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取得了荆州,为什么孙权不放关羽一条生路?

用户56085252671


如题,其实在“三国演义”中曾经提过,孙权并未想追杀关羽,关羽被杀主要是吕蒙违抗命令一意孤行的结果


那么吕蒙为什么那么恨关羽呢?

说到吕蒙对关羽的不满,不得不提到东吴另一位名将——周瑜。

吕蒙是东吴名将,鲁肃死后代其镇守陆口,吕蒙承蒙周瑜的提拔重用心中感激,而关羽所在的刘氏集团几次三番使计,最后活活气死了周瑜,吕蒙看在眼里开始记恨刘备,自然也就记恨作为刘备的政权的左右手。同时关羽自己也心高气傲,以“虎女岂能嫁犬子”羞辱吕蒙的顶头上司孙权,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在夺得荆州后想的是想着如何才能捉住关羽杀了他,而不是放他一条生路。


有看官可能会说了,吕蒙只是一个将军,没有孙权的命令他敢这么做吗?

其实,他还真敢!

东吴的军队与其它两方不同,东吴的军队多为私兵,这么说吧,军队附与具体的每一个将领,将领再附于吴候孙权。所以,东吴的大都督是有很大的权利的。想当年孙权想罢周瑜兵权以防止他进攻刘备都只能谎言“曹操攻打合肥”以诓他回来。所以吕蒙还真敢自作主张。


其实孙权当时还是奉行“联刘攻曹”的国策的,他命令吕蒙夺取荆州也只是打着刘备失信的旗号,而关羽是刘备政权的核心人物,刘备的结义兄弟,孙权知道如果关羽不保,孙刘联盟就没有一点回旋之地了,他自然不会让北方虎虎视眈眈的曹魏渔人得利。

实际上,后来吕蒙庆功宴上所谓的关羽附身而亡史书上也多认为是孙权对这个不听话的大都督下手了。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我的回答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电视剧里看历史


关二爷败走麦城,以后被当年的“吴下阿蒙”吕蒙所擒,就这样一位英雄就这样落幕了,个人自幼熟读三国,第一次《三国演义》的时候读到关羽被杀后就读不下去了,后来多次读到败走麦城也是颇感悲伤。

那么为什么孙权一定要杀关羽呢?已经得了荆州,为何不像曹操那样礼贤下士,招纳关羽呢?细想下来,个人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吕蒙誓杀关羽。

东吴经历了周瑜,鲁肃两任大都督,总算轮到了当年的“吴下阿蒙”吕蒙。吕蒙可以说就是在他们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周瑜,对吕蒙来说而这两位大都督一生的心愿就是收回荆州,所以对于吕蒙来说,他的心里是势必要收回荆州的,完成两位大都督的遗愿。

在吕蒙心里,没有什么借刀杀人,只有以牙还牙,血债血偿,所以得了荆州后,他也不会放过关羽。



其次,孙权不放过关羽。

为什么孙权也不放过关羽?他不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明主吗?其实孙权心里也是十分的憎恨关羽的,当时害怕关羽打东吴,孙权准备和关羽结为儿女亲家,可是关羽说的啥,“虎女岂能嫁犬子?”

别说孙权了,是个男人都忍不了啊!所以在孙权心里也是十分恨关羽的。



最后,杀关羽有利于削减蜀汉实力。

关羽的勇猛在三国时期那是没的说,鲁肃死的时候留下遗言,曹强则联刘抗曹,那如果蜀汉强呢?所以情况就很明了了。杀了关羽,那么对东吴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所以孙权一定要杀关羽。


青梅煮史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考虑,关羽必须要死。一方面,这是孙权为了实现他的大战略,必须要走出的一步;另一方面,这也是孙权对关羽能力的肯定。毕竟,虽然杀掉关羽会得罪刘备,但是如果留关羽一条命,对于孙权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两权相害取其轻,杀掉关羽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先说一下孙权的大战略,简单点说,就是连刘抗曹,然后在伺机而动,灭掉刘备,与曹操平分天下。

