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體詩人"趙麗華與“腦癱詩人”餘秀華誰對詩歌的意義更大?

Mr莫逸文


這個容貌醜陋的詩人,在看臉的唐朝憑才華贏得了千古美名

唐朝之所以開創一代盛世大唐,就是因為其海納百川的襟懷。那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社會。它既崇尚才高八斗的文人政客,也有很多憑藉顏值高、會討巧而飛黃騰達的人。

有個詩人方幹,才華橫溢,卻因為相貌有缺憾,嘴唇缺一塊,因此在那個雖然看才華但也看臉的社會,他一直沒有受到重用。

他教的徒弟李頻,當初仰慕他的大名,拜在門下學詩,學完後輕鬆考中進士,後來大家祝賀這位老師時都說,弟子已折桂,先生猶灌園。

因為屢次當不上官,他拿著詩稿去拜訪當時著名的詩人,也是錢塘大官姚合,希望能得到推薦。姚合初次見面,看他相貌醜陋,於是就不以為然,等認真讀了他寫的詩後,發現這人確實才華出眾。

於是姚合熱情挽留方幹,讓他在官府中留住,談論寫詩方法,熱情款待多天,積極向上推薦他。但最後朝廷還是沒有重用他。後來人們讚歎他“身無一寸祿,名揚千萬裡”。

法華寺上方

唐 · 方幹

砌下松巔有鶴棲,孤猿亦在鶴邊啼。

臥聞雷雨歸巖早,坐見星辰去地低。

一徑穿緣應就郭,千花掩映似無溪。

是非生死多憂惱,此日蒙師為破迷。

方幹寫的詩,讓同時代的詩人們都讚歎不已,有的說,他的詩就像冰晶一樣通透,有的說,他的詩像雲霞一樣絢爛,還有的說,讀他的詩,就像品嚐珍饈美味,讀完了都不用再去吃肉了!當時江浙一代,凡是修建個園林名勝的,都要請他去題詩方顯儒雅。

後來方幹去世,他的學生都在討論要給老師什麼諡號合適,他的妻子說,建議取康字。大家都問為什麼?老師生前生活儉樸,粗茶淡飯,去世的時候也沒有酒肉相伴,為什麼要取這個康樂富足的康字呢?

他的妻子回答說,先生生前,原本可以就職高位,享受厚祿,但是卻因為性格清高,所以堅決不要,這不就是富貴有餘嗎?況且先生生前淡泊名利,不求富貴,安貧樂道,內心時刻保持康樂,這個康字難道不合適嗎?

眾人一聽,老師生平性格確實,紛紛點頭稱是,認為這個字非常準確。在他去世後,學生們還尊稱他為玄英先生,意思就是說老師像玄英石一樣,剛直不阿,珍稀通透。

砌下松巔有鶴棲,孤猿亦在鶴邊啼。在這風景秀麗的群山之巔,每日有松鶴相伴,猿猴在林中嬉戲,一派佛國祥和氣象。

臥聞雷雨歸巖早,坐見星辰去地低。每日裡和天地自然融為一體,在這山中隨意賞玩遊走,累了就躺在岩石上睡一覺,聽到雷聲隆隆,變天了就早回寺廟。夜晚在高高的山頂休息,彷彿群星就在頭頂不遠,伸手就摸到了夜空中的群星。

一徑穿緣應就郭,千花掩映似無溪。在綠樹蔥蘢的山林間行走遊玩,有時看似前方沒有了路,但是穿過去之後就會發現,通往回家的路總是有的。經常能夠聽到路邊有潺潺的溪水聲,但是繁花掩映,五色斑斕,反而看不到溪流。山中景即是佛中界,亦真亦幻,亦實亦虛,有緣人才能看破。

是非生死多憂惱,此日蒙師為破迷。世間那麼多的生死離合,貪嗔痴怨,多由此而生煩憂。如果都像這高山清風,松鶴月明,心中時時保持曠達澄澈,就不會平添這些許多無故煩憂。領悟瞭解了這些佛門道理,或許就是這次我上山拜見禪院高僧,最大的收穫了!



