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閩南人、潮汕人、溫州人,寧願開個小店或擺個攤也不願意打工?

華福飄香


潮汕人一枚。

我身邊有很多親戚,朋友,家裡面基本上都是自己開店或者開廠的。

在我們這邊有句話是,寧睡草蓆,也要自己創業。

本來這邊地理位置比較偏,古代就是靠捕魚為生的,經常出海捕魚的人,膽量和血性不會少。

而且以前的時候這邊很窮,有句話是窮人出歹膽。

為什麼這邊出來那麼多香港人呢?

原因是窮!一戶人家兄弟十幾個,個個要吃飯,上學艱難早早出來,我親戚就是那個時候偷渡去香港的,偷渡是一件很驚險的事情,你失敗了,有可能就是死海里了,所以活下來的人,都是有些能力的,後來香港迴歸,那些偷渡去香港的人就變成了香港本地居民了。

這邊有句話是,如果你要讀書,就要好好讀,考好的學校,如果你沒有本事,那就早點出來打工,存點錢,做生意。

我表弟,今年16歲決定不讀書去打工了,然後我叔叔用自己的身份給他開了銀行賬戶,他說,他今天起打工賺的錢,我幫他存,存到他有能力之時去做生意用。

這就是潮汕人家的教育。

要麼做個頂尖的讀書人,要麼努力做自己的生意。

寧睡草蓆,不為他人做嫁衣。


小米的生活號


2002年,我被溫州佬忽悠了,長達十六年深陷其中。但我很感激他,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如今的我!他就是我死黨,同學,現在年收入3000萬左右。

當年我畢業,被分配湖南某設計院,事業編制;確實很無聊、沒事幹跟等死一樣,溫州佬叫我回上海打拼,說搞個大項目,我去的話兩兄弟一定會有發展,因為我們都很醒目。

第三天發工資,我都沒等著,第二天就去了!

項目確實大,投入也不小:主要投入是體力!

擺地攤,媽的,進些假玩意手錶啊什麼特色工藝忽悠外國人,還沒有穩定的地攤;在淮海路酒吧門口流串……那口才絕了,被外國人發現是假的撒腿就跑……

項目太大了。從那後,在溫州佬身上學習很多拼勁、狠勁、思維方式……


花和尚


我是正兒八經的潮汕人,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那就索性嘮叨幾句。確實是大部分的潮汕人都有比較深刻的做生意的思想,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菜市場上很多商販已經普遍很多90後80後參與其中,大多數的人都是寧可做點小生意,都認為小小生意能養家,小小生意能發家,當然,這個初衷是好的。潮汕人做生意的思想延續一代又一代,賺錢難嗎?難,拼的是那股幹勁!

現在90後00後甚至80後這兩三代大部分還是生活富足的,出來社會如果想著有點個人成就不啃老的話,在外打工的要沉得住氣,別一個眼色一個不如意就賭氣,給自己找各種藉口,玻璃心的人哪個老闆見了都不會重用,失去的是機會。如果是做生意的,心態放好,前期不要過於計較得失,做生意要把基礎打好,把為人處事做好,不考慮長期投放的而想著持續創收的都是異想天開,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會存在,好好努力,腳踏實地。

不管是創業失敗還是打工不如意,貧窮不可怕,怕的是不思進取!加油^0^~

我是熱愛生活美學的小然媽,別忘了關注我哦,謝謝點讚的朋友💋


生活美學家小然媽


我在溫州打過工(做的是鞋機售後)和很多溫州個體老闆交流過,他們告訴我一個溫州人做生意的那股狠勁和拼勁,當時就問,你們溫州人普遍都有些家底,做生意賠錢的那些溫州人怎麼混的那麼慘(其實說他們慘只是相對於咱們外地打工族來比的)溫州老闆告訴我他們溫州人做生意的那股破釜沉舟的精神,他用了一個比喻來跟我形容的,簡單舉例說,溫州人和上海人或是其他地方的生意人手裡有10塊錢,其他做生意的可能只會做6--8塊錢的生意,因為他們也都想著萬一要是不賺錢還有個吃飯的錢,而溫州人則不同,他們溫州人會去在借10塊錢做20塊錢的生意,這也是溫州人做生意成功的人都很風光,而失敗的就很慘的原因。


誠厚蒸汽洗車設備


本人以前做服裝行業,出道在浙江義烏,後來在老家做外貿服裝加工,外貿不好做就到了在溫州做休閒男裝,做了五年,很多人都看過《溫州一家人》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我看了三遍,看過這部電視的人都會有感觸。我在汕頭待了一年,現在廈門,這麼多年下來我總結我的幾點看法:

