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派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红雨说历史


(日尧居k古史解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04

朝廷上下都在议论;这位抚远大将军王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包括十四阿哥胤禵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别人的议论和自己的想法都不如康熙皇帝的意图最准确!

那么谁去担当这个大将军王,这里面还有许多玄机吗?

康熙皇帝的帝王心术,没人能猜得透!可是有一个人摸透了,这个人就是庸秦王府上的幕僚邬思道,他自有一番自己的道理。

(邬思道给雍亲王胤禛献计)

自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永久被废以后,太子位一直空着,朝廷上下官员的心一直在悬着,特别是康熙帝的那几个儿子,眼巴巴的惦记着这个皇位继承人,可康熙帝却对张廷玉和马齐说:从此不确立太子,我太祖太宗没立太子,天下不照样安定吗?

可是惦记这个皇位继承人几位皇子阿哥们还是暗流涌动,对这个“储君”位置摇摇欲试。到了康熙五十七年,青海的叛匪罗卜藏丹增又发动了叛乱,朝廷派去的传尔丹六万大军由于孤军深入,被传尔丹打了个全军覆没。

这次康熙帝决定派一位皇子前去大西北带兵,为抚远大将军王。康熙皇帝的这句话传出去以后让几位皇子又兴奋了,在他们眼里,这个大将军王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所以几位皇子一场争夺抚远大将军王的序幕又拉开。

(举荐抚远大将军王的朝会)

按照邬思道的推理:

去大西北带兵的阿哥只有这两位,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关键问题是十三阿哥胤祥还在宗人府圈禁,即使在外面,也有可能因为十三阿哥胤祥他的外公是蒙古大汗而不能被康熙皇帝使用,所以在康熙帝的心里,这位抚远大将军王的最佳人选就是十四阿哥胤禵,这让雍亲王沮丧。

邬思道继续分析:西北打仗,打的是粮草,只要雍亲王胤禛能控制粮草,就等于控制住大西北的十万大军首尾不能相顾,将来即使皇位传给他,他也不能顺利继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四爷一定要以朝廷大局为重,按照康熙帝的思路,积极举荐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王,争取天心。

聪明的雍亲王胤禛心领神会,这才有了他首先举荐自己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禵的第一步棋。同时换取了自己的心腹年羹尧为川陕总督,这就堵住了这为抚远大将军王的后路。这是夺嫡的节奏。

(雍亲王的举荐正合朕意)

康熙帝的帝王心术:

在清代康熙朝的历史上,恍恍惚惚也能找出这一段的记载;十四阿哥胤禵的确是一个带兵的好材料,重要的是这个阿哥最大的特点是桀骜不驯,有时候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他是雍亲王胤禛一个母亲的亲弟弟,可他却和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打得火热,时间久了恐怕现的很太深。

既然他会带兵会打仗,倒不如让他远离京城,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以免他在京城生出事端,也好为他今后留下个好去处。这样他也好远离八爷党,为今后皇位继承人的顺利交接清除障碍。

让他在大西北不但建功立业,京城也少了许多麻烦,也是让他远离皇位继承人争夺战的最好办法。至于皇位继承人好像没考虑他。

(老十四认为是皇位继承人)

十四阿哥胤禵顺利的当上了抚远大将军王,此刻的他也坚定了自己就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兴高采烈的走马上任之时,还寄希望于八阿哥胤禩在京城能与他遥相呼应。可是八阿哥胤禩眼看着自己争夺这么多年的皇帝继承人怎么能这样轻松落入他人之手?

十四阿哥胤禵并不是巴结党的中坚骨干,他与八爷党的若即若离,在抚远大将军王胤禵剿灭叛匪罗卜藏丹增即将取得胜利之时,他与八爷党产生了内讧。

重要一点是八阿哥胤禩在大将军王身边安插卧底,阻止出兵,最卑劣的是在康熙的生日那天把大将军王送的礼物换成了死鹰,雷霆震怒的康熙帝并没有深追究下去,原因是他知道是谁干的,已到暮年的康熙皇帝,不想在皇位继承人的交接之时影响朝廷稳定。

