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夫把它用來當柴燒,醫生用它泡藥酒調理“風溼疼痛”!

海桐皮一般是取自豆科植物刺桐的乾燥樹皮,樹長得並不高大,常常只有2、3米的樣子,灰色的樹皮上遍佈細密的小刺,一般小鳥不敢在上面歇腳,因此《本草綱目》記載刺桐為“鳥不踏”樹,重慶山谷區多有生長此種樹,當地人將刺桐樹叫做“飛天蜈蚣”,都是由於刺桐樹多刺的緣故。

柴夫把它用來當柴燒,醫生用它泡藥酒調理“風溼疼痛”!

刺桐樹雖然樹枝上長滿了周密的小刺,奇怪的是樹身以上到樹冠的部分卻很是光滑,沒有見到許多小刺,打柴禾的農夫常常砍幾顆刺桐,不僅可以用來當柴禾燒掉,還可以用來泡酒喝,因山谷地區霧氣瀰漫,溼氣重,而醫生說用海桐皮泡酒能夠祛風溼。

一般來說,夏秋季節比較適合剝去樹皮,海桐皮夏天枝葉茂密,刺長得也是最多,但此時正值中醫的長夏時節,氣候多雨而溼熱,最是釀成長夏溼邪的時候,所以海桐皮的需求也倍增,這時候砍伐刺桐樹剝去樹皮用來製作藥酒可以祛風溼、通經絡。山谷地區,交通不便,道路崎嶇,有工具也施展不得,唯肩挑背馱的挑夫們可靠,時間太久,挑夫大都有肩背疼痛的毛病,用海桐皮泡的藥酒喝到口裡舒心,抹到背上痛快,很是受到歡迎。

柴夫把它用來當柴燒,醫生用它泡藥酒調理“風溼疼痛”!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仲秋應肺,肺合皮毛。秋季天高雲淡,氣候乾燥,人體以應四時,毛孔翕張,容易感時而發皮膚疾病。長夏時節氣候潮溼,溼邪依戀而皮膚易生溼疹,秋季乾燥氣候,虛邪賊風易通過張開的毛孔進入血分而煎灼津液使得津液減少,皮膚不榮,而生疥癬,導致皮膚瘙癢得厲害,而此時用一點海桐皮就好得多了。

柴夫把它用來當柴燒,醫生用它泡藥酒調理“風溼疼痛”!

海桐皮味苦性辛平,苦能燥溼,辛能發散外邪,《本草綱目》中記載海桐皮“能行經絡,達病所,又入血分去風殺蟲”,如果能夠配伍蛇床子、苦參和土茯苓一同使用的話,殺蟲止癢的藥效將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