很多人都认为孙权的目标只是荆州,既然拿下了荆州,目的已达到,那就没有必要再杀关羽了。但是!这么想就太小孙权的狼子野心了。他的目标哪里只是关羽手上的那区区荆州四郡之地?从他命令吕蒙偷袭荆州那刻起,孙权就做好了跟刘备翻脸,与曹操结盟,灭掉刘备的打算。

这一点,在《三国志》中讲的很清楚。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三国志·周泰传》

关羽被杀,孙权没有收手。他派人北上联络曹操,准备孙、曹联合夹击刘备。他连益州的大门都没有摸到,就提前拜了东吴大将周泰为汉中太守。孙权的野心昭然若视,一个荆州又岂能满足他?

那么孙权为什么会在灭掉关羽后,想对刘备下手呢?这个问题,还要从头说起。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鲁肃提出了历史上不太有名的榻上策(东吴版的隆中对,但比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要早七年)。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对孙权说:汉朝不会再复兴了,曹操也不能一下子除掉。以我们东吴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跟曹操争锋。所以我们应该先保住自己的地盘,然后静观天下的形势变化,等到北方大乱之时,我们在出兵消灭黄祖,进攻刘表,将长江天险据为已有,然后打出帝王的旗号以谋取天下。

说白了,就是鲁肃建议孙权夺取荆州、益州和交州,在加上已经在手上的扬州。以江南四州之地与曹操隔长江对峙。

眼熟吗?这不就是后来的南北朝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表是要灭掉的(并且孙家和刘表本来就有仇),益州刘璋也是要灭掉的。建安十三年,孙权灭掉了黄祖,开始了他灭刘表,割据江南的第一步。

只不过没想到后来,曹操南下荆州,再加上抗曹英雄刘备的出现。让东吴方面不得不修改鲁肃当年的既定计划。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三国志·鲁肃传》

刘表死后,鲁肃对孙权说:曹操准备大举南下荆州,刘表的儿子肯定守不住。我们现在应该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他现在的处境不乐观,我们去了,刘备肯定很高兴。就算以后刘备不服从我们,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直接吞并他!

世人都当江东鲁肃是厚道人,其实鲁肃的心也黑着呢。



后面的事,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孙、刘联军击败曹操,保住了江东。随后曹操领兵退回了北方,留曹仁镇守南郡,以遏制孙权、刘备向西的扩张。紧接着,周瑜猛攻南郡,曹仁退走襄阳,于是东吴控制了荆州的南郡和江夏郡,基本实现了手握荆扬,与曹操隔江对峙的局面。

不过鲁肃认为,曹操强而孙刘弱,如果让东吴独自承担从扬州到荆州的整条防御线,这对东吴来说,压力太大。于是鲁肃建议,将南郡借给刘备。也就是孙权守长江下游,刘备守长江中游,两家继续联合抗曹。

鲁肃的想法是符合孙权利益的,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孙、刘划分防区后,曹操居然不打刘备了

曹操在赤壁一败后,一万个不甘心,想再次消灭孙权、刘备等辈。只是曹操认为刘备不足为虑,所以他先攻击孙权,对刘备不再打击。再后来,曹操两次南下,把火力全部集中到了孙权的身上。而刘备那边无事,他先是取了荆州南部四郡,站稳了荆州。后来又引兵西进,攻占益州,把孙权气的半死。

这很显然,当年弱小的刘备坐大了,而孙权成了冤大头。于是东吴开始转变思路,想要遏制刘备的发展。


第一次遏制是建安二十年,孙权派鲁肃和吕蒙取荆州。武陵、长沙、桂阳三郡投降,只有零陵郡守不降。刘备从益州领兵五万,并令关羽做策应,准备找孙权火拼,双方大战是一触即发。曹操见孙、刘火拼,便乘机攻打汉中,威胁刘备后方。

在此期间,鲁肃与关羽谈判,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单刀赴会。

汉中的张鲁敌不过曹操,很快开城投降。刘备见后院起火,赶紧与孙权和解。双方以湘江为界,刘备将长沙、桂阳两郡正式割给孙权,双方暂时和解。

在这之后,刘备认为荆州的问题解决了。因为划了一半的土地给孙权,他认为这就足够打发孙权了。但是,前面也说了。孙权的终极目的是吞并荆州、益州,与曹操搞南北朝对峙。荆州两郡之地,岂能打发他?