你不知道的最美唐詩


閒話少說,貼上幾首兩位詩人的詩,大家讀一讀。

趙麗華



《 想著我的愛人》

我在路上走著

想著我的愛人

我坐下來吃飯

想著我的愛人

我睡覺

想著我的愛人

我想我的愛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愛人

他肯定是最好的愛人

一來他本身就是最好的

二來他對我是最好的

我這麼想著想著

就睡著了


餘秀華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風華西楚


最粗暴簡單的解釋,趙麗華的詩歌很差,基本上是譁寵取寵,如果從文學史上判斷,大概激不起任何反應。餘秀華的詩歌比現在大多數的詩人都好,只不過很多詩人都不承認,尤其男詩人。如果從文學史上來判斷的話,我希望我們能夠記住餘秀華是因為她是一名優秀的女詩人,而不是腦癱詩人。腦癱詩人這個說法,激發人們的反感和同情,反而讓我們忽略餘秀華在底層生活的苦難早就出對生活最深刻的領悟,這些苦難並未打垮詩人,昇華為生活的智慧和文字,構成了她詩歌中很閃光的元素。

更專業的詩歌分析,留給評論家,我突然想起餘秀華剛火爆的時候,發生在身邊的一件小事,順便聊一下。

被媒體炒作的“腦癱詩人”餘秀華火爆之後,我收到了一位家境優越,做珠寶生意朋友的信息。她說讀餘秀華的詩歌讓她感到“不適”:“她應該先把自己照顧好,再去寫詩。家裡人也不幫她治病嗎?”

我不知道如何解釋這種寫作的困境。我並不認為餘秀華的詩歌有多麼優秀,但是我從媒體採訪的隻言片語中,也能感到這是一個在生活的困難中磨礪,日漸清醒的女性。也許她身體的殘疾只能讓她的精神世界更加的豐富多彩。她的詩歌源自她的生活,她苦難的人生。但是從她爽朗的笑聲,以及坦率而毫不做作的談論自己寫作某些性禁忌的主題中,感受到她思想上的健康。當然,詩人並不必然就要生活在苦難中,但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選擇人生的時候,只能從宿命的寫作中發掘這種人生中豐富的意義。

很多人並不瞭解苦難的意義。苦難不是選擇,是宿命,是無法逃離的人生。生理上的殘疾,讓人會愈加註意到精神上的尊嚴。也許,閱讀她詩歌上的“不適”,不是因為她的詩歌,而是因為“腦癱詩人”不應該這樣寫作詩歌。無論是用階級差異,還是用女性視角,都無法讓這位健康的,環境優越的朋友感受到苦難與詩歌之間的關係。

“何不食肉糜?”說出這樣話的人,不用去讀餘秀華的詩歌。閱讀只能讓她困惑,因為她無法理解人生還有無法選擇的苦難,而這苦難在絕境中發出的吶喊,通過優雅從容的書寫,完成了某種神聖的蛻變:鳳凰的涅槃。

我並不覺得餘秀華的詩歌很優秀,但是餘秀華比很多健康的詩人更優秀,這是真實的。


說書人思鬱


高三時語文老師給我們賞析了餘的這首詩,挺喜歡的


有夢不難12


新詩幾成笑話,梨花功勞甚大。

口水扯成幾截,竟然也成名家。

若說有啥意義?拆了詩壇籬笆!

不用抒情言志,只需裝愣充傻。

人人都是詩人,誰不會這兩下?

管他平仄格律,不屑文筆才華。

更勝宗昌打油,至簡韻都不押。

但得譁眾取寵,哪怕譏諷笑罵。

秀華倒算勵志,腦癱農女寫詩。

詩曰要來睡你,驚世駭俗如斯。

遠比文君豪放,更勝紅拂情痴。

見鬼婉約含蓄,去他禮義羞恥。

迴歸動物本能,懶說女兒心思。

當下浮躁時代,出格就是本事。

眾多噱頭一身,便成炒作熱詞。

雙華名重詩壇,當引效顰東施。

可嘆泱泱詩國,何以躁亂若茲?


