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值正常,为什么痛风还会发作?

扯土情


痛风是因为尿酸高引起的,但是有些人尿酸正常,可是为什么还会发作痛风呢?

1、尿酸值正常但是控制的不够:

尿酸值正常,是指尿酸值上限在420umol/L以下。

但是尿酸必须控制在360umol/L以下时才能保证不发生痛风。

所以尿酸控制在360-420umol/L之间仍然时可能发作痛风的。

2、尿酸不稳定:

我们通常查尿酸是在清晨空腹的时候进行检测。

但是一天很长,清晨检查的时候尿酸不高,可是并不能保证我24小时尿酸都很稳定。

这个我也是有疑问的,血压、血糖每天需要动态观察,测好多遍,为什么尿酸还没有研究出一个动态观察的标准。难道就是因为尿酸抽血很麻烦吗?

3、测试方法不对:

尿酸和血糖的检测方法不一样,是不能用手指末梢血进行检查的,必须抽静脉血。

这个我有段时间在自己身上进行了试验,我买了几台测手指末梢血的仪器和静脉血做对比,结果显示手指末梢血是不对的。

最后,也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所以,检测必须抽静脉血。

4、诊断根本就不对:

其实痛风患者中有很多都是误诊的,有些医生一看脚痛加尿酸高就诊断为痛风了,其实是不对的。

特别介绍一种假性痛风,和痛风很像,但是结晶不同。

这种假性痛风是软骨矿化所致,关节炎症状发作常无明显季节性,血尿酸正常。关节滑液检查可发现有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石。

总结:以上四点就解释了为什么尿酸正常还会发作痛风,祝您早日康复。


骨科王医生


首先,咱就当这是确诊的痛风关节炎,这样不谈其他需要鉴别诊断的关节痛了。

尿酸值正常,为什么痛风还会发作?有这么几个原因。

我们血尿酸的正常值上限(男性420μmol/L),其实是尿酸盐在血液和组织液中溶解的饱和度水平,一旦超过就会析出结晶。结晶沉积在关节腔或关节周围软组织,就会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炎性反应,发作痛风关节炎。但是,很多因素会影响这个尿酸盐的溶解。

1.这个溶解度上限是一般规律,总是有少数人会在常规之外。那这部分人血尿酸达不到这个水平就会析出结晶,所以血尿酸值在正常也会发作。

2.血尿酸的溶解度是在体温37℃,酸碱度(pH)7.40条件下的。那么,如果体温低了,酸碱度偏酸了,都会影响血尿酸盐的溶解,使血尿酸达不到正常上限水平就析出结晶。所以,受凉、外伤、局部循环不好等会造成温度、酸碱度的改变,引发痛风。受凉局部温度降低可以理解了;外伤、局部循环不好都会增加酸性代谢产物,改变局部组织的酸碱度。尿酸高了为什么容易关节炎,也是这个道理:关节周围血供少、循环差。

3.血尿酸水平是动态的。高嘌呤饮食可以引起血尿酸水平迅速增高。如果原本血尿酸就偏高了,那高嘌呤饮食后血尿酸很容易超过饱和水平而析出结晶。而体内也有排尿酸机制,当时没检查,到抽血时血尿酸可能就不那么高了。

4.还有一种情况,尿酸盐结晶、痛风石沉积在关节及软组织中没发作痛风关节炎,但是一降尿酸治疗,血液中的尿酸降低了,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的尿酸盐结晶、痛风石表面就会溶解,进入血液,这个过程反而会刺激局部组织发生炎症。这就是痛风急性发作期一般不积极降尿酸治疗的道理,因为可以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

5.还有,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进入慢性状态后,关节有了损伤、慢性病变,本身就会引起症状。

这样,有时候查血尿酸没那么高,仍然可以关节痛。

所以,防治痛风(不光是关节炎哦!)要注意这么几点:

1.痛风患者,要求血尿酸严格控制在360μmol/L(这是女性正常值的上限值)以下,最好降到300μmol/L,并且要长期维持。这样的尿酸水平,才能很好地避免痛风发作,而且还会发现痛风石溶解变小。

在这当中,除了吃药,还要很好地管住嘴。虽然说吃进去的嘌呤占比不那么大,但已经有代谢障碍了,多吃进去的一点,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起痛风急性发作。研究分析发现,饮食治疗大约可以使血尿酸降低 70-90μmol/L,这也是不少了。

2.要防止受凉,避免外伤,要适度运动。道理前面说过了。

3.碱化尿液。尿酸在肾脏排出时,如果尿液偏酸性(酸碱度pH6.0以下)就不利于尿酸溶解排出。所以最好保持尿液的酸碱度(pH,尿常规化验有这一项)在6.2~6.9 之间,不要超过7,这样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并从尿液排出。方法是可以根据尿pH水平加服小苏打(碳酸氢钠)。

4.痛风急性发作时,早期一般是抗炎(无菌性炎症,不是用抗生素哦),不用降尿酸药物,以免引起痛风发作。但现在认为如果已经抗炎治疗了,也可以同时降尿酸治疗(不要降得太猛)。

痛风不仅引起关节炎,还会引起肾损害,引起动脉硬化。高尿酸血症无论有没有痛风,都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预防心血管病、肾脏病时,也要注意降尿酸。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尿酸值正常,为什么痛风还会发作?

