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內一些人對莫言獲諾獎冷嘲熱諷?

金夜羽


這個很好理解,一群人在山下,一起爬山,可爬山太辛苦了,所以大家夥兒就商量了一下:“我們這個高度足夠下面的人仰望了,到這就可以了。”莫言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這種平衡,打破了這種高度,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因為莫言得了獎以後才知其人的吧。

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會有兩種聲音,一種贊同,一種反對。前者、後者都是對當事者的褒獎,畢竟嫉妒也是一種仰視。想想也不難理解,比莫言資格老的,大有人在,比莫言有名的也大有人在,不如莫言的呢,那更是大有人在,一個人受萬眾矚目時,就要承擔來自各個角度的審視,權當一種“注目禮”就可以了,至於我這種人,只會慶幸,諾貝爾文學獎落華人囊中,與有榮焉。


快樂的汪四哥


簡單直接說,這是民粹主義的形成過程,何為民粹主義呢,我會在下面做個人理解式的解釋。

首先我們說說莫言獲獎這個事件的本身,我們經常說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是無限的包容性,我們的文化不僅能影響國人更能影響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諾獎是瑞典頒發,瑞典又是中立國,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莫言迎合西方怎麼怎麼,純屬無稽之談。

其次,這樣的獎項,我們中國人獲得也是榮譽,誰也不可否認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作家的衡量標準之一,獎項不是文學成就的全部,但絕對是文學成就的標誌之一,一部分人說莫言醜化了中國,甚至都能牽扯到莫言的長相,真是可笑又可悲,這都是什麼理由,純粹的不講道理和胡攪蠻纏,一個東西的好壞是人說不壞的,到底怎麼樣,時間是最公正的。文學作品最終的目的是要讓人類社會擁有更好的發展,之所以寫人性複雜邪惡社會不完美,就是要讓眾人覺醒齊心合力往這裡走。

而不是像歷史上那些朝代,誰都不說,盡情地自欺欺人,沾沾自喜地享受著我看不見聽不見的安逸,最終造成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啊,多少先進的東西,可以說在清以前都是不錯的,到清朝後期及新中國成立前,真是讓人心寒,這樣的教訓還不吸取,偏偏要做天朝大國夢,我不看我不聽,作家要寫讚揚的歌頌的,敢問這樣的作品有什麼意義,這和抖音小視頻裡短短几十秒的說好有什麼區別,何必去寫那麼一堆。

這些所有無理取鬧無依據的胡攪蠻纏的仇恨就是民粹主要,著名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就是這樣,被國內的人仇恨咒罵,理由就是不寫土耳其的好,不歌頌不讚揚,再比如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樹這樣一批作家,也是如此。帕慕克在採訪時說到這個事情,他說,我想沒有人比我更愛國了,我像啄木鳥樣治癒挑剔著腐爛的地方,卻被很多人看作是揭露自家的醜惡,真有那麼害怕嗎?不敢正視自己缺點弊病的人或國家,能發展的更好嗎?

所以,這還是民眾認識上問題,延伸出來就是文化素養的問題,每天刷抖音每天看雞湯,舒適的好笑的東西能增加什麼思想,自然就理解不了這樣的作品,可以把這個問題放到一個家庭裡理解,明知那裡有問題,還不去揭露改正,就那麼任其發展,這個家庭最終只會會垮塌,很簡單的道理,不敢承認問題,一昧的藉著愛國的愛國家主義咒罵有何意義?莫言的成就永遠在那裡,無人能抹殺和撼動。


書房記


莫言一個喪失了囯格人格的所謂作家。他的寫作,就是開一家垃圾站,把一些中國的垃圾分門別類地呈現給外國人和國內的一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和張藝謀走的是一個路子,那就是揭醜楊醜,讓外國人看看中國人的愚昧落後無知甚至自私歹毒。當然我說的有些籠統,大家只要看看莫言的大作《檀香刑》就知道莫言販賣破爛的"良苦用心"。《檀香刑》寫的是一個有經驗的劊子手給判為凌遲犯人行刑前後的細節,歌頌一個殺人的劊子手的特殊手藝擁有的特殊工具。莫言津津樂道,裡面不乏活靈活現的帶有極度欣賞性的細節描寫。因為這些描寫很適合西方基督教世界對中國異教徒的批判,很適合西方人看不起蔑視中國人的脾胃。讓他們認識到中國人自己都揭露了他們的愚昧和落後 ,證明了他們對中國人的誹謗的正確性。這樣的"作品",當然大受那些挪威評委的歡迎。所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名至實歸"。


