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臨死時,大兒子問他誰能繼位,袁只回了兩個字

袁世凱臨死時,大兒子問他誰能繼位,袁只回了兩個字

清朝末期,清期已經淪落到人見人欺的地步。一場以袁世凱領導的新政改革,比較成功,但南方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革命。袁世凱巧用改革的名義,倒逼皇帝溥儀退出帝位。溥儀的退位,宣告清朝的命運和平結束,也順應了歷史的洪流。當袁世凱成為大總統時,他選擇的政治路線是君主立憲制。1912年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他在大力發展實業興國,實行統一貨幣政策,優化與創新司法和教育制度,對公務員制度進行改革。

1915年,袁世凱恢復帝制,並自稱為皇帝。但他僅做了83天的皇帝而宣告結束。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死,葬於河南安陽,享年57歲。

袁世凱臨死時,大兒子問他誰能繼位,袁只回了兩個字

袁世凱的時代是我國曆史的一個轉折時代,他的所作所為對於我國利弊兼備。個人認為,袁世凱並不是大奸大惡之人,他只是私利之心極重。他雖是竊國大盜,但他確實在我國變革中有著卓著貢獻的政治家。

1915年,袁世凱出於自身的私心和政治企圖選擇推翻共和,復辟帝制,建立中華帝國。他擬定《新皇室規範》,永廢太監製度;永廢宮女採選制度;永廢各方進呈貢品制度。1914年1月,袁世凱悍然下令解散國會。在《袁氏記法》中,他修改了總統選舉法,擬定總統任期10年,但任屆數量不定,並可指定三個新總統候選人。

袁世凱臨死時,大兒子問他誰能繼位,袁只回了兩個字

袁世凱的復辟行為引發了一場以革命派為核心的全國人民反對。反封建社會,反帝制,各地興起討伐袁世凱護國運動。袁世凱在巨大的壓力下,只好廢除帝制,恢復共和。

袁世凱重病垂危,他在確立接班人時,猶豫不決。因為他的內心終究希望,中國繼續走帝制路線。所以袁世凱雖然只有獨苗袁克定,但他也不敢輕易將大權讓給他。

袁世凱臨死時,大兒子問他誰能繼位,袁只回了兩個字

袁克定

當袁定克問及日後的權力給誰時,袁世凱只虛弱地擠出兩個字“約法”。

“約法”是什麼意思呢?約法就相當於現代的遺囑。清朝立皇儲時,皇帝會預先把繼承人的詔書放置於金匱石屋。這防止皇帝突然不測,後繼也有人選。金匱就是保險櫃,共有三把鑰匙,分別掌控在三個秘密人物手中。為了保險起見要開啟金匱至少要兩把鑰匙。袁世凱這個皇帝把清朝立儲制度都學會了。

袁世凱臨死時,大兒子問他誰能繼位,袁只回了兩個字

黎元洪

眾人都以為金匱必定是袁克定的名字,只是走個形式。可當人打開時,在場人員都驚愕不已,原來裡面的詔書只寫三個名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原來,袁世凱知道袁克定能力有限,時代變遷,禪讓已經不適用。袁世凱想讓袁克定能夠活更好,甚至更長命點。想必袁世凱也希望國家能夠富強,不受欺辱。

歷史探秘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