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诸葛亮北伐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当时天下三分,也就是有三个政权,魏国,蜀国,还有吴国。

曹魏它所占的版图是最大的,含87个郡、12个州,人口众多,常规兵力50万,其中骑兵10-15万,拥有各种雄关。曹魏政权当时实行屯田制,意思是说,由官府统一招募流民耕种,粮食归国家所有,给一定比例给种田的农民,这部分粮食是不用征收赋税的。所以,魏国的税赋压力比较小,发展稳定,人们自给自足。

孙吴版图较小,只有32个郡、3个州,人口200多万,军队20万左右。东吴在江南地带,在我们现在看来,发展农业是极好的。只是当时江南乃穷乡僻壤之地,没多少人住在那里。环境这么恶劣,百姓倒也挺幸运的,没多少国家愿意过来骚扰这么穷苦的地方。孙权采取的方法跟曹魏一样,都是实行屯田制,这样一来就发挥了地势的便利,变劣势为优势。农业、纺织业、冶铸业等都偶有很大的成就。

蜀国的面积最小。只有22个郡、1个益州人口,90-100万,军队8-9万,。蜀国的土地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却不怎么重视农业发展,以手工业为主,。据记载,蜀国灭国之时,国库中金银各有2000斤!

这其中,曹魏人文和人才储备最强。自古以来人才的重要性,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从经济、兵力等综合国力上来说,蜀国几乎是不具备北伐的条件和能力的,诸葛亮为什么多次无功而返却还要不惜浪费国力北伐呢?

诸葛亮北伐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现在我们来分析诸葛亮北伐的原因。

第一,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

他出师北伐前夕,在给后主刘 禅的《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 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具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 忠陛下之职分也”。可见,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实现刘备复兴 汉室的遗愿。

第二:不攻曹魏,蜀汉必亡。

诸葛亮北伐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要争取北方新的动乱。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从时间上看,蜀汉等不起。

第三,训练新军。

蜀汉的中坚力量,跟随刘备征战多年,在吴蜀夷陵之战,再加上时间的侵蚀,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后来诸葛亮尽管仅全力训了一只新军,但是战斗力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北伐也可以说是训练新军。

第四,内部不稳定,转移矛盾。

众所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总会离不开一个词,士族。

益州、东州、荆州这三大政权集团就已经暗流涌动,开始纷争了,刘备死后,矛盾更是凸显。诸葛亮不仅忧心现在,还忧心他死后蜀国将会面对的局面,所以诸葛亮用北伐转移蜀汉的内部纷争来一致对外,也算是个好方法。

诸葛亮北伐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所以,诸葛亮北伐并不是盲目的举动,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家多点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