因此,孙权必然要谋求整个荆州!这并不是他脑子发热,突发奇想。这是他老早就定好的大战略。只是刘备、关羽不知道而已。


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势力达到了巅峰。没过多久,关羽破于禁,围攻襄阳、樊城。整个宛洛地区纷纷响应关羽,曹操为之大震,甚至有迁都的打算。

这个时候,只要孙权不是傻子,他应该都能明白——刘备的威胁大过了曹操!如果再不遏制刘备,东吴将难以自保。

于是孙权第二次遏制刘备的行动开始。吕蒙偷袭了南郡,陆逊等人也乘势袭取夷陵、武陵等地。这次偷袭的结果是,刘备领有的荆州四郡全部沦陷,他留在荆州的精兵全军覆灭,东吴的势力范围推进到了夷陵,也就是三峡口。刘备被彻底堵在了益州。

很多人都认为,孙权在这个时候破坏孙刘联盟是不对的。但是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说,曹操是威胁,刘备难道就不是威胁?更可气的是,关羽镇荆州,脾气那叫一个大哟!孙权大小也是个人物,他怎么容忍关羽三番四次对他权威的藐视?所以,孙权认为不能再等了。否则刘备的膨胀将无法遏制。


在吞并荆州后,孙权按照原计划,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同时向曹操称臣,并且还劝谏曹操称帝,想把曹操拉下水。一副标准阴谋家的形象。

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岂不料曹操不吃孙权那一套(主要还是曹操年纪大了,进取心不足),他一面派人安葬关羽的尸首,一面对孙权假意安抚。但是孙权提出的联合灭刘计划,曹操始终是无动于衷。坐视孙、刘两家内讧。

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了。曹操居然在关羽死后不久,也病死了。刘备窝在益州,他居然也没有兴兵为关羽报仇。这下孙权是懵逼了……

下一步怎么办呢?曹操已死,曹丕继位。曹魏那边忙于篡汉,暂时肯定不会有动静。如果伐蜀,单靠东吴一家的实力,灭刘备肯定是不可能。可是如果坐视不动,也太浪费时机了。孙权在深思熟虑后,决定伐曹!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三国志·曹仁传》

孙权在曹操死后,刘备不动的情况下,举兵攻打襄阳。并且,他还短暂的占据过襄阳一段时间。只不过后来魏国反扑,襄阳很快又再次被魏军收复。

再之后,刘备也登基继位,并举兵五万讨伐东吴。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而曹丕当时也秉承了曹操的策略,对两家都不帮忙,坐视吴蜀内讧。

因此从孙权的战略角度考虑,占荆州只是他大战略的第一步,灭刘备才是终极计划。如果说孙权都打算联曹灭刘备了,那留着关羽还有什么用?他倒不如把事情做绝,为将来联合曹操消灭刘备做好铺垫。




接着再说第二点,关羽的能力很强,这也是孙权不得不杀他的重要原因。

当时,孙权政治的地位不高,在统治东吴将近二十年的情况下,他的官方职务仅仅只是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而已,并且连个像样的爵位都有。孙坚的乌程侯爵位,孙权没有继承(给了孙匡);孙策的吴侯爵位给了孙绍,孙权也没有继承。表面上,孙权虽然有车骑将军、徐州牧这两个官号。但是要注意了,这两个官职是刘备以汉室宗亲的名义替他表举的,远在许都的献帝并没有承认。

从某个角度来说,孙权纯粹就是靠着孙策的余荫,非法武装割据了江东。他的统治存在合法性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孙权急需要获得汉室对他政治地位合法性的承认,并摆脱刘备在合法性上对他的束缚。

