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党争,东林党和阉党本质是否存在区别,请客观评价?

生说




有句话说:明朝之亡,亡于党争。

实话实说,这句话没有错,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尤其是东北满人崛起,对明朝形成了很大威胁。这就对明朝朝廷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满族人的崛起?是战是和?要战如何战?钱从哪里来?围绕这些问题,朝廷内部形成不同意见。



东林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说多了复杂,简单说,东林党是儒家思想的卫道者,是明朝祖制的维护者。和宋朝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是一路人,司马光也是儒家思想的卫道者,是宋朝祖宗家法的维护者,一切不能变。 王安石的变法成果全部被司马光推翻。

东林党一心想着维护祖制,至于朝廷面临的实际困难,东林党不关心,也拿不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说句公道话,东林党并非东南商人利益代言人 。比如,朝廷打战要钱,有人提议要提高商业税,从祖上定的三十分之一提高一些,东林党对此极力反对,在他们的阻止下,皇帝也就无法实现提高税收。



打战实在缺钱,万历帝派出太监征收矿税,东林党也拼死反对,东林党的老大李三才和老二叶向高上书骂万历帝,骂他要这么多钱带进棺材。万历帝从27岁以后直到57岁去世,再也没有出过紫禁城的大门,你说他要钱做什么?真的是打战要钱,没钱军队马上就哗变,明朝即刻会土崩瓦解。

后世许多人把东林党当做商人利益的代言人,这是不对的。东林党只是卫道士和祖宗家法的捍卫者,没有其他目的。 太平盛世,行规矩导的东林党没有问题,但如今遇上辽东满族崛起这样的大问题,如果再按照祖制一点都不变通,那不就是等死?



阉党其实就是帝党

阉党不只是魏忠贤的党,魏忠贤是阉党门面上的老大,幕后老板是木匠皇帝。所以说阉党就是帝党,就是一群比较听上头话的人。这些人不死守成规,只要皇上下令,他们都愿意变通。皇上说打,那就打;皇上说和,那就和;皇上说要去南京那就去南京;皇上说要钱那就想办法找钱。

这些人不会拿祖制绑架皇帝,而是希望在危机面前和皇帝同心同德,不回避问题,切实拿出解决方案,比较灵活。东林党只管叫你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但自己又提不出解决办法?钱从哪里来?东林党不管,反正不能加税,不能与民争利。

在天启皇帝后期,魏忠贤通过打压东林党,安排听话的亲信,已经几乎实现了对权力的操控,基本摆脱了东林党对朝廷的祖制绑架,初步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服从体系,树立了朝廷权威,此时如果天启帝下令迁都南京,魏忠贤操办,将无人能挡得住。而自视甚高的崇祯皇帝就做不到,这就是木匠皇帝的厉害之处。假使木匠皇帝朱由校不是在22岁去世,明朝绝不会亡的这样快,这是我学明史的基本心得之一。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东林党和阉党的关系了吧?


坐看东南了


首先,需要说的是“阉党”是包括投靠魏忠贤的文臣。其次,两者当然有本质区别的,东林党毕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其内部文化、文学氛围较为浓厚,且相对更清廉。最后,“东林”被扩大化了,有些人甚至把阉党文臣放入东林文臣内。

(1)“东林”和“阉党”内部都有能人

东林党是有思想文化的、有一定治国带军能力的人的松散集团,而且许多人都有一定的治国带军才能,例如叶向高、赵南星、孙承宗等。同时,也夹杂着不少能力不高、只会喊叫的人。

阉党除了宦官外也有大批文臣。但是以魏忠贤的决心为核心。宦官是没有行政管理经验和能力的,靠的是崔呈秀、阎鸣泰、王洽、张凤翼等人去执行,这些人的人数要比“东林党”人数大得多。他们之所以加入“阉党”主要是因为贪腐、工作错误等被参劾或政治斗争失败。

(2)你是清流东林;尔为阉党太监,横批:二祸

前面是一位读者骂我的,主要是我经常说些“反腐”的话,对一些有才能的大贪官经常持批评态度。后面那句话和横批则是我回复该名读者的话。

“东林党”在天启朝无疑是起到正作用;但是消灭魏忠贤后,双方的“党争”带有很强的“意气”,所以,他们在崇祯朝都是“祸害”。

例如钱谦益就是“东林党”后期的领袖,但他除了诗词歌赋外,政治上能力不高、人品低下。

(3)“党争”只是明亡的原因之一

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许多人都将其归结为一点——党争。“阉党”造成的“祸”,主要是专权和以不合法、不合理、危害性更大的方式进入他们不懂的行政领域、军事领域,超脱了既定的司法侦查权领域,从皇权手中的工具变成了皇帝本身。

