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举全屯之力,集资一百多万元,大手笔建成全市最大规模的屯级文化广场,取名:若闲。

若闲,什么意思?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次咨询取名者,却笑而不答,让人们联想开去。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便有人翻典阅籍,欲从中找到答案。

“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出自乌尤山乌龙寺的一幅对联。意思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要你不能以功利为目的,这些事物都会呈现让你赏心悦目的姿态。做到这一点,人就有品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相反则终日浮躁,无法清静。

轻弹指间,似隔千年,尘缘如梦如幻,今时风景,明日云烟,心扉若淡若闲。

不闲淡泊来相处,若闲清平去不留。

若闲,有多种解读,也有多层含义。只是,太直白,便如同喝白开水,索然寡味。应如闲来品茶,清香若缕有似无,恬淡若闲亦不空。

太忙则无闲,太闲则无聊,闲而非闲,不闲却闲,这是生活中的极致状态。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一个自然屯的文化广场,广场名的真正蕴涵却如此高深莫测,除了天等县东平镇利益村利江屯,看来也难于找出第二个了。

利江利江,傍山偎江

绕道东平街环城路,穿东信大锰厂房而过,东平镇利益村的村道,平坦中不失坎坷,绿荫里亦见荒岭。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距离东平街四公里的崇山峻岭中,绿树掩映间,草长鸟鸣里,呈现鳞次栉比的重重楼房,这便是天等县东平镇利益村利江屯。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利江屯傍山而建。村前蜿蜒着一条水流不大的小河,古人称之为江,便沿袭此称谓,利江屯名是否因此而来,却不得而知。

利江屯170户,870人。

利江屯有许多传说。比如,数十年前,有个在北京卫戍区当军官的利江人,回利江探亲。有人就问,这军官什么军衔?村里人不说是什么级别的军官,只是这么向对方描述:这个军官到利江探亲时,带了警卫员、卫生员和厨师。听到这么说,对方不再吭声。想想就知道,能带警卫员、卫生员和厨师,你说,这军官有多大!后来了解到,此军官为正团级,叫赵立能,现在在北京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

又有说,利江屯出了个清华大学毕业的才女。参加工作之后,每年仍给利江捐款,为利江教育基金会助力。后来了解到,利江屯有才女不假,但此才女不是清华大学毕业,而是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名字叫梁蓝兮。

有人就想不通,为什么利江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传说!

就有利江人站出来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激将法,激励利江人奋起直追,实现梦想。

利江人善于将曾经的辉煌收敛起来,却放眼浩瀚的远方。

梁太平是恢复高考之后,从利江屯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广西师大哲学系毕业的梁太平,曾经是原崇左县的县长,崇左市政协副主席。梁太平说,利江屯出了几个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但是,利江屯不以官大官小论英雄,定成败。经历些许坎坷之后,屯里人现在更加注重读书,以书香门弟为荣,为傲。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利江人说,这么说也在情理之中。利江屯在外领取财政工资近百人,但屯里每年的开矿分红却一视同仁,不分在家在外,领取财政工资的利江人,无一例外享有分红待遇。从某种角度说,利江屯在外人员得感激屯里人,是屯里人时刻惦记着他们!他们的谦卑,既是人品使然,亦在情理之中。

风水乎,人为乎

利江屯历来不缺大学生,有大连船舶制造学院的,有广西师大的,有华东师大、辽宁石油大学的。2016年,利江屯有七个人同时考上大学,一时传为美谈,名闻遐迩。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利江屯左青龙,右北虎,前朱雀,后玄武,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傍山而建的是村庄,出门右边是利江,左边是逶迤连绵的山坡。山坡上,蕴藏着丰富的锰矿。2007年起,利江屯开采锰矿,利润丰厚,利江屯每个人都享受到分红。2014年起,凡是利江人,每年都有开矿分红,不管在家里的,还是在外领取财政工资的,反正,只要你是利江生利江长的,人头一份,皆大欢喜。

有了数额不菲的分红,利江人开始滋生懈怠,不再奋发。每年同时有数人被大学录取的光环褪色了,曾经,从来不缺大学生的利江屯,大学录取通知书却变成了稀罕物。有一年,利江屯破天荒没人考取大学。

一直到这时候,利江屯有识之士才突然警醒过来。

46岁的梁文峰来到村东面的利江泉边,指着被钢珠护栏围起来的利江泉,说,当时啊,这口泉可是涌珠溅玉的,用锦鳞游泳,鱼翔浅底来形容也不为过。为了吃上鲜美的利江泉活鱼,有打鱼炮炸鱼的,有电鱼的。后来,泉眼不再涌波吐浪,鱼也没了。

联想到利江屯竟然有一年没人考取大学,梁文峰毫不忌讳地说,那是因为,好风水被破坏了。

如果说炸鱼电鱼是破坏风水,那么,在山坡上开采锰矿应该也算是破坏风水!

还是利江屯经联社主任梁敏说得好,不是风水问题,是人为因素。钱来得容易,便没了奋发有为的上进心,没了努力向上的原动力,这是人为,不是风水。

“基金会”再次吹响冲锋号

为提振利江屯奋发读书的士气,弘扬利江屯读书无尚荣光的优良传统,营造喜欢读书努力读书的浓厚氛围,2014年,由利江屯人,天等县民宗委主任黄宣铭、北部湾银行天等分行行长黄仁贵,天等县交通局副局长赵强等人倡议,成立了利江屯教育基金会。基金会旨在重振利江学而优,学而上之雄风,激励奋发有为的读书人,赞助利江屯成绩优异的学子。利江人纷纷慷慨解囊,你五百,我两百,给基金会注资。每一年,利江教育基金会都能筹集到2--3万元,用于奖励当年考取大学的利江学子,规定,考取大学本科者奖励5000元,大专3000元。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利江屯经联社主任梁敏说,不在乎钱,在乎弘扬一种崇尚读书的精神,营造读书光荣,崇尚读书的浓郁氛围,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利江人发愤读书,学有所成。

据梁敏介绍,利江屯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利江学子努力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2016年,利江屯有7名学子考取大学,声名大振。

利江屯人,天等高中退休教师黄家昌说,利江教育基金会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橱窗,让利江优秀学子有个展示风采的地方,同时也让利江人铭记,发愤读书,永远是利江屯的光荣和骄傲!

