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被高估的书法家有哪些?

吴艺福


这个问题,用“高估”似乎不妥,也许题主认为是与“低估”相对应吧。我想,用“过誉”是不是更好些?

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人,因身份特殊,其书法我认为是严重过誉了。他,便是宋徽宗赵佶。


赵佶与其瘦金体声名赫赫,尤其在民间有着极大影响。

但其瘦金体在历代书家眼里,一直认为其格调不高,近乎印刷体、美术字。瘦金体源于褚遂良、薛稷硬瘦一路,并过于夸张。


其名声我认为更多的是因为其皇帝身份,故事性强,有说头。

我的观点,你同意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严格来说,青史留名的大书法家,论到被高估的基本没有,但是被一个时代所低估的肯定是有的。这里很典型的就是欧阳询了。这位在今天看来都是赫赫有名,每一幅墨宝都是天价,然而在其所在的时代却未必如此。


唐代评论家都说欧阳询楷书不入流

我们知道“欧颜柳赵”被尊为中国楷书四大家,由此可以看得出欧阳询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超迈的地位。可是在唐朝的书评家大眼中欧阳询的楷书却入不了品,比如唐人李嗣真在其《后书品》中将历代书法分为逸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等十级之分,欧阳询却被排在第三等的第10名,意思是他的楷书入不了品。

在大评论家张怀瓘将书法分为神品、妙品、能品,但是在他看来,欧阳询的行书、隶书、飞白等能入妙品,可是楷书还是入不了品。


另一位评论家韦续在他理论著作的《墨薮》将虽然让欧阳询楷书入品了,却是中上十四人之十一位,地位低的没法说。说明大家对他的楷书并不感冒,也不觉得有多么牛逼。

其实,在唐代欧阳旭被书评家低估的又何止是楷书啊,连他的行书也是被低估的,他的《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或《张翰思鲈帖》,是中国十大传世行书,也完全可以称得上神品。他其他的楷书作品也非常有风神。


就本人来说,相对于欧楷,其实更喜欢他的行书,非常峭拔有精神,看不出是一个文弱书生写的,倒像是个持剑挺立山巅与风雨决斗的剑客,但他有不是剑拔弩张的那种,而是精气神融为一体,人剑合一的那种境界,看了实在是太过瘾了。


估计这几位大评论家谁也不会料到欧阳询的楷书竟然会被推崇为“楷书四大家”名扬千古,更不会料到,今天学欧楷者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这或许也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吧,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盛唐豪歌李艺泓


历史上有很多的书法家被低估了,比如颜真卿,他被列入“楷书四大家”,行书也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但是,在唐朝,颜真卿并不以书法出名,当时的书法论著上也没有人提到过他,更没有人学习他。

直到唐末五代时期,才有一个叫杨凝式的书法家学习他,把他的书法发扬光大,颜真卿的书法真正的兴盛时期是宋朝,宋朝的书法家开始学习和重视颜真卿的书法,包括“宋四家”都学习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是被“宋四家”推出来的,可以说,颜真卿的书法,在唐朝被低估了。

但是,历史上也有很多被高估的书法家。在当时很出名,可是过了没多久就不被大家认可了,或者说没有以前名气那么大了。

这样的人书法家太多了,有的身处高位,书法被夸的一塌糊涂,有一天从位置上下来,别人就不捧你的书法了。


沈度的书法

明代就有这么一位书法家,叫沈度,他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我朝王羲之”,皇上喜欢他的书法,下面的官员也争相效仿,一时间形成了一种风气,还由此发展成了一种书体叫“台阁体”,也就是后来的馆阁体,他的书法确实写的很漂亮,可现在书法史上很少提到他。

像这样的书法家是很多的,当今更甚,有时候风气三五年就一变,很多人买了他们的书法都在砸在了手里,风气更新太快,智商明显跟不上了。

真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啊。


不二斋


沈鹏,张海,苏士澍,欧阳中石,林散之。这些人,多年后,将消失在书法史上。我还觉得:杨维桢,于右任,不太行。还有,学颜的钱沣,挺厉害的,但是,不是太厉害。成铁翁刘,我觉得刘墉不大行。徐渭远比不上文征明。丑书祖师爷付山,发扬光大有康大伪君子烂草绳子体。多年后。魏碑这种丑书。肯定要完蛋。不过,江湖体,还有一定市场。书法,总归要回到二王一派,正统上来的。

二王一派传人:

神授笔法:蔡邕,崔瑗,蔡文姬,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郗超,谢拙,羊欣,王僧虔,萧子云,阮研,孔琳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张旭,李白,徐浩,颜真卿,柳公权,怀素,邬彤,韦玩,薛稷,李北海,孙过庭,李邕,钟绍京,李阳冰,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苏黄米蔡,蔡京,宋徽宗,薛绍彭,秦桧,张即之,赵孟坚。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欧阳玄,危素,邓文原,郑元佑,杨维桢(不行,丑书)。沈度,宋克,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徐渭(不大算),米万钟,邢侗,董其昌,姜立纲,张瑞图(不喜欢,不大行),王铎(汉奸),傅山(丑书祖师爷,我最痛恨的)。成铁翁刘,王文治,黄自元,姚孟起,林则徐,曹鸿勋,伊秉绶,何绍基(某些字不喜欢),邓石如(隶书大成者),阮元,吴熙载,赵之谦,杨沂孙,金农和郑板桥都是丑书。华世奎,王维贤,谭延闿,胡汉民,李瑞清,郑孝胥(汉奸),于右任(丑书),李叔同(不算书法是佛法),溥儒。沈尹默,启功,任政,康雍,舒同(也算吧),刘炳森,二田,卢中南,朱学达,陈忠建。


