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些皇帝明知道失去民心王朝也会灭亡,为何还要糟蹋民心?


这个问题,让皇帝和广大民众都很尴尬!

关于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命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多次分析。

虽然很多皇帝以这句话来高姐自己执政时期不要剥削的太过分,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是这句话却是实实在在的伪命题。

因为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得民心者不一定得天下。

既然将民心和天下等同于一体,这就意味着在得到天下之前,必须要得到天下所有人的支持。

而在交通及信息如此不发达的古代,想要得到全天下人的支持是极端困难的事情。

由于阶级分化异常严重,底层民众根本不在乎统治他们的到底是人是鬼。而想要成事的人,只要得到周边数百里甚至数千公里民众的支持,就可以发展出一方势力,并通过强悍的武装力量击败周边势力,获得他们的土地,进而最终取得天下。

所以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绝对是先得天下后得民心。

那么既然得民心并不是得天下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失民心也不是失天下的必要条件。所以统治者没必要,也不会将得民心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

事实上,在我国古代尤其是秦始皇确立专制皇权制度之后,失民心就成为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相比于得天下民心的艰难,失天下民心可谓易如反掌。

比如统治者加税会导致民众的普遍不满,统治者推行改革会导致民众的普遍不满,统治者发动对外战争征发徭役会导致民众的不满。总之统治者无论怎么做民众都会有不满意者。

因此统治者干脆就不把这些底层民众的不满当成执政的唯一参考。

在我国确立了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之后,民众渴望安于现状,追求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图景,因此他们对于生活的目标定得相当的低。而且由于目标不高,所以在遭受统治者加重剥削时,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也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在考虑造反成本之后,他们会选择逆来顺受。

只有在统治者做的确实太过分,将他们逼得走投无路时,他们才会选择揭竿而起,和统治者鱼死网破。

所以虽然统治者有事没事经常失民心,但是只要不太过分,这个王朝就不会走向穷途末路。

那么统治者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变得太过分,让王朝走向穷途末路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两种情况:

1、不合理的权力分配制度

从秦始皇确立了专制皇权制度之后,皇帝就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实际统治者。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皇权意味着可以更多的剥削民众,这样的贪欲使得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加强皇权,这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由于皇帝得到的权力越来越多,相应的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他必须有一个忠实可靠的执政团队,帮自己打理庞大的帝国。

而由于家天下制度的存在,使得皇帝选拔的圈子非常之小,这就使得继承者个人素质的下降成为历史的必然。而当后继者无法控制精明强干的其他执政成员时,就会出现大权旁落的现象。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意味着在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权责分离。即统治团队会利用皇帝的权力大肆压迫民众,搜刮民脂民膏,而皇帝却承担着天下人的骂名。

在底层民众被剥削得忍无可忍时,他们就会选择揭竿而起。

2、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虽然皇帝分身乏术,组建了自己的执政团队,但是这些人对于管理庞大的帝国,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在乡村等一些底层还需要有一个中间阶层代替统治阶级行使管理职权,这就是士绅阶层。

士绅阶层活跃于底层,但是他们比农民有更多的技能和社会地位。因此它们能够充当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中间人。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士绅阶层帮地主阶级办事,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但地主阶级却并不会给士绅阶层以实际的工资待遇。

这意味着他们虽然社会地位较高,但是却没有旱涝保收的收益,所以为了养家糊口他们需要利用自身的技能剥削农民来实现创收。比如很多士绅通过当农民的讼师,当农民的教书先生,替官府收税等获取他们的收益。

为了拉拢士绅阶层,地主阶级会通过“察举”、“孝廉以及科举制等从底层选拔士绅进入高层的地主阶级行列,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而没有通过上升渠道的广大师生,只能通过继续剥削农民来实现创收。

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所以自身的收入取决于剥削农民程度的大小。而生活在底层的农民是没有机会见到高层统治者的,所以士绅阶层就是统治阶级的最好代表,在士绅的变本加厉导致失去民心之后,也就意味着统治阶级失去了民心。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封建独裁统治者,是从来没有把民心当回事的。

