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痛批沉睡中的大学生,折射出了怎样的大学现状?

crewyor


我是一名普通大学的学生,我觉得我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并且事实求是地把我在学校中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先说最近的吧,上周我们学校第一次举办的实践周,顾名思义就是这周不上,全校师生都在实践。师范生就去见习或试讲,非师范生就做各种小实验,并且在最后的一天参加比赛。而我们学院大一、大二、大三所有同学混合在一起分组。老师的分组是合理的,一组大概有七八个人。然而每一组的学生实践水平不一样,有些组的同学很厉害,他可以一天就把这一周要做的实践做完了,他就成为那一组的“依靠”了,这组的其他学生什么都不用做。这一周他们就在宿舍里吃喝拉撒就行。反观别的组,他们每天都要出去讨论,研究,调试实验,每天都担心自己完成不了实验。因为做不好这个实验是要挂科的。(这个实验运用的知识与那门课相关就挂那门)

最后呢,那一组的同学尽力了,实验也完成,但比不上一个人很厉害的那一组。最终一个人很厉害的组获得了一等奖,而很努力,很勤奋的组只能保证自己没挂科。

这就很不公平,为什么有些人很努力地去做,却比不上什么都不做的人。

这不算什么!

最严重的是期末考试,有些学生很努力地去看书、复习。而有些同学却可以靠作弊拿到了奖学金。

可有什么办法吗?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我们只能默默地在这个圈子里面遵守着规则,安分守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举报,反驳这种事,可能很少发生,毕竟我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我们没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好了,

奴才跪安了。


粉雕玉琢


本人是某211一名大二学生。

对于大学生上课睡觉课间王者吃鸡的现状了解的不能再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包含的原因很多,我想以我的见解说几方面。

首先是教育体制的原因。我经历高考时间也不长,很明显的感觉是课程的设置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高中分文科理科,所有所学科目都会高考,除了难易程度不同所有科目的分值是没有差别的,也就是说,数学不好的人可以用语文弥补,但是上了大学区别很大。大一到大二现在,我完全没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近代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课程的设置都很好,为的是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多方面的稳定,但是,在大部分大学生心里,这些课都是所谓的“水课”,老师课程设计的再好,在我们眼里还不如体育课来的有意思,这种课也是最常见到打游戏睡觉的课。教育体制还带来一个原因就是教材的选择,每个学校的老师都想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教材,但有规定在这,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老师都必须讲(我校宏观经济学就是一个例子,课本结构混乱,难度也大,远远超过了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年能够接受的程度)。

其次是家庭原因。媒体上报道的只是大多数学生,我也认识一些课上课下都努力学习的学生,也看到过在我还不知道ACCA是什么的时候他已经准备考试好久了,这些人有共同点、他们都是大城市或者富裕家庭出身的人,父母辈社会阶级的不同导致孩子眼界的高低,举个例子,我每月的生活费小于一千,我认识的人中最多的是每月五千,五千的生活费已经比一些工作了的人工资都要高,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所考虑的不会是买双好的鞋子要攒多长时间,贪玩的会考虑充游戏下馆子,上进的会考虑买各种昂贵的学习资料,报自己感兴趣的辅导班;相比之下,在学校里做各种兼职的学生们,他们的精力被迫分散在学习和兼职补贴生活费上,对于所谓的水课,怎么可能会听。之前总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根本不知道别人不会和你在这条破烂的赛道上一起跑。

最后就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安逸,不上进,懒惰……这些词我们从内心是抵触的,刚进大学都想一鸣惊人一展宏图,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发现所谓的充满自由充满学术气息都是假话。学生会有官僚气,社团活动毫无意义,你也无法随心所欲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想学乐器吵的室友不能休息,想熬夜看书晚上宿舍断电,想健身没有条件办卡又太贵,想学编程辅导员会查寝收电脑……在这种时候,你不自觉地因为做的少渐渐淡忘自己想做的事,就算偶尔想起来,也会伴随着重重障碍。(不过在这我想说的是,即使有阻碍,也要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定要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学生会没用就不要参加,社团活动无聊也不要加入)大学生堕落自身的原因是受所在环境影响的,也有少数人能坚持本心奋发图强,不过终究是少数。

