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的北海—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最深处达1637米,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中国古籍有北海、柏海、小海、菊海、于尼陂、柏海儿湖、白哈尔湖等称。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明确记载贝加尔湖地区为《汉书·苏武传》。

苏武在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方获释回汉。

贝加尔湖最早的居民称“肃慎”,是中国满族的祖先。肃慎在公元前11世纪表示向周臣服 。

贝加尔湖曾为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清朝曾控制该地,《尼布楚条约》后,将这块地区割让给沙皇俄国。

贝加尔湖有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形成了面积近700km²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

贝加尔湖随季节交替,湖盆中的水体一年内会发生两次大循环,属双循环湖。在这类湖泊中,湖水含氧量和水质随深度变化不大。

贝加尔湖水位受气候的影响,每年的1月起至5月,湖面结冰,水位呈明显下降趋势,且5月为最低水位。自6月开始,气温回暖,水量的增加导致贝加尔湖水位增高,且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份,其后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贝加尔湖水位呈现出显著的周期变化,周期为1年。

在冬季,贝加尔湖周边气温平均为-38℃,每年1月开始结冰,到5月之后才解冻,冰层大致在70~115厘米之间 ,贝加尔湖巨大的水体使其湖滨夏季气温比周围地区约低6℃,冬季约高11℃,具有海洋性效应,但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冬季仍然十分寒冷,1月平均低温在-38℃,但是冰层下的水温仍然保持3.5℃-4.5℃之间。


自1992年以来,贝加尔湖中部和北部冰层的形成时间和融冰开始时间均推迟了,冰层存留时间也更久。温度的变化导致湖水不断压缩与膨胀,便会形成冰面裂缝。

自1992年以来,贝加尔湖中部和北部冰层的形成时间和融冰开始时间均推迟了,冰层存留时间也更久。温度的变化导致湖水不断压缩与膨胀,便会形成冰面裂缝。

贝加尔湖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生物区系独特,其约80%是贝加尔湖的特有种类,已知动物有2565种,其中约1/3种类为大型无脊椎动物。

贝加尔海豹是唯一的一种淡水海豹,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豹,夏天分布于贝加尔湖内,冬天迁移到贝加尔湖北部。科学界普遍认为,贝加尔湖海豹应该来自于北冰洋,因为它们与那里的环斑海豹在血缘关系上最为接近。体形肥胖而圆的海豹在水中颇为灵巧,它们的游泳速度达到每小时20公里。仅分布于贝加尔湖中,离海2000公里。

整个贝加尔湖都有海豹的踪迹,但它们更喜欢远离湖岸、比较僻静的中心岛屿,常常是几十上百的在白色的鹅卵石上晒太阳。它们昼夜在湖中捕食各种鱼类。这里的海豹除了偶尔被黑熊猎捕以外,主要的天敌是人。


估计现有约30000~50000头。属于濒危物种。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猎杀贝加尔湖海豹以获取它的肉和皮毛。每年都有大约1万只海豹被贝加尔湖周围的居民猎杀。猎杀一头海豹平均伤及三头,受伤的海豹大多活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1996年,世界遗产地委员会批准贝加尔湖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 现在的贝加尔湖除了在考古发掘中能看到中国的影子,已经完全是一片异域风光。

清朝初年,沙皇俄国对外扩张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雅克萨、尼布楚两个据点,作为侵略中国的翘板。清政府多次派兵攻打,取得了多次胜利。

1653年,沙俄在印戈达和赤塔河交汇处附近建立了贝加尔地区的第一座军事堡垒,1666年,在乌达河岸边建立木结构军事堡垒上乌丁斯克。

清朝政府正在解决蒙古噶尔丹问题,希望早日解决中俄边境问题,腾出手对付噶尔丹,清军在取得多次胜利后,康熙皇帝宣布无条件和平谈判。1689年,中俄双方在涅尔琴斯克签署《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在外贝加尔以东地区自额尔古纳河一线向东沿外兴安岭直至大海为中俄边界,黑龙江流域尽属中国。

1740年,俄国建立“草原公局”,当地原住民布里亚特人成为了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佛教、东正教和萨满教。与俄罗斯农民毗邻而居的西布里亚特人被基督教化了,逐渐加强了了对贝加尔湖的全面统治。

当年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如今只能在李健《贝加尔湖畔》的歌声里去感受它的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