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舉全屯之力,集資一百多萬元,大手筆建成全市最大規模的屯級文化廣場,取名:若閒。

若閒,什麼意思?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多次諮詢取名者,卻笑而不答,讓人們聯想開去。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便有人翻典閱籍,欲從中找到答案。

“事到無心皆可樂,人非有品不能閒。”出自烏尤山烏龍寺的一幅對聯。意思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要你不能以功利為目的,這些事物都會呈現讓你賞心悅目的姿態。做到這一點,人就有品位。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保持悠閒。相反則終日浮躁,無法清靜。

輕彈指間,似隔千年,塵緣如夢如幻,今時風景,明日雲煙,心扉若淡若閒。

不閒淡泊來相處,若閒清平去不留。

若閒,有多種解讀,也有多層含義。只是,太直白,便如同喝白開水,索然寡味。應如閒來品茶,清香若縷有似無,恬淡若閒亦不空。

太忙則無閒,太閒則無聊,閒而非閒,不閒卻閒,這是生活中的極致狀態。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一個自然屯的文化廣場,廣場名的真正蘊涵卻如此高深莫測,除了天等縣東平鎮利益村利江屯,看來也難於找出第二個了。

利江利江,傍山偎江

繞道東平街環城路,穿東信大錳廠房而過,東平鎮利益村的村道,平坦中不失坎坷,綠蔭裡亦見荒嶺。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距離東平街四公里的崇山峻嶺中,綠樹掩映間,草長鳥鳴裡,呈現鱗次櫛比的重重樓房,這便是天等縣東平鎮利益村利江屯。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利江屯傍山而建。村前蜿蜒著一條水流不大的小河,古人稱之為江,便沿襲此稱謂,利江屯名是否因此而來,卻不得而知。

利江屯170戶,870人。

利江屯有許多傳說。比如,數十年前,有個在北京衛戍區當軍官的利江人,回利江探親。有人就問,這軍官什麼軍銜?村裡人不說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只是這麼向對方描述:這個軍官到利江探親時,帶了警衛員、衛生員和廚師。聽到這麼說,對方不再吭聲。想想就知道,能帶警衛員、衛生員和廚師,你說,這軍官有多大!後來瞭解到,此軍官為正團級,叫趙立能,現在在北京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

又有說,利江屯出了個清華大學畢業的才女。參加工作之後,每年仍給利江捐款,為利江教育基金會助力。後來瞭解到,利江屯有才女不假,但此才女不是清華大學畢業,而是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名字叫梁藍兮。

有人就想不通,為什麼利江總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傳說!

就有利江人站出來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激將法,激勵利江人奮起直追,實現夢想。

利江人善於將曾經的輝煌收斂起來,卻放眼浩瀚的遠方。

梁太平是恢復高考之後,從利江屯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廣西師大哲學系畢業的梁太平,曾經是原崇左縣的縣長,崇左市政協副主席。梁太平說,利江屯出了幾個處級以上的領導幹部,但是,利江屯不以官大官小論英雄,定成敗。經歷些許坎坷之後,屯裡人現在更加註重讀書,以書香門弟為榮,為傲。

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利江人說,這麼說也在情理之中。利江屯在外領取財政工資近百人,但屯裡每年的開礦分紅卻一視同仁,不分在家在外,領取財政工資的利江人,無一例外享有分紅待遇。從某種角度說,利江屯在外人員得感激屯裡人,是屯裡人時刻惦記著他們!他們的謙卑,既是人品使然,亦在情理之中。

風水乎,人為乎

利江屯歷來不缺大學生,有大連船舶製造學院的,有廣西師大的,有華東師大、遼寧石油大學的。2016年,利江屯有七個人同時考上大學,一時傳為美談,名聞遐邇。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利江屯左青龍,右北虎,前朱雀,後玄武,確是一塊風水寶地。傍山而建的是村莊,出門右邊是利江,左邊是逶迤連綿的山坡。山坡上,蘊藏著豐富的錳礦。2007年起,利江屯開採錳礦,利潤豐厚,利江屯每個人都享受到分紅。2014年起,凡是利江人,每年都有開礦分紅,不管在家裡的,還是在外領取財政工資的,反正,只要你是利江生利江長的,人頭一份,皆大歡喜。