(康熙帝送别抚远大将军王)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他最终把皇帝位置传给了四阿哥胤禛,是为雍正皇帝。他在临终前把宣召大臣的重任交给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内有九门提督隆科多,外有川陕总督年羹尧,雍正帝身边还有一位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雍正帝的机会顺利成章。

可是作为抚远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始终认为皇位继承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给自己的,但一直没有合理的佐证来证明康熙皇帝就是传位给这位十四阿哥胤禵。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康熙帝派出这位十四阿哥胤禵出征大西北为抚远大将军王是一种平衡皇子之间各种势力,缓解儿子们之间的矛盾的策略手段,也是为保护这个儿子。本头条号的无限猜想,无论你是否相信,只要当故事看,就会觉得有点意思,就会理解其中的奥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了猜想,故事为主,有不同看法欢迎网友们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王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康熙派十四阿哥出任抚远大将军王,实在是个一石三鸟之计。


其一,西北地区叛乱来势汹汹,需要一个能领兵作战的皇子前去平叛。

在康熙的诸多儿子中,能够带兵打仗的皇子其实不算多,其中能力最强的无非就是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此时的老十三正被康熙软禁,十四阿哥已经是不二人选。

其二,分化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的联盟。

在九龙夺嫡中,十四阿哥表面上看起来是属于八阿哥的支持者,但实际上十四阿哥同样对于储君之位有着自己的渴望。


康熙让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让十四阿哥误以为康熙要把储君之位传给自己;与此同时,八阿哥也对十四阿哥产生了戒备之心,两人之间的联盟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康熙大寿之时的死鹰事件,便是八阿哥对十四阿哥的一种陷害。

其三,将不安分的隐患送离皇宫,确保皇位的顺利传承。

实际上,康熙早就把四阿哥当成储君的唯一人选。十四阿哥属于那种不太安分之人,如果一直留在皇宫,搞不好会在皇位交接的过程中搞出什么事情来。因此,康熙让十四阿哥去西北'战场,实际上是让他远离权力的中心,免得他闹出什么幺蛾子。



康熙的帝王之术确实高明,十四阿哥被任命为大将军王,高兴的不行,还以为储君之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殊不知康熙此举已经判了他的死刑。


不要以为抚远大将军王手下十万兵马,威风的不行。但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康熙把年羹尧丢到了陕甘总督的位置上,死死的限制了十四阿哥大军的粮草。而年羹尧,则是四阿哥的人。


胡史乱翔


康熙选择派十四阿哥前往西北出征,结和当时边境局势和京城局势,这样的做法也是必然的选择,在众多皇子当中,只有十四阿哥才能担当这样的重任。

虽然雍正在举荐十四弟担任西北大将军王的过程中存在着私心,但雍正的说法却很现实,在众多皇子当中也只有十四阿哥能承担此重任,老大早已被圈禁,太子也被废除永不重用,雍正和老八都是文官没有带兵能力,老十三又被圈禁在宗人府再加半个蒙古人的身份,也不适合平定来自西北的蒙古叛乱,最后也只能是十四阿哥来解决这场西北危机,而且老十四既是雍正的弟弟,又是八爷党的主要骨干,在雍正和老八分别掌握国家户部财权的情况下,十四阿哥率军作战,最不可能受到后勤的制约,反而会受到大力支持,在可以得到举国体制经济和物质支持的情况下,战争还会打,获胜的成功率就已经占到了大部分。



所以从国家层面,十四阿哥领兵出征是必然的选择,但同时康熙做出这样的选择,也间接透露了这样一个信号,下一任新的皇位继承人已经越来越向雍正的方向靠拢。

此时康熙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距离驾崩也只剩下时间上的问题而已,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康熙断不可能让新的皇位继承人远离京城大本营,所以康熙派遣十四阿率军出征,首先就否定了十四阿哥是新皇位继承人的可能,同样的道理,如果皇位继承人是老八,康熙也断不可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将老八关键的左膀右臂,也掌管着京城军事武装的老十四派遣到几千公里外的西北战场,这样的话,雍正距离皇位已经越来越近,在这一点上,雍正的军师邬思道早就想到了。



但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康熙最后的安排,虽然皇位继承人已经越来越倾向雍正,但康熙也不得不考虑到老八掌握着京城朝野的人气,老十四则控制北京的军权,两个人如果联手,光凭这一道圣旨根本无法将雍正推上皇帝的宝座,为了能让雍正更安稳地继承皇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夺走老八手上的枪杆子,将老十四外调就是最好的手段,失去了军事力量的支撑,老八也将失去夺取皇位的重要一环。



