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坑道作战,同是装备后勤劣势,为什么硫磺岛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结果差距巨大?

许寅69087390


有网友问:同是坑道作战,同是装备后勤劣势,为什么硫磺岛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结果差距巨大? 其实,这2个战役,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是美军并没有合围整个上甘岭阵地,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

(硫磺岛这座山,折钵山其实开战4天就丢了,硫磺岛战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下的平地进行的。)

上甘岭志愿军第15军的第29,44,45师都有专门的兵站和医疗所进行补充。在主阵地上,第一线步兵连都有各种武器3-20个弹药基数,后面的团级单位,还有2-4个弹药基数,后面师和军,还有相应的弹药基数。以及3个月的粮食储备,,包括737只羊,7000斤鸡蛋,500斤水果糖,5万盒藕粉。

第15军的3个医疗所设置了救护3000名伤员的规模,准备,相应的救护药材。在战役第一阶段,为增加第15军反击力量,志愿军后勤部运输了11万发炮弹,同时在10月18日为反击攻克志愿军表面阵地敌人反击,再运输5万发炮弹。

(照片是上甘岭地区,由多个山头组成的军级阵地)

为第一线的第45师补充3个炮弹基数,2个冲锋枪基数和1个步机枪基数。志愿军军定于10月30日开始实施决定性反击,为了确保反击,投入3个兵站部417辆卡车运输物资,确保第15军,每一门火炮每天都可以得到300发炮弹。15军还决定在2个高炮团和1个高炮营的掩护下,在以五圣山为屏障狭谷地带内实施汽车运输。

从10月30日-11月25日,志愿军后勤部增加第15军爆破筒和手榴弹供应,每天的供应量从3000枚,增加到1万枚。整个上甘岭战役,一共运输16000吨物资,消耗弹药5077吨。

其中包括炮弹40万发,子弹500万发和手榴弹爆破筒31万枚,而对手美军则消耗190万发炮弹。

(美军航拍上甘岭地区)

这其实就是2个战役最大的不同,硫磺岛是被彻底包围孤立的1个小岛,储备了10万发各种炮弹,当这些储备打光了,再也得不到补充,也就走到了失败的最后。


深度军事


实际结果没什么两样。硫磺岛的日军全部被歼。上甘岭的志愿军也基本阵亡了。一个连剩几个人而已。

区别就是硫磺岛孤立无援,上甘岭有后方。即使是死十个送一个苹果,也是有支援。而且上甘岭得到后方炮兵的火力支援。

其次就是上甘岭没有什么战略价值。美军也不承认有这么个作战计划。中国为了掩饰白马山的失败,极力拔高上甘岭的地位。上甘岭后期是十二军为主力,当了几十年无名英雄。

当初把15军放在前线,就是被攻下前起消耗美军的作用。只是没想到竟然守住了。


天明遥遥山海关


首先,虽然同样都是坑道作战,但是硫磺岛上的日军和上甘岭上的志愿军面对的美军火力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国海军战列舰编队的一众406MM、356MM大管不仅仅保持24小时支援。而且数不过来的火箭炮支援舰和数百艘驱逐巡洋舰也在不间断的覆盖硫磺岛上的日本坑道工事。


图为硫磺岛战役

相应的,对上甘岭炮击的美国火炮最大口径也没有超过203MM,并且这种203自行火炮由于弹药运输的问题其实发射数量极其稀少,所以上甘岭深达5米的坑道工事自然而然就没有得到破坏了。而在硫磺岛炮击支援作战中,1吨级重型炮弹则可以轻松的贯穿日本在硫磺岛上的防御工事,火力投送的差距可以说是两场战役结果相差如此之大的最主要原因。

图为美国火箭炮支援舰

并且,虽然都是装备后勤劣势,但是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无论是T-34坦克还是火炮支援哪个都是不缺的。在战役一开始,志愿军的炮兵部队甚至就消耗了5000吨左右的炮弹用来对美国军队打击。而在硫磺岛上的日军别说是炮兵部队支援,连食物和水都不可能得到任何渠道的保障。

图为上甘岭战役

所以虽然是坑道作战,志愿军炮兵的支援和有限的后勤补给可以支撑志愿军在上甘岭阵地上进行反复争夺,而日本军队则只能在没有任何支援和补给的情况下选择被动防守而最终被美军歼灭。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任何一次岛屿防御作战都没有过兵力优势。而志愿军在次次作战则可以经常用兵力的优势让一个军和联军一个师交战,一个师再和联军一个旅交战,所以硫磺岛和上甘岭结果的差别就可以理解了。