有了數額不菲的分紅,利江人開始滋生懈怠,不再奮發。每年同時有數人被大學錄取的光環褪色了,曾經,從來不缺大學生的利江屯,大學錄取通知書卻變成了稀罕物。有一年,利江屯破天荒沒人考取大學。

一直到這時候,利江屯有識之士才突然警醒過來。

46歲的梁文峰來到村東面的利江泉邊,指著被鋼珠護欄圍起來的利江泉,說,當時啊,這口泉可是湧珠濺玉的,用錦鱗游泳,魚翔淺底來形容也不為過。為了吃上鮮美的利江泉活魚,有打魚炮炸魚的,有電魚的。後來,泉眼不再湧波吐浪,魚也沒了。

聯想到利江屯竟然有一年沒人考取大學,梁文峰毫不忌諱地說,那是因為,好風水被破壞了。

如果說炸魚電魚是破壞風水,那麼,在山坡上開採錳礦應該也算是破壞風水!

還是利江屯經聯社主任梁敏說得好,不是風水問題,是人為因素。錢來得容易,便沒了奮發有為的上進心,沒了努力向上的原動力,這是人為,不是風水。

“基金會”再次吹響衝鋒號

為提振利江屯奮發讀書的士氣,弘揚利江屯讀書無尚榮光的優良傳統,營造喜歡讀書努力讀書的濃厚氛圍,2014年,由利江屯人,天等縣民宗委主任黃宣銘、北部灣銀行天等分行行長黃仁貴,天等縣交通局副局長趙強等人倡議,成立了利江屯教育基金會。基金會旨在重振利江學而優,學而上之雄風,激勵奮發有為的讀書人,贊助利江屯成績優異的學子。利江人紛紛慷慨解囊,你五百,我兩百,給基金會注資。每一年,利江教育基金會都能籌集到2--3萬元,用於獎勵當年考取大學的利江學子,規定,考取大學本科者獎勵5000元,大專3000元。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利江屯經聯社主任梁敏說,不在乎錢,在乎弘揚一種崇尚讀書的精神,營造讀書光榮,崇尚讀書的濃郁氛圍,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利江人發憤讀書,學有所成。

據梁敏介紹,利江屯教育基金會成立以來,利江學子努力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行為,2016年,利江屯有7名學子考取大學,聲名大振。

利江屯人,天等高中退休教師黃家昌說,利江教育基金會是一個平臺,也是一個櫥窗,讓利江優秀學子有個展示風采的地方,同時也讓利江人銘記,發憤讀書,永遠是利江屯的光榮和驕傲!

如果說,利江屯教育基金會是為了弘揚正能量,鞭策利江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那麼,利江屯的孝道基金會則是督促利江人一定當好孝子賢孫。

鄧大革是利江人,退休前是天等電業公司辦公室主任,是利江教育基金會首個捐款人。他感慨萬端地說,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敬,還能指望他為國家為社會做什麼貢獻!

利江屯的孝道基金會尚未全面鋪開,且以姓氏為架構,但是,局部的運作已然相當成熟。孝道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以自願損款為主,用於孝老敬親一應活動的開銷。

利江孝道基金會的最高宗旨,是培養利江人孝老敬親的情懷並付諸行動。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2016年夏天,為美化利江屯面貌,提升利江屯人文品位,讓村民有一個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利江人捐款捐物,投資一百五十多萬,建設佔地面積16畝的“若閒”文化廣場。廣場裡闢有籃球場、舞臺、文化室等等,據說是崇左市屯級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文化廣場。從張圖遣工,定線推土,再到栽花種草,清運垃圾,利江人煥發出有史以來最具生機的勃勃活力,再一次印證了利江人的團結、勤勞和智慧。

