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浩:掀起“手術檯革命”

閱讀提示:1998年,37 歲的孫穎浩走馬上任長海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短短 10 年時間,他就帶領團隊凝練出鮮明的學科特色,在國內泌尿醫學界快速崛起。

撰稿|王澤鋒

2008年11月,被譽為“國際腔內泌尿外科奧林匹克”的第26屆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孫穎浩擔任大會主席。

通過會場直播,孫穎浩等中國專家演示了大功率鈥激光碎石等一系列高難度手術,來自近60個國家的1500多名專家現場觀摩後紛紛感嘆:中國泌尿外科不再是西方的追隨者,已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為了這一刻,孫穎浩帶領團隊足足奮鬥了20多年。

開創世界一流診療技術

孫穎浩:掀起“手術檯革命”

前列腺疾病,是現代男性泌尿健康的一大隱憂。在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正以12.9%的增長速度逐年攀升,日益成為威脅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早在1995年,年輕的孫穎浩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學習期間,就曾大膽預測中國的前列腺癌發病數量將明顯增多。當時,他師從前列腺癌根治術的創始人沃什教授,紮實地學習了一整套國際領先的治療技術。

回國後,孫穎浩便潛心於前列腺癌從臨床到基礎的系統性研究,成為國內最早開展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術、前列腺癌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的專家之一。1996年,他在國內率先實施瞭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術;2001年,他首創了新型術式“尿道鏡下尿道會師術”;2004年,他又在國際上首創經皮腎鏡大功率鈥激光碎鹿角形結石;2012年,他親自操作完成了全校第一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20多年來,孫穎浩牽頭構建起了前列腺癌的多層次早期診斷體系,創建了開放和微創前列腺癌改良根治術,建立了癌圍手術期危險分層評估體系,制定了晚期前列腺癌晚期個體化治療新策略……針對中國男性前列腺疾病的特點,他先後開創出一整套世界一流的診療技術,在全國60多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已成功治療了20000餘名患者。

“我乾的就是個精細活兒!”孫穎浩說,前列腺位於骨盆底部、後貼直腸,周圍密佈著血管神經網,手術中容不得半點馬虎。他曾創下一天完成13臺手術的記錄,即使擔任校、院領導期間,他仍堅持親自出門診做手術。行醫36年來,做了1萬餘例手術,讓他難忘的手術實在太多。

2012年,孫穎浩主持的前列腺癌診療體系創新及其關鍵技術,一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盛譽之下,他並未止步。如何優化整合醫療資源攻克重大疾病,如何讓醫生和醫療科室圍繞1-2種專病服務,成為他思考的又一課題。

通過推行“研究型醫生、研究型科室”醫療模式,孫穎浩帶領團隊聯合影像醫學專家,在國內率先開展前列腺精準穿刺技術。他們基於磁共振、超聲融合影像學方法,利用三維重建、3D打印技術,針對可疑病灶實施精準定位的靶向穿刺,一改以往需要8-12針的傳統穿刺方法,極大地提升前列腺癌診斷的準確率,避免了反覆穿刺給患者帶來的創痛。如今,這種國際領先的“磁共振超聲引導前列腺靶向穿刺”技術,連美國患者也不遠萬里慕名來求診。

2017年2月,孫穎浩繼續掀起泌尿外科“手術檯的革命”,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國內首家“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培訓中心”在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正式落戶。一年來,已成功實施超過2000例高精尖的泌尿外科機器人手術。

瞄準世界一流不懈創新

“與人相處,要學會霧裡看花,懂得欣賞對方的美好之處;面對科學,就要懷揣放大鏡、望遠鏡去看,觀察得越透徹、越深遠越好。”這句耐人尋味的話語,是孫穎浩的導師、我國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的馬永江教授曾對他說的。

導師的教誨之言,孫穎浩銘記於心。漫漫創新路,他“遠近”而求索。

1995年,年僅34歲的他在擔任科室副主任時,已帶頭拿下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003年,國內唯一的前列腺疾病科研機構“全軍前列腺研究所”掛牌成立,孫穎浩出任研究所所長。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泌尿系統結石發病率高達2%-5%,當時普遍採用開放式大手術和體外振波碎石來治療,不僅創傷大、週期長、併發症多,而且碎石效果也不明顯。

為了讓結石患者以最小痛楚達到最佳療效,1999年,孫穎浩率先將具有切割、汽化、止血等功能的鈥激光技術引入國內,運用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治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合併腎盂結石,大幅度減少了手術創傷,並在輸尿管軟鏡碎石中巧妙地通過輸尿管擴張鞘內進鏡,同時提高了進鏡和碎石的成功率。

對於泌尿外科醫生來說,有一個難題曾困擾許久:輸尿管鏡唯有夠柔軟才能通過人體腔道,但進入腎臟後卻又太過“柔若無骨”而難以控制。對此,孫穎浩形象比喻:“如同隔著距離去打小坑裡的蘋果——拿棍子去打,會夠不準;拿鞭子打,則要練出手感才可能碰到。”

在自己的設想中,孫穎浩不斷拓展思路:“若在棍頭綁根繩子,就可以抽到蘋果。”歷經無數次實驗後,2013年新一代末端可彎硬性輸尿管腎鏡在他“打蘋果”理念中誕生了!這種內鏡可直可彎——需要直的時候,即可變硬用來疏通輸尿管結石;想彎的時候又能彎曲進入腎臟繼續粉碎結石。當看到這款全球首創、軟硬一體的“孫氏鏡”時,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學創始人亞瑟·史密斯不禁稱讚:“這是輸尿管鏡發展的里程碑!”

