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思想家系列之:卡爾·波普爾,對理性的批判和對知識的質疑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帶大家瞭解的是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批判理性主義創始人:卡爾·波普爾。

100位思想家系列之:卡爾·波普爾,對理性的批判和對知識的質疑

有人說,在人類歷史上,科學的進步給人類的自尊帶來了三次重大打擊。

第一次打擊來自哥白尼,他告訴人類:你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也只是圍繞太陽旋轉的一顆行星,而人類只是生活在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

第二次打擊來自達爾文,他告訴人類:你不是萬物的靈長,和其他動物沒啥區別,說不定還是猴子變的。這兩次打擊使得人類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不過,人類最起碼還可以安慰自己說:雖然我們不是宇宙的中心,我們和猴子沒什麼大不同,但起碼我們是理性的,我們有智慧。這個時候弗洛伊德站出來說:“你想多了,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我們的所有心理和行為都是由原始的慾望所驅動的。人類一輩子只做兩件事,選擇交配對象和成為偉大的人”。

就像大哲學家休謨所說的那樣:理性只是激情的奴隸。

在西方思想和科學的進化史中,從蘇格拉底開始就有著悠久的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傳統,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絕對真理和所謂科學知識的攻擊,就像蘇格拉底說的那樣: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毫無疑問,正是這種批判和質疑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推動了人類認知,以及科學的不斷進步。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哲學家家波普爾正是他們之中的一員,他被譽為是20世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哲學家之一,也是批判理性主義思想的創始人。那什麼是批判理想主義?波普爾的科學哲學思想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觀點?

01

在我們講解波普爾的思想觀點之前,讓我們簡單瞭解一下他的一生。

卡爾·波普爾,1902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猶太裔中產階級家庭。波普爾可謂是學術天才,一生都與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思想家們同行。他10歲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和達爾文的進化論,17歲時就成為了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弟子,還和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一起工作過。1928年從著名的維也納大學畢業,並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1930年至1936年間在中學任教,但他在此期間並沒有閒著。

100位思想家系列之:卡爾·波普爾,對理性的批判和對知識的質疑

1932年完成《知識理論的兩個基本問題》的手稿。1934年在德國哲學家石裡克的推薦下,手稿的壓縮版《研究的邏輯》以德文出版。後來兩年中,波普爾訪學英國,結識了著名經濟學哈耶克、哲學家羅素和伯林等知名學者,又到哥本哈根會見了著名物理學家玻爾。1936年,在反猶太主義浪潮的壓力下,波普爾計劃離開奧地利。他向英國學術資助委員會提出申請,希望在英聯邦地區的學術機構獲得工作。他推薦人當中包括:愛因斯坦,玻爾,李約瑟,羅素,卡爾納普和摩爾等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委員會批准了他的申請,在劍橋大學為他安排了一個臨時教職,但波普爾同時獲得了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一個永久職位。1938年到新西蘭任教,開始寫作《歷史決定論的貧困》和《開放社會及其敵人》,這兩本著作也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

1946年波普爾遷居英國,在倫敦經濟學院講解“邏輯和科學方法論”,1950年應邀訪問美國,在哈佛和普林斯頓大學演講,期間與愛因斯坦等科學家會面討論。1959年出版英文版《科學發現的邏輯》,1963年出版《猜想與反駁》。1969年波普爾放棄在倫敦經濟學院的全職工作,專注於研究和寫作。1972年發表著名的《客觀的知識》一書。1976年當選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1969年從教壇退休後,他仍活躍於知識界,於1994年去世。

02

波普爾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哲學家之一,他也是批判理性主義創始人,那什麼是批判理性主義呢?在之前,人類的理性來自於嚴密的邏輯推理,認為我們的科學知識來自於總結與歸納。天文學家通過日月星辰的運動變化,總結出了天體運行規律;生物學家通過生物的繁衍生息,總結出了生物進化規律;我們祖先通過觀察天氣變化,總結出了農耕時節,並指導農業生產。這看起來,人類的知識和認識都是建立在對過去經驗的總結與歸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但波普爾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經驗觀察必須以一定理論為指導,但理論本身又是可證偽的,因此應對之採取批判的態度。在他看來,可證偽性是科學的不可缺少的特徵,科學的增長是通過猜想和反駁發展的,理論不能被證實,只能被證偽,因而其理論又被稱為“證偽主義”。

