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长安自古帝王都,为什么唐朝之后长安再未做帝都了呢?

风逐顽石


自古关中平原土地肥沃人囗密集,四周高山环绕进可攻退可守,西周,秦,西汉,新朝,北周,隋,唐都在长安建都是“龙兴之地。"西安地区有上千年的建都历史。那么唐朝以后为为什么不把长安做都城呢?一,关中地区经过上千年的开发,土地流失变得贫脊不足以供养过多的人口,隋唐两朝遇到荒年君臣都要去洛阳就实,唐高宗李治时期还发生护卫饿死的现象。二,唐末梁王把唐朝皇帝迁到洛阳,长安城的城墙和宫殿全部拆毁,百姓迁走长安成为废墟,现在的城墙基本上是明代建的。三,隋朝大运河和海运沟通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向东向南迁移,南宋以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粮食非常方便的运到开封,洛阳一帶,运到长安比较困难。宋代商业发达,汴梁人口一百多万,开封,洛阳,杭州和沿海地区经济繁荣,唐以后丝稠之路断绝,西部地区经济衰落。四,唐以后,中国的外敌主要位于东北方向,宋代主要外敌是辽金和蒙古,明代主要外敌还是东北方向的蒙古和女真人。所以唐以后都都在经济中心洛阳,开封和南京及北疆重地北京。





关东侠客


长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都城,其在周汉以至于隋唐与洛阳并称东西二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然而自唐末以后再无朝代定都长安,猝然而逝的名都一直令世人叹息不已,关于唐朝之后为什么长安不再成为帝都的讨论古往今来也进行了无数次,今天小编受到邀请就把自己的一点看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长安在中国历史上被焚毁殆尽不是一次两次了,比如镐京被西戎占领,秦都被项羽焚烧,汉长安城被绿林赤眉毁坏,然而每次衰落之后长安总能迎来复兴的时间比如镐京被占领四百年后咸阳复建,秦咸阳被毁后4年后长安建立,,,,然而自唐以来1100年的时间长安再也没有迎来任何一个朝代,那么

为什么西安等不来下一个朝代呢

唐太宗曾经赋诗说“崤函称地陷,襟带壮两京”,关中四塞之地其险固形势在国内仅次于巴蜀地区,历来被视为军事重地。而西安的辉煌与衰落也可谓“成于险,败于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长安时怎么凭借险峻的地势成为中国首都的!

西安的诞生来源于“周人的东迁”,周人本是生活在洛阳地区的夏人,夏朝灭亡时周人西逃到的甘肃陕西一带,商朝末年周人从周原(今宝鸡),迁徙到沣镐(西安),开始了谋取商朝的计谋,最后周武王灭商定鼎洛阳,沣镐两城则与周原宗周成为周人的大后方,西周三百年时间“无事则都洛师,宅土中,以号令天下;有事别居关内,阻四塞以守,竭尝不据形胜以临制天下哉。《竹书纪年》”镐京逐渐成为周朝的重要城市,周宣王和周幽王更是迁都镐京,使得西安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一步飞黄腾达!不过当时洛阳应该还是周朝首都,就比如商纣王是死在朝歌(今鹤壁),但商人当时的首都也还是殷墟(今安阳),所以长安真正成为首都还是要说西汉。

西汉时由刘邦建立,刘邦从芒砀山(今河南商丘)斩蛇起义开始,历经6年建立汉朝,定都洛阳,然而就在刘邦在洛阳大宴群臣,论功封赏的时候有一个山东人名叫娄敬,去洛阳建了刘邦。娄敬见到刘邦就说“陛下都洛阳是欲与周室比隆?”刘邦说“是啊,周朝八百年呢。”然后娄敬说陛下和周室取天下的方式不同,现在诸侯环伺,关中地区地势险要,万一山东(函谷关以东)有变,陛下还可以拥有当年秦国的土地,随后谋士张良也认为可以,于是刘邦才迁都关中硬件了这座长安城。所以长安之所以被选为都城是因为关中地势险要!

其后五胡乱华诸多胡人政权比如前赵,前秦后秦等都据此而成一方霸主,最后北魏分裂魏帝西逃关中为宇文泰所获,建立西魏北周隋唐也都是以关中地势险要,据此立于不败之地经过长期经营夺取天下,也都是因为关中地势险要!

然而关中险要的负面影响就是“秦道难,难于上青天”啊!本来这句话是形容四川的,不过看看地图就可以发现关中就是小一号的四川,所以关中运输艰难。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相当于人的大脑,可是如果这个大脑反应迟钝,那么身体有疾时则难以及时处理,关中的这种尴尬在汉隋两朝都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刘邦迁都关中后在位8年,前往洛阳八次,每次到洛阳都意味着一个异性诸侯王的覆灭!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隋朝,隋炀帝在迁都洛阳的诏书中就说关中“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都说明了关中地势阻塞对于国家发生的大事难以及时处置,特别是在南北朝以后南方取代中原地区成为赋税重地,而南方距离长安的距离更远!

地势险要的第二个缺点就是物资运输艰难。今天我们都知道四川为天府之国,然而历史上在先秦时期关中也是天府之国,“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秦汉时期中国民众较少,关中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对于供给当时的中央还是可以满足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人口众多,关中经过长期开发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反而更差,于是从隋朝开始出现了皇帝带着中央政府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频繁迁都的情况,其根源就在于关中为隋唐起家立业之地,但关中稍有灾害便供养不起中央朝廷,所以皇帝必须带着朝廷带洛阳来维持正常的运转!