一、窮則思變。

在開放前期,溫州、閩南、潮汕沿海一帶都是很窮的地方,很多60-70後讀書也少,為了謀生遠走他鄉,飽受生活的艱難,但也造就了他們一個特性:能吃苦,精打細算,見多識廣,嗅覺靈敏,膽子大,會抱團。

二、觀念超前。

改革開放以後,對國家政策嗅覺靈敏的還是沿海這邊人,閩南、潮汕是華僑之鄉,海外的先進思念觀念帶入國內,其實改革開放就是改變觀念,解放思想,創業經商就是這批人帶動了沿海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有了經商的觀念,誰還會打工,中國的製造業大多在沿海,就很容易形成產業鏈,比如我開服裝廠,我需要紙箱,包裝帶,拉鍊,外包一些手工等等都會照顧一些親戚朋友,所以當地打工的比較少。

三、重視教育。

到了近期,沿海富二代,富三代:80--00後,更不會打工了,話說回來也是打工,是高級打工,因為他們前輩們重視教育,他們知道打江山不易,保江山更難,都注重下一代的教育。


Wjh智慧生活


我在溫州十幾年,結識了不少溫州朋友。他們從骨子裡就是生意人的想法,比如一個女孩子,不是去找個公務員這類混吃等死的工作,而是開服裝店、飯店、麵店等等等等!究其原因如下:

1.環境 "七山二水一分田"說的就是溫州,而且在上個世紀,去溫州需要過幾條江河,交通非常不便,所以閉塞、貧窮就是溫州的標籤。種田種地壓根沒法養活家人,所以,窮則思變

2.教育 這裡說的教育不是學校教育,是言傳身教。舉個例子,現在的小孩的玩具都很多,絕大多數都是玩膩了父母再去買,孩子也是看到就要,這是基本狀況。溫州呢?有專門的帶孩子在星期天參加集市,就是把自己的玩具帶過去參加交易,如果一個小朋友看中了我的小孩的東西,那我的小孩就會看看他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可以交換的玩具或者產品,這當中換什麼?換多少?都讓他們自己去溝通,這就是商業最原始的形態

3.家長的影響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到自己公司去,讓孩子接觸生意,比如會議,比如接待客戶,比如和客戶溝通等等等等,這是最好的教育

4. 網絡 這個網絡不是互聯網,是生意夥伴的關係。簡單說,如果安徽人或者江蘇人或者北京人做一個產品,你賣一個地方,需要開拓一個地方的市場,但是溫州人如果做一樣產品,可以很快速的賣到全國,甚至歐洲,美洲,非洲……因為他的親戚朋友,他親戚朋友的親戚朋友幾乎都是生意人,三竿子撈一下,可能就可以賣遍世界,這是幾輩子積累下來的,非一日之功

5.互助 溫州人互助是出了名的,他們很少嫉妒自己的親朋發達了,相反,他們願意為某一個人發達出錢出力,付出所有。有一個我認識的叫做聰聰的女孩,20來歲,不到1米6,很瘦弱,幫他阿姨家的表哥管理倉庫,50-60斤的面料,扛起就走,每天要搬幾十個這樣的面料,重要的是沒有怨言,項目清楚明瞭。什麼物品倉庫還有多少,基本不用看記錄本,就可以報出來,這可不容易,是在“用心”做事!相反,比如安徽或者江西或者其他絕大部分地方的很多人,最看不得的就是誰誰誰發財了,心理嫉妒的不行,恨不得他早點倒黴。這是最大的區別!

6說了這麼多的優點,那麼有沒有缺點呢?有的。比如留在溫州本土的企業或者溫州人,格局不夠大。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溫州本土的品牌不夠多,基本以代工為主。但是出了溫州,到了外省或者外市,又不一樣了,有很多品牌都是溫州人創立的。本土的企業主是上半年我投資100萬,下半年必須能回頭,第一年不賺可以接受,但是一定要保本能回本。至於品牌需要三年、五年的持續投入,這是他們不接受的!這一點也是我期望溫州人可以有所改進的地方,期待!

說了這麼多,大致可以解釋他們為何骨子裡就是生意為先了吧。我想,閩南、潮汕人容易成就商業,原因應該是相近或者相同吧!