随后那个紧张的晚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老八虽然是人气王,但在夺权面前,拥有大量文官支撑的老八根本抵挡不过枪杆子的压迫,老十四外调后八爷党对京城军事力量的控制也越来越薄弱,光凭这收买的丰台大营主帅在这紧急时刻根本掌控不了军队,反之雍正利用令箭释放老十三并接管了丰台大营,在皇权面前丰台大营的所有官兵不敢违抗,更在久经沙场的老十三面前臣服,拥有秘旨掌控京城内部军事力量的隆科多在看到外部军事力量已经牢牢掌握在雍正手里后,也选择彻底向雍正方向靠拢,老八纵然有再多的官场支持,在实打实的军事力量面前,也只能选择服输。


辽宁资深球迷


雍正继位以后,作为总理王大臣的八王爷胤禩说过一句话很好,军政大事不是民政,做错了是不可能重来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支训练良好的部队是需要很多时间,更需要大量的金钱。毕竟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呀。

清朝情况本身就很特殊,本身就是强行趁乱夺取了中原政权。朝廷十几万的大军可是相当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康熙的儿子都要重要。毕竟康熙有那么多的儿子。可是如果朝廷的十几万战败了,朝廷西北形势便万分危急,更有可能危及朝廷的存亡。加上这是康熙晚年,国库空虚,吏治腐败,朝廷要是有这场大败仗,可是雪上加霜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康熙非要找一个会打仗的人去做大将军王的缘故。

为什么邬先生能够料到康熙一定会选择十四阿哥?因为在几个皇子之中,只有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是能够带兵打仗的。由于目前十三阿哥被圈禁在宗人府,而且十三阿哥和当时的叛军还有些联系,所以十四阿哥明显是最适合的人。至于诸子夺嫡,康熙只要活着,他这皇子是做不了什么的,毕竟康熙还是能够牢牢控制朝政的。

有句话说得好,屁股有时候能够决定脑袋。康熙可是当时大清朝的当家人,他做事情一定是以朝廷的利益为主的。这是和八爷、和雍正,这些人不一样的,因为八爷和雍正并不是大清的当家人。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忠于朝廷,只是他们立场不同。以他们的情况来看,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扩长自己的权力,以便自己在夺嫡的时候占据优势。

因此,康熙派十四阿哥当抚远大将军王的主要意图还是以朝局为主。康熙是不可能拿十万大军来开玩笑,更不可能想到自己什么时候会去世的。康熙派十四阿哥去担任大将军王是康熙五十六年,这离康熙去世还有五六年之久。在这期间会发生什么,康熙是预料不到的。从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到拥立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康熙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只是维持权力的平衡即可。

即使康熙真的需要为自己的接班人继位做准备,这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使康熙晚期诸位皇子明争暗斗,但是他们的权力和康熙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康熙五十七年,清圣祖(康熙)封皇十四子允禵(原名胤祯,清世宗(雍正)即位后为避帝讳改名允禵)为大将军王率军出征,其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康熙自己知道。父亲对儿子,什么样的可能性都存在。作为局外人,我们只能按照现代人的逻辑进行推测。个人觉得,有几个可能性。



康熙作为允禵父亲的同时又是一个皇帝,他不可能只是从父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么,作为皇帝,政治问题必然是最先考虑的。康熙派允禵前往西北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军事行动进展缓慢、时有失利,必须要寻找一个具有一定地位,可以镇得住场面,又具有军事才能得人去坐镇指挥。而允禵恰巧具备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允禵作为皇子,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比他地位更高,更能镇得住场面。同时,允禵又具备比较高的军事素养,这一点是康熙诸皇子中数一数二的。允禩不行、允禟等人更不行,雍正同样不行。至于“十三爷”胤祥,电视剧《雍正王朝》说他是带兵的阿哥。但是,史料中几乎没有他带兵的任何记录。从现有史料来看,胤祥的确是个多面手,可军事才能究竟如何还真不好说。更何况,胤祥和雍正的关系是摆在明面上的,即便他具有和允禵同样的军事才能,康熙也必须权衡权衡。