军事新观察


战术和思想观念不一样!记得看过一位美国人写的朝鲜战争回忆录!上面写着“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一开始我们用打日本人的方法打中国人,中国人用打国民党的方法打我们,结果发现对手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都打错了!”“我们打日本人只需要瞄准射击就可以了,因为日本人会端起枪往前冲,但是通常我门集中两到三挺重机枪组成火力网来封锁一名中国战士!当你以为你把这个战士消灭打死准备把枪口掉准方向的时候,发现,这个战士又站起来往前冲!


来着不拒16853817


598号高地是美国人的进攻目标,正当布鲁克斯中校带领他的连队跨出阵地,他们立即就遭到伏击。不到半小时,布鲁克斯以及他的全部排长们都陆续阵亡, 敌人的顽强抵抗以及第31团死伤人数的剧增使得摩西上校和纽博尼少校商议决定于当天晚上的上半夜把3个步兵连撤回主防线, 敌人密集的炮火不断轰击着三角山的美军阵地,L连的全部军官不是阵亡就是失踪,支援第3营的大炮、迫击炮弹却开始捉弄性地落在撤退部队的附近,当韩军第2师于10月25日增援第7师时,该师的9个步兵营有8个营参加了这场为期12天的战斗,死伤人数达2000人之多。中国军队对韩军穷追猛打,死伤人数剧增,詹金斯将军中断了对三角山的进攻。6个星期的艰苦奋战过去了,联合国军司令部所属部队控制了狙击岭的一部分,但失去了整个三角山。他们由最初的2个营的兵力发展到2个师以上的兵力,死伤人数由200人增加到9000人。尽管中国人大概在这场战斗中伤亡了1万名士兵,中国军队以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扭转了白马山之战的败局,并且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13章》

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联合国军炮兵部队向敌军发射了120万发炮弹,但在这一月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共军战斗伤亡人数据估计只有10500人。即使所有这些伤亡都是炮击引起的,平均也要100多发炮弹才能使1人伤亡,敌人特别善于利用地形。而且惯于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发起进攻。在进攻中使用火炮和迫击炮支援时,中国军队紧跟在其火炮与迫击炮的弹幕后面。中国军队在发起攻击前进行的猛烈轰炸常常使联合国军的通讯陷于瘫痪。中共军队士兵能迅速挖成很深的堑壕,从而有效地保护他们不受到联合国军的全部轰炸。他们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面对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和联络飞机,仍然成功地实施了他们的防御行动。敌人不但智勇双全,而且能吃苦耐劳《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第23章》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共三卷,分别是;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战争爆发前后、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由美国军事史专家W.G.赫米斯,沃尔特·G.赫姆斯,詹姆斯·F.施纳贝尔撰写,华盛顿特区美国陆军军史中心1966-1986年分别出版,美国各大网上书店,美国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官网,美国国会图书馆官网均有英文原版

,专业用美国人的资料打靠想象来崇美的人,有人关注我不,,,


万乘之尊


硫磺岛的坑道经过多年准备,应该是最完善的,但是,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被美军堵在里面打,肯定是守不住的,就算不打,堵在里面,饿也饿死他,只是美军不想耗时间,才硬打的。

上甘岭的坑道,优势是有后援,就算美军攻上了上甘岭,却站不住,后面炮火覆盖过来,躲都没地方躲,哪有机会掏洞子。因为洞子没法掏,晚上洞里的人又出来打反击,所以,美军是一点办法没有。

越南也用坑道,解放军一路进攻打过去,躲在洞子里的人失去了后援,表面阵地被解放军占领,都不用掏洞子,封住出口,往里面灌汽油,一把火解决问题。如果上甘岭和越南的情况一样,美军推进过去了,切断了后援,一把火同样能解决问题。


723367392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相当明确的答案了:两者装备和后勤的劣势其实是不相同的。

