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作为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为何感觉一直以来都不被重视?

大敦煌文化圈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违列传》,布咸阳市门,征集诸候游士宾客增益一字者予千金。

《吕氏春秋》,只能说不被儒家重视。历史价值还是挺高的,从中可以了解先秦社会诸多事理。

儒家经典《周易》卦辞爻辞中,没有太极两仪阴阳,是托名孔子《易传》用太极阴阳解八卦。太极阴阳的概是怎么形成的呢?

阅读《吕氏春秋,大乐》可以看到,不是太极而是太一生两仪阴阳,阴阳不是生四象八卦,而产生音乐: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太一是什么呢?即太极。

三国虞翻注《易传》: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

太一,《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史记日者列传》有太一家,占卜家之一。

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其《易传》,无太极,而是大恒:

大恒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注意,四马,非四象。

这就有了个头绪,儒家的太极,是借道家老子之无极,庄子之太极之说,如宋儒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

事实也是,如今流行的太极图,宋代道教的标志。


赵日金141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这话没错,但是吕氏春秋不是一部创作的典籍,而是一部收集起来的典籍,他的大部分内容是从别处搬过来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再加上在当时他用吕氏春秋来给自己造势,所以这本书的政治色彩太浓了,本身已经在学术界被人诟病。紧接着,秦亡国了,到了汉朝,汉朝初期是以道家为主的与民休息的国策,吕氏春秋作为这种杂家来说,肯定不会被当朝主流媒体喜欢了,所以传播的肯定就不怎么样了。再往后,史记出现了,吕氏春秋和当时的相当一部分综合性书籍肯定也就没有了市场。逐渐就会被市场淘汰了。再往后,类似的典籍越来越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吕氏春秋等书也就变得和时代格格不入,肯定会一步一步被淘汰。到了现在,大家看吕氏春秋,也只能是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对其他方面的作用也就不大了。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历史与影视


个人观点

《吕氏春秋》流传不广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

此书的总编辑是吕不韦,故尔此书叫《吕氏春秋》。

野史都流传秦始皇是吕不韦与赵姬交合而生下的儿子,非大秦王族血统,同时秦始皇继位初期吕不韦为秦相,把持朝政大权,自然会使干古帝秦始皇心中不满。

秦始皇亲政后大力清除吕氏势力,吕不韦也被秦廷视为乱国奸臣,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吕氏春秋》肯定难以广泛流传,甚至我估计都成禁书了。


坊庄村人


其实这一部吕氏春秋讲述那个时代历史,还是有可读性,但不一定非得重视,必竟后有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