73歲的梁光殿深有觸動,感慨良多:利江人聰明能幹,只要有個展示的平臺,這些才幹就會噴湧而出。梁光殿1965年到瀋陽當兵,就在當年的雷鋒團,輾轉調到蘭州軍區,後轉業到遼寧長慶油田。退休後,梁光殿賦閒回到利江屯。

“利江山好水好人情濃,還是自己的家鄉好啊!”梁光殿有兩個子女,梁藍兮是他的女兒,中央民大畢業,年年都給利江教育基金會捐款。

有趣的是,開礦分紅無緣參與的利江外嫁女,利江教育基金會成立以來,她們卻踴躍捐款,紛紛慷慨解囊捐贈。在天等縣教育局工作的利江人潘海萍每年都給利江教育基金會捐錢,她說,我們利江人尤其重視教育,在天等縣城任教的利江藉女教師就不下十個。

陸平、陸波和陸鋒三兄弟各捐1000塊錢贊助若閒文化廣場建設,年年也為利江教育基金會捐款。三兄弟的外婆在利江屯,他們從小在外婆家長大,三兄弟中有兩個是處級領導幹部,一直以利江人自居並以此為榮。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有人私下議論,利江的若閒文化廣場讓利江屯的品位至少提升幾個檔次。言外之意是,利江屯舉全屯之力修建了若閒廣場,利江的風水更好,更上檔次了!

風水乎,人為乎,箇中緣由,自有利江人最明白。

崇尚“三不朽”,讓路子越走越寬暢

“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語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經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利江人崇尚“三不朽”,以能立德、立功、立言為榮並孜孜以求。

有人認為,“三不朽”過於高大上,與村野百姓無緣。利江經聯社主任梁敏卻不以為然。

梁敏說,“三不朽”人人皆可為之,修身是立德,為群眾做好事就是立功,建言獻策就是立言。並不是說,洋洋灑灑出著作才叫立言。同樣道理,不是說大恩大德,大功大業才稱得上立德立功。修身與立德立言緊密相聯。

成立教育基金會,建全市最具規模屯級文化廣場,天等這個屯了不起

有個知曉度頗高的現象,叫太坤現象。梁太坤是利江人,已逾花甲之年。梁太坤不是官,連經聯社成員都不是。也不是老闆,收入只夠維持日常開銷而已。更不是地頭蛇之類,平日裡經常掛著友好可親的笑臉。但是,紅白喜事,頭痛腦熱什麼的,人們總喜歡找坤哥。為什麼?坤哥仗義,敢言,待人以誠,樂善好施,你有難了,坤哥盡其所能全力幫助你。還有啊,坤哥沒有小心眼,坦坦蕩蕩,磊磊落落,和他相處,沒有顧慮,不用提防,總之,一個字,爽。聚會小酌,有梁太坤到場,東道主就特別高興。坤哥已然成為好人緣廣交際的符號和標誌。

“這是什麼?這就是口碑,這就是形象,這就是修身立德!”梁敏說。

潘紅豔是利江屯黃家媳婦,二十多個春夏秋冬,無怨無悔侍奉癱瘓在床的家婆,端屎端尿,抱上抱下。去年,《左江日報》的記者要採訪潘紅豔,被婉言謝絕了,說,孝敬老人,這是兒女份內的事,不值得宣傳報道。

梁文筆的愛人摔成重度殘疾,癱瘓在床。梁文筆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病妻近二十年,並且,也不落下四個子女讀書和做人的教育。幾年前,妻子撒手人寰。四個子女很爭氣,現在,女兒梁婷在天等高中當教師,一個女兒也在縣城當小學教師,兩個兒子都在南寧工作。子女們都十分孝敬父親。他們說,要把當年父親對母親的艱辛付出,加倍奉還給父親!

利江屯從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也沒有刻意要大家向他們學習。可是,每每提起她們,利江人都感動的流下熱淚。

梁太平說,這就是利江屯的正能量,利江人的善和美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聚集和展示,他們就是利江屯的榜樣!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功德!

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說,它們很美,它們很香,可人們仍然紛至沓來,趨之若鶩。

他們這是另一種形態的立德、立功、立言。他們的事蹟將幻化成一種精神,永遠激勵和鞭策著利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