本来,太监通过制衡文官的行政系统、“厂卫特务统治”掌控司法侦查权、“镇守太监”监视军事系统,从皇权内部划出一部分权力用以“代替”皇帝监视文武。但他们从未管理过国家,管理国家的仍然是文官系统。但万历之后,这一传统被打破,“矿监”地出现本身就是乱象开始。

(4)大明亡国并非仅仅“党争”,它是“综合原因”导致而非一点

国家的失败和灭亡,很难有一种原因、一个因素。例如外戚专权?西汉、东汉立国前后四百余年,期间外戚专权就达三百多年。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大朝代不会因为一个问题没搞好而灭亡的,只能是综合性原因。


坐古谈今


不黑不吹, 两者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因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政治派别。需要注意的是这哥俩和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这两个政治派别并没有完善而严密的组织架构,也没有党 章 规 制,更没有政治纲领和行动路线。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俩都是朋党或者说共同的利益集团。

从组织架构上来说东林党主要以知识分子,在朝在野德官员及士大夫为主。代表人物有:李三才、左光斗等人。阉党主要是宦官及依附其生存的官员为主,包括以地域划分的齐党,浙党等。代表人物就是魏忠贤。

在说下政治主张,东林党的政治主张是:广开言路,反对宦官当政,反对矿税。阉党好像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主张,(可能有,但我不知道)。其实说到这还要多说下东林党在学术上的主张:提倡求真务实,反对虚无空谈,崇尚实用主义。这些主张对当时的士林风气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利益关系呢?东林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阉党呢想了半天就给安了个享乐主义。

明末的两党之争那真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从“红丸案”“京察案”“国本案”等斗争中可见一斑。在这里在多说几句。为什么说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让明王朝更快的灭亡呢?

先说阉党,这群人把持朝政,败坏政治,为一人的享乐致天下不顾。在其当政期间贪污腐败横行,吏治崩溃,搜刮民财一个比一个厉害,老百姓不甘压迫纷纷起兵造反。东林党在前期被阉党压制状态下所提倡的口号和自身的行动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学术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不黑不吹,东林党本质上代表的是江南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针对朝廷的工商业税是极其反对的。原本朝廷收的税赋主要是自耕农,但明末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这些大地主,大商人的佃农。而这群地主商人们又依靠代言人们的努力极少交税,这就行成了恶性循环。自耕农越少朝廷收的税就越少,收的税越来越少,可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为了弥补财政,只能加税,而加税又让更多的自耕农破产。最后百姓不甘压迫,只能造反。东林党前期正面积极的形象在其当政时期发生大反转,这也是其在后世褒贬不一的原因。

其实万历皇帝不该灭掉阉党,致使东林党一家独大,让后来自己不得不过于依赖东林党。两方平衡才是帝王之道啊!





十八般武艺7


东林党始创于南宋时期,是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产生了许多大商巨贾,这些人掌握大量钱财但没有政治权力,于是就利用手中的钱财大力赔植读书人,送他们入朝为官,帮他们谋取政治权力。这些人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被后人称为东林党。这些人呢主要是为其身后的商人谋福利的,也就是说他们不差钱,主要争的是地位和更大的利益,不向皇室孝忠。而阉党是成祖时为了监查百官而设立的特务机构,到明后期势力极为庞大,他们掌握庞大的权力,主要追求的是物质亨受。基本上是向皇帝负责,忠于皇室的。


简单点挺好7


没有大区别,都是明朝之臣,都在为自己的组织谋福利,皇帝只要平衡好,就可以了


昨天的事儿


感觉明朝开始就有所谓三权分立。立法权在皇帝手中。俩党互相牵扯。皇帝在中间把握方向。分轻重。。


黄氏锕信


没区别,都是封建王朝的狗


弥勒佛28017658


党争是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表现,实质是对权力的控制并使权力为己服务而不是社会大众,集团利益都小于社会群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