换而言之,孙权需要用一个投名状向曹操表示和意。而这个投名状的分量不能太轻,否则曹操也看不上眼。

那么谁的分量最重呢?刘备的分量最重,但是刘备在成都,孙权逮不到刘备。于是孙权就退而求其次,只能找关羽了。

关于关羽,实事求是的说,虽然他大意丢了荆州,并且在历史上也并非一流大将。但是关羽本身是名将,这一点没有疑问。

在刘备集团中,关羽是最擅长指挥水军作战的将领,在水淹七军战役中,他统帅的荆州水师直接摧毁曹魏宿将于禁的信心,令三万魏军精锐近乎成建制投降。

众所周知,东吴擅水军,这也是曹操始终吃不下孙权的原因。而关羽也擅长水军,这就让东吴的水军优势不存在了。让关羽这样的将领掌控荆州,比曹仁那种旱鸭子北将,对孙权的威胁要大得多的多。(如果让关羽逃回蜀中,配合刘备指挥夷陵之战,五万蜀汉军不一定会败给陆逊)



因此从关羽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以及他的水军指挥能力来说,关羽都必须死!孙权就是要灭掉这个隐患,并且提着他的脑袋去找曹操索要统治合法性。


Mer86


关羽太傲,被人打败了,却不投降,所以……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认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符节及斧钺,古代出兵征讨时,天子授给大将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关羽不顾来自东吴的威胁,率军攻打樊城的曹仁。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领地区策反,扰乱敌人后方。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之锐。司马懿等建议联合孙权,要孙权从关羽背后袭击。曹操采用此策。孙权派吕蒙等做好了准备,并在十月出军,而且将要进攻的战略告诉曹操。但曹操的谋臣董昭却认为,应当把东吴的打算泄漏出去,这样可以让关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让关羽和东吴相斗,曹魏作收鱼人之利。曹操命人写成文字,用箭射到关羽营中。但关羽看到了之后,犹豫不决,又耽误了时间。

关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将军士人平常皆受关羽的轻视感到不满,孙权派人来诱降,二人便投降了孙权。吴军以蜀军将士的家属为人质,出兵配合曹军,前后淹击蜀军,蜀军溃败。

关羽仅带着少量的随从向蜀军控制的上庸撤退,他们日夜兼程,连续数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关羽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


二次元的流星雨


孙权没有效仿曹操捉了关羽,又放了关羽。曹操当时其实并不愿意放了关羽,而是想收为己用。只是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绝不可能留在曹操阵营,曹操不得已放了关羽。不过后来关羽攻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几乎要迁都以避其锋芒,想想此时曹操心里是什么滋味?不知道他有没有悔不当初的想法呢?

孙权没有放关羽一条生路,原因有三:

一是,关羽乃是世之虎将,放虎归山,就等于纵虎为患,遗患无穷。有了曹操的前车之鉴,孙权怎么可能再犯傻?

何况,以关羽的个性,被吕蒙陆逊这么使诈,阴沟里翻船,哪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再者说,在关羽看来,东吴就是大哥刘备集团的死敌,最终争天下是必然要刀锋相向,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关羽被孙权放了,关羽岂能不报此深仇大恨?试想,这复仇之怒,怕不要把孙吴戳破天去?

其次,孙权对关羽也是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因为关羽在荆州的问题上是最坚决的反吴派,而且在孙权欲与关羽和亲之时,关羽也言语粗横,对堂堂吴国之主孙权羞辱太过,让孙权对关羽也恨恨不平。

其三,杀了关羽,栽赃给曹操,加深曹刘矛盾,引诱刘备去向曹操报仇,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也是一箭双雕之计,既杀了关羽,断了刘备的一条臂膀,又能引发曹刘互相拼命,这样的机会孙权怎么会不用?