少年强则国强,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终究需要各方的努力,我也期待自己能做出一定的改变。


慕天青


教育制度的问题,进了大学,其实就是进了大点的幼儿园,只要人身安全不出问题,只要期未考试能及格,万事就ok了。


逃课喝酒上网谈恋爱,上课睡倒一大片,把压抑多年的积愤全部释放出来。这样的教育制度能培养出大师?只能培养出巨婴。
小编认为教育的顺序应该倒过来,小学、被中、高中学习是相对轻松一些,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引导批判的思维方式。最应该普及的就是大学,把高考改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全国统考,每门课程修不到优秀就不结业,否则以往的努力全部白费。不像现在,小学、中学学生累成“狗”,家长累的比“狗”惨。感谢点评,感谢👍,感谢关注


悦之心参考


《人民日报》痛批沉睡的大学生,初衷是好的,可惜问道于盲,根本没有批到点子上。

高校课堂上有学生在沉睡,不考虑任何情境因素来看待,认为是学生懒惰,这样的思维方式其实是肤浅幼稚非理性的。

推断一件事情背后的原因在社会心理学里被称为归因,将事情归咎于行为者被称为特质归因,相对地,把事情归咎于行为者之外的情境因素称为情境归因。在社会生活中,低估影响他人行为的情境因素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是一个缺乏必要教养的人自然而然很容易犯的错误。

好了,《人民日报》痛批在课堂上沉睡的高校学生,显然是忽略了影响学生沉睡的情境因素,不由分说将上课打瞌睡归咎于学生懒惰。问题是,这样未免太肤浅非理性。理性的思维是首先要看有没有影响学生上课打瞌睡的情境因素,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首先就问责学生。

哪些情境因素会影响学生上课沉睡呢?

首先是课程的性质。一门毫无价值,连教师自己也不相信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如果这样的课程有不允许缺课,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沉睡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相信每一位读过高校的学生都有体验,无论是什么档次的高校,从985的清华大学到堪比蓝翔的地方高职院校,也无论是什么专业,从高精尖的理科专业到练就四肢发达的体育专业,都必然会有几门课连讲授它的教师也不信,却要求学生领会掌握。这样的课不逃课就已经算仁至义尽了,再苛求学生上课不打瞌睡,那就太过分了。

其次是教师怎么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教材又浅显易懂,偏偏越是这样上课乏味的教师又特别不能容许学生逃课,那在课堂上沉睡是对这样无聊乏味的教师最好的对待。

要知道,对于现在95后,甚至00后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一门课的教师不思进取,上课只知道照本宣科,无聊乏味,那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慕课平台选择到高质量的同一门课程的音视频来学习,何必在无聊乏味教师的课堂上劳精费神呢!

再者,某些高校纲纪松弛,获得毕业证学位的门槛极低,用功的学生与懒惰的学生没有什么差别,都能顺利考试过关,并最终顺利毕业,那么,课堂上学生沉睡本来就是高校纲纪松弛的应有之态,学生不过适应环境罢了。

其实,说到底,高校只要执行并坚持好学生课程考试过关以及毕业应该达到的学术标准,尊重成年学生自己的选择就足够了。如果上课沉睡很可能高概率挂科,那么相信大多数时候学生是会警醒的。哪里需要《人民日报》出来说三道四嘛。


唐映红


我本人就是一个在读的大学生,学历不高,不是985也不是211!

身边的确存在所谓沉睡中的大学生,但也只能是一部分,毕竟谁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来读个大学也不是过来混日子的


从初中到高中,一年要有9个月都在上学,早晨6点多跑去上课,晚上再上个晚自习要接近10点才能到家

学习成绩不好,再花上昂贵的补课费在课余时间去补课,所有人都在吐槽自己工作有多么多么辛苦,实际上这些读中学的孩子又何尝轻松过?

你看到了沉睡的大学生,你怎么就没看到天天睡不醒的中学生呢?