痛风的指标,不只尿酸一个,你把尿酸值控制到正常水平,只是能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或者不发作,并不能真的,彻底就能治愈痛风,现在痛风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时髦病了,发病原因就是吃出来的疾病,比如以前吃海鲜,喝酒,吃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太多了,才会形成痛风,形成痛风以后,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尿酸值高了,你用药物控制,或者用生物碱中和,能把尿酸值控制正常,但痛风并没有真正的痊愈,只是撤掉了痛风发作的环境,利于痛风的治疗而已。想彻底康复,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管住嘴,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高嘌呤食品,建议素食主义(豆制品也不能吃),详细做法可以关注我没看我往期的文章,对痛风做过一个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啰嗦,也可以留言讨论。最后我建议你,得了痛风要做好长期管住嘴的准备,长期对抗痛风,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


颖哥夜话


国产降价了十多块,印药三块多!



印度药物咨询


感谢“悟空小秘书”盛邀!

痛风是由尿酸盐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升高,并结晶沉积在关节腔、皮下、肾脏处,引起慢性炎症。很多痛风朋友将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还是发生了痛风,这说明痛风患者尿酸水平的控制要求更高。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尿酸浓度不高于420umol/L,当超过420umol/L时,多余的尿酸就会逐渐结晶析出,沉积于软组织处。所以,痛风患者的尿酸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血液中的尿酸,另一部分是沉积在软组织处的尿酸。我们在使用药物降尿酸的过程中,将血尿酸浓度降至420umol/L以下时,血液中的尿酸完全溶解,由于此时血尿酸浓度已低于溶解饱和度,故痛风患者的另一部分尿酸,即沉积在软组织处的尿酸,开始动员,导致血尿酸水平再次升高,诱发痛风。只有当尿酸盐降至360umol/L以下时,血液及软组织中的尿酸才会完全溶解(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除外)。所以,痛风频繁发作的患者,需将尿酸盐控制在360umol/L以下,而不是正常值420umol/L。


此外,由于尿酸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进食高嘌呤食物、饮酒或饮水不足都会引起血尿酸波动,即使尿酸盐长期控制达标,偶尔饮食控制不当,导致尿酸波动,也会诱发痛风。其次,喜欢运动的朋友要注意了:我们提倡痛风患者适当运动,但禁止剧烈运动。在高强度运动后,排汗增多、通过呼吸道排出的水分增多,外周循环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尿酸盐浓度增加,如运动前尿酸盐低于360umol/L,运动后则可能高于360umol/L,导致血尿酸波动,诱发痛风。

所以,痛风发作受多因素影响,并非尿酸正常了,就不会发痛风。各种因素导致血尿酸波动后,很可能再次诱发痛风。

谢谢阅读!


医学莘


您好,被诊断为痛风,不一定只有尿酸升高的时候才会疼痛,肿胀。说得具体点,就是疼痛、肿胀并不是尿酸高直接造成,而是高尿酸在关节局部析出尿酸盐晶体激活人体的白细胞。当白细胞吞噬尿酸盐晶体后死亡破裂,细胞内炎症因子释放,导致局部炎症不断加重,从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同时,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抑制关节炎症,增加尿酸排泄,使得尿酸正常。当然,发作的时候,吃的也少,也有助于减少嘌呤的摄入。

此外,在治疗痛风的时候要讲究时机,不能仅仅盯着降尿酸,否则可能出现越降尿酸,痛风越发作的情况。


营养学教授刘政


您好,尿酸是西医的说法,您中医范畴的病根没得到清除。详见图:




晓清中医药


血液中尿酸高以后,尿酸结晶沉淀在血液流动缓慢的小关节部位,引起疼痛。


当你通过一定治疗手段,把血液中尿酸值降下来以后,那些沉淀在关节的尿酸结晶并没有消除,外界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还会促发痛风。


所以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那些结晶才会慢慢溶解消除。


老椰的自媒体


痛则不通很简单的道理,不要把疼痛想的太复杂(突发外伤除外)。痛风分:冷痛@关节单纯疼痛,痛定不移。热痛有红肿皮肤发热痛定不移。治疗方法很简单,疏通痛处及痛处所属经络。中药健脾除湿。


福建经脉通中医李燎


很早就在头条上回复过,痛风跟尿酸没有任何关系,可惜很少有人信,大家都信科学。

我调理痛风病人,再去吃忌物,尿酸马上升高,但是就是不会发作,太多的案例证明痛风发作与尿酸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