最根本的不同是战场态势不同。硫磺岛在当时已经是孤岛,岛上守军实际上只能“玉碎”。上甘岭实际上是五圣山的前哨阵地,而五圣山以北是将近一百公里的开阔地带,无险可守,五圣山失守,中线就必须后撤这么大的距离。所以这是必争之地。表面上是一个连的阵地,实际上是一个兵团在做后盾。当时志愿军虽在装备和后勤力量上不如美军,但和硫磺岛的孤立无援是截然不同的——可以不惜代价不断补充粮弹,甚至兵员也是可以补充的——开始作战时是15军,后期则是12军接上。虽说同是坑道作战,有援和无援是大不一样的。有援的情况下,白天退守坑道,到晚上就可以反击夺回地面阵地,至少可以趁势补充——阵地其实相当小,容不下许多兵员,只有陆续补充才能延续下来。所以,阵地上的局面也和硫磺岛完全不同:硫磺岛虽说也可以“万岁冲锋”,但是战死一个少一个;上甘岭则是虽然兵员消耗很大,但可以做到每次反击以后恢复到原先规模。

所以说“同是劣势”是一个错误判断。


ZBLiu


硫磺岛的日军是绝地死战,没有退路,补给有限,弹药有限。而上甘岭战役虽说是龟缩在坑道内,但是是有退路的,补给品和弹药也是断断续续,起码没有中断,而且上甘岭战役的战略态势并不是美军占绝对优势,两军呈现对攻状态,志愿军只是采取了坑道战术来和美军对峙,而且志愿军炮火也多次袭击美军,同时美军也多次采取步兵冲击战术,伤亡较大,志愿军的战术比二战时的日军更为巧妙,没有越出坑道去冲击美军。总的来说还是因为上甘岭只是战略态势上的一个点而已,在总体上是志愿军向联合国军的战略进攻,补给也并没有中断,所以上甘岭拖到最后是美军败退。而硫磺岛战役的背景是日军战略退缩,山穷水尽,日军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无法对硫磺岛上的陆军进行持续补给,也无法对美军的补给进行打击中断,任由美军轰炸机和战列舰肆意发泄火力,同时在战役期间还越出山洞向美军发动冲击,战术错误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两场战役的结果不仅跟双方战术有关,更与大的战略环境密切相关。


业余自媒体选手


上甘岭战斗是联合国军为了赢得谈判条件,而想施加压力,让志愿军有所让步,所以不会下重手,但是没想到志愿军如此顽强,结果打成了消耗战。最后联合国军不愿意把冲突扩大,退出来了。硫磺岛战役中,美军基本上不把日军当人看,而是像消灭耗子一样消灭所以日军。志愿军也没有把上甘岭战役当作胜利,而是强调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撼了联合国军,吓退了敌人。真的能够守得住是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志愿军领导刚开始就准备放弃了,连一门炮都没有准备。直到打了两个月后,才调来炮兵。那时侯,上甘岭都几乎被炸平了


hengstding


坑道战打的是后勤,拼的是援军。因此无论是在海岛防御战还是山地防御战中,采用坑道这种筑垒形式,都是为了在己方后援到来前,能够在敌方火力和兵力居于优势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自己的伤亡。同时利用坑道复杂的环境和隐蔽效果来拖耗敌人,进一步为己方后援争取时间。

所以说白了,坑道能撑多久,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要看后援。以上甘岭为例,坑道确实守得荡气回肠,但整个十五军乃至整个志愿军对上甘岭方向的援助,同样是承受了巨大的牺牲。想想上甘岭防御战崔建功师长看着秦基伟把所有能够调动的力量甚至自己的警卫员都派上前线,看着志愿军司令部把可以调动的兵力和技术装备派到上甘岭方向,他知道自己的后盾是整个志愿军。上甘岭战役后期该方向志愿军炮兵势力已经和美国人对等,单日发射数万枚炮弹。当坑道守军听着头上喀秋莎划过的时候,胜利就不远了。

而旧日本陆海军,一方面没有志愿军那种保家卫国的信念和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旧海军丧失制海制空权,到太平洋战争后期甚至拼一下的能力都没有。因此海岛防御是拼一点少一点,美国人可以逐渐展开各方面优势而且其优势是逐渐放大的。这样的防御战能打赢才怪。

其实现在大家总觉得为什么同样是城市防御,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能够取胜,柏林和费卢杰这种就打不赢?道理一样。防御战讲究添油战术,要逐次控制数量进行不间断的补充,斯大林格勒的可怕不在于满地的废墟,而在于一批批从伏尔加河渡河而来,准备以生命为代价消灭斯大林格勒废墟里的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红军指战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