综上所述,孙权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放了关羽的。


万里江山入梦来


答 | 江隐龙

孙权杀关羽,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较浅,是“私仇”;另一个原因较深,是“国家之急”。

先来说说私仇。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关羽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了:“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那么关羽的“刚而自矜”是不是冲撞过孙权呢?显然是的。

就在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并威震华夏之时孙权开始为联刘还是抗刘犯愁。最终,孙权做了一个决定——为儿子向关羽提亲,如果关羽肯将其女出嫁,就联刘;如果关羽不肯,就抗刘。结果,关羽不仅不肯,反而将孙权派来的使者给骂了一顿,“虎女焉能嫁犬子”这个“梗”就是这么出来的。当然关羽不一定说了这句话,但辱骂来使是真,所以孙权与关羽的确是有私仇的。

不过孙权杀关羽更多的是另一个原因,也即“国家之急”——关羽非杀不可。如果刘备不能接受失去荆州这个结果,那一定会东征,将关羽放走,不是又成了刘备东征的开路先锋?如果刘备以大局为重,看清了魏强而吴、蜀弱的格局,不想因为荆州而对孙权开战,那杀关羽也不会让刘备东征,而且毕竟还有一个诸葛亮,孙权相信他一定能看清局势,阻止刘备东征的。

说到底,孙权不相信刘备会为了关羽而东征。刘备是否复仇,关键在于荆州,而荆州孙权要定了。至于杀不杀关羽,在孙权看来与刘备是否东征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刘备东征,或许会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名号,但其真正理由一定是夺回荆州,所以孙权杀关羽杀得非常干脆。

有些人认为是吕蒙私自杀了关羽,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吕蒙攻下荆州后生病,孙权非常关心其病情,对其的恩宠远远高于鲁肅其实是周瑜。如果吕蒙不听其号令私自杀关羽,绝不可能为孙权如此优待。

那么刘备伐吴到底主要是为了收复荆州,还是主要为关羽报仇呢?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刘备真的能放下荆州与孙权合力搞曹吗?这个问题,恐怕永远也得不到答案了……


隐语


关羽被杀,大概率是吕蒙或其手底下人所为,非东吴最高层的战略决策

1. 关羽在刘备集团地位极高,结拜兄弟,刘备居益州,关羽居荆州,实为刘备集团的二把手,独揽荆州一切军政大权,隆中对中『待天下有变』两路大军北伐中原的战略一极,绝不是简单的一个武将,杀关羽必定结下难以化解的大仇。东吴战略向来偏安一隅,不会做此冒险。

2. 关于被杀后头颅被献给曹操,有帮了曹操解了樊城之围而邀功之意,但更多的是借功求庇护和把仇恨引向曹操之图,也算是想尽力弥补此事引起的不良后果。当然了,曹操何其聪明,厚葬关羽,既向天下表现出了爱才爱忠,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祸端。


YIP小宇



关羽自据守荆州以来,每次的攻城掠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人也越来越骄傲,自大。

或许是孙权看到了这种机遇,还是被欺负的太没有面子,反正不管是哪种原因其联合曹操兴兵伐蜀,荆州则是第一个需要拿下的战略核心位置。

为此,孙权出动了全部精锐并压上全家性命,拿下荆州已志在必得。果然不出其所料,关羽兵败如山倒,败走麦城,那么大家会问孙权既然已经得到了荆州为什么不像曹操一样放孙权一条生路呢?还在死后将其人头送给曹操呢?

第一在这里先说明孙权不像曹操那样器重关羽,曹操对关羽亦爱亦恨,爱是爱他的忠义无双,当年的温酒斩华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可不是盖的。关羽关云长一代名将只可惜不是为曹操曹孟德效力,曹操恨的就是这个。

曹孟德在收到孙权寄送过去的关羽首级时,曹操为其厚葬,并对其言:你这辈子什么都好就是跟错了主公啊,你要是跟了我就不会出现这种结局啊!可见曹操对关羽是真的喜爱。

想当初,关羽被曹操生擒时,要其投降必须约法三章,即是关羽找到大哥刘备后必须让其返回。曹操也答应允许。于是出现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开始了寻哥之旅。这一美谈至今仍被传唱。

那么为什么孙权不像曹操一样放云长一马呢?



