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知名

规模最大的综合博物馆之一

拥有800多万件藏品,260多年历史

大维德基金会是世界上

最出名的私人陶瓷收藏之一

它们收藏的建盏

究竟如何?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交流建盏,可以添加笔者私人V:13275099501


大英博物馆:“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抢来的”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出名,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达800多万件,建立于1753年,到现在已经有265年的历史。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不过很多藏品的来源不是那么光彩。

比如我国的《女史箴图》(唐摹本)就是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分别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多达2万3千件。

受害的远不止中国,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公元前196年)、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303年~前1213年)头像、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古希腊的埃尔金石雕(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塑)、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南太平洋复活节岛的石像……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全球范围多个古老文明数不清的宝物都基于偷、抢、“进贡”、“借”、“贸易”等种种原因离开老家,躺在大英博物馆的展馆和库房里。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对于这种行为,不但原属国的国民不爽,就连一些英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

比如著名英国诗人拜伦,就怒斥英国政府运回埃尔金石雕的行为是抢劫。

而追索文物对于原属国来说也困难重重。

1832年希腊独立之后,多次要求英国归还埃尔金石雕未果;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中协调,但最终大英博物馆仍然拒绝归还。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上个月,英国《卫报》报道了一则新闻,说大英博物馆的讲座中,负责人自辩“不是每件文物都是殖民或抢来的”。

此言一出,各国网友都笑了,澄清得和自黑似的,这意思不就是大部分都是抢来的嘛,这事还被我国网友嘲上了微博热搜。

大维德基金会:西方最顶级的私人陶瓷收藏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简称大维德基金会,缩写为PDF。

其藏品来自于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Victor David Ezekiel David,1892~1964年)的珍藏。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斐西瓦乐·大维德出生于犹太富商家庭,父亲是印度银行创始人。

大维德是著名中国瓷器收藏家,自学汉语,查阅文献,对收藏的每件中国瓷器,包括其流传过程都做了相关考证,并将器物上的款识翻译成英文,还翻译过《格古要论》。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大维德将涵盖宋朝到清朝的1671件中国陶瓷藏品,以及所有藏书,捐赠给母校伦敦大学,取名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于1952年开放。

大维德收藏宋瓷尤其是汝窑,数量与质量仅次于两宫博物院和上博。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这是欧洲唯一一家按照中国人审美价值建立的陶瓷博物馆,是西方首屈一指的私人陶瓷收藏,也是世界范围内极为空前的私人陶瓷收藏。

基金会对公众开放之后,参观者众,然而因为运营不善,于2009年将藏品委托给大英博物馆在第95号陈列室展出。因此在本文一起介绍。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宋代建盏与标本

1.“寿山福海”黑釉兔毫描金盏

窑口:建窑;器型:束口

年代:南宋;直径:10 cm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你没看错,宋代水吉建窑也有描金/银的作品。

二窑的作品即使描同类纹样,在釉色、胎体含铁量、器型上都有所不同,较易识别。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虽然国外博物馆有时候会搞错黑釉盏的窑口,不过这只盏除人工描绘的“福山寿海”纹(色彩因年久彩色褪去仅留画痕),盏沿附近有明显的天然析晶黄褐色兔毫纹,且为铁胎,确实是建窑的作品。

就是大英博物馆拍摄时没有专门布光,反光很严重,看得不是很清楚。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此类宋代建窑产出的铁胎描金盏,国内藏家手上也有一些整器和标本,并非孤例。

“寿山福海”的寓意对于本国人来说很好理解,取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话。

大英博物馆的在线介绍打成“山海寿福”,不过相应的英语解释倒是对的。

2.黑釉兔毫盏

窑口:建窑;器型:束口

年代:南宋;直径:11.7 cm

来源:1947年,Henry J Oppenheim 遗赠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口沿扣金属,釉色浓黑,盏沿附近有兔毫。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3.黑釉兔毫盏

窑口:建窑;器型:敞口

年代:南宋;高度:12.1 cm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口沿扣金属,通体黄褐色兔毫,有刻款。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4.黑釉兔毫盏

窑口:建窑;器型:撇口

年代:南宋;尺寸:16.5×8 cm

来源:W. C. Alexander 收藏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口沿扣银,兔毫莹润。

5.银兔毫盏

窑口:建窑;器型:束口

年代:南宋;尺寸:12.2×7.1 cm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交流建盏,可以添加笔者私人V:13275099501


兔毫不仅呈银色,且色纯,力劲,界限明晰,说明含铁量极高且还原气氛维持良好。

口沿扣银,器型端整,釉水肥润有釉泪,属于宋代建窑佳作,曾多次刊登于杂志图录。

6.银兔毫盏

窑口:建窑;器型:撇口

年代:南宋;尺寸:16.5×6.5 cm

重量:1052克

来源:1937年购自 George Eumorfopoulos(1863-1939,东方艺术品收藏家,东方陶瓷学会创始人,因经济萧条将部分藏品售予大英博物馆)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该盏器型优雅,银毫分布错落有致,且金属光纯正。

施釉厚,干口窄,修足工整,聚釉莹润,有一些清透的窑膜,国内有藏家收到同款标本,为宋代建窑稀少的佳作。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大英博物馆将该盏与剔犀盏托相配留影,符合茶具图赞中,盏最上为兔毫,托最上为剔犀的记载。

[关联阅读:好茶离不开好盏,那好盏离不开的是?]


27图欣赏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建盏


欧洲还有一些博物馆有收藏建盏,以后会陆续介绍。今年秋拍老盏观察请看今日次条推送。

交流建盏,可以添加笔者私人V:132750995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