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的北海—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在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湖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最深處達1637米,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由地層斷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中國古籍有北海、柏海、小海、菊海、於尼陂、柏海兒湖、白哈爾湖等稱。中國古代史書中最早明確記載貝加爾湖地區為《漢書·蘇武傳》。

蘇武在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方獲釋回漢。

貝加爾湖最早的居民稱“肅慎”,是中國滿族的祖先。肅慎在公元前11世紀表示向周臣服 。

貝加爾湖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清朝曾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後,將這塊地區割讓給沙皇俄國。

貝加爾湖有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積達到56萬平方公里,形成了面積近700km²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

貝加爾湖隨季節交替,湖盆中的水體一年內會發生兩次大循環,屬雙循環湖。在這類湖泊中,湖水含氧量和水質隨深度變化不大。

貝加爾湖水位受氣候的影響,每年的1月起至5月,湖面結冰,水位呈明顯下降趨勢,且5月為最低水位。自6月開始,氣溫回暖,水量的增加導致貝加爾湖水位增高,且最高水位出現在8月份,其後水位總體呈下降趨勢。貝加爾湖水位呈現出顯著的週期變化,週期為1年。

在冬季,貝加爾湖周邊氣溫平均為-38℃,每年1月開始結冰,到5月之後才解凍,冰層大致在70~115釐米之間 ,貝加爾湖巨大的水體使其湖濱夏季氣溫比周圍地區約低6℃,冬季約高11℃,具有海洋性效應,但位於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冬季仍然十分寒冷,1月平均低溫在-38℃,但是冰層下的水溫仍然保持3.5℃-4.5℃之間。


自1992年以來,貝加爾湖中部和北部冰層的形成時間和融冰開始時間均推遲了,冰層存留時間也更久。溫度的變化導致湖水不斷壓縮與膨脹,便會形成冰面裂縫。

自1992年以來,貝加爾湖中部和北部冰層的形成時間和融冰開始時間均推遲了,冰層存留時間也更久。溫度的變化導致湖水不斷壓縮與膨脹,便會形成冰面裂縫。

貝加爾湖水生生物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性高,生物區系獨特,其約80%是貝加爾湖的特有種類,已知動物有2565種,其中約1/3種類為大型無脊椎動物。

貝加爾海豹是唯一的一種淡水海豹,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豹,夏天分佈於貝加爾湖內,冬天遷移到貝加爾湖北部。科學界普遍認為,貝加爾湖海豹應該來自於北冰洋,因為它們與那裡的環斑海豹在血緣關係上最為接近。體形肥胖而圓的海豹在水中頗為靈巧,它們的游泳速度達到每小時20公里。僅分佈於貝加爾湖中,離海2000公里。

整個貝加爾湖都有海豹的蹤跡,但它們更喜歡遠離湖岸、比較僻靜的中心島嶼,常常是幾十上百的在白色的鵝卵石上曬太陽。它們晝夜在湖中捕食各種魚類。這裡的海豹除了偶爾被黑熊獵捕以外,主要的天敵是人。


估計現有約30000~50000頭。屬於瀕危物種。近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獵殺貝加爾湖海豹以獲取它的肉和皮毛。每年都有大約1萬隻海豹被貝加爾湖周圍的居民獵殺。獵殺一頭海豹平均傷及三頭,受傷的海豹大多活不了多久就會死亡。

1996年,世界遺產地委員會批准貝加爾湖加入世界自然遺產地名錄。 現在的貝加爾湖除了在考古發掘中能看到中國的影子,已經完全是一片異域風光。

清朝初年,沙皇俄國對外擴張在黑龍江流域建立了雅克薩、尼布楚兩個據點,作為侵略中國的翹板。清政府多次派兵攻打,取得了多次勝利。

1653年,沙俄在印戈達和赤塔河交匯處附近建立了貝加爾地區的第一座軍事堡壘,1666年,在烏達河岸邊建立木結構軍事堡壘上烏丁斯克。

清朝政府正在解決蒙古噶爾丹問題,希望早日解決中俄邊境問題,騰出手對付噶爾丹,清軍在取得多次勝利後,康熙皇帝宣佈無條件和平談判。1689年,中俄雙方在涅爾琴斯克簽署《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在外貝加爾以東地區自額爾古納河一線向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大海為中俄邊界,黑龍江流域盡屬中國。

1740年,俄國建立“草原公局”,當地原住民布里亞特人成為了一個信仰多種宗教的民族,佛教、東正教和薩滿教。與俄羅斯農民毗鄰而居的西布里亞特人被基督教化了,逐漸加強了了對貝加爾湖的全面統治。

當年蘇武牧羊的貝加爾湖,如今只能在李健《貝加爾湖畔》的歌聲裡去感受它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