精勤不倦,創新不止。抓住臨床工作中迸射出的每一簇靈感火花,孫穎浩相繼牽頭研發了梅花形導尿管、螺旋形雙“J”管、國產化體內碎石機等4項國家專利,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腔內近距離放療防治尿道狹窄術後復發”方法,首創了尿道鏡下治療尿道球部損傷的“尿道會師”術,被譽為泌尿外科聖經的《坎貝爾泌尿外科學》收錄為常規術式。

捧著“放大鏡”創新泌尿微創技術後,孫穎浩又端舉“望遠鏡”,將深邃的目光瞄準前列腺病發的基因源頭。

為了破解中國人前列腺癌的遺傳密碼,他帶課題組首次站在大規模人群和全基因組的高度,成功發現2個新的中國人群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點、4箇中國人群特異性的融合基因,這一成果於2012年9月在國際頂級學刊《自然·遺傳學》刊發,被國際醫學界認為是從基因源頭揭開了前列腺癌人種差異的神秘面紗。為此,《華爾街日報》專門作了“中國的前列腺癌研究走向世界前列”的報道。

2017年9月,孫穎浩院士團隊關於前列腺癌的精準醫學研究成果,連續在國際頂級學刊《自然·醫學》和《歐洲泌尿科學》發表,奠定了中國專家在前列腺癌精準治療領域的地位。

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26屆國際抗癌大會上,孫穎浩成為首位榮獲“腫瘤研究獎”的華人獲獎者。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對孫穎浩進行了人物專訪,將他譽為“中國前列腺癌研究的領軍人物”。

孫穎浩:掀起“手術檯革命”

帶出世界一流學科團隊

1998年,37 歲的孫穎浩走馬上任長海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短短 10 年時間,他就帶領團隊凝練出鮮明的學科特色,在國內泌尿醫學界快速崛起。

在孫穎浩的不懈努力下,長海醫院泌尿外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該科入選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教育部創新團隊,同時也是國際泌尿外科學會和首批衛生部示範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2016年中國醫院專科科技影響力排行第一。

作為校長和學科帶頭人,孫穎浩更願意俯身為橋、提攜後生。“帶徒弟都要留一手,你就不怕有人超越你?”每當面對這種提問,孫穎浩笑言:“我要的就是比我厲害的人!”在他看來,唯有整個學科、團隊強起來,才能為個人騰飛提供平臺。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香滿園。如今,這個平均年齡僅37.7歲的年輕團隊已創下年門診量13萬餘人次、年手術量5000餘例次、患者滿意度達99.6%的不凡業績。他們先後獲得國家、軍隊、省部級等各類基金總額超過3.2億元,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在內的各類獎項26項。

帶領團隊建強了學科後,孫穎浩還和團隊成員們一起投身於自己倡導的一系列醫療公益事業中。

2016年4月,孫穎浩帶領他的“扁鵲醫師團”從革命聖地福建古田出發,發起著名的“走遍中國前列腺(縣)”公益活動。迄今為止,包括他和團隊全體成員在內的全國2000多名泌尿外科醫生,主動放棄大部分休息時間,奔走於全國29個省市,開展了414站醫療幫扶行動,共完成超過2000例公益手術,先後為70000餘名患者提供免費診療服務。

看到我國偏遠地區的微創泌尿技術落後,2017年11月,孫穎浩又發起“青年專家聯盟之腎鬥士”活動,他組織自己團隊的骨幹專家與國內優秀中青年泌尿醫生一起,深入鄉鎮醫院進行巡迴授課和手術演示,手把手培訓帶教基層醫生。

2016年11月,孫穎浩帶領專家醫療隊航渡2500餘海里,深入西南沙的永興島、永暑礁和美濟礁開展“健康軍營行”活動。他帶頭為海軍守島官兵巡診義診,並現場開通了遠程可視化為兵服務系統,在海軍島礁醫院建立了自己的院士工作站。

截至今年3月,孫穎浩院士已在雲南、貴州、江西、內蒙古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和部隊醫院設立了院士工作站,他和團隊成員不定期駐站為軍地患者服務。

鏈接:

孫穎浩,1961年5月生,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學家,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現任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兼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全軍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長。

擔任亞洲泌尿外科學會(UAA)前任主席、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候任會長、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候任會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全軍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上海市醫學會副會長、上海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榮譽主任委員、上海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會長、美國生殖泌尿外科醫師學院(AAGUS)海外院士。

擅長泌尿系統腫瘤的診治及微創泌尿外科技術的應用,在國內率先開展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術及前列腺癌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方面的先進技術,首創並改進多項微創泌尿外科技術。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各1項,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軍隊醫療成果獎一等獎各2項,軍隊醫療成果獎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中國醫院科技創新一等獎1項。以第一承擔人獲得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新專項、軍隊傑出青年基金等在內的國家、軍隊及省部級基金資助27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6項、國家發明專利19項。並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國內外核心期刊500餘篇,其中SCI論文163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