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与朱元璋同为吴王,最后的下场怎样?

mhj780916


张仕诚和朱元璋相同之处是都痛恨元朝,张出身盐贩子,可以说从他干上盐贩子起就一直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他起事比朱元璋早,早期的张仕诚还是很上进的,后来在苏州过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意志消沉,沉迷酒色,刚愎自用。朱元璋亲率大军跑到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之际,张仕诚就应该拿下应天,断了朱无璋的后路,到那时朱和陈打的两败俱伤,他坐收渔利。等到朱元璋缓过来以后,他岂是朱元璋的对手,可悲可叹。被俘以后,张仕诚还是很有骨气的,一句软话没说,从容赴死!

再来看看朱元璋,他出身比张仕诚苦多了,恐怕也没有比他更苦的大人物了,对元朝也是恨之入骨。朱元璋是个既有军事天赋又有政治头脑的人,带兵打仗无往不利,玩起政治来,那个时代也是无出其右,这一点比刘邦强太多,刘邦自己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不及张良,决胜千里不及韩信,好在他会用人。而朱元璋无论哪个方面都极具天赋,同时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为他人左右,在胜利的时候能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实为不易,相比于张仕诚的贪图享乐,高下立判,因此他能笑到最后。最重要一条,他一生坚持要么不做,做就做绝的行事准则,毛主席就曾说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这个意思。后世康熙帝曾御笔亲题治隆唐宋,其实,个人认为,某些方面朱元璋完全超过了唐宋二人


笑林散记


虽然两人同为吴王,但命运却截然不同,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吴王张士诚最后竟然自杀在吴王朱元璋脚下。

朱元璋与张士诚都是元朝末期的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但是张士诚起义的时期要比朱元璋早很多,1353年张士诚便揭竿而起,不到一年便占领了许多地方,于是便动起了称王的念头,也就是1354年,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而且还定了国号与年号,分别是周与天佑,而这个时候朱元璋还在义父郭子兴的手下任劳任怨的打工,而且朱元璋两年后才被部下奉为吴国公。



两人既然都是一封诸侯又有着共同反抗元朝的目的就自然避免不了兵戎相见了,最开始朱元璋派杨宪作为信使向张士诚表达仰慕与友善之情,张士诚可能一时上头,非但不给朱元璋回信,还扣住了杨宪,更可气的是还派水军攻击朱元璋,可是没想到屡战屡败,另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朱元璋这吃了败仗在元朝那也是兵败如山倒,最终张士诚选择了向元朝投降。


投降后,张士诚日益娇纵跋扈根本没把元朝放在眼里,1363年,自立为吴王,而朱元璋在一年后也称为吴王。虽然张士诚投降了元朝,但是控制的地盘依然纵横两千余里,带甲士兵十万,可是这是的张士诚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逐渐变得奢侈娇纵。

1366年朱元璋命徐达与常遇春领兵二十万对张士诚发动总攻,而此时的张士诚已经两三年不问政事了,结果可想而知,兵败如山倒,张士诚又水路押往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途中张士诚一直拒绝进食,第二天晚上便乘人不备上吊自尽。



虽然张士诚的失败是注定的,但是无疑张士诚是众多起义军中对元朝打击最沉重的,张士诚领导的起义不但牵制住了极大部分的元朝军队,而且切断了元朝漕粮与财政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可以说张士诚奠定了朱元璋的崛起,张士诚的失败成就了大明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