江山如畫指點一下


作文為溫州人的外來媳婦我來分享一下溫州人做生意的心理。

我身邊的人中十個人中有八個都是做生意的,剩下的兩個不是在編老師就是公務員。

如果給他們拍個序:1.做生意

2.考編

3.考公務員

他們年紀輕輕目標就很明確,知道自己要幹哪一行,和我這個渾渾噩噩的人來講少走很多彎路。

溫州人提倡做生意,鼓勵做生意,有團隊精神。無論親戚盆友都可以合夥做生意,他們分的很清楚,沒有貪小便宜的心理。資金上也是共同集資共同賺錢,互惠互利。

溫州人對有錢人的嫉妒心很少,親戚中不會因為誰有錢就嫉妒,親戚中有人做生意成功了,就會惠及親朋好友,他們願意提攜你。所以溫州家族企業多。

最後一點就是溫州人肯吃苦,有拼搏精神😊


溫州山村代課老師生活


2002年,卑人被單位(行政事業)領導逼的去了廈門投靠朋友,當時廈門打工的最低工資標準為746元,而本人在甘肅白銀事業單位為正科大學畢業工齡十年的工資為700多元,朋友開了1000元的工資給我,我感到驚奇。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問候具老兄小弟在哪發財,星期六星期天我去轉廈門的市場,每到一個地方對我是一種刺激,領略了石獅的繁華,欣欣向榮這個詞語的含意我在石獅的服裝市場上真正感覺到了。46天時間,使我解放思想,北方安逸舒適,工作上巴結領導的思想沒有了,有財富才是真理。

回到家鄉後,開洗車行掙錢,把房子抵押給銀行貸款開小商店,經過這15年的發展,開了公司,自主創業。能有今天,思想意識的轉變十分重要,吃苦第一,機遇很重要。

不去廈門,今天還是個職員,喝茶,看報,等退休,周崗位沒有多少工作可幹。

感謝廈門,石獅給我的思想大解放。更應向閩南,潮仙,溫州人學習。


qzuser216168147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我就是溫州人,在我身邊的確有很多人寧願開店,也不願去打工。我一個朋友與人合夥開面店,房子是自己家的不用店租,但因為店在村子裡客人不多,且菜品定價便宜,每人每月利潤只有三千多。

自己起早貪黑開店,當廚師又當服務員結果工資和打工差不多。我都不知道他在堅持什麼。 溫州的大環境就是創業,在溫州,國企很少,溫州的企業基本都是自己創業的。大部分人不是進體制就是自己辦個廠,且員工很少有溫州人,基本都是外地人。我爸爸,叔叔,舅舅等都是自己辦廠或開店。

周圍的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一個大如果從小接觸的環境家人都創業,等他長大很可能也會創業,而不是打工。

並且溫州人傲氣,要面子。溫州的工廠裡基本都是外地人,本地人如果進去就會覺得丟人,沒面子。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覺得自己讀了大學有文化,又年輕氣盛,就算打工也做不了多久。大公司裡的高管經理都不太喜歡本地人,因為本地人靜不下心,遲早會出去自己幹。

一般來說,開店掙錢比打工多,像開頭我朋友的例子很少。溫州人思維上更喜歡自己打拼,不喜歡被人管,所以不願意打工。我老公在公司上班,就經常吐槽領導囉嗦,想著有機會就創業。

溫州人的創業思想深入骨髓,打工的很少。

忠言逆耳利於行。 飛哥團隊所答內容,都是多年創業經歷留下的創傷。
沒啥文采,都是乾貨。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寧為雞頭,不為牛後。雞頭再小,吃進去的是米;牛後再大,屙出來的是屎。

這幾個地方的人,老闆意識非常強烈。他們寧願在大街上支個小攤,做每月只有二三千元收入的老闆,也不願到公司去打工,做個每月固定有五六萬收入的白領。

因為,攤子再小,店子再不起眼,那也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看著踏實。只要自己勤快肯幹,頭腦靈活,會經營,會管理,小小的店鋪自然會從零開始,慢慢發展,一年上一個臺階,一年變一個樣。今日毫不起眼的小店鋪,也許就是將來的全球500強企業之一。

而為別人打幹,即使自己再聰明能幹,再刻苦努力,做出的成績再大,自己為企業所創造的利潤再多,將錢揣進自己荷包裡的人,永遠是老闆,沒打工者什麼份。

萬一哪一天老闆犯糊塗了,或者害怕自己駕馭不了太聰明能幹的員工,老闆一句話,就能將打工的人開革掉。

相傳溫州的一些處長、主任,白天衣冠楚楚,在單位裡面呦五喝六,威風八面。下午一下班,就換上一身非常普通的行頭,成為自己家所開店子的一名普通員工。某個夜屑攤上的一名負責上萊洗碗的員工,也許就是白天某個單位裡頭的大處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