康熙权衡的是什么呢?皇子之间的利益关系。众所周知,允禵在领兵之前和允禩、允禟等人走得很近。而胤祥是公开支持雍正的。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实际上已经风烛残年,不得不为自己的身后事作准备了。作为皇帝,康熙不太可能将军队和后援同时交给同一派系的儿子们。这样很可能会诱发做大后的儿子产生非分之想,甚至军事逼宫、提前上位。如此一来,康熙自身能否善终都很难说。那么,如果雍正集团的人领兵,后援必然要交给允禩集团或者其他儿子,如此一来,雍正真成了孤家寡人,一旦康熙去世,在外领兵者后援受限,立时就是第二个现实中的允禵。



此外,如果是雍正集团的人领兵,而允禩集团的人控制后援。那么,庞大的军队必然后援会受到掣肘,军事行动也会面临失败的结局。因为只有搞掉了雍正,他们夺嫡的胜算才更大,即便允禩不争这个皇位,允禵成为了皇帝,允禩的结局也要比雍正即位好很多。而军事行动失败是国家层面的大问题,是康熙不想看到的。如果是允禵领兵,首先允禩集团不会为难他,因为允禩争储失败后已然失去了在父亲心目中的皇位继承资格,彼时的他想利用允禵翻盘,必然大力支持。同时,康熙五十七年后,作为和允禵并列的两个可能继承人之一的雍正,既然已经掌握了后援这个遏制允禵的利器,已然也就没必要处处掣肘,导致国家层面的军事失利,给自己即位后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从康熙的角度来看,军队交给允禵、后援交给了雍正的铁杆小弟年羹尧接济。既可以将允禵的军事才能发挥出来,又可以将他与允禩集团分离,出于利益考虑,即便康熙去世,允禵也未必一定会站到允禩集团一边。而且,一旦康熙去世,接济后援的年羹尧可以很容易控制住允禵的命脉,而使得其不敢轻举妄动。一支失去后援的军队,要么等死,要么抢掠。等死是死,抢掠丢失民心,终究也是个死。如此一来,远远地支开了允禵,雍正自然占了上风。允禵的军队进不了北京城,而掌握北京城防的又是和雍正关系比较亲密的隆科多。起码康熙可以保证自身有个善终,同时还能尽可能让自己默定的继承人雍正能够顺利即位。



此外,康熙将允禵打发但西北地区可能也有作为父亲的打算。就是让他置身事外,不要搅和但允禩集团和雍正集团的争斗中去。可惜,父亲的一片苦心最终还是白费了。不过,这次外调对于允禵来说倒也未必是坏事,至少争斗白热化的时候他置身事外了,没有引起胞兄更大的反感,反倒是得了个善终,虽然关了十来年,但毕竟活着等到了侄子的平反。

能力有限,只能扯这么多了,如有谬误,敬请海涵。请诸位多多指正,拜谢!


不务正业歪医生


康熙的真实意图很简单:他需要清兵在西北打胜仗,而要打胜仗,除了派十四阿哥去领兵,没有第二个人选。

为什么说十四阿哥是唯一的人选呢?

第一,西北打大仗,是从各地调兵集结,需要一个能震得住各方将领的帅,不然各自为战,必然大败。拥有如此地位的帅,只能从阿哥们中间选择。

第二,阿哥们有三人能带兵打仗,大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大阿哥早已触怒康熙,被永久圈禁,不可能让他带兵;十三阿哥也正在被圈禁,但性质与大阿哥不同,依然拥有带兵的可能性;不过,十四阿哥管着兵部,如果让十三阿哥去带兵,必然遭到兵部的掣肘。因此,除了十四阿哥,就没有第二个人选了。

同时,搂草打兔子,康熙当然还有次一级的考虑,那就是把老十四调离京城,砍掉八阿哥的一条臂膀,以防康熙驾崩时,八阿哥一派作乱,让康熙选定的继位者无法顺利登基。

试想,如果老十四在京,康熙驾崩当晚,八阿哥就会派他去丰台大营掌握兵权。如果是这样,老十三要想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