洛陽老董1


因為莫言的《紅高粱》確實無料,如果不是張藝謀導演,又用國際明星鞏俐來演《紅高粱》,外國人怎會認識《紅高梁》呢?怎會知道中國有個莫言呢?平心而論,外國人根本不懂中國文化,很多人覺得寫《大宅門》的作者水平都比《紅高梁》水平高,還有李傲、餘秋裡、等水平都比莫言高得多,確實莫言的文學造詣還很差,如果同四大名著就更無法比,莫言的文學水平只能是個初中水平,書法水平就更差了,有不少小學二三年級學生的書法水平都比他高。再說如果要評,每年全國各省高考的滿分學生作文水平就比莫言的高千萬倍,我敢說就莫言碰上了不懂中國文化的外國評委,獲了諾貝爾獎,如果按這個水平可以獲獎,中國起碼有一百萬人的文學水平超過莫言,都可以獲諾貝爾文學獎了。莫言的作品如果被中國評委來評極有可能不合格。


手機用戶25001782296


這種現象看似不近情理,但是也屬於正常現象,換了別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恐怕遭到的冷嘲熱諷並一定就比莫言獲得的少!中國的讀者,接受傳統文化思想影響太深,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莫言的小說不入流,不如主流。試以《豐乳肥臀》為例,小說發生的時間跨越將近大半個世紀,從民國、抗戰一直寫到文革直至改革開放。作品從頭至尾呈現給讀者內容的缺乏正能量的東西,即使在描寫八路的抗戰故事上,也沒有把八路描寫得很高大很豐滿,顛覆了人們以往在文學作品中對八路的認識和看法。中國有很多人都具有民族主義情結,包括我自己也多多少少有這方面的傾向,就是看不得有人對中國的事情說三道四,即使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真實的社會面貌,大家心裡總會帶些排斥的情緒。加上大家以為莫言諾貝爾獎的獲得,可能會參雜一些政治因素,所以有人對他冷嘲熱諷就見怪不怪了!


翟永立1


真的不能怪大家對莫言冷嘲熱諷。因為莫言對中國人的極力醜化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欣賞和肯定,並且用諾貝爾文學獎來獎賞莫言,以此達到在國際上宣傳中國人的醜陋、落後的目的。從這一點上來說,莫言獲獎而中國人受辱,這是大多數中國人難以忍受的。

當然,有人會說莫言是一個勇於說實話的作家,因為中國人本來就有醜陋的現象。關於這一點,本人決不認同。第一,醜陋現象肯定有,但是,絕對不是中國人的主流表現。第二,莫言用經典的人物形象泛指中國人,其用心險惡。第三,莫言在作品中有明顯的既貶低中國人民又攻擊中國政府的傾向,以此向西方國家邀寵,這本身就不是一個賣身求榮的問題了,而是出賣中華民族尊嚴,因此,莫言是一個十足的民族敗類。


三南子zhangyx


文學的優秀不優秀歸根到底是讀者說了算的,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卻得到讀者的冷嘲熱諷,歸根到底的原因在於莫言的文學作品本身,沒有別的。從我個人觀點來講,一個作者能否成為文學家,不是單靠出版了多少部小說,要看他的文學作品的質量經不經得起幾代人甚至幾個時代推敲和肯定。莫言作為一個文學家,其實是缺少一點東西的,這東西就是文學論著。人家魯迅就有《小說講義》,用文言文寫的,這說明魯迅在成名成家之前,對文學就有系統的研究。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獲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他也有他的文學論著《現代小說初探》,這本冊子式的書用很淺顯文字說明了現代小說發展方向和趨勢,給同行和年輕文學愛好者在小說的探索道路上深遠的指導意義。


許綸煌賽菱控制科技


莫言,曾經在13年底,和楊振寧、範曾在北京大學有一場講座。

莫言說,我很敬佩楊先生,你們物理學獎的成就,能證明出來,就是實力。一點做不了假。不像我們文學,我即使拿了諾貝爾獎,還是會有人說莫言寫的不好。


這涉及到一個評判標準尺度的問題。數學、生物、化學、體育......都有明確標準。

文學藝術領域沒有啊。不同人對於美,對於故事的理解力不同。造成評價的不一致。


莫言拿獎,當然是好事情。

可以堵住一批人的嘴。

記得拿過菲爾茲獎的丘成桐,受採訪的時候說,

拿獎有什麼好處?起碼以後不會有人再質疑我的水平了。


捕風捉影忍者


其實就是文人相輕,羨慕嫉妒恨,幾千年來,一貫如此。還記得那一句老話嗎?“不招人嫉是庸才”!

