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调查年轻人的储蓄率接近零说明什么现象?

黄蜂二师兄


看到这个问题,不禁想到之前看的一则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万+,当时看到后不禁想这则数据这么统计的,真的有这么多?

但回想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发现几乎人人都有负债,从信用卡、花呗、借呗到各种借贷平台,只是负债的大小而已,或许90后人均负债12万+并非是不实数据。

回归到问题,年轻人储蓄率接近零说明什么现象?

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年轻人储蓄接近零说明:

①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多喜欢预支性消费;

从11年开始,双十一的成交额年年攀升,固然有可能存在虚假成交。但其庞大成交金额便表明了,国人消费观念已经在转变,同时也侧面暗示国人对廉价商品的需求逐年递增,否则为什么在知道网购遍地坑的情况下,还继续大规模网购,说白了就是手上没钱,不敢买太贵的。

②抗风险能力接近于零,暗示这一人群的生活品质在下降;

存款接近于零的情况下,试问你敢随便任性离职吗?敢追求高物质、高精神的生活需求吗?所以存款接近于零也将表明了年轻人这个群体的生活质量在下降。

我一同学,每月套现信用卡一半额度,到时资产为负,想换份喜欢的、工资高点的工作都不敢,因为怕没钱还信用卡,已经成为典型的卡奴。

③实体企业生存困难,导致用工成本增加,薪资水平跟不上物价飞涨。

储蓄接近零,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多、另一方面就是收入少,而这就牵扯到薪资,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什么都在飞涨,唯独用工成本慢慢涨,薪资增幅远跟不上物价涨幅,这需要国家队出手调控物价。

好了,上述便是我的愚见,喜欢的话请采纳。


财经孟


现在的年轻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家中经济情况都还不错的,二是家中经济条件差的,相信这两大类都不占少数,可能经济条件差的要占多数一些。

年轻人储蓄率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低收入高消费。这是普遍存在的,希望大家不要用那些高收入的少数个例来推翻这句话。

一些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资历不够丰富,社会很多的优质资源都被70,80初的人员占据着,无论在国企,私企,事业单位,一些重要岗位或者薪酬高的岗位都是那一批中年人,他们把握着主体。

年轻人进入某单位后,都是在基层坐起,也许是体面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但是工资确实很低的我,大多都是三四千的工资。尽管他们血气方刚,尽管他们满腔热血,尽管他们有能力有才华,可是就是没有派上用场的机会,或者他们在单位里施展了很强的能力,也没有高升的机会,也难以获得高收入,因为没有你的位子,你只是替领导办事的。因此年轻人的收入是很难提高的。

为什么会说高消费呢?房租往往就能除掉一小半的工资,节约点的可能会便宜些,剩下的衣食住行样样都是花钱,毕竟不是在农村,粮食自己种的,衣服自己缝的,因此每个月下来,基本不会有剩余的。这让年轻人看不到机会和希望,其实还是很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这是年轻人的无可奈何,也因此很多人变成了所谓的佛系青年,他们不是不奋斗,是他们奋斗了也只能勉强生存。

这个社会说是给了很多年轻人机会,可是真的年轻人日子很难过的。年轻人满怀信心进入某些单位,可是也会被磨灭,这是一种悲哀。

储蓄率低不能怪年轻人花钱多,他们很大一部分花的钱都只是为了生存,最关键的是没有高的收入。


晨阳之源


年轻人的储蓄率接近于0,这可是个大问题。说明了不少年轻人外表光鲜但是实则资金流非常吃紧,甚至已经把提前消费、透支、“拆东墙补西墙”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一旦遭遇失业、家庭变故的风险,很可能平凡的生活都将难以为继。


年轻人为何不再迷恋于存款?

微薄的薪水、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独自在外打拼想要攒下钱着实较为困难,但是也不至于达到存款为零的境地。这也能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提前消费的思想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普遍共识。

不说别的,看看现如今的大学生还有几个没有开通花呗、白条?甚至不会使用这些功能都会被同学所嘲笑。面对动辄几千的球鞋、面对高大上的iphone手机、面对同学、朋友一次次热情的聚餐邀请,我们寒酸的钱包还能撑多久?

当物质生活成为超越一切的信仰,当光鲜靓丽的外表比内在品德更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钱,就会显得尤为重要,花钱也会变得更加毫无节制。前几年大量爆出的“校园贷”事件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不少的问题。我们的大学生也好,年轻人也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正在逐渐走向一个极端,对于金钱的狂热、痴迷从未有现如今这般赤裸裸。

年轻人不是不再热爱存款,而是在这个商品经济繁荣的社会中根本抵制不住“购物欲望”的诱惑,根本存不下钱,甚至为了所谓体面的生活负债的也不在少数。


“零存款”会有怎样潜在的危机?

光鲜靓丽的外表都是依靠借来的钱去维持,这种浮华、虚荣的生活又能持续多久呢?