青帝护花司光明使


纵观整个书法史能流传下来的书家应该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正大艺术家!至于有没有被高估的呢?可能每个人都不敢轻易去下论断,这就象古玩界的鉴定"砖家”一样,在他们口中永远都有一句口头禅:假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本来古玩真品就少,随口一说假的也没什么奇怪的,就是怕把真的宝贝鉴定成假的或假的说成真的,你一旦鉴定错了,鉴定者的名声会一落千丈甚至于万复不刼,至于说成是假的那大家都是可以谅解的,最多一句:看走眼了,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但真正的专家也是不轻易下论断的!但题主提出此问题,肯定心中还是期待有不一样的答案,那我就麻起胆子捋一捋,在明朝以前的我是没什么议异的,但清朝的包慎伯与康南海这两位先贤都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前者著有《艺舟双楫》倡导碑学,后者著《广艺舟双楫》也是鼓吹碑学,他们都是学问大家这是无法否认的,但就从以书法名世这个角度来讲我自认为有点被高估,实则不敢把他们的书法作品拿来当成学习对象!但他们的学识我倒是佩服的。酒后壮胆一聊。



冯沫2


史上到确实有一个被高估的书法家。

这人是一位晚唐草书家,叫高闲,乌程人,出家于湖州开元寺,后入长安,住四明、荐福等寺。

他的草书学张旭,但未得其神髓,用笔粗拙,只是由于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而得浮名,还有其颇通禅法,为当时日本留学僧人吹捧宣扬。

他传世墨迹有《草书千字文》后小段,藏上海博物馆,前大段早残,元代鲜于枢临本极精,为辽宁博物馆所藏,从中可见其书艺的一般。



临池管窥


历史上的书法家没有被高估的呀,因为历史是有选择的,只有好的作品才会流传。

虽然水平有高有低。但是金字塔顶端一批人,如何分优劣?

半山腰一批人不过是差一等,就配不上书法家这个词吗?



近代倒是有很多被高估的,因为还未有经历历史的摘选,所以不提也罢。

历史上每个书者,能被称为书法家,肯定是有其独到处,未必每个人的字都能及王欧颜柳,但是一定有其特殊性,和存在的必然因素。



其实有一种说法很好玩,比较有意思,就是汉隶北碑,他们的字未必都是精品。因为当时好多人是不会写字的,所以立碑的字未必是书法好的人写的,所以不建议学碑。

这种说法有瑕疵,我并不认同,也可以推出一些新的观点。

首先说不认同:古人立碑者,必有不俗家世,大多为官宦,名门。

他们立的碑怎么会找一个不怎么会写字的人书丹呢?官宦之家不能这么凑合事吧?要是这么整,这一家子是得有多大的仇啊。

起码也会找一个县里乡里写的不错的人写吧?

以前我看到过一个《胡三太爷》碑,那楷虽是清人馆阁体,写的是真好。

一看落款,是个秀才写的。

所以这么推理,汉隶北碑,一看碑文是官宦财主,是不是他碑刻的字,在当世就比较不错呢?

所以我觉得,汉隶北碑也没有被高估,在当世肯定有一定的代表性。

所以我觉得,被高估的都在当世,历史留下来的,肯定是尤其必然因素。

你们觉得呢


梁宇航


被严重高估的书法家是清代的吴昌硕、现代的于佑任和林散之,前者是画画的,写意花鸟是一代大师,毋庸置疑。他也写书法,主要写石鼓文,当代有人竟在评论近现代书法家排名时,把他排在了第一位,真是天大的笑话,一个画画的,书法作品本身就不行,写得石鼓文又是比较偏门,再说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居然拍进书法排行,太可笑了,个人感觉他连前三十名都不应该进。后两位的书作就更不行了,于右任的草书像圆头虎脑的蚕虫,又像蚯蚓,字很肉,很软,毫无潇洒奔放和美感可言;林散之的草书像飘荡的柳条,虚浮无力,病殃殃,而且既然不是章草,字和字之间竟多是独立的,既没有草书的“气”,又没有“势”,可以看看怀素的草书,即使细若游丝之笔,也如钢丝一样有张力,林散之的字,被严重高估了。


宠辱不惊159944225


古代书法家流传至今的人,不可能会有被高估了的人。为什么?能留传下来的,全部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而流存到现在的。在所有古代有名的书法家中,有墨迹,有碑刻,并非虚妄之言。大家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得到印证。

正是这些流传千古的书法瑰宝,为我们的书法宝库构织出傲世的文字奇葩。

古代人并非是没有浪得虚名之辈。虚名者,早已随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干净。孙过庭在书谱中,曾例举了师宜官,邯郸淳等人徒有善书之高名,只见记录在典籍之中,却不曾有字迹流传。为什么只闻其名,不见其作?因为他们的作品实在不足以称其名,故无存留。

近代的人中被高估的,康有为就是一个。康有为著有《广艺舟双楫》。在书法理论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但观其字,与现代丑书者有一拼。康有为纯粹属于理论性书法家。







子衿书法


但凡是在历史中标名挂号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基本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家。

要知道毛笔书写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之久,从开始写字到法则的规范化普及,从文首先就得拿笔写字,人人如是,代代相传,可以说中国历史也是一部书法史。大浪淘沙,涤荡千年,保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精华。但有一样,时代环境造就了书法审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是时代的审美取向。

不管那个时代引领书风的大家,似乎都有过被质疑的声音出现,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等等在书法史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有持不同观点者评头论足!因此历史是客观公正的,大家和不朽的作品依然流传至今,伴随着质疑反而愈发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