如果说,利江屯教育基金会是为了弘扬正能量,鞭策利江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那么,利江屯的孝道基金会则是督促利江人一定当好孝子贤孙。

邓大革是利江人,退休前是天等电业公司办公室主任,是利江教育基金会首个捐款人。他感慨万端地说,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敬,还能指望他为国家为社会做什么贡献!

利江屯的孝道基金会尚未全面铺开,且以姓氏为架构,但是,局部的运作已然相当成熟。孝道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以自愿损款为主,用于孝老敬亲一应活动的开销。

利江孝道基金会的最高宗旨,是培养利江人孝老敬亲的情怀并付诸行动。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2016年夏天,为美化利江屯面貌,提升利江屯人文品位,让村民有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利江人捐款捐物,投资一百五十多万,建设占地面积16亩的“若闲”文化广场。广场里辟有篮球场、舞台、文化室等等,据说是崇左市屯级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文化广场。从张图遣工,定线推土,再到栽花种草,清运垃圾,利江人焕发出有史以来最具生机的勃勃活力,再一次印证了利江人的团结、勤劳和智慧。

73岁的梁光殿深有触动,感慨良多:利江人聪明能干,只要有个展示的平台,这些才干就会喷涌而出。梁光殿1965年到沈阳当兵,就在当年的雷锋团,辗转调到兰州军区,后转业到辽宁长庆油田。退休后,梁光殿赋闲回到利江屯。

“利江山好水好人情浓,还是自己的家乡好啊!”梁光殿有两个子女,梁蓝兮是他的女儿,中央民大毕业,年年都给利江教育基金会捐款。

有趣的是,开矿分红无缘参与的利江外嫁女,利江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她们却踊跃捐款,纷纷慷慨解囊捐赠。在天等县教育局工作的利江人潘海萍每年都给利江教育基金会捐钱,她说,我们利江人尤其重视教育,在天等县城任教的利江藉女教师就不下十个。

陆平、陆波和陆锋三兄弟各捐1000块钱赞助若闲文化广场建设,年年也为利江教育基金会捐款。三兄弟的外婆在利江屯,他们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三兄弟中有两个是处级领导干部,一直以利江人自居并以此为荣。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有人私下议论,利江的若闲文化广场让利江屯的品位至少提升几个档次。言外之意是,利江屯举全屯之力修建了若闲广场,利江的风水更好,更上档次了!

风水乎,人为乎,个中缘由,自有利江人最明白。

崇尚“三不朽”,让路子越走越宽畅

“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语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利江人崇尚“三不朽”,以能立德、立功、立言为荣并孜孜以求。

有人认为,“三不朽”过于高大上,与村野百姓无缘。利江经联社主任梁敏却不以为然。

梁敏说,“三不朽”人人皆可为之,修身是立德,为群众做好事就是立功,建言献策就是立言。并不是说,洋洋洒洒出著作才叫立言。同样道理,不是说大恩大德,大功大业才称得上立德立功。修身与立德立言紧密相联。

成立教育基金会,建全市最具规模屯级文化广场,天等这个屯了不起

有个知晓度颇高的现象,叫太坤现象。梁太坤是利江人,已逾花甲之年。梁太坤不是官,连经联社成员都不是。也不是老板,收入只够维持日常开销而已。更不是地头蛇之类,平日里经常挂着友好可亲的笑脸。但是,红白喜事,头痛脑热什么的,人们总喜欢找坤哥。为什么?坤哥仗义,敢言,待人以诚,乐善好施,你有难了,坤哥尽其所能全力帮助你。还有啊,坤哥没有小心眼,坦坦荡荡,磊磊落落,和他相处,没有顾虑,不用提防,总之,一个字,爽。聚会小酌,有梁太坤到场,东道主就特别高兴。坤哥已然成为好人缘广交际的符号和标志。

“这是什么?这就是口碑,这就是形象,这就是修身立德!”梁敏说。

潘红艳是利江屯黄家媳妇,二十多个春夏秋冬,无怨无悔侍奉瘫痪在床的家婆,端屎端尿,抱上抱下。去年,《左江日报》的记者要采访潘红艳,被婉言谢绝了,说,孝敬老人,这是儿女份内的事,不值得宣传报道。

梁文笔的爱人摔成重度残疾,瘫痪在床。梁文笔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病妻近二十年,并且,也不落下四个子女读书和做人的教育。几年前,妻子撒手人寰。四个子女很争气,现在,女儿梁婷在天等高中当教师,一个女儿也在县城当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南宁工作。子女们都十分孝敬父亲。他们说,要把当年父亲对母亲的艰辛付出,加倍奉还给父亲!

利江屯从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也没有刻意要大家向他们学习。可是,每每提起她们,利江人都感动的流下热泪。

梁太平说,这就是利江屯的正能量,利江人的善和美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聚集和展示,他们就是利江屯的榜样!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功德!

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说,它们很美,它们很香,可人们仍然纷至沓来,趋之若鹜。

他们这是另一种形态的立德、立功、立言。他们的事迹将幻化成一种精神,永远激励和鞭策着利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