“零存款”将摧毁我们未来的生活。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没有雄厚的家底,没有过硬的人脉,我们的未来完全依靠于我们自己去努力打拼和创造。父母已经年迈,能帮我们的也已经很少了,而且他们也需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存下一笔积蓄,为自己的未来做考虑和准备。

我们即将遭遇的第一个坎就是——结婚买车买房。试问,没有存款如何应对现如今高昂的房价?甚至对于不少中产阶级而言高达百万的资金数额也不是能够一下子拿的出来的,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其结果往往是父母倾其所有给我们买房买车,甚至还需要背负几十年的债务,原本就负债累累,入不敷出,每月还需要父母的资金补助,那么结婚后面对被掏空一切无法资助我们的父母,面对沉重的贷款压力,这日子又该如何继续呢?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想要短时间内改掉铺张浪费的习惯又谈何容易,对于很多人来说,甚至将所谓的“面子”等同于自尊。。。

遭遇的第二道坎就是——孩子。孩子的出生对于很多家庭而言是一个转折点。从此肩膀上就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为人父母之后也多了不少经济上的压力。孩子的奶粉、尿不湿都是一笔不容小觑的开支。等孩子稍稍长大,又将面临早教、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的轮番轰炸。没有积蓄,只有债务的家庭又能走多远呢?

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可不像甜蜜的恋爱时期那般美好,面对着生活的种种压力,面对公司的种种不顺心,只能默默去忍受。家庭冷暴力也会在这一时期频繁爆发。毕竟“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穷的年轻人”难道都怪罪于年轻人好吃懒做,习惯于透支消费吗?这是一个原因,但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他们成长成才的环境,太过于势利了,太强调成功了,太关注于利益得失了。


浮云视界


信用经济时代(赊账经济:),年轻人消费观转变。也应该不是没储蓄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负债,暂时无可厚非,银行,贷款公司,花呗等为了业绩(赚钱:),引导年轻人向发达国家学习,信誉消费,预支消费,欠债还钱,当然就没钱储蓄了。网上流行段子,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预支消费,70后替90后还债。大环境来说,经济增长,有稳定工作,有负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度负债,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伤害,可以对比一下日本韩国台湾的卡奴。低储蓄带来的不安全感,和对突发事件的可抵抗力下降。




天道传媒


说明了年轻人接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向美国人学习。不是那个买房子的故事就是让人先借贷买房,然后有了房住再争钱还贷吗。

人上百,各样各色。年轻人的储蓄率接近零,不会都接近零吧?如果大部分的年轻人的储蓄接近零,这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失业?收入降低?为了买房?准备创业还是准备结婚?原因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都集中到某一个时间段更值得探讨。

总之,不乏一些缺乏计划的人,今日有酒今日醉,明天无酒再拼兑的人。寅吃卯粮自古就不乏其人,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吉祥如意


1 年轻人的储蓄率相比较于前几年是在下降的,另外,不光是年轻人全社会的消费群体储蓄率都在下降。这是个表象。但深层次的影响是多样的。

2 最直接说明银行存款利率的降低,社会其他投资理财渠道的扩展比如余额宝、微信理财、京东金融、其他p2p受益相对较多,导致银行吸储力下降。

3 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对增加。现在群体消费观念改变,更喜欢购买;支付方式多样、花呗与信用卡等提前消费方式的增加和便利等等。

4 说明物价上涨的幅度、通货膨胀的增长要远超于人均收入的增加幅度,因此可用于存储的货币比例是相对递减的。

5 由于房地产发展、捆绑消费能力严重、除去房贷可用于存储以及消费的资金,所剩不多。


地球冷知识


很现实的问题……

第一,我想应该是部分年轻人追求生活的高品质,高消费。

第二,应该是源于生活的压力,现在什么房贷,车贷,各种生活必须的开支。

第三,那就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了,不求上进,拿着两三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得过且过。

然后就是观念的问题了,很多年轻人有钱了现在不喜欢存银行,喜欢投资理财,来赚取更多的收益。

其实有没有存款,重要的是自己要去为了更好生活而努力。


一个木脑壳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有几方面原因导致当下的年青人储蓄很少甚至没有储蓄。一是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现在的年青人敢于消费,敢于提前消费。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比较健全,年青人对将来的收入预期较好,没有了对将来的生活不确定的恐惧。三是房子问题,绝大多数年青人靠自已供房,用去了收入的很大一块,压力很大。四是孩子问题,生活消费成本很高,抚养孩子的费用很大。就这几个方面原因,年青人想储蓄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竹山村人


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一点,我国的调查一般都是统计达到一定基础的群体,就好比平均工资的调查。

其次储蓄率,并不能提现出年轻人有没有钱,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大部分领导,都是现金藏家里,存银行?被发现了怎么办,他们的孩子还需要什么储蓄?

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年轻人都是欠银行钱的,还储蓄呢,说出来让全世界耻笑。


芸芸百姓


很多年轻人买车买房都是父母给的钱,他们那还有那么多的闲钱,既然有,大多在余额宝或卡里,方便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