我分析总结了以下可能原因。

第一,关羽曾得罪了孙权,不给孙权任何面子。在孙权提出愿与关羽结为男女亲家时,关羽说出,虎女怎能下嫁犬子?一语得罪了孙权。

第二,孙权认为关羽到了如此大的岁数仍能如此勇猛无比,担心放虎归山,东山再起,生出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便快刀斩乱麻,取下关羽首级送于曹操坚定两者联盟。


第三,孙权与关羽性格本身不和,若收下关羽等于养虎为患,不能肯定关羽是否对其忠心,而且关羽会不会追随自己还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千里走单骑就看出关羽对其大哥的忠心。

那么放也不行,留也不行,也就只有除去云长了。关羽这样也算是个最好的结局了,以忠义始以忠义终,一生以忠义为先。


智化冰川


很多人在说起刘备东征孙权时,总觉得是为了替关羽报仇。总而言之,刘备和关羽那是兄弟情深,孙权既然杀了关羽,刘备自然必须要为他报仇。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孙权在夺取荆州后,确实应该放关羽一条生路,这样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麻烦。

但问题是,真实情况显然不是这样。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利益能谈拢,不要说孙权把关羽给杀了,就是孙权在夷陵战场上把刘备给打死了,后来的刘阿斗也好,诸葛亮也好,依然还是会想方设法与吴国联盟的。

所以说,所谓关羽死了,刘备才要一心东征孙权,不过是蜀汉的政治宣传。事实上,刘备东征孙权的真正原因,就是孙权把曾属于刘备的荆州给夺走了。面对这么大块地盘的丢失,刘备无论如何都是不甘心的。

而这种仇,比关羽的死,也更让刘备耿耿于怀。只不过因为当初荆州本就是刘备向孙权借的,从这点上来说,是刘备理亏在先,所以这种理由实在有点不好说出来,于是只能说是为关羽报仇,因为这点上来说就变成是孙权理亏。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如果关羽的死活,直接决定吴蜀日后的关系好坏,孙权显然是不敢杀掉关羽的。但问题,关羽毫无疑问是没有这么大的价值。在当时的背景下,刘备真正想要的是荆州这块地盘,而孙权显然不可能把好不容易夺到手的荆州归还给刘备。

既然如此,刘备和孙权的矛盾基本上就是无可调和,而吴蜀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很难避免。所以,孙权只能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关羽给杀了。总而言之,既然战争无法避免,那就先把刘备的左膀右臂砍掉一只。


我是赵帅锅


从战略上讲,孙权由于陆战不行,整体国力略低于魏蜀两国,所以一直奉行联弱抗强让双方拉锯,而战线则是在远离东吴的西北,这样既损耗魏蜀两国实力,又不会太大损害东吴自身利益。当时樊城之战关羽打的正占上风,魏国被压的有点惨,吴国出击蜀国荆州不让蜀汉取得大胜是对的,但是杀关羽是个败笔中的败笔,和两个国家中的蜀国解下不解之死仇是孙权绝对不想的,而以孙权的政治表现来看,这显然不是孙权授意。而是有个自作聪明的傻逼莽夫所为,然后吕蒙就从装病变成了暴毙而亡,可以说鲁肃没带好吕蒙,只有战局观而无大局观,只看到荆州眼前之利,却看不到三分天下平衡一旦打破,吴蜀相争就是灭顶之灾,作为一方统帅,吕蒙的战略眼光是严重不足的情感自制力严重不足,可以说是东吴四都督里最垃圾的一个。周瑜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鲁肃的大局观和外交策略,陆逊的出将入相保东吴二十年平安无事,吕蒙有啥?偷袭袭取荆州是对的,但是不顾两国战略角度必须合作,背弃盟约,而且杀不可杀之人导致两国死仇,然后两败俱伤,就是个祸国殃民的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