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作為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為何感覺一直以來都不被重視?

大敦煌文化圈


一字千金。出自《史記呂不違列傳》,布咸陽市門,徵集諸候遊士賓客增益一字者予千金。

《呂氏春秋》,只能說不被儒家重視。歷史價值還是挺高的,從中可以瞭解先秦社會諸多事理。

儒家經典《周易》卦辭爻辭中,沒有太極兩儀陰陽,是託名孔子《易傳》用太極陰陽解八卦。太極陰陽的概是怎麼形成的呢?

閱讀《呂氏春秋,大樂》可以看到,不是太極而是太一生兩儀陰陽,陰陽不是生四象八卦,而產生音樂:

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

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太一是什麼呢?即太極。

三國虞翻注《易傳》:太極,太一也。分為天地,故生兩儀也。

太一,《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史記日者列傳》有太一家,占卜家之一。

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帛書《周易》,其《易傳》,無太極,而是大恆:

大恆生兩儀,兩儀生四馬,四馬生八卦。注意,四馬,非四象。

這就有了個頭緒,儒家的太極,是借道家老子之無極,莊子之太極之說,如宋儒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事實也是,如今流行的太極圖,宋代道教的標誌。


趙日金141


《呂氏春秋》作為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這話沒錯,但是呂氏春秋不是一部創作的典籍,而是一部收集起來的典籍,他的大部分內容是從別處搬過來的,沒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再加上在當時他用呂氏春秋來給自己造勢,所以這本書的政治色彩太濃了,本身已經在學術界被人詬病。緊接著,秦亡國了,到了漢朝,漢朝初期是以道家為主的與民休息的國策,呂氏春秋作為這種雜家來說,肯定不會被當朝主流媒體喜歡了,所以傳播的肯定就不怎麼樣了。再往後,史記出現了,呂氏春秋和當時的相當一部分綜合性書籍肯定也就沒有了市場。逐漸就會被市場淘汰了。再往後,類似的典籍越來越多,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呂氏春秋等書也就變得和時代格格不入,肯定會一步一步被淘汰。到了現在,大家看呂氏春秋,也只能是瞭解一下當時的社會是什麼樣的,對其他方面的作用也就不大了。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歷史與影視


個人觀點

《呂氏春秋》流傳不廣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

此書的總編輯是呂不韋,故爾此書叫《呂氏春秋》。

野史都流傳秦始皇是呂不韋與趙姬交合而生下的兒子,非大秦王族血統,同時秦始皇繼位初期呂不韋為秦相,把持朝政大權,自然會使幹古帝秦始皇心中不滿。

秦始皇親政後大力清除呂氏勢力,呂不韋也被秦廷視為亂國奸臣,在這種政治環境下,《呂氏春秋》肯定難以廣泛流傳,甚至我估計都成禁書了。


坊莊村人


其實這一部呂氏春秋講述那個時代歷史,還是有可讀性,但不一定非得重視,必竟後有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