一水詩塾


我喜歡餘秀華的詩!她的詩,清新裡透著機智,平靜裡浸著苦澀,激情中顯出剋制,詞語節奏與情感張力都顯得與眾不同。在詩壇滿目“行活”寫作的今天,這樣的詩確實給人帶來驚喜。

餘秀華未能走出那個也叫橫店的鄉村,她對詩意的發現,源自對那個村莊一草一木的觀察與領悟。她不僅僅是呈現,還有著對世間和自身情感未知部分的探索與追問,那目光如此不同,有疼痛、有孤獨,也有堅韌、有信念。如她詩中說的“巴巴地活著”,“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春天”。

所有的詩人都有同樣的目標,從尋常瑣事中發現新的意義,在毫無關聯的事物間建立聯繫,用最普通的字句表述出最新奇的體驗。我們常說的詩歌才能,不過是這種隨時能把你變成孩子的心靈力量。其實,哪個人的青春血液中沒湧動過一個詩人?餘秀華只是用心靈和詞語的力量,讓那個詩人活了下來。

一個封閉的鄉村,一個身有疾患的農婦,能寫出這麼有感染力的詩歌,這確實是一個大眾傳媒喜歡傳播的故事。但這樣的故事,如果能喚醒青春時曾擁有過的自由創造的天性,有什麼不好?

至於趙麗華的所謂“梨花體”,那只是網絡口水而已,沒人會把它當詩來讀!


秦玉龍


“梨花體詩人”趙麗華與“腦癱詩人”餘秀華,誰對詩歌的意義更大?怎麼回答呀?她們的詩能對當今詩壇產生深遠影響麼?她們的作品對成為傳世之作嗎?

答曰:不知道。

趙麗華,河北霸州人,2006年九月,因發端於網絡的“趙麗華詩歌事件”而爆紅。一級作家,梨花體代表詩人。看兩件作品再說吧:

《一個人來到田納西》

毫無疑問/我做的餡餅/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磨刀霍霍》

先用砂輪開刃/再用砂石打磨/再用油石細磨/最後用面石定口/這位來自安徽的磨刀師傅/手藝爐火純青/我掂著這把寒光閃閃的刀上樓/樓道無人/我偷偷擺幾個造型/首先是切肉/然後剁排骨/最後是砍人

《緊》

喜歡的緊/緊緊的喜歡/一陣緊似一陣/這麼緊啊/緊鑼密鼓/緊緊張張的/緊湊/緊密/緊著點/有沒有緊/太緊了/緊死你/最後一句/是殺人犯小M/有用帶子/勒他老婆的/脖子時/咬牙切齒地說的

古人云:“詩言志”,“歌詠言”。詩歌是最精練的語言,用最精簡的筆墨勾勒出美好的意境,用鮮明的形象去感染和打動讀者,以及引起心靈的共鳴。詩歌的創作方法是“比”“興”“賦”,要的是情景交融,物我兩忘。這種把散文句子分行寫,不打標點就算詩的文字,我是不敢恭維的,簡直就是幼兒園的水平。我也不知道那些頭銜是怎麼來的,評委們用什麼標準定的。那首《緊》,看了多半還在往那方面想,誤導呀。我不想多說了。

至於餘秀華,她的詩與“梨花體”好一些,這樣說,並非因為她腦癱,是殘疾人,也並非因為她賺稿費去離婚的勇敢,我只是就詩論詩。《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至少喊出了自己的心聲。身不能遠行,心依然能翺翔,,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要說影響,那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至少要經過數十上百年時間的淘洗,甚至會更久,經得起時間的打磨,才能留下閃光的金子。讓時間去證明一切吧。



綺閣書生


就兩個人的詩歌水平,各有千秋,意義不同,所以談不上誰的作品意義大,誰的作品無意義!

趙麗華“梨花體詩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協會會員,曾在《南方週末》《蘭州晚報》等多家刊物有其專欄。擔任全國文學最高獎“魯迅文學獎”、“柔剛詩歌獎”、全國“愛情詩”大獎賽及全國“探索詩”大獎賽評委等。我們分享一下他的兩首作品:《我愛你的寂寞如同你愛我的孤獨》趙又霖和劉又源/一個是我侄子/七歲半/一個是我外甥/五歲/現在他們兩個出去玩了

《流言》流言像楊花一樣飛著/我伸出手掌/抓住了其中一片/感到它沒有絲毫的分量/但是在街上/它迷亂了那麼多人的眼

其作品淡如水,以白話的形式流於一種對文化的敬畏及崇拜,甚至許多網友諷刺性的模仿!