所以,批判理性主義的核心就是:科學知識具有可證偽性,這是科學和非科學的真正區別。也就是說,普遍有效的科學知識並不來自經驗歸納,科學知識是通過不斷的證偽、否定、批判而向前發展的。波普爾的這種證偽主義學說,對歸納方法提出了批判和質疑。比如那個著名的“火雞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歸納方法,說的是火雞在感恩節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會得到主人精心照料,如果從火雞的角度,他們永遠也無法歸納出,在感恩節的那天,它會被主人宰割,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另外,著名的“黑天鵝”的故事,也指出了歸納方法的問題。人類通過數千年來的觀察歸納得出,世界上天鵝都是白色的結論。但是直到有一天,人類發現了一隻黑色的天鵝,我們過去的通過歸納獲得的認知就完全被推翻了。

在可證偽基礎上,波普爾進一步對當時盛行的“科學決定論”進行了批判。受當時天文學和物理學的發展,尤其是開普勒的三大定律和牛頓的天體動力學的影響。科學決定論在18、19世紀基本上統治了科學界。在這種思想下,科學界普遍認為,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世界就像鐘錶一樣精確運行,這種決定論也被稱為機械論。這種觀點甚至得到了當時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科學家的支持。愛因斯坦在給物理學家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後來演變成了愛因斯坦的那句名言:上帝從不擲骰子。

但波普爾說,世界並不是像鐘錶一樣運行,我們對未來無法預知,而這種不可預測性,真正的根源在於知識的增長。他對世界的不可預測性做出了精彩的論述。關於知識的增長和未來的不可預測性,波普爾有一個著名的三段論:

首先他說:哪怕是那些堅信人類的未來已經被決定了的人都會同意,人類的知識、人類對世界的看法,對人的行動都會有所影響。

其次他說:人類的知識本身是增長的,總有一些事情是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否則,知識就沒有增長了,總有一個知識的增量吧。

最後他說:這個只有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知識增量,也對人類的行為有影響,而它就不可預測,所以人類未來就不可預測。

那可能你會問,為什麼我們不能預測自己的知識增長呢?波普爾說,我們的新知識包括兩種。一種是從我們當前已知的科學知識,在一些條件下演化出來的新知識,比如在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的基礎上,演化出了系統的生物學,遺傳學等不同學科的知識。另一種新知識是我們還不知道的,一些新的科學理論。比如物理學中是否存在量子力學和絃理論之外的,我們尚未發現的新理論呢?顯然我們並不知道。所以我們無法對未來的知識增量做出預測,更談不上這些新知識對未來的影響了。

03

在50年代後,波普爾在“知識論”和“證偽主義”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三個世界”的理論。他指出我們的世界可被劃分成為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繫的三個不同世界。即:物理的世界;精神的世界;知識的世界。

物理的世界一切客觀事物及其各種現象的世界,如物質、能量、一切無機物質和一切有機體物質,比如岩石、樹木、動物、人體和大腦都屬於物理世界;精神或者說意識的世界包括我們的情緒性格、心理素質、個人意志、主觀經驗這些精神的事物;而第三個知識的世界,或者說人類智力產物的世界,它包括科學理論、語言文字、文化藝術等一切抽象的事物,它也包括手機、電腦、圖書、房屋建築和飛機輪船等人類智慧的結晶。只有在第三個世界,人類知識的增長是無限和不可預測的。我們通過不斷增長的知識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不可預測和完全開放的。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

波普爾名言:

  • 真正的無知不是知識的缺乏,而是拒絕獲取知識。
  • 無限的寬容必將導致寬容的消失。
  • 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
  • 也許你是對而我是錯,但只有我們一起努力,才能更接近真理。
  • 我們應該把所有法則或理論都視為假設或推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