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智慧。

有的人說話,讓別人感到如沐春風;而有的人卻會讓人敬而遠之。

多言,貽害無窮

《周易》裡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有吉德之人,自知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講話;急躁之人,急於自售,所以話說得多。

禍從口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能說,否則禍患就會降臨。

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也經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

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覆灌輸、強調這一點。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謀害自己,常吩咐侍衛們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是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靠近我!”

有一個晚上曹操在帳中睡覺,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為他覆蓋。

曹操立即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然後繼續上床睡覺。

半夜起來的時候,假裝吃驚地問:“是誰殺了我的侍衛?”

大家都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惟有楊修知道了他的意圖,下葬時嘆惜地說:“不是丞相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

曹操聽到後十分厭惡楊修。終於在“雞肋事件”中以擾亂軍心為由,殺了楊修。


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會說話,是大智慧

切記不要說大話、狂話。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方士好講大話,他自稱見過伏羲、女媧、神農、蚩尤、蒼頡、堯、舜、禹、湯、穆天子、瑤池聖母等等,已經活了幾千年了。

有一天,趙王從馬上摔下來,傷得不輕,醫生說,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癒,於是趙王就命令把方士殺了取血。

嚇得方士趕緊澄清自己是吹牛,但是趙王不信他,認為他是為了保命而撒謊,還是把他殺了。

所以,千萬不要不知輕重,胡亂吹牛。

說話不要直來直去。雖然我們經常聽到“有話請直說”類似的話,但這多半是氣話。

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有話直說的效果並不好。

春秋時期齊景公喜歡養鳥,他讓臣子燭鄒看管一隻鳥,燭鄒不小心,這隻鳥飛了,齊景公生氣要殺燭鄒。

齊國國相晏子知道了,就說:好吧,把燭鄒這傢伙殺了給大王謝罪,在殺死他之前我要當著大王的面數落他的罪行,讓他死得瞑目。

晏子命人綁了燭鄒,數落其罪,共有三條。

  1. 大王的鳥竟然讓你放飛了;
  2. 你放飛了大王的鳥,惹得大王為一隻鳥而殺人;
  3. 你死了不要緊,可是大王為一隻鳥而殺人的事情傳出去,其他諸侯國的國君和國民會笑話我們齊國國君把一隻鳥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這不是敗壞大王的聲譽嗎?

有此三條,燭鄒該殺。齊景公聞言笑了,說:“趕快放人,我明白了。”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快人快語。但是有時候直言不諱往往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這個時候需要一些說話的技巧。


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說話不能揭短。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當過放牛郎,交了一些窮朋友。

稱帝后,有兩個從前的窮朋友來見他。因兩人的話說得不一樣,兩人的命運也各不一樣。

第一個人被引進宮內,他一坐下便指手劃腳地說:

“我主萬歲!皇上還記得嗎?從前你和我都替財主放牛。

有一天我在蘆花蕩裡,把偷來的青豆放在瓦罐裡煮。沒等煮熟,大家都搶著吃。

你把罐子都打爛了,撒了滿地的青豆,湯都潑在地上了。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葉送進嘴裡,卡住了喉嚨。

還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葉吞下,才把卡在喉頭的草葉嚥進肚裡去。”

朱元璋聽了他的述說,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

為了保住體面,他把臉一沉厲聲喝道:“哪來的瘋子,替我亂棍打出去!”

這個抱頭竄出的倒黴蛋,去給朱元璋的另一位舊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說了這件事。

那個放牛娃泯嘴一笑,說:“你看我去,保得富貴。”

於是他大搖大擺走進宮來,一見朱元璋,納頭便拜。然後敘起舊來:

“皇上還記得嗎?

當年微臣隨著你大駕都騎著青牛去掃蕩蘆州府,打破了罐州城。

湯元帥在逃,你卻捉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在了咽喉之地,多虧菜將軍擊退了他。

那次戰鬥我們大獲全勝。”

朱元璋對舊友吹噓的那場戰爭心知肚明,但他卻把醜事說得含蓄動聽,面上有光。

又想起當年大家飢寒交迫有難同當時的情景,心情激動,立即封這位舊友為御林軍總管。


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不要攻人短處,揭人瘡疤。揭人瘡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每一個人都有尊嚴,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處、言人隱私。

另外,還有一些說話的原則,與讀者分享:

  1. 急事,慢慢地說;
  2. 小事,幽默地說;
  3. 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4.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5.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6.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7.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