现在想一想,中学的那些东西真的有必要去这样拼了命去学吗?没必要!但是,谁都要高考,谁都想读个大学

都说遍地都是大学生,但中国的本科生只占了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4,这百分之4大多都是哪些人呢?大多都是经历过中学睡不醒的人

总以为上了大学就能有个完美的结果,但是,才发现上了大学才是真正的开始!

上了大学,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从下生就有本质上的不同的,甚至这种差距是你无论怎么努力都追赶不上的

上了大学,你会发现即使你顺利毕业,你也未必能找到好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你也买不起房子车子,你也没钱结婚

你是失败的,然后别人也不会问你什么原因,也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只会说,你没努力!

一度被批评为坠落的一代人,你在抢人家篮球场跳广场舞的地方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你在挤公交,买票地方随意插队的地方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最后,当你连房子车子都买不起,结婚都变成想象的时候,他们告诉你,你们可以要二胎!

但没几个人会在意你为什么买不起,他们只会说你不努力😂


德玛西亚迅捷蟹


上课睡觉玩手机,那是因为大学的课堂根本学不到东西。

说难听点,就是浪费时间。

毕业等于落后这句话,相信各位大学生都感同身受了。

我是念计算机的,所以想问几句:

从三本到一本,学了三四年的各位,在课堂上学到的除了增删查改还有什么?

能说清楚计算机或者网络原理了嘛?

c++指针有没有教懂教透?

多少人上过c++的课,发现考c++证书还得自己再补习自学的?

各路编程语言除了循环判断还教了什么嘛?

说白了,

哪个nb的大学生不是自己自学起来的?各位只看到大学生上课吊儿郎当,大学生在宿舍里自己啃教材啃教程谁又看到了?

各种证书考试,难道不是大学生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

我们掏了学费去学校上课,结果各种证书考试、考研复习到头来还不是要自己另外掏钱买教材报培训班?

所以大学的课程意义在哪?只是教个入门?那还不如给一两万去外面的培训班,5个月学习,教的东西还很流行。

四年的时间,四年的学费生活费支出,其实只是买个投简历的门槛,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心知肚明的了。

用嘴说容易,可怜那些默默学习的大学生们。


走进魔法


其实大学生这样完全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初中、高中累死累活跟狗似的,现在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没有老师、家长在屁股后面说教,还不能好好放松一下,只是上课时间趴在课桌上光明正大、明目张胆的睡觉就有点不尊师重道,完全是浪费教育资源,完全属于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主,大学教育完全成了期中期末考试后期突击培训班了,60分万岁。


也许得到的太容易,也许自律能力太过低下,这种中国式的巨婴,在大学生看来,以后的找工作的事情是大三大四的事,大一大二只要不挂科做什么都可以,估计十有八九的大学生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平时玩玩刷刷,谈谈恋爱,晚上上网通宵玩游戏,没事让同学帮忙喊到翘课,喝酒打牌抽烟,以前高中想做而不敢做的的事情全都尝试一个遍,这也许就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

这样的大学上,毕业之后,你不失业說失业呢,没有什么可以轻轻松松可以的到的,大学时光是一个人一生升华的地方,如果浪费掉这段时光,那么,这个人可就真的差不多废掉了,最后也只是一直文凭,大学的真谛没有学到。


天涯0咫尺


一、从大学生本身来看,大学生缺乏职业人生规划、缺乏人生目标,高中以前是为了应试——应付考试,到了大学压力一放松变成放养式教育,一下子失去目标和方向,拧紧的螺丝一下子放松了,重获梦寐的自由当然就知道个人享受、吃喝玩乐,反正老师、家长也不管,以为大学考上了就完事儿了。


事实上大学才是学生搞学习、搞研究、为未来做准备的地方,大学里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如教授、图书馆、实验室、科学研究的殿堂,真正的去欧美高等学府,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都是潜心研究学问,出诺贝尔奖、国家领导人、社会精英的地方。


然并卵,中国大学生不知道兴趣、爱好是什么?大一、大二甚至大三的学生只知道找回失去的自由、快乐,于是只知道享受自由、玩乐,女学生逛街、逛淘宝、上网、看电视电影,男的每天打游戏、看电视剧电影。

不是睡,就是玩儿,直到大三末的时候才开始慌了,大四毕业了不知道往哪儿走?未来怎么样在社会上立足?