餘秀華,1976年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詩人。以其作品《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而名噪於世,在2014年走紅於網絡,先後行走於中國的大江南北,為世人所矚目!餘秀華的作品確實充滿著智慧及雋永的特點!



兩位詩人比較,餘秀華文壇的貢獻意義更大些,文學生命力將會更久遠些!


解悶日記


我無力和無意評價兩位詩壇“前輩”,我也不知道做到“家”,應該什麼級別。我永遠是詩歌愛好者,我一直的觀點寫詩很難。很多靈感一現的文字許久之後,我都感覺不咋地,雖然我也寫不出。

我從側面來表達我對“詩”的觀點。任何題材的一篇較好文章,除了文字基本功因素外,(我基本功都差),都需要有三種因素:有良好的中心思想(主題);具備四種美之一(文字美、內容美、意境美、心情美);有內涵或有外延。

我不是理論者或理論家,但是我卻知道應該要明白“詩”,包括哪些種類,應該怎麼發展。古代的“詩、詩歌、詩詞”是有嚴格標準和定義的,所以很難學很難發展。自白話文出現後,現代詩如雨後春筍,嗖嗖地生長蔓延。突然想起上學時學過的現代詩《信天游》和《周總理,你在哪裡》來,這都是值得流傳的現代詩。當然還有其它。

詩歌是要發展的,古代也有不入流的打油詩,說句實話,古代也有隱晦詩,淫、穢詩。“百花齊放”肯定要執行的。記得上學時學過現代詩歌種類有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長篇詩等。能夠自成一體眾人模仿首先值得表揚,但是一篇好詩或好文章,是不能少了上述三種因素的標準。(純個人觀點),只要有這三條我都覺得好。

我曾經評論過《一個人在田納西》等。我這樣以為,表達了作者“去了某個新地方後,既感到孤寂又感到驕傲的心情”。說句實話,我沒有真正讀過和研究過兩位“詩壇前輩”著作,只是最近才知道有這兩位名人。通過別人提供的她們篇章,除了傳統分類,我想給她們的詩歌增加幾個類別:“露骨詩、口水詩、不是詩”。(不一一舉例說明,木有空)。

又突然想起散文詩來。散文詩,是散文一樣的詩,詩一樣的散文。嚴格地講這是四不像的東西。既不是散文也不應該在詩裡面。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靈感一現,冒出一個詞來:“詩一樣的語言而已”。所以在我增加的分類有一類叫做“不是詩”。

為了應對這個問答,我在文章裡寫了一首不長的詩,希望大家去指導。我希望詩歌發展的更好,因為我是詩歌愛好者。最後感謝友們閱讀。以上觀點,無意無力評論誰好誰不好,願拋磚引玉。

(圖片引自網絡)


文心夢風雨情


中國的詩歌已經走向未路,現在的人已經很少有人讀詩了,詩歌的魅力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因為現代詩歌拋棄了傳統的意境美,格律美,韻律美。我是一個詩歌愛好者,曾經拜讀過趙麗華,餘秀華的部分詩歌作品,及評論,我個人認為兩個人的詩歌對中國詩壇的貢獻旗鼓相當,處瀾不驚,平靜如水一般。沒有震撼人心的力度,厚度,缺乏感動,讀過之後便忘了。不像中國詩壇的大家的傳世之作,讀了能直擊心靈,沁入心扉,熱血沸騰,流下眼淚的好詩,存入腦海裡,至死不忘。艾青,郭小川,舒婷,顧城……等一大批優秀詩人的詩歌,凝鍊,意遠,深沉,朗朗上口,韻味十足!正是因為有他們的作品,詩歌的傳承才有方向,詩歌的審美標準才明確!詩歌之美是詩歌本身的含蓄,竟境,既熱情又深刻。餘秀華的詩歌太直白,生澀,趙麗華的詩太露骨而缺乏含蓄,兩個人的詩歌缺少美感,但都不能打動人心!詩歌創作需要創新,但不能無奈歌唱!所以,趙麗華,餘秀華的詩歌對中國詩歌的貢獻都不大!時代呼喚好詩橫空出世,更需要優秀詩人輩出,面對大海,春曖花開的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詩歌創作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