另外,老十四以为康熙派他去带兵是想让他立大功,以待日后传位于他,这纯属自作多情。

当时的康熙,已是风烛残年,随时都有可能驾崩。而西北的战事很难快速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十四必然被西北战场缠住脚,无法回京。

康熙怎么可能选一个不在京城的阿哥做自己的继位者呢?如果康熙驾崩,京城里的阿哥就会迅速控制局面,矫诏篡位,十四阿哥远在天边,根本无可奈何。

所以说,康熙不可能选择十四阿哥当储君。


趣谈秘史


康熙年事已高,九龙夺嫡又进入白热化阶段,老八老十四联合起来对付老四雍正,而当时边境上又要打仗,能带兵的阿哥,只有老十三老十四,老十三现在是不可能了。康熙要让雍正来继位,就只能削弱其他势力,而这个时候派老十四去当大将军王,刚好让老八和老十四之间产生矛盾,使两方分化,维持政局的平衡。我相信康熙也能看出年羹尧控制着西北粮草的关键所在,所以康熙也不必担心老十四会拥兵自重。所以康熙在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之后,跟老十四是去带兵。



视频咚咚强


此时,此景是这个样子的,边境告急,传尔丹6万大军被叛军搞得全军覆没,这让康熙心里十分焦急!6万大军全军覆没,这里面肯定有事,于是就像邬思道所说的,康熙也想到了这一点,只有十四阿哥去甘肃,才能彻底把叛军剿灭!因为兵部是十四阿哥管着的,陕甘总督又是八爷的人,那么就是说传尔丹这6万铁骑一直都是被老八跟老十四所控制着的!陕甘总督负责后方粮草,兵部十四阿哥负责军政钱粮!没有这两点作为保障,传尔丹焉能不败,注定导致他急于找到叛军主力,决一死战,这也就注定他会失败的!所以换了其任何人去,都要面对这两点问题!那么这个大将军王只能由老十四和老八他们两个人中选其一了!而老八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又被康熙所摒弃,所以这个大将军王非得十四阿哥不可!

有意思的是,这个抚远大将军王代表着康熙,代表着皇权,老八和老四都清楚的分析到,谁去西北平乱,谁就是将来康熙传位之人。老十四虽然是行伍出身,但是他并不笨,他也知道这一点,这是一个夺嫡的大好机会,他怎么能错过呢!那么他就毅然的向往夺嫡之路,那么此时,他的最大对手就是平时跟他十分要好的八阿哥,所以他去担任这个大将军王势必要跟八阿哥势不两立!于是他找到了四阿哥,这哥俩平时不怎么往来,但是毕竟他俩是同母同父的两兄弟,于是乎,老四就忽悠起了他,说保举他当大将军王,让他去西北平乱!老四这时候也是非常激动,有了这个四哥的支持,想必夺嫡的路上会容易很多,那么去西北平乱的另一个要害就是陕甘总督,于是乎他不能用老八的人,那么年羹尧就是这个陕甘总督的最佳人选,他是四阿哥的人,四阿哥又这么支持他,他决定举荐年羹尧!这样一来,四阿哥跟十四阿哥形成了统一战线,这也是康熙最想看到的地方,毕竟,康熙此时已经认定老四是继承人了,把老十四调离京都,对于日后老四登基也减少了一些麻烦,加上有年羹尧限制着老十四,他也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所以,老十四高高兴兴的去当这个抚远大将军,其实他是走进了康熙跟四阿哥的陷阱里了。当他还想着皇帝梦的时候,康熙离开人世,继承大统的竟然是四阿哥,此时的十四阿哥算是真正明白他自己上当了,什么狗屁大将军王,其实就是调离了政治中心,对于夺嫡,其实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四哥当这个黄帝,以他的个性,还不服气!最终的结果被雍正看管起来,一直到雍正死去都没有放出来,最终被乾隆赦免了!


可乐男孩


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一,西北叛乱,众王子中能征善战的只有十四爷和十三爷。康熙深知十三爷是四爷党,而康熙心中已经默定四爷为继位人,自然不会把十三爷支出。二:十四爷适合统兵不适合治国。政治头条不远不及八也和四爷。所以在康熙心里他只能为将。更重要的一点是。十四爷留在京城会增加四爷登基的阻碍。


用户106521832465


去问问康熙大帝,后人都是猜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