这时候才发现很多专业课没学好、很多挂课的、学分还没修够的、毕不了业的、没有去实习的、不知道社会是怎样的,不知道未来如何踏入这个社会?不知道如何挣钱养活自己?

这些是中国大学生的通病,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的被动式学习,从小就磨灭了一个人的人生兴趣、目标、方向、追求和理想,我在第二点里细说。


二:从中国教育现状,即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考以前是为了应试、被动式的教育,高考以后进入大学开始自主式的学习,人在18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观,其实来讲中国教育是失败的。

人生的18年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为了考试而机械的考试,没有思想、没有兴趣、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就是一具空壳而已,一旦高考过去了,人生不知道干什么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学生普遍出现的上课睡觉、打游戏、玩手机等等人生迷茫的表现。

试若中国像西方国家从小就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想的意识和习惯,鼓励他有自己的思想、兴趣、理想、追求,那么他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不会进入大学一放松一放养,就不知道干啥,人整个是迷茫的状态?

这种现象表现在人,实质上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造成的。


三、教育改革,中国高考实行3+3改革,学习比以前更加自由、自主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毕竟高中学生逐渐成熟,需要独立自由,从更深层次来看,初中学生、小学生,其实从小就应该让小孩学会独立,学会思考,这需要中国整个社会观念的改变,因此任重而道远。

国人持比较悲观的态度,毕竟传统文化有几千年,现在的3+3改革甚至是应试教育的延续,换汤不换药,人在文化和基因里带有的东西怎么去改变?

其实一切都在随时代在改变,有什么没有变吗?

最后用鲁迅的话结尾,《呐喊》自序: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朱丽君Julie


"沉睡中的大学生"就像曾经的"东亚病夫",只不过不再是肉体上的羸弱,而且精神上的空洞。

我首先想到的是:第一,这个现象什么时候开始普遍出现的?第二,在那些大学普遍出现?第三,为什么会普遍出现?

个人认为这个现象是大学并轨扩招后普遍出现的,算起来得有一二十年了。记得刚上班时,被学生的慵懒气到哭,毕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的,没见过自律差还无视老师存在的⋯⋯委屈到哭,然后一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不要跟学生太较真,你认真讲课,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想要好好学习的学生,不想学的,你叫醒他他也是打游戏,玩手机,看闲书,说话,影响其它想学习的……甚至会嫌你打扰他。"

然而,普通高校大学生上课睡觉多的现象折射出的肯定不仅仅是大学的现状。还涉及到大环境下的教育制度,中小学教育和小环境中的家庭教育

相信,⬆️图画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吧

试问,在从小开始持续十余年的高压学习后,有多少人能够身心健康并且仍然对学习充满热情?在全民疯狂报班的时代,有多少家庭教育能够独善其身?

我理解沉睡的大学生,也理解疯狂快乐的大学生,我会在班会上努力叫醒你们,但不会在课堂上占用给醒着的学生讲课的时间,这也请沉睡着的或玩乐着的你们的家长能够理解。



大学是分层的,但这不是学生睡觉的理由;学生是不一样的,高等教育的职责不是感化每一个不愿醒来的学生。

切记,在学生自律这方面,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其实远远大于社会教育。


最美还是艺术史


《人民日报》痛批大学生沉睡,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上来了,值得沉睡的大学生警醒,不能再沉睡了,应该向五四一代青年一样,行动起来,活出青年模样。不知,《人民日报》所希望的大学生是否像这样。


如果不是的话,那很多大学生面对的就是繁琐的世事,甚至默认的后真相时代,大学生要相信自己正生活在盛世繁华之中,才可能不会沉睡,或出现沉睡的征兆。

想想课堂上很多教师所讲内容的枯燥程度,以及那些内容对大学生的生活所带来的益处可能,在课堂上适当沉睡,留得精力投入到课后读大千好书,玩精彩世界中,也是很好的一种选择。

但还有一些大学生在这些现实面前彻迷失,真正沉睡,那就应该叫醒,起来直面这些现实,做出青年的选择。

你觉得现在大学生如何?有希望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