他们懂得,只是驾驭人民的招数。

而其中之一就是,人民越希望朝廷做什么(民心),朝廷就越不能做什么。

除了救灾以外,朝廷如果一再满足人民的愿望,以后再想恢复到严厉统治就困难了。

同时,人民一旦满足了自己的低层次愿望,就会追求高层次愿望。


要操纵民众,用眼前利益甚至虚假的利益引诱他们合作,随后让他们保持温饱线再大加打击即可控制。

所以,说白了皇帝和人民其实是敌对的。

皇帝本质是压榨、奴役人民,所以他的存在本身就是违背民心的。

以清末最后几年为例,当时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改革,搞立宪制度。

1政局已经严重不稳,国内革命此起彼伏,满清就要完蛋。

但这个节骨眼上,满清高层还拖了好几年,最后在灭亡前几个月竟然搞出个皇族内阁。

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即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竟然只有4人,举国都为之哗然。

最终,没有人再信任满清会转好,几个月后满清被武力推翻。


萨沙


这个很简单,单位里面你是个领导你是保障个人利益还是保障单位的利益,保障单位的利益,有能力的新秀出来你下台,让有能力的上。关键是皇帝可以这样吗?自己下台可能就灭三族了。为了维持自己的体系,也是为了自己的控制力,不得不这样做。

另一个角度,赌博旁边总有人说三道四,因为赌不是自己的钱,如果筹码是自己的生命,就没有人会说的那么轻松。之所以为人民为天下说的这么轻松,是因为自己不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分的是管理者的利,说为人民为天下其实就是为了自己,而越是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利益人往往权利越大,这就是最基本的文化契约。

统治者无法分利于被统治者,为了保护自己,要么挑拨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这样伤害的是整个统治体系;要么被推翻干掉,因为拖欠工资的老板,有能力的员工会跳槽,跳到同行别的老板比你工资高就弄死你。

所以说为什么脱不离这个循环,就是因为不分利于人民,人民就跳槽,也就是常说的被历史抛弃了。


看着我别跑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我个人分析如下:

一,帝制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的权力来源有两种:开国皇帝靠的是武力夺取天下,或谋权篡位得天下;后代皇帝是由父子(或兄弟)传承得来天下,都具有政权私有的特色。皇帝上位与民心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诸如,蒙元之代宋,满清之代明,应该纯粹就是武力征服的结果。



二,一旦一个王朝建立并巩固之后,要想推翻它,绝非易事!

如满清之入关之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其反抗不可谓不惨烈。如天地会,白莲教之反清,几乎与清朝相伴始终,每次起义都被清朝血腥镇压。又如宋朝,自建立到灭亡,共经历的农民起义有三百多次,也没有把宋朝推翻。

三,民心的分散性

由于天下苍生,都是分散的个体。在帝制时代,除了明显的家族组织外,并无规模性的组织机构。而中国帝制表现的是朝庭皇权与家族共治的特点,家族上层亦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老百姓比较难形规模性的组织与反抗。





正因为上述的因素,造成皇帝往往不太在意民心民意!只有当天下民心的不满、愤怒、无望积累为一种普遍性诉求,老百姓才会激烈反抗,王朝颠覆!而这个积累过程往往比较漫长,不易警觉。一旦警觉,可能己成烈火干柴,无力回天!

因此,帝制也就深陷在朝代更迭这种治乱循环中,无法自拔!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结束了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帝制。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


万里溪网名万方


是的,失去民心可以导致王朝的覆灭,可是有些帝王还没有成长到认识这个道理的时候,王朝就灭亡了。有什么办法!

就拿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来说,虽然他经常与秦始皇呆在一起,可惜没有学到秦始皇的半个优点,有时候我都觉得这不是他儿子。

秦始皇虽然以秦法治国,给人以残暴的感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统一的过程中几乎没有过屠城,这比项羽、刘邦、曹操等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全国有2000-3000万人口,还有能力北逐匈奴南平百越,等刘邦统一天下的时候,全国人口减半,连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都凑不齐,还被匈奴人围在了白登。

秦始皇所谓的残暴是法家精神浇筑下的依法治国思想的延续,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秦始皇时期规定,服役的人所消耗的粮食由国家供给。但是,到胡亥当皇帝的时候已经不是这样了。这个吝啬鬼竟然规定所有服役者必须要自带干粮,本来大家对秦法就不适应,胡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压榨最终导致了王朝被推翻。