有人说为什么不运送物资到关中呢,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关中与富庶的中原和南方之间仅有一条通道就是函谷关,但那里有一座城市叫三门峡,这座城市像一个“楔子”一样钉在关中的门户,使得进出关中的物资途径此处都是十不存一!因此皇帝搬家比运输物资进关中更为便利,也就有了“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固;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

所以随着关陇士族在唐末的衰落,关中地区对于新建立的朝代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再加上关中有以上两个弊端,虽然后世有朝代考虑关中也都没有再有什么实际建都关中的举动,即是1932年中华民国也是宁可迁都洛阳这个县城也不愿迁都西安这个当时的大城市。


最后不知道你是从哪听到“长安自古帝王都”的,据我所知在隋朝隋炀帝迁都洛阳的诏书中说的是洛阳“然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隋书》”


元嘉273


  1. 因为从晚唐开始,君主昏庸,宦官当权,藩镇割据,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将李唐的江山搞得是鸡犬不宁,朝政大局成了一团乱麻,国家实力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长安作为皇帝的老巢,经常被叛军攻占,就连城中的皇帝都曾出逃过多次。


  2. 公元896年,大唐军阀李茂贞带着自己的兵马军队直冲长安,一进城就各种烧杀抢掠,将满城的建筑乃至皇宫大殿都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但这还不是长安最惨的一次。公元904年,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然后他命令手下士兵,将长安城中所有房屋建筑全部拆除,以此来修建洛阳宫殿。即便是大唐完蛋了以后,长安也没能享有安宁。接下来的五代十国时期,长安城的外围更是时常遭受到战火的侵扰,在这段时期中,长安城中的人口大量减少,有的人死于战乱,有人则是被活活饿死,还有人逃出城去,沦为流民。


  3. 盛唐时期的长安一共有百万人口,如今却减少到不到十万人,战争结束以后,长安城中的存活下来的百姓只有一万人左右。百万到一万,长安经历这样的地狱,还会有哪个大胆的帝王胆敢将这里建为都城?到了北宋时期,宋朝经常向西北地区出兵征战,导致长安四周依然经常发生战乱。南宋时期这,种情况则更加严重,长安甚至已经彻底沦落成一道抵御外敌的战线。从晚唐再到南宋覆灭,这几百年时间里,长安城一直都没有逃过战争的侵扰,长久以来的动荡让长安这座古城彻底的失去了帝都应该有的和平和安定。


  4. 从这以后,在选择国都方面,长安就再也没有办法走近历任君王的心里。长久的打仗确实是一方面,但影响长安城失去帝王之相的可不仅只是因为这个。自然条件,是选择首都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而长安历经了几百年的战乱,自然条件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可以说是毁灭。在原本土地肥沃,资源充沛的关中平原上,如今的景象却是一片荒凉,水源缺乏,气候巨变,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在长安已经得不到任何依靠。其实这种自然的破坏也不仅是因为长久的战争,早在大唐盛世的时候,就已经为日后的恶劣环境埋藏下了严重的隐患。


  5. 长安作为大唐的首都,自然少不了要进行大翻修,还要容纳的下百万人口,还要支撑的起百万人口的会吃饭问题,所以在关中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砍伐树木活动,开辟出大量的土地让人民进行耕种,这样一来,关中平原的大片原始森林就被糟蹋的不像样子。盛唐时期,长安周边几乎已经没有树木可以进行砍伐,要建造宫殿所需的大量木材只能由伐木工人跑好远去别的地方砍伐。缺少了森林资源的长安,就失去了一道天然的保护

逍遥子兮


关于这个问题有这么几点原因,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一、原因:

1、唐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东迁,陕西渐渐边缘化。

2、唐末农民起义,长安损毁严重,再加上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汉族南迁中,长安就日趋衰落。

二、解读:

汉唐时期,长安一直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而且到唐朝时期,长安十分繁荣,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可惜好景不长,从唐代宗因吐蕃攻占长安开始,长安就开始了它一生困苦的日子。

唐朝后期,爆发农民起义,农民军主帅黄巢攻占长安,后来被唐朝重新收复,这时发生戏剧性变化,唐军进入长安进行洗劫,黄巢乘机又夺回长安,黄巢因为先前失去长安是因为城里的百姓与外面唐军内外夹击才失败,于是黄巢下令血洗长安,长安城被洗劫一空,随后黄巢因为迫与形势退出长安,下令放火烧掉宫殿,长安城损失惨重。

后来黄巢失败,藩镇互相争夺,藩镇中朱温最强大,逐渐夺得中原,占领长安,挟持唐昭宗。朱温因为要巩固权力,将昭宗迁都洛阳,放火焚烧长安城,长安惨不忍睹。

随后又经历了五代十国,长安城已经城不向城,长安居民大多逃离,长安经济十分差。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随后统一全国,据说宋太祖有次择选京师,无奈的西望长安,表情十分悲叹,无奈只好把首都定在汴梁开封,从宋朝开始长安再也不是中国历代王朝希望选择的首都。



美RGB术


长安和洛阳,自古便为东,西帝都。长安居关中,在军事上有优势。洛阳居全国之中,在政治上有优势。

唐以后,长安未再做帝都,主要原因有三:

一,政治形势东移。洛阳更便于政治统治。

二,经济便利。洛阳较之长安,漕运方便许多。

三,长安在过去的战争中,损坏得过于严重。

欢迎点评。


WM晓奇


唐末军阀朱温为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迫皇帝东迁洛阳。因为朱温的辖地在河南及以东,而陕西实际为其他军阀控制,且长安在军阀混战中多次遭战火。长安靠西北。而朱温的死对头李克用的沙陀军非常枭勇善战,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终究为李克用的儿子灭掉,并为后唐取代。朱温为断唐帝念想,对长安进行大肆毁坏,并在东迁前放一把大火烧毁,长安被彻底毁坏,再也没成为都城。现在西安,唐代的建筑保留下来的极少。是宋代以后慢慢重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