軟弱無能,日本出兵琉球,琉球王國被滅。日本剛佔領琉球時,不擇手段強行推行日化運動,但琉球人幾百年積累下來的漢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了,他們的口音屬閩南語系,使用中國農曆年號,民俗社會人文依然屬於中華文化。

二戰後期,美國進攻沖繩,日軍強迫島上的琉球人跳崖自殺,對琉球人進行屠殺,導致二戰時期琉球人的人口減少了四分之一。之後,日軍焚燒了所有有關琉球王國的文獻!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琉球王國和中國的淵源

在古代漢語中,“石之有光者”謂之“琉”,“美玉”謂之“球”。琉球群島,正是一串撒落在太平洋上的美玉。

琉球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依東北、西南走向依次由奄美諸島、沖繩諸島和先島諸島組成,蜿蜒1000公里,總面積4600平方公里。從名字也能看出它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來華,琉球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此後500多年,中國與琉球始終保持著宗藩關係。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隨著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大門,老大帝國自身難保,與周邊小國之間的固有秩序也土崩瓦解。師法西方列強而迅速崛起的日本一步一步挑戰著清王朝的權威,吞併琉球只是它計劃中稱霸全亞洲的第一步。

在明清時期,琉球王國不斷向南京和北京的國子監以及福州的琉球館派遣留學生學習中國的語言。根據對留存下來的琉球人使用的官話課本的研究顯示,琉球人所學習的官話在語音上受到了閩語尤其是福州話的影響,嚴格地說是“福州的官話”。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琉球國書

漢字成為琉球王國官方文字,在與中國、朝鮮、越南的外交往來中皆使用漢語。琉球王國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琉球士族的家譜等,都用漢文書寫。

清晚期收到的來自琉球的求救信號

1875年(清光緒元年),同治帝駕崩,光緒帝即位。在帝國時代,沒有什麼比新君登基更重要的事了。然而令清政府納悶的是,作為藩屬國的琉球對於如此重大的國家典儀竟毫無表示。

自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來華,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以來,中國與琉球已保持了500多年的宗藩關係。起初,琉球每歲一貢,貢船兩隻。後來,明政府覺得接待起來太麻煩,便讓他們隔年一貢。明亡清興,琉球又跟清王朝接續了這種宗藩關係。在與藩屬國的關係上,中國一直奉行“厚往薄來”的原則。因此,琉球每每朝貢後,都能帶著數倍於貢品的禮物滿載而歸。在這種朝貢體制中,琉球是實際的受益方。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閩人三十六姓”進入琉球。他們不但給琉球帶去了生產技術,還帶去了中華文明。後來“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很多都成為琉球國的股肱之臣。由於受益良多,500年來琉球對中國的朝貢從不怠慢。就連負責接待琉球使節的閩浙總督何璟都稱,琉球“歲修職貢,較諸國最為恭順”。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琉球貢船

然而,就是這個最恭順的屬國在新君登基的大日子裡,竟沒有露面。此時,他們正面臨著來自日本的滅頂之災。

日本和琉球的淵源

日本與琉球的糾葛,說來話長。

1609年,日本薩摩藩主島津氏出兵琉球,毫無武力防禦能力的琉球束手就擒。薩摩藩強迫琉球向其納貢。琉球從此成為中日兩國的屬國。只是,兩個多世紀以來琉球並未向清政府言明其兩屬的尷尬處境,而相隔大海,清王朝竟也沒有察覺。

1872年,日本明治五年。明治維新剛剛拉開序幕,日本國內還危機四伏,但日本已經顯露出其對外擴張的野心。1872年,日本鹿兒島縣參事大山綱良來到琉球,軟硬兼施地要求琉球王尚泰派使節團前往日本慶祝明治新政。不明就裡的琉球使團剛到日本,就收到了明治天皇“琉球藩敘列華族”的表文。天真的琉球使節當時還沒有意識到,日本已剝奪了琉球作為獨立國家的地位,強行把它變成了自己的一個行政區。不過,日本明白若想真正把琉球攥在自己的手心裡,光換個稱呼還不夠,割斷琉球與中國的宗藩關係才是問題的關鍵。

三年後,日本內務大丞松田道之以欽差大臣的名義來到琉球,宣佈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禁止向中國納貢,禁止使用清朝年號,對華貿易由日本全權負責等。這個所謂的“改革”,就是要阻斷琉球與中國的聯繫,把琉球的主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琉球王尚泰這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日本人砧板上的魚肉。琉球朝野把保存自己國家的唯一希望寄託在中國身上。他們向日本人苦苦哀求:只要保留對中國的宗藩關係,其他一切條款都能應允。在給日本政府的上書中琉球人寫道:

自歸清國版圖,以其保護聲援,乃可無憂外患,自建為國。有古來風俗之禮樂政刑、自由不羈之權利,上下雍睦,安居樂業,若離清國必失自由權利而招掣肘之累,國家豈可永葆?父子之道既絕,累世之恩既忘,何以為人,何以為國。

這段文字至今讀來仍令人動容,琉球對中國的情義,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中山傳信錄》

不過,琉球的哀告並沒有打動日本人,日本陸軍大將西鄉隆盛率三萬人馬大兵壓境。眼看亡國在即,琉球王尚泰只有最後一步棋可走——派密使前往中國求救。1876年12月10日,尚泰的姐夫紫巾官向德宏與通事蔡大鼎、林世功等人,喬裝改扮,躲過日本人的監視,乘一小船前往中國。由於風向不順,向德宏等人的船竟在海上漂泊了將近半年,直到第二年4月2日才抵達福州。

到達福州後,向德宏等人拜見了閩浙總督何璟和福建巡撫丁日昌,呈遞了琉球王的諮文,請求清政府代紓國難。收到琉球的求救信,何璟感到有點納悶,琉球地瘠民貧,日本何必興師動眾要滅琉球國呢?雖然,他在給總理衙門的奏報中也稱:“若不代為陳情,何以宣朝廷綏遠之恩,慰藩服瞻依之念”,但對於琉球與日本的糾葛,無論是何璟還是總理衙門都抱著審慎的態度,因為就在幾年前,中國剛剛吃過日本的虧。

中日琉球之爭的懸案

日本人把琉球問題跟改約攪和到一起,大有訛詐之意。李鴻章極不滿意,但是考慮到來自俄國人的威脅,又怕跟日本糾纏下去沒個了局,他還是傾向於喝下這杯苦酒。不過,他在給總理衙門的信中明確表示,中國不能要琉球兩島,還是應該把它們還給琉球人。讓琉球王尚泰把宗廟遷到這兩個島去,也算為琉球人保存了香火。

琉球人得知這一方案大失所望。他們告訴清政府,宮古、八重山兩島乃是不毛之地,在那裡生活都極其困難,更別說保留宗廟了。

關於要不要接受琉球分割方案,清政府內部也產生了嚴重分歧。贊同一方認為,這樣可以快速解決與日本的紛爭,防止日俄聯手夾擊中國;反對一方認為,這樣一來會讓中國丟掉宗主國的尊嚴,使得朝鮮、越南等藩屬國對中國失去信心,轉而依附日本。右庶子陳寶琛上書指出,日本“視我之強弱而已。中國而強於俄,則日本不招而來,中國而弱於俄,雖甘言厚賂,興立互相保護之約,一時中俄有釁,日本之勢必折而入於俄者”,“今我若輕結琉球之案,則俄人有例可援,中國無詞可措,以俄兵取高麗,如湯沃雪,而其勢與關東日逼,非徒唇齒之患,實為心腹之憂。禍延於朝鮮,而中國之邊更及矣”。可以說,陳寶琛的看法極有見地。自以“牡丹社事件”為由出兵臺灣以來,日本就是用一次次挑起事端的方法來試探清政府的反應與實力。在這種博弈中,日本權衡著自己與中國的力量對比,有條不紊地推動著自己蠶食中國、稱霸亞洲的計劃。

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二十二個古國——琉球王國
琉球地圖

與此同時,琉球人反抗日本人殖民統治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申報》曾以“琉民惡日”為題報道了幾個典型事例:琉球一山林著火,燒掉當地百姓40餘間房屋。日本官吏欲用米賑災,琉球人卻拒不受領。又如,一常年駐華的琉球官員回國宣傳“清國有意出援兵”,立刻遭到日本人的逮捕……

一邊是清政府對“分島改約”的曖昧態度,一邊是國內不時傳來的日人暴行,來華請願的琉球使臣感到從未有過的絕望與無助。當聽說清政府要與日本簽署“球案條約”的消息時,在華奔走呼號幾年的琉球使節林世功在總理衙門前揮劍自刎。

事實上,清政府並沒有如林世功聽說的那樣與日本人簽訂“球案條約”。1880年2月,經過駐英公使、欽差大臣曾紀澤的斡旋,清政府不但要回了伊犁地區,還挽回了崇厚拱手讓給俄國的部分主權。2月24日,中俄《伊犁條約》、中俄《改訂陸路通商章程》及其附件簽訂。一度劍拔弩張的中俄邊境,暫時恢復了平靜。來自俄國的威脅解除了,清政府正式否決了《球案專條》。在中國坐了幾個月冷板凳的日本公使宍戶璣,只好灰溜溜地回國了。

此後的若干年,中日雙方雖然也曾試圖重開談判,但一來雙方主張相去太遠,二來比琉球對中國意義更重大的藩屬國越南、朝鮮先後發生危機,中國與周邊國家維繫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宗藩關係,面臨著西方列強全面的挑戰,清政府也就無暇再處置琉球問題了。直到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被這個曾不放在眼裡的蕞爾小國日本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琉球才最終劃給日本,成為了沖繩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