像胡亥这种富N代,生长在温柔乡里,是不会理解民心的重要性的,他只看到秦始皇的严刑峻法,忽视了秦法中的人文精神。

但是,当赵高大肆屠杀王室成员和众大臣的时候,胡亥毕竟有了恻隐之心,说明这个人最大的问题是思想意识不到位,本质上不太坏,假如多些历练可能会不一样吧。可惜,老天没给他这个时间。

还有就是,对很多帝王来说,老百姓只是自己的奴隶,和家里养的牛马没什么区别。所以,他们心中的“民”和你心中的是不一样的。

胡亥这种懵逼状态的皇帝只能说是生不逢时,还有很多帝王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眼中的民心,这才是可怕的。著名的暴君商纣王就是如此。

商纣王为了折磨犯人发明了炮烙之刑,犯人踩到烧热的铜柱上,疼的哇哇直叫,只得在上面不停跳跃,纣王看到罪犯的窘态不住地哈哈大笑。

纣王不仅对犯人如此,对老百姓也是冷漠之极,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孕妇,为了确认她怀的是男是女竟然当场给这名孕妇开膛破肚。

看到这里你可能认为纣王残暴无比,这是因为你是一个小老百姓,很可能会成为被纣王折磨的对象。

对于诸侯们来说,纣王却是慈祥的父亲。纣王在位期间帮助北方诸侯抵御了北狄的侵略,帮助东方诸侯抵御了东夷的侵略。所以,深得两地诸侯的人心。在周武王占领朝歌之后,还和东方、北方的诸侯进行了想当长的战争。

也就是说,纣王深知民心的重要,所以对诸侯们慈爱异常,但是在纣王眼里老百姓和牛马没有区别。其实,纣王爱折磨这些小老百姓和今天很多人爱看马戏团演员折磨动物没什么区别。

话又说回来了,商纣的灭亡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吗,不是的,武王伐纣的成功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而不是因为他获取了民心。假如当时商朝大军能够回援,假如纣王对周国多一些警惕,周武王还能取得胜利吗?

商纣王的失败反而是过于信任和溺爱他心中的“民”的结果,以为靠慈爱可以感化他心中的“万民”。于是,明知周国在扩大势力的时候,仍然放了周文王一码,甚至封他为西方诸侯之长。纣王没想到的是,周国的野心是整个天下,最后由于自己的仁慈而葬送了自己的王朝。


历史风暴


民众百姓永远是被利用的对象,民众只可利用,绝不能重用,大家都说了算,皇帝还管谁去。很多民众不知天高地厚,大家都说了算,事没法办,将无法无天,谁也管控不了。所以民众只能利用不能重用,这就导至饥寒交迫没人管,朝朝代代有造反。~皇帝轮流做


东来阁公爷


独裁体制国家永远不会强大,它没有民心。


砖家140842075


皇帝明白,大臣也清楚,但是由得了他们吗?整个即得利益集团贪婪成性,胡作非为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剥削与被剥削阶级矛盾曰益激化最终导致革命,推翻旧制度重新洗牌,重新分配。这才是真的。皇帝是剥削阶级的代表,想让他们这个集团放弃权力与利益?有多少人愿意?因此虽然他们即使明白也无用,刀架脖子上后悔晚矣。


风铃179768576


大多数帝王都不想糟塌民心,有些事帝王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比如,和平时期人口大量增长,自然法则决定的贫富极化,生产能力低又遇到周期性极端自然灾害,外部敌人的威胁......等等。有一个发生都是麻烦事,如果几个同时发生,帝王也无力回天。如果仅仅是腐败,帝王倒也有办法治理。所以说,国家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很多并不是帝王糟塌民心!


user8132701672818


有哪个亡国之君在位的时候会知道自己失去了民心?

没有啊,都觉得自己很对得起民心啊,都觉得农民起义是因为刁民,是因为官员的不作为,滥作为。而且觉得自己很能把握民心,自己做的事肯定是不会失去民心的,最多就那么一点点而已。所以对于民力的使用,对于税收的征收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觉得不会失民心就使劲用,不断用。用到最后农民活不下去了造反成功的时候,皇帝知道民心已经没有了,当然知道也没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