咱們這個國家,一直都是文人相輕。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別說莫言拿諾貝爾文學獎了,他肯定會遭人嫉妒,羨慕導致仇恨!笑裡藏刀、當面一套 背後一套,這樣的人還少嗎?

莫言我採訪過六次。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一直很低調,就怕別人說三道四,雞蛋裡挑骨頭、給他找不快。他獲獎後,有些人心裡失態,到處寫批評他的文章,甚至是用數學的辦法,統計他小說裡的髒話,還有小說主人公罵人的話,而後批評他不乾淨。可憐又可笑。

當年一位姓高的作家拿獎也是這樣,好多人都認為他不配拿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寫的不好,找了一堆差錯,天天批評他。

莫言獲獎後,很長時間沒有發作品。去年他發表了一系列的新作,總有人批評他,尤其是一些急於成名的年輕人,有作家說他格調不高的,寫作缺乏節制的; 有人潑他冷水,認為他才華喪失,高峰已過,江郎才盡的,說什麼的都有。

但莫言不在乎,他還在寫小說,寫劇本、最近還開了書法展。有這樣的平常心,真好,不容易啊。


探照燈


薩特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措辭縝密

 

1964年,當薩特得知自己被諾貝爾獎評委會提名,當即致信評委會,表示將拒絕該獎項。但評委會還是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給他,其理由是:為了他那富於觀念、自由精神與對真理之探求的著作。

 

當得知頒獎消息後,他立即起草了一份“作家應該拒絕被轉變成機構”的聲明。以下是薩特在他《他人就是地獄》一書中敘述不領獎的5點理由,本人最近正在閱讀該書並認為薩特對諾貝爾文學獎的置疑可以解答國人對該獎項所有的疑惑。

 

因為薩特是存在主義的哲學家,他認為存在先於本質,這個觀點正好與傳統的西方哲學“我思故我在”相反。存在主義認為人的存在是第一位的,不應該被那些已有思想、概念所束縛,因此人是自由的,同時應該對自己的自由承擔責任。

 

1、諾貝爾獎已染上了某種政治色彩,他認為如果接受了獎項,就會成為某個政治團體的一分子,這不是他願意做得。

2、諾貝爾文學獎無形中把文學分成了兩種等級,獲獎的和沒獲獎的,對文學來說,這顯然是不公的。因為諾貝爾文學獎並不能表達出作者與作者之間的真實差別,作為一名自由的創作者沒有必要接受這樣的等級安排,按一種等級制度的次序來安排文學的整個觀念是一種反對文學的思想。因此,接受這樣的等級制就是追求另外的東西,從而使自己變得“平庸”,而不能成為深層的存在。

 

3、很多人對榮譽勳位、諾貝爾獎和類似的東西評價過高,但這些獎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一種“思”來要求存在,這並不是真正的存在。不能說獲獎作家就比沒有獲獎作家更優秀,只能說他可能是寫得好的作家中的一員。

    4、如果作家被某個社會集團所接受,他們就會被一種等級制度所接收,因為等級制度是表現在一切社會次序形態之中的。等級制度毀滅人們的個人價值。超出或低於這種個人價值都是荒謬的。

 

5、對我來說,接受這項獎比拒絕它更為危險。如果接受了,就會使我自己處於我稱之為“被客觀利用”的境地。這樣我就不能自由地存在了,而對文學創造者來說,自由就是不受一切已有的思想、概念來評判世界上的人和事。

 

因此,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拒獎理由是精采的。是的,是否獲獎,無論何種獎項,包括諾貝爾獎,都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高低的精確方式。諾貝爾獎等的頒發,不過是表彰了一些諾獎評委所認為的優秀的人物。

 

諾獎評委不是上帝,見聞有限,也有偏好,他們不是作家作品價值的終審法官。時間才是!

 

得到諾貝爾等權威獎項的作家,多半是優秀人物,有一定水平;未得諾貝爾獎的人物,未必就一定平庸,一定不如得獎者。這本來應該是常識,而奇怪的是,常識往往是最稀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