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霧霾3日結束,但整個12月霧霾“陰魂不散”

齊魯晚報訊(記者 高寒) 12月第一天,黃淮地區的霧霾仍然持續。然而從1日夜間起,黃淮南部、江淮霾減弱或消散,包括山東地區在內的華北南部、黃淮北部一帶週日霧、霾持續並有所加重。3日起,受冷空氣影響,此次持續性霧、霾天氣過程結束。

本次冷空氣實力較強,昨天已率先給新疆地區帶來大風、降溫和降雪。預計今天至4日,我國北方地區自西向東先後有4~6級風,陣風7~8級,新疆山口地區風力可達10級左右;大部地區氣溫下降6~8℃,部分地區降溫幅度10~15℃,局地可達15℃以上;南疆盆地、內蒙古中西部、甘肅東部、寧夏、陝西北部以及華北北部等地有沙塵。

但進入12月,不意味著“冷藍”天氣會成為主流。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針對2018年12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組織了聯合會商,預計受厄爾尼諾狀態影響,冷空氣弱於常年,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增高。

根據氣象臺提供的報告,預計2018年12月,全國氣溫呈東暖西冷趨勢分佈。東北中南部、華北平原、內蒙古中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西南地區南部等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餘地區氣溫偏低。東北北部、內蒙古東部、華南東部沿海、西南、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東南部、新疆南部等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餘地區降水偏多。

也就是說,在12月份,山東地區的溫度將高於去年,至少從2018年底看,今年冬天不會太過寒冷。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處於厄爾尼諾狀態。受其影響,2018/2019年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總體以緯向型為主,東亞冬季風強度偏弱,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弱於常年。預計12月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有明顯的階段性波動,其中上旬中後期以經向型環流為主,中旬開始調整為緯向型,不利於冷空氣擴散南下,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隨之增高,汙染物擴散條件轉差。

預計2018年1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較常年同期略偏少,京津冀、山東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溼度偏高,大氣汙染擴散條件接近近十年平均,較去年同期偏差。汾渭平原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低,溼度接近常年同期到略偏高,大氣汙染擴散條件接近近十年平均,較去年同期偏好。長三角氣溫偏高,降水偏多2~5成,大氣汙染擴散條件接近近十年平均和去年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