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你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艾滋病目前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明确

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倡导通过检测知晓感染状况,进而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艾滋病,共享健康生活

关于艾滋病,你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关于艾滋病,你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母子垂直感染

亦有人称之为垂直感染,也就是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她极有可能(约30%的机会)经由母体及母乳直接将艾滋病病毒传给新生的婴儿。目前全世界有5~1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经由母子垂直感染途径得到艾滋病。

二、危险性行为

所谓危险性行为,意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没有预防保护(使用保险套)直接有体液交换的性行为,是目前全世界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占全体艾滋病患感染原因比率的70~80%,这主要是因为它集合了精液、阴道分泌液(性行为)及血液(伤口)等多重感染之可能,所以更增加了它的危险性。

三、血液感染

1、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在血液和精液中的浓度是唾液中的十倍、泪水的一千倍。所以经由输血,特别是经常一旦失血就必需大量输血的血友病患,万一输入筛检疏漏或在空窗期的艾滋病病毒污染血液,亦会因此而感染到艾滋,但这可能性极低。

2、共同针头感染:另一个典型由血液直接感染的的途径,最常见的是在药物滥用者或吸毒者于未经消毒的情形下轮流共享针头,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因而经由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管。全世界因共享针头而得到艾滋的比例占5~10%;在美国,吸毒者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25%、在欧洲则更高达50%。我国的毒瘾者则占全体艾滋病患的5.3%。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关于艾滋病,你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艾滋病传播具备的三个条件

、HIV感染者存在

必须存在HIV的传染源,才有可能发生HIV感染和传播。有些人担心和怀疑只要有过某些行为,如性行为,就会得艾滋病,即使没有HIV的存在也一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有足够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HIV的数量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例如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乳汁中带有比较多的病毒,只要少量就足以感染别人,接触这些体液感染的危险性比较高。而唾液、泪液和尿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者没有病毒,因此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3、HIV必须进入受感染者的血液中

光是接触到有病毒的体液并不足以感染上HIV,健康、无破损的皮肤可阻止HIV进入机体,能有效地防止HIV感染。HIV可以通过伤口或溃疡进入机体,或者透过肛门、直肠、生殖道、口腔、眼睛等处的黏膜进人人体。

关于艾滋病,你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为什么说,发现艾滋病后越早治疗越好呢?

此时,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出现长时间被病毒侵袭的过程,也就是说身体还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此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及时抑制病毒的快速复制,可以保存有限的免疫细胞,具有更多获得免疫重建的机会。

尽早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播概率

从预防疾病传播的角度看,如果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就能以最大的程度抑制病毒复制,再加上对艾滋病客观全面的了解,采取安全的性行为等措施,可以将传播概率降到最低。

关于艾滋病,你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如何摆脱“恐艾症”困扰

第一,准确全面地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充分了解艾滋病传播、预防和治疗知识,是有利于人们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的。相信随着以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日益普及,“恐艾”人群一定会逐步减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从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那里获得准确而全面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十分重要。“恐艾症”患者频繁通过网络搜索来寻找答案的做法往往会误入歧途,适得其反,是不可取的。

第二,要相信艾滋病病毒检测的科学性,不能单纯依靠症状来自我判断病情。目前,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或核酸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完全没有必要再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实际上,艾滋病急性期的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和普通疾病没什么两样,而且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标准,自我“对号入座”是极其有害的。

第三,加强心理治疗,尽早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严重的“恐艾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治疗是必要的。实际上,越早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就越容易早日摆脱“恐艾症”的痛苦。此外,家人也应当给“恐艾症”患者以更多的关心。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恐艾症”患者摆脱“恐艾”困扰是十分关键的。

关